如何減少准貨幣供應量儲蓄存款
Ⅰ 中央銀行在經濟蕭條時應如何使用三大貨幣政策
在經濟蕭條時,應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降低貼現率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以增加貨幣供給,促進降低利息率,並進而刺激投資、減少儲蓄,以緩和蕭條狀況。
當一國經濟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將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此時,若採用存款准備金政策,就必須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反之,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時就得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
(1)如何減少准貨幣供應量儲蓄存款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Ⅱ m2是什麼意思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加上企業存款、居民儲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它包括了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通常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通脹的壓力狀態。
舉個例子,山上有一座水庫,水庫的開關呢,由央行來控制,在山下有各種農田經濟作物,農村的周邊所有的湖泊、溝渠里的水,就是M2,也叫流動性。
經濟作物生長當然需要水,央行它會定期開閘放水。
如果放水太多,那麼農田周邊的水太大,對經濟就會有害,錢太多了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房價飆升等等。如果水太小了看,不足以支持作物生長,經濟也不能健康發展。
所以M2每年都會以一定的幅度增長。
比方說在過去的很多年,M2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話說這個水龍頭有點大,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通貨膨脹,讓整體經濟的杠桿都比較高。
從前兩年開始,國家高瞻遠矚,積極推進去杠桿降風險,所以這兩年的M2增幅已經減緩到了8~9%。
雖然日子緊一點了,但是整體經濟運行的就更平穩了。
大致劃分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狹義貨幣(M1)=(M0)+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另外還有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經濟學所說的貨幣通常是指M2,M2包括准貨幣。
層次的劃分
M0=流通中的現金,整個銀行體系之外的企業,個人擁有的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廣義貨幣(M2)是一個金融學概念,和狹義貨幣相對應,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或口徑,以M2來表示,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M2+
2011年11月15日,據央行透露,考慮到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規模已較大,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較大,從2011年10月起,央行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統計范圍。央行稱,貨幣供應量是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某一時點承擔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總和。隨著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統計口徑會進行修訂和完善。
當日,央行就M2擴大口徑一事,對M2+的概念隻字未提。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認為,新增加了兩個指標,應該還不是此前央行公布正在研究的所謂M2+。但盛宏清則表示,將上述兩類存款納入M2之後,或許就是所謂的M2+。盛宏清表示,從銀行的角度看,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即是同業存款。既然央行已將此類同業存款納入貨幣供應量的統計范圍,那銀行計算存貸比時,這部分存款理應加入分母之中。如果這部分同業存款算入存貸比的分母之中,那將極大地釋放銀行信貸的投放能力。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表示,根據金融形勢發生的新變化,央行會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相應調整,以便更能反映真實情況。此前,央行也曾對M2的統計范圍進行過調整。
事實上,早在2011年9月,央行新聞發言人曾表示,我國金融創新不斷增多,公眾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化,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理財等產品迅速發展,加快了存款分流,這些替代性的金融資產沒有計入貨幣供應量,使得M2的統計比實際狀況有所低估。針對上述情況,央行正在研究覆蓋范圍更廣的貨幣統計口徑M2+。
發展歷程
中國央行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825億元,預期為5700億元,前值為6246億元;中國12月貨幣供應M2年率增長13.6%,預期增長13.9%,前值增長14.2%;中國2013年新增人民幣貸款8.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79億元。中國12月貨幣供應M1年率增長9.3%,預期增長9.0%,前值增長9.4%;12月貨幣供應M0年率增長7.1%,預期增長8.0%,前值增長7.7%。
中國四季度外匯儲備余額為3.82萬億美元,前值從3.66萬億美元修正為3.6627萬億美元;中國2013年社會融資規模17.29萬億元,比上年多1.53萬億元。
中國央行表示,將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2014年將保持審慎的貨幣政策。
2013年年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110.6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狹義貨幣(M1)余額33.73萬億元,同比增長9.3%;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凈投放現金3899億元。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表示,「衡量貨幣超發不超發,要看物價、GDP和就業,只要物價沒有大幅上漲,就不能說貨幣存在超發。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做到了相對的高增長和低通脹」。昨天,就「中國貨幣是否超發」問題。貨幣政策本質上是在CPI、經濟增長和就業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貨幣是否超發,要看GDP、就業和物價,只要物價沒有大幅上漲,貨幣就沒有超發,「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物價漲幅平均為2%-3%,而我國的經濟增長最近10年接近9%-10%,可以說中國經濟實現了相對的高增長和相對的低通脹,貨幣政策為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
2013年我國新增貸款8.89萬億元,同比多增6879億元,是繼2009年後的次高水平,2013年創下4年來的歷史新高。2009年至2012年,我國歷年人民幣貸款增量分別為9.59萬億元、7.95萬億元、7.47萬億元和8.2萬億元。
盛松成稱,2013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為年度歷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多1.5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保持適度增長,融資結構進一步多元,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
2014年7月15日,央行公布2014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其中,M2餘額120.96萬億元 同比增長14.7%。
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1月15日發布2014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1個和1.4個百分點,2014年人民幣貸款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
2015年2月13日,央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創下歷史新低。不過,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47萬億元,超過市場預期。
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4個和2.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4.8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流通中貨幣(M0)余額6.30萬億元,同比下降17.6%。1月份凈投放現金2781億元。
央行2015年4月14日日公布2015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增長11.6%,狹義貨幣增長2.9%;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3.68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4.15萬億元;3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3.69%;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73萬億美元;一季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生1.65萬億元。具體如下:
3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7.53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0.9個和0.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3.72萬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末低2.7個和0.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2萬億元,同比增長6.2%。2015年一季度凈投放現金1690億元。
2015年5月13日,央行官網公布了2015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28.08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低1.5個和3.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3.64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比上月末高0.8個百分點,比2014年同期低1.8個百分點。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9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3.4%。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86.61萬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1個和0.3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079億元,同比多增1855億元。
2015年6月11日,央行官網公布5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0.74萬億元,同比增長10.8%;狹義貨幣(M1)余額34.31萬億元,同比增長4.7%;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08億元,外幣貸款減少2億美元;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3.23萬億元,外幣存款減少138億美元。
2015年7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6.56萬億元,比2014年同期多增5371億元。
2015年11月12日,央行公布10月金融統計數據,10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6.10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4個和0.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7.58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2.6個和10.8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99萬億元,同比增長3.8%。
這是自2011年1月以來的57個月,M1同比增速首次超過M2,M2、M1的剪刀差實現逆轉。理論上來說,M1同比增速越是高於M2增速,意味著貨幣供應量存款活期化傾向越高,經濟活力越高。
2015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11月份的金融數據。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7.40萬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4年同期高0.2個和1.4個百分點,創下近一年半以來的新高。
2016年2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月金融數據,1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41.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0.7個和3.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41.27萬億元,增速再次向上突破至18.6%,分別比上月末和2015年同期高3.4個和8.1個百分點。1月M1與M2增速差再創2011年以來最高值。
2016年2月2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5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139.2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3.3%;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40.1萬億元,增長15.2%;流通中貨幣(M0)余額6.3萬億元,增長4.9%。
2016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5.01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3%,狹義貨幣(M1)余額48.66萬億元,增長21.4%,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3萬億元,增長8.1%。12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06.6萬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150.59萬億元。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12.65萬億元,比上年多增9257億元,新增人民幣存款14.88萬億元,比上年少增924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8萬億元。
2018年1月,人民銀行完善貨幣供應量中貨幣市場基金部分的統計方法,用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取代貨幣市場基金存款(含存單)。完善後,本期M2餘額擴大1.15萬億元,2017年同期M2餘額擴大8249億元,數據可比;本期M2餘額同比增長8.6%,2017年末M2餘額同比增長8.1%。按完善前方法統計,2018年1月末M2增速為8.5%。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
貨幣層次: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1、M0=流通中現金狹義貨幣
2、(M1)=M0+銀行活期存款廣義貨幣
3、(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其中,M2減M1是准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Ⅲ 歷年M2、儲蓄和定期存款佔GDP比重
關注的焦點在於M2、儲蓄和定期存款在GDP中的比重。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末,M2餘額達到28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2.7%,一年增長的43萬億元佔了全年GDP的35%。M2由流通中的現金(M0)和准貨幣組成,後者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盡管具體指標間的區別可能需要專業解析,但我們關注的是M2與GDP比值、儲蓄存款與GDP比值以及准貨幣供應量佔比。從1994年的數據來看,M2在不同年份對GDP的佔比經歷了顯著變化,尤其在2008-2009年有顯著上升。盡管偶爾有所下降,總體上M2佔GDP的比例持續增加,這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2021年,准貨幣供應量接近GDP的150%,現金佔比約50%,而定期存款余額佔GDP的36%,與1995年相比有了顯著增長。這表明,隨著GDP的快速增長,儲蓄和M2的增長並未轉化為大規模的消費需求,而是以存款形式維持或稀釋了經濟增長的潛力。
Ⅳ 根據我國目前主要的經濟形勢,中央銀行應該採用哪些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
中央銀行經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是存款准備制度,再貼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稱為普通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央行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和緊縮產生全面或一般影響的手段,這是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它們主要在總量上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規模。
央行可以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控制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實現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商業銀行面臨資金不足時,可以用手中的票據向央行再貼現,實際上是向央行申請的一種再貸款。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支付的利息比率稱為再貼現率。
也就是說,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政策的操作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的宏觀經濟指標。
Ⅳ M0M1M2M3的含義及緊縮這四個貨幣量的方法是什麼
貨幣供應量按流動性劃分為M0、M1、M2、M3四個層次;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M1與M2之差是准貨幣。
M0=流通中現金,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M1=M0加上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M3=M2+具有高流動性的證券和其它資產。
M0流通中的現金量作為最窄意義上的貨幣。
M1反映了社會的直接購買能力,商品的供應量應和M1保持合適的比例關系,不然經濟會過熱或蕭條。
M2反映了現實的購買力,也反映了潛在的購買力,研究M2,特別是掌握其構成的變化,對整個國民經濟狀況的分析,預測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緊縮的方法就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
(5)如何減少准貨幣供應量儲蓄存款擴展閱讀: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能夠緊縮貨幣量的原因如下:
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而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
簡單來說,上調存款准備金率讓銀行可以用來貸款給個人和企業的錢的比例減少了,由此引起的貨幣供應量自然會減少,所以說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是緊縮貨幣政策。
再粗淺的比方是,銀行原本有100元錢,其中有17.5元錢必須放在國家手中,能使用的只有82.5元;當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就必須再多放0.5元給國家,能借貸給社會的錢變成了82元,更少了。
順帶的一系列問題就是"物以稀為貴",錢少了,更貴了,你存銀行的利息會多一點,但銀行貸款出去的利息也會比以前多。
Ⅵ 貨幣政策通過什麼措施可以釋放資金流動性,減少貨幣供應量
釋放資金流動:可以通過降低准備金、利率、貼現率;也可以減少發行央票或由央行買入市場的證券標的;又或者通過匯率進行市場調整令本幣貶值。
減少貨幣供應量就是緊縮資金流動性,與上述操作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