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構建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

如何構建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

發布時間: 2024-06-23 22:53:37

① 簡述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機制

1、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在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乘數和基礎貨幣上

(1)對貨幣乘數:

央行通過調整Rd(支票存款法定準備金率)和Rt(非交易存款法定準備金率),影響貨幣乘數的分母。如果准備金率水平提高,使得貨幣乘數降低,就會凍結商業銀行一部分流動性上交央行,無法參與貨幣創造,降低貨幣供給;如果准備金率水平下調,貨幣乘數增大,商業銀行會獲得一部分流動性可以用於信貸放款,從而增加貨幣供給。

央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可以為市場利率的形成加以定位,從而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機會成本進行影響,最終會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率。具體的機制是:當再貼現率提高,市場利率在此引導下提高,增加銀行資金的機會成本,從而降低超額准備金率,降低貨幣乘數分母,增大貨幣乘數,增加貨幣供給。

(2)對基礎貨幣:

央行通過再貼現、再貸款的投放數量,影響基礎貨幣的增減。當央行向商業銀行注入流動性,增大貼現窗口放款,這就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使得這一部分新增的高能貨幣能夠通過貨幣創造機制形成貨幣供給。相反,就會回收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給。

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通過在債券市場上進行買賣國債、回購市場上進行回購交易、發行特別國債、發行央行票據等方式吞吐基礎貨幣,從而影響貨幣供給的增減。

(1)如何構建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擴展閱讀

央行的貨幣政策:

央行負責執行國家選擇的貨幣政策。無論是強勢貨幣、金本位貨幣、聯系匯率制度還是貨幣聯盟,央行最基本的工作都包括建立國家幣制。當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幣制後,就牽涉到貨幣標准化,基本上就是本票形式:本票是在某些情況下保證將票據兌換為金錢的承諾。過去通常都是金錢可以兌換固定金額的貴重金屬。現在有許多強勢貨幣,因此保證兌付不再僅止於保證兌付同幣別的相同金額。

央行之所以被稱為銀行,是因為手中握有資產(外匯、黃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和負債。央行的基本負債就是流通貨幣,還有銀行本身資產擔保的負債。比較不常見的狀況是,管轄強勢貨幣的央行創造新貨幣以支付負債,且理論上並無金額上限。

多數央行會直接(貨幣聯盟的央行採行此法)或間接連動他國貨幣。在間接的狀況下,央行利用握有的外幣以固定比率穩住本國貨幣;使用此機制最值得注意的國家和地區為香港和愛沙尼亞。

在強勢貨幣國家,掌控貨幣者以貨幣政策作為達成目標利率或其他目的的快速手段。

② 央行如何發行和回收貨幣

中央銀行的業務包括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其資產業務是指形成中央銀行對社會集團和個人的債權的業務,主要包括證券買賣、代款、再貼現、保管金銀和外匯儲備;其負債業務是指形成中央銀行對社會集團或個人的債務的業務,主要包括貨幣發行、代理國庫、吸收財政存款、集中管理存款准備金、辦理全國的清算業務。
銀行印好了貨幣,代表央行已經從公眾手中「籌集」到了資金。然後,央行用這部分「籌集」來的資金去進行它的資產業務活動:購買證券、向金融機構發放代款或貼現票據、購買金銀及外匯。如此一來,新發行的貨幣就到了公眾、政府機構、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手中。這樣,新發行的貨幣就進入了流通領域,而央行保管的只是一些證券、票據、資金賬戶、外匯等。
有這幾種渠道:
(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
(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
(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
(4)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5)其它主要提到:如何調節市場中貨幣總量。比如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再貼現率。
當然央行可以用反向操作收回基礎貨幣,可以用法定存款准備金收回貨幣,可以用發行政府債卷收回基礎貨幣。

③ 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

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是一國綜合實力的象徵,它具有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幣值和匯率、應付政治經濟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功能。所以,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渠道除了對商業銀行進行再貸款和購入公債外,還要購入外匯。我國外匯儲備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購買並持有的。從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角度看,我國外匯儲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表現為對外債權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急劇增長,央行外匯占款比重日益增加。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越多,投放在此領域的基礎貨幣(外匯占款)也就越多,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便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並可能誘導通貨膨脹。國際上常用的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的指標是外匯儲備量與全年進口額之比,若它在25%左右,並能滿足三個月的進口需要即為適度。近年,我國外匯儲備激增,我國不得不在此渠道投入大量的基礎貨幣,以消化每年回籠的大量外匯儲備,從而穩定幣值,調控經濟。

④ 中央銀行投資基礎貨幣的渠道包括

1,中央銀行投資基礎貨幣的渠道包括:收購金銀外匯、買賣政府債券、對金融機構貸款。
2,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
3,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渠道主要有:直接發行通貨;變動黃金、外匯儲備;實行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一、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是一國綜合實力的象徵,它具有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幣值和匯率、應付政治經濟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功能。所以,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渠道除了對商業銀行進行再貸款和購入公債外,還要購入外匯。我國外匯儲備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購買並持有的。從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角度看,我國外匯儲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表現為對外債權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急劇增長,央行外匯占款比重日益增加。
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越多,投放在此領域的基礎貨幣(外匯占款)也就越多,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便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並可能誘導通貨膨脹。國際上常用的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的指標是外匯儲備量與全年進口額之比,若它在25%左右,並能滿足三個月的進口需要即為適度。近年,我國外匯儲備激增,我國不得不在此渠道投入大量的基礎貨幣,以消化每年回籠的大量外匯儲備,從而穩定幣值,調控經濟。

⑤ 美聯儲如何發行貨幣的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主要由三個主要組成部分: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和地方 12家聯邦儲備銀行(FRB)。美聯儲主要通過買賣美國聯邦政府債券的方式來實現美元基礎貨幣的投放,並通過各類利率工具調控流通中的廣義貨幣數量。
第一,基礎貨幣的投放機制。在理論上,美聯儲對基礎貨幣的投放有三個渠道:購入美國政府債券、再貼現貸款(RP & TAC)和持有的黃金及特別提款權。但是,從美國聯邦儲備體系形成以來,購買美國政府債券一直是投放基礎貨幣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 1月30日,美聯儲共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8143億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債券資產形式投放的約 7184億美元,佔88.2%。
第二,美聯儲三大利率調控機制。美聯儲主要運用三大利率工具來調控貨幣供給量:聯邦基金利率、貼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
第三,美聯儲與財政部的合作機制。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注冊資本由各商業會員銀行認繳,並以利差收入、政府債券承銷收入作為收益來源。因此,我們通常將其視為能保持完全獨立性的「私有化的中央銀行」。
但事實上,美聯儲從成立之時起就代理著政府國庫財務收支的功能,同時還履行著代理政府證券發行管理、政府貸款人等職能。 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間存在著的天然聯系實現了美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有效整合。而且,在人事安排上,七名聯邦儲備管理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委員均由總統提名任命,並經國會通過。委員會主席與財政部、預算局以及經濟顧問委員會的負責人組成所謂「四人委員會」,是總統決定經濟政策的「四巨頭」,也會就重大決策問題達成一致。因此,發展至今天的美聯儲,其公共性與行政化的色彩越來越濃。

至於債務危機和美元的關系,太多了就不說。你只要知道美國政府是沒有發行美元的權利,只有發行債務的權利。意思就是說白宮沒錢了,可以通過國會授權借錢,就是發行國債。而美聯儲是發行美元的機構,美國政府也就是財政部通過發行國債,聯儲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將美元給美國政府。現在問題是,美國政府債務太多了,國會授予的債務額度用完了。但是又沒有美元來償還債務,那就面臨著破產。如果最終都不能發行新債的話,沒國政府的信用就會降低,也就是標普調低它的信用一樣。那麼信用低了,它的債務就會有償付風險,那就直接給持有美國國債的機構造成損失,同樣美國政府也會面臨沒錢關門的風險。現在國會通過了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那就意味著暫時的難題解決了,美國政府沒錢的時候還是可以通過發行國債來募集資金。這個國債發行了就要有人來買,中國、日本等國家持有美國國債,同時美聯儲也是買美國國債的機構。所以美聯儲原則上也算是美國財政部的債權人。那麼如果美元大量發行,那麼美元就面臨貶值的風險,一方面美國政府償債的壓力會小一些,因為稀釋了那麼多債務,另一方面是美國新債就面臨沒人買的情況。那就是美國為什麼要推行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原因(QE3),因為這樣聯儲可以多發貨幣,來給美國財政部注入資金,那麼這些資金才會形成投資,推動美國經濟從危機中走出來。

⑥ 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的途徑

一般而言,基礎貨幣發行渠道主要有四條: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國債,這是多數國家發行基礎貨幣最常用的渠道;或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包括向金融機構再貼現和向貨幣市場拆入資金;或購買黃金增加黃金儲備;或購買外匯,增加外匯儲備。

概括來說,△央行總資產=△國外資產(黃金+外匯+其他)+△購買國債(對中央政府債權)+△再貸款(對其他金融和非金融公司債權)。

(6)如何構建有效的基礎貨幣投放機制擴展閱讀

一是繼續豐富工具箱,完善工具儲備。繼續加強對國際流行政策工具的研究,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不斷豐富和增加工具籃,並對這些工具進行組合和運用。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現實需要,靈活搭配、合理創新。

二是不斷創新工具組合。要進一步研究歸納各類工具特徵,不斷完善工具箱中長期、中期、短期品種;精準把握工具操作量、發力方向和節奏。認真探索並思考為了解決什麼問題而採用什麼工具這一問題。同時,積極完善一套非常規的貨幣操作機制,以應對宏觀條件的不確定性變化。

三是繼續堅持定向調控的思路。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應發揮貨幣當局更大的主動性,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繼續堅持定向調控,引導金融機構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

進一步完善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參數調整力度。適度增加貸款進度彈性,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際需求和季節性規律合理把握貸款投放節奏。

⑦ 貨幣渠道中什麼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關鍵

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 ① 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操作
,首先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准備金、融資成本、信用能力和行為,以及金融市場上貨幣供給與需求的狀況; ② 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對各類經濟行為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③ 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金融市場在整個貨幣的傳導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市場實施貨幣政策工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市場了解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調控意向;其次,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接受金融機構對資金供應的調節進而影響投資與消費行為;最後,社會各經濟變數的變化也通過市場反饋信息,影響中央銀行、各金融機構的行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貨幣政策向經濟領域各部門、各要素滲透和作用的全過程。正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作用,才使得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和各目標之間形成一個完善的、不可分割的整體,才使得貨幣政策實施效果充分顯現出來。該文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歷史回顧入手,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兩種不同經濟體制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特點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就各自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應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比較,最後建立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目標,提出了中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設想和建議。 本文針對近幾年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所暴露出的問題,從理論分析的角度,首先指出當前國民經濟活力不足,主要不是貨幣供應量的問題,而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體制性梗阻;並分析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傳導機構和客體缺乏活力、路徑過窄、速度下降、動力和信號失真、環境不樂觀等問題;其後,論述了在轉軌經濟時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與實體經濟體制不健全之間存在著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的關系;最後,給出了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運行效率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國民經濟活力;相互影響;建議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作用過程,也可以說是貨幣政策各種措施的實施和發生效應的過程。從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情況分析,對我們理解國民經濟運行特點以及存在問題,是很有用處的。近幾年,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問題暴露的比較充分。今年以來,由於經濟開始轉暖,貨幣政策傳導問題又可能被模糊。因此,現在有必要從理論上對這一問題作些分析,以推進相關制度的改革。
一、當前國民經濟活力不足
當前,我國經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需求不足,表現為增長速度相對下降,價格總水平出現負值。但最令人擔心的是,國民經濟的活力不足。活力最大來源在經濟基礎,在企業,在各類金融組織,在人民群眾之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人民群眾推動、創造和發展的經濟。政府引導作用是重要的,但沒有生動活潑、創新開拓的民間基礎,國民經濟就會活力不足。國民經濟增長潛力和實績,固然是引人注目的,但國民經濟是否充滿活力,才是更重要的。經濟增長不論高一點還是慢一點,通貨不論是膨脹一點還是緊縮一點,都不能證明這個經濟系統是否有活力。經濟大起大落,既可能在無活力的國民經濟系統中發生,也可能在有活力的經濟系統中發生。經濟有活力,增長快慢均正常;經濟沒活力,增長快慢都不容樂觀。
在國民經濟大系統中,金融活動有些象是這個有機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支持著國民經濟大系統的正常運行。前幾年,金融機構和金融組織比較亂,需要整頓。整頓使相當多的金融組織關閉或重組,這是完全必要的。但這個過程,對貨幣政策傳導也產生著影響。可以說,國民經濟多年來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問題程度上雖有減輕,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企業和基礎金融組織的活力不足,以至國民經濟活力不足,是當前一個突出的問題。清理整頓與制度創新,堵與疏,外部約束與內部約束,激勵與約束等多種關系,都有待進一步理順。
現在國民經濟活力不足的問題,就其與金融活動的關系來看,主要不是貨幣數量多少的問題,不是貨幣政策緊松的問題。就近三年情況看,貨幣與金融運行中,中央銀行的各項措施是及時的,貨幣政策是正確的,只是貨幣政策執行效果不很理想。其中原因,是貨幣流動渠道不暢,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體制性的梗阻。貨幣政策推動了經濟目標的實現,但傳導機制不靈減弱了貨幣政策效果。近兩三年,貨幣傳導機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比貨幣供給量影響更大。通俗地講,我國當前問題,不是沒水,而是水渠不暢。不是水少造成旱情,是有水但渠道不暢造成了旱情。需要討論的重點不是放不放水,而是如何修整好水渠。換言之,貨幣傳導機制的問題比貨幣供應量多少更重要。
貨幣傳導機制是以金融體系為依託的,沒有健全的金融體系,就沒有良性的傳導機制;反之,沒有好的貨幣傳導機構,就沒有可能發展和鞏固好的金融體系。貨幣政策傳導過程,既是貨幣供應量滲入國民經濟方方面面的過程,又是貨幣存量與收入流量轉化的過程。通過貨幣政策傳導,貨幣供給量發生增減,對各種產品的價格和產量發生影響。價格和產量變化,又反過來影響貨幣供給量。滲透在國民經濟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國民經濟活力相互影響,共同作用。實體經濟上出現的結構不合理和供求失衡的問題,既與金融活動存在的問題相關,也是金融活動產生問題的基礎條件。貨幣傳導機構出現的問題,究其原因,是貨幣傳導機制的諸多要素缺乏活力,是金融體制性萎縮帶來的結果。
二、對當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要素的分析
通常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分析,把重點放在研究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目標和中介目標以及最終目標上。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確定,是近些年金融體制改革中的一大進步。但是,在我國現行體制下,不能過分高估中介目標的合理性。沒有利率市場化,就沒有能判斷貨幣供給合理與否的真正尺度。這里我不討論貨幣政策目標問題,想重點分析一下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那些承擔傳導任務的機構和經濟變數所出現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
我認為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有六方面的問題:
1、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機構存在活力不足的問題。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大銀行病,是動脈硬化。 90%以上的存款在向大銀行集中,投資環境不好,貸款風險大資金很難貸出。因此,一度時間,大銀行不用央行的再貸款反而還再貸款;大量購買國債不願賣給央行,脹肚子,消化不良。基礎貨幣投放萎縮,集中反映為大銀行上不能吐,下不能瀉。結匯渠道和貸款渠道兩條大動脈出現體制性萎縮,貨幣供應自然就下降了。這種情況導致的效應,與美國30年代因銀行倒閉而出現貨幣供應收縮是一個道理。總之,這是貨幣流動主渠道有了病。從國民經濟角度看,就是儲蓄持續增長,而投資持續不振,形成了資金的負缺口。二是小機構病。基層金融機構困難重重,活力不足,可稱之毛細血管大片潰爛導致失過量失血。這里既有大商業銀行將省市分支機構貸款權力回收,信貸活動越在基層越顯單薄。更有一大批城鄉金融機構,如城市銀行、農村信用社、各種基金會,正在整頓,問題不少。確實是毛細血管失血,使縣及縣以下的經濟活動缺乏活力,忙於救火,金融支持和服務很難真正有效地開展。
2、傳導機制的客體即企業存在活力不足的問題。由於整體經濟尚沒走出供大於求的困境,因此,相當多的企業缺乏生機,甚至不少奄奄待斃,需要重組或者關閉、破產。作為貨幣政策的微觀基礎,貨幣供給的主要接受者,這樣一種狀況,大大降低了對貨幣需求能力,大大降低了銀行貸款的信心。現在金融界有一種普遍的說法,認為國有企業信用等級呈走低趨勢,貸款存在資金陷阱問題。客觀上講,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在轉軌中面臨的種種困難,並不完全是自已的過失,但並不能因此而不付出改革的成本。為支持國有企業發展,國家要求國有專業銀行對國有企業給予貸款支持。雖然《商業銀行法》的出台和金融風險加大,迫使行政性干預有較大收劍,但以各種名義下來的政策性傾斜貸款,仍然不可能根本上杜絕。而且,越是大型企業,越是貸款大戶,行政性干預就越難拒絕。其中,相當部分的企業用貸款去維持和解決生存問題,比如發工資
,或者還欠款。這種情況使金融機構行為變異,也使貨幣政策效果很少達到預期目標。
3、貨幣政策傳導的路徑過窄。這里有三條路徑可以考慮。一是基礎貨幣投放路徑。這是央行與國有大銀行關系為主線的,也是與結匯和貸款情況相關的。去年以來,在再貸款上有所作為,使這個路徑上基礎貨幣投放有所擴大。面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貸款增量占基礎貨幣比重上升的態勢,進一步設計央行的相關舉措,進一步引導好大銀行的認同,是很重要的。二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這也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渠道。發達國家經驗證明,金融市場是否發達,對貨幣政策傳導很有影響。但現在我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上,反映出來的不是對貨幣政策的正向響應,而是沒有反應,或不正常反應。這與我國金融市場現狀有關。比如,前兩年,銀行同業折借市場有行無市,自然缺乏應對貨幣政策的傳導的相應行動。在證券市場上,也多次出現對貨幣政策比如調利率的無反應,或逆向反應。其中問題還是出在體制上。又如,
保險市場銀行利率下調後保險公司上存商業銀行的保費收入因受到利息降低影響本應減少存款,但實際上不降反升。這些情況,反映了進一步完善貸幣和資本市場的必要性。三是財政渠道。當基礎貨幣投放通過金融渠道確實困難時,可以考慮動用財政渠道。財政通過特種融資形式,代替了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直接將貨幣供應到社會上。(註:請參考我去年在《財貿經濟》第8期《通貨緊縮、需求不足與政策思路》一文)當然,相對於貨幣傳導其他路徑,這是輔助性的路徑。同時,這只是貨幣傳導路徑,而不是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
4、貨幣政策傳導速度下降。如果繼續用血液循環系統的比喻,那麼,在這里出現的是血粘稠問題了。反映在貨幣流通速度,就是相對的下降。我們常用GDP與M2的比例(GDP/M2)作為判斷貨幣流動性的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從1996年以來一直在下降,1999年上半年,這個指標為1991年以來最低點。人們持幣傾向提高,往來減少,資金沉澱,資金的流動性嚴重不足,使貨幣供給量大大下降。這方面,已有若干文章專門進行過論證,這里就不再重復。
5、貨幣政策傳導的動力和信號有失真問題。執行積極的貨幣政策,除了直接調控時的手段外,間接調控手段往往存在著利益引導機制。當貨幣政策傳導的動力不足或信號失真,由此會引起血壓偏低現象。以利率為例,現在利率沒在完全市場化,重要金融產品流通沒有價差或價差過小,就形成不成有力的流通,也就表現為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不力。這兩年這個問題有所緩解,1998年央行擴大了商業銀行對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浮動幅度。1999年將縣以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浮幅度由20%擴大到30%,不久前央行又批准中國銀行調高外幣存貸款利率等,但利率市場化遠沒完成,最重要的金融產品如存貸利率,也必須市場形成,才能真正形成貨幣政策的良好反應機制。其次,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信號,起著調節供求的作用。在調節資金供求過程中,就會出現無效調節、逆向調節或過度調節的問題。從這一角度看,可以說在貨幣傳導機制中,還存在神經系統紊亂的問題。
6、貨幣政策傳導的環境不容樂觀。首先是經濟形勢的大環境,這是最關鍵的。相對而言,當經濟活動旺盛時,貨幣政策傳導速度也大大加快;當經濟偏冷時,比如出現市場疲軟時,貨幣政策傳導速度也大大下降了。這就好比,天熱了,人的血液循環加快了,反之,就會慢一些。究其原因,經濟大環境對經濟主體的決策和投資選擇影響很大,進而會影響到各類經濟主體對貨幣流的態度,影響到貨幣政策傳導的速度。比如,1999年大環境比較偏冷,既使有貨幣,但貸出並不流暢。而今年經濟形勢有恢復跡象,在向回暖的方向前進,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似乎就通暢一些。其次,是正確處理金融監管與金融服務的關系。這也是大環境中的周邊環境建設問題,是金融系統運行中最關鍵的問題。如果協調得不好,不論是那方面位置畸重畸輕,都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忽視金融服務,貨幣政策就傳導不下去;忽視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傳導中就會出現過度反應,出現過熱。就當前存在的傾向看,現在似乎這樣講比較有針對性:沒有貸款的增長,不良資產化解難以收效;只有在經濟發展中,金融風險才有可能化解。
最後,還有一個貨幣傳導的規模問題需要討論一下。對貨幣數量規模判斷人們多用M1或M2,並把它們作為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這個問題討論很長時間了。我這里只是想指出一個問題,即在發達國家信用工具極為發達和方便下的標志,短期和定期存款,可以視同貨幣供給。正如西方人身上攜帶的各種存款信用卡,就可以直接當貨幣使用。而在我國,信用卡並不流行、普及,使用起來也沒有那麼方便,因此,存款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表現為可以隨時使用的貨幣。簡言之,存款增長就是存款增長,很難直接成為貨幣供應量的標識。正因為如此,雖然經常我們借用M0、M1和M2比較好的增長,說明貨幣供給量合理時,卻往往會發現,與社會對貨幣的需求反應經常不一致。過去兩年情況就說明,真正使人們發現貨幣供給不足的,還是基礎貨幣這一指標。當然,貨幣傳導規模還有一個放大機制問題,即貨幣乘數問題,指金融機構通過派生存款機制放大倍數地向社會供給現金和存款貨幣。這里也不展開討論了。
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與實體經濟體制的不健全的相互影響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貨幣政策,只有信貸政策。資源配置是計劃機制。錢隨物走,物由行政確定的,資金供應自然也是由行政或說計劃確定。傳統體制下體現的是供給管理下的資金需求,與市場經濟下的需求管理及其伴生物貨幣政策不是一回事。這一時期,貨幣政策傳導也因體制特點而很少存在阻滯。貨幣供給完全服從於國家的物質資源配置,是由經濟運動決定,因此貨幣是內生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不斷深入,中央銀行調整貨幣的手段發生了變化,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逐步轉向間接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由完全通過指令性計劃控制的變數,變為間接調控下內生性和外生性並存的變數。中國的貨幣供給機制也初具市場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了中央銀行──金融機構──企業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但是,在轉軌時期,完備的金融制度和環境還沒建立起來,在以直接調控為主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過程中,貨幣政策發揮作用受到一定限制。由此也決定我國的貨幣仍具有很強的內生性。
在實體經濟體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內生性常表現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並與實體經濟體制的不健全之間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的關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往往造成實體經濟缺血或貧血,國民經濟活力不足,無疑會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健全發展;而實體經濟體制不健全,國民經濟缺乏活力,勢必造成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受阻滯,資金在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間空轉,儲蓄難以轉化為投資。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熱點內容
股市中委有什麼用 發布:2024-06-28 02:14:44 瀏覽:735
招商銀行買的基金怎麼查 發布:2024-06-28 02:13:28 瀏覽:504
漲停的股票就不能買入了嗎 發布:2024-06-28 01:31:05 瀏覽:695
雲南鍺業股票的歷史行情 發布:2024-06-28 00:40:29 瀏覽:143
怎樣判定股票當天漲停 發布:2024-06-28 00:36:09 瀏覽:49
為什麼說期貨技術不重要 發布:2024-06-28 00:26:06 瀏覽:51
學金融類大學選什麼專業 發布:2024-06-27 23:55:20 瀏覽:874
炒期貨掙了多少錢 發布:2024-06-27 23:45:28 瀏覽:487
期貨如何避開各種圈套 發布:2024-06-27 23:39:21 瀏覽:298
贖回基金顯示基金在途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06-27 23:39:15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