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首次發行什麼貨幣
A. 人民幣是如何發行的
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
人民幣發行背景:
人民幣(縮寫:RMB;貨幣代碼:CNY;貨幣符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貨幣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硬幣和塑料鈔、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人民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現金、現鈔,我們每個人幾乎天天與它打交道,如購物、支付水電費等。人民幣是如何到達您手中的呢?也許您會脫口而出:是從銀行里來的。的確,社會上所有流通的人民幣都是從銀行發出的。但是人民幣不是亂印亂發的,是有一定發行依據的。
人民幣發行依據:
發行人民幣是人民銀行三大職能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法》賦予人民銀行的權利。人民銀行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出新版人民幣的設計內容,包括設計思想、面額、圖案、式樣、規格等,報國務院批准後根據每年的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提出發行計劃,經國務院批准組織印製生產,印製合格的產品作為人民銀行的發行基金,由人民銀行設立的發行庫負責保管。有了錢並不是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發多了或發少了都會對經濟發展和群眾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貨幣發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發行,堅持「經濟發行、計劃發行和高度集中統一發行」的原則。
人民幣的發行、流通過程: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是通過辦理人民幣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的現金收付來實現的。人民銀行並不直接把人民幣投向社會,而是通過能辦理人民幣存取業務的金融機構這一中介向社會投放(以下簡稱金融機構)。當金融機構櫃面現金不足時,可到當地人民銀行在其存款賬戶余額內提取現金,於是人民幣從發行庫流入到金融機構的業務庫,這就是人民幣的發行過程。至此人民幣進入流通領域,人民幣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發行基金轉變為現金。當業務庫收入的現金超過核定的庫存限額時,超出部分就送交人民銀行發行庫,現金又轉變成了發行基金。對於撤銷縣市級發行支庫區域內的金融機構,要到其上級機構設立的中心金庫辦理存取款業務或到其代理機構辦理。
人民銀行通過貨幣發行權調節人民幣流通的總量、地區結構、季節結構和券別結構。人民銀行通過設立總庫、重點庫、分支庫保管和調撥人民幣發行基金,滿足社會需求,支持經濟發展。
人民幣發行歷史: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陸續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1949年發行的正面萬壽山圖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車圖景50元券各有兩種版別)。
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陸續發行。1955年2月21日國務院發布命令,決定由中國人民銀行自1955年3月1日起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收回第一套人民幣。當時已消除戰爭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影響,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市場物價穩定。國家財政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連續幾年收大於支,國家商品庫存、黃金儲備也連年增加,貨幣制度相應鞏固和健全,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已建立起來。但是,由於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貨膨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較大(最大為50000元),而且單位價值較低,在流通中計算時,以萬元為單位,不利於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大不方便。另外,由於受當時物質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幣的紙張質量較差,券別種類繁多(62種),文字說明單一,票面破損較嚴重。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陸續發行。當時,中國經過了連續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在黨中央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發展生產,使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和第三套人民幣發展,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了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1,即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並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第四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是在經濟發展、商品零售額增加、貨幣需要量增加的情況下發行的。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城鄉商品經濟日益活躍,社會商品零售額大幅度增長。這樣,不僅要求貨幣發行在總量上與之相適應,而且在券別結構上也要與之相適應。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1987年4月25日,國務院頒布了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的命令,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起,陸續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主幣有1元、2元、5元、10元、50元和100元6種,輔幣有1角、2角和5角3種,主輔幣共9種。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9月28日以後發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對現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對人民幣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囿於當時的條件,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防偽措施簡單,不利於人民幣反假;缺少機讀性能,不利於鈔票自動化處理等等。凡此種種,都有要求適時發行新版人民幣。
普通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至今,共發行了63套75枚(張)普通紀念幣,總發行量約8.5億枚(張)。這些紀念幣選題豐富多彩,設計獨具匠心,規格材質多種多樣,圖案新穎美觀,面額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大歷史事件濃縮於紀念幣的方寸之間。這些紀念幣是人民幣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和完善了中國貨幣制度,弘揚了中國貨幣文化,並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促進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擴大對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B. 中國目前有幾個銀行發行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一張人民幣,是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當天上午九時發行的。當時,我是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行科長,是首批人民幣投放市場的負責人。故有機會能將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張人民幣收藏起來。第一張人民幣,票面金額為伍拾元;編號為羅馬冠字(I II III),號碼為000000001,正面圖案為:底紋淺藍色,花邊高梁紅,圖景為黑色,中間花符為淺紫色,正上方橫書「中國人民銀行」,中間有「伍拾圓」、底邊中間為「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等正楷字樣;左邊為「水車」、右邊為「煤礦」等圖案;左、右上方為羅馬冠字與號碼,右、左下方為「總經理章」和「副經理章」。 背面圖案為:黃茶色底紋,深茶色背邊,正上方亦有「中國人民銀行」,中間及左、右兩邊為阿拉伯數字「50」等字樣。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是新中國法定貨幣及貨幣制度的誕生和建立;是舊中國貨幣制度的滅亡;是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貨幣由分散的『地方性的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統一貨幣的初創,是我國貨幣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正如1948年12月1日,南漢宸總經理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大會上分析了人民幣的發行與國民黨金圓券崩潰形勢所說的:「這一邊是勝利,那一邊是失敗;這一邊是鞏固和發展,那一邊是崩潰和滅亡」。第一張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象徵,在我國貨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第一張人民幣的問世,把我國現代貨幣史分為兩個歷史時期:以1948年12月1日第一張人民幣問世為分水嶺,之前為舊中國貨幣制度時期。 二、第一張人民幣的問世,宣告了中國統一的人民幣市場的開始,宣告了舊中國混亂的貨幣市場的結束。 三、第一張人民幣的問世,宣告了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貨幣,由地方性銀行分散發行,轉而發展為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的國家法定紙幣,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銀行和貨幣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四、第一張人民幣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革命在全國范圍內的勝利,標志著廣大金融戰士浴血奮戰20多年取得的勝利之果。第一張人民幣,是目前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唯一保留罅漏的第一版第一號鈔票,從而更引起國內外錢幣史學家、錢幣收藏家和錢幣愛好者矚目。 ——1984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在深圳舉辦的錢幣展覽會上曾將第一張人民幣借去展覽。 ——中國錢幣學會會刊《中國錢幣》雜志,1986年第4期刊出了第一張人民幣的圖片及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的布告和中國人民銀行人民幣的通告,以及我收存第一張人民幣的情況。 ——1988年12月,為紀念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金融時報》曾刊登第一張人民幣的照片及有關情況。 ——1990年5月1日至30日,本人在北京市匯通祠自辦的「革命根據地貨幣收藏展」上,將第一張人民幣進行展出,觀眾約有5000~6000人。 ——香港出版發行的《滬港經濟》1996年第3期上,刊出第一張人民幣的照片,並刊登了上海東方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金亞同志有關第一張人民幣的報導文章。 ——1995年8月,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北京印鈔廠老職工協會,將第一張人民幣復製成「觀賞幣」,以饗錢幣愛好者。 此外,《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金融》、《金融研究》、《新聞出版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勞動報》、《南風報》、《中華周末報》、《大千世界》、《購物導報》等報刊、電視台也相繼刊映有關第一張人民幣的文章和報道。 由於各方面的宣傳,我因收藏第一張人民幣而大出「風頭」,也因收藏第一張人民幣帶來煩惱。社會上一些錢幣收藏者,經常給我來信、打電話,甚至登門出高價收購我的第一張人民幣。他們有的出5000元、有的出50000元,甚至50萬元向我索買,均遭到我的拒絕。他們以為我嫌價格低而不願出售,進而要我任意開價,並附加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旅遊等條件,均遭拒絕。但他們索購第一張人民幣志向不改,熱情不減,進而針對我是老黨員、老八路、老銀行、老傳統、老作風、老思想做我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們說:「第一張人民幣是你個人的財產而非國家的財產,你如何處理第一張人民幣是你個人的自由,國家、政府是無權干預的」。又說,「現在是市場經濟、商品經濟的時代,你的思想也應適當靈活些,不能再那樣古板,受為黨、為階級、為國、為人民服務等清規戒律的約束了。假若你出於公心,將第一張人民幣獻給博物館或國家,可能一時有聲,但很快就會被接受者把你丟到爪窪國去了,而你就什麼都沒有了。你年已古稀,很需要錢過活,賣出第一張人民幣,得一筆可觀的錢,您晚年的日子將會好過的」,等等。是啊!50萬元,多麼誘人的數字呀!我曾作過計算,我自1938年參加革命直至活到100歲,除我已從國家得到的衣服、鞋襪、糧食外,柴菜金、津貼、工資及目前正在享受的離休金加在一起遠遠達不到50萬元或更多的錢,無疑會使我的後半生過得更舒適。但是,我加入中國共產黨已59年,已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黨的人了;我參加革命後一直從事銀行工作,也算是銀行的人了。因此,第一張人民幣雖然是我收藏的,但從無產階級的事業來說,從人民銀行事業來說,它不屬於個人財產,是人民銀行的歷史見證物。我收存第一張人民幣,只不過是替國家、替黨、替人民銀行起保管員的作用罷了。我已是年逾古稀之人,隨時都可能去見毛主席。因此,我一再囑咐我的女兒好好收藏第一張人民幣,決不可他圖。我也一再向求購者聲明,我永遠不會出賣第一張人民幣。 近幾年來,不少錢幣愛好者詢問我:你是怎樣收藏第一張人民幣的?第一張人民幣是何人設計的?它與其他人民幣有無區別等等。在此,我說明如下: 一、我收藏第一張人民幣,起初,並非有目的收藏,而是出於我參加籌建中國人民銀行的紀念。1947年,我從晉察冀邊區調到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具體工作之一是參與人民幣票版設計、印刷及保管等工作。人民幣正式發行後,我覺得這其中也有我的一點貢獻,因而就想把第一張人民幣收存起來作為紀念。萬萬沒有想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第一張人民幣居然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誕生的歷史見證。 二、我能收藏第一張人民幣,是在當時特殊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實現的。1948年10月2日,華北財經工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10月3日中央指示要在1948年底前印出人民幣50億元。但革命形勢發展很快,11月2日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進關,平津解放在即,故中央決定將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和發行人民幣的時間提前到12月1日。這時,人民幣只印出五十元、二十元和十元券三種共五、六馬車,且集中存放於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庫中,而中央又要求必須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的當天,把人民幣發行到市場上去,與人民群眾見面。故1948年12月1日人民幣的發行只能在總行發行科一個地點發行,而且我又被指定負責親自發行。上午9時左右,發行科的趙善普、張馥、安珈、吳德奎、封永山等同志從庫中取出人民幣,擬送往石家莊分行發行。恰在此時,平山縣(當時叫建屏縣)銀行同志來取款,故把一些50元券付給了他們,後經我與平山縣銀行同志商議,用冀南幣5000元將其中編號為羅馬冠字〈ⅠⅡⅢ〉,號碼為00000001的50元券換下來存念。就這樣,我就將第一張人民幣收存起來了。若像現在中國人民銀行每發行一種新票,必須事先把票子運到全國各基層銀行,然後報紙一公布,全國即同時發行,在此情況下無法查清哪一張是最先發行,也無法收存第一張發行的票子了。 三、第一張人民幣正面圖景設計者是原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王益久同志,背面圖景是原晉察冀邊區印刷局的沈乃庸同志。票子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及金額「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等中文正楷字系董必武同志所寫。 四、第一張人民幣上的號碼與其他人民幣不同。其他人民幣上的號碼,不管是六位的還是八位的,其號碼的大小及其排列均是整齊劃一的。唯第一張人民幣上50元券的八位號碼,字體不一,末尾的兩位字體大,前邊的六位字體小。原因是,當時我們沒有八位號碼機,只有六位號碼機,而用六位的號碼機,每一冠字組只能印100萬張,由於當時設計出一塊票版,再送請上級反復審核定下來是十分不易的,故我們千方百計的擴大每一「冠字」組的印刷數量。因此,將已報廢而不同型號的號碼機拆下兩個「0」字卡在六位號碼的末尾(因號碼機的末尾兩個「0」在印100萬張前是不動的),這樣,可使每一「冠字」組可擴印到一億張。故第一張人民幣上的號碼的字體粗細大小不一,且高低不平。1949年初,北平解放後,我們有了八位號碼機,才將原拼裝成的八位號碼機換成原裝的八位號碼機。因此,第一張人民幣50元票子的號碼字體,有的是大小不一,且高低不平,有的則完全一致。
滿意請採納
C. 人民幣(一種貨幣)最初是怎麼發行的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當日發行人民幣。至1951年,除了台灣、香港、澳門、和西藏外,人民幣成了全國統一的、獨立自主的穩定的貨幣。
我國現行的貨幣制度是一種「一國多幣」的特殊貨幣制度,即在大陸實行人民幣制度,而在香港、澳門、台灣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表現為不同地區各有自己的法定貨幣,各種貨幣各限於本地區流通,各種貨幣之間可以兌換,人民幣與港元、澳門元之間按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決定的匯價進行兌換,澳門元與港元直接掛鉤,新台幣主要與美元掛鉤。
人民幣是我國大陸的法定貨幣,人民幣主幣「元」是我國貨幣單位,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人民幣輔幣與主幣一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人民幣由國家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與管理。人民幣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並以現金和存款貨幣兩種形式存在,現金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發行,存款貨幣由銀行體系通過業務活動進入流通。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人民幣的發行主體是中國人民銀行,流通領域在全國范圍內(邊貿地區和口岸),發行准備為商品物資(無法定發行准備金的要求),正向自由兌換過度
港幣的發行主體為匯豐銀行、中國銀行、標准渣打銀行,流通領域為全世界,發行准備為100%美元准備金(硬幣除外),可自由兌換
澳門元的發行主體為大西洋海洋匯麗銀行、中國銀行,流通領域為澳門、香港、葡萄牙,發行准備為100%外幣准備金,正向自由兌換過渡
新台幣的發行主體是中央銀行或其委託公營銀行代理發行,流通領域為台灣地區、金門、馬島,它的發行准備也為100%的外幣准備金,正向自由兌換過渡。
匯率嘛,在不停的變動。最好上網直接找比較好,比如中國銀行的網站http貨幣名稱
現匯買入價
現鈔買入價
賣出價
基準價
中行折算價
發布日期
發布時間
因此人民幣是一種信用貨幣!
D. 人民幣的發行單位是什麼各個面值的發行時間是什麼
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發行,人民幣發行後,解放區發行的一些郵票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人民幣面值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自1949年10月3日發行第一套新中國郵票以來,一直以人民幣為面值貨幣。中國發行的人民幣單位是元、角、分。
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其中有50元和100元紙幣。1987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第四套人民幣。面額有9種,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法定貨幣。歸根結底,央行的貨幣發行與居民乃至企事業單位對現金的態度密切相關。當人們因為收入增加,或物價上漲,或因旅遊、公開發行、擔心事故等臨時原因增加現金持有量時,央行的貨幣發行量就會增加。當機構為了某種目的使用大量現金進行交易或囤積現金時,流通中的現金量——也就是說,央行的貨幣發行量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