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貨幣資產取得現金補價如何處理
A.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時收到的補價,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錯。
解析:
以公允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以賬面價值計量
1、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B. 非貨幣性交易中如果補價超過25%該如何記帳
非貨幣性交易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
《首席財務官》CFO.ICXO.COM ( 日期:2004-11-24 15:00)
--------------------------------------------------------------------------------
一、資料:A公司經與B公司協商,將其小汽車、庫存商品與B公司的生產用設備、專利權、庫存原材料進行交換。A公司換出的小汽車原價120萬元,累計折舊30萬元,公允價值100萬元;庫存商品賬面余額380萬元,已提存貨跌價准備50萬元,公允價值300萬元。B公司換出的生產用設備原價240萬元,累計折舊10萬元,已提固定資產減值准備20萬元,公允價值200萬元;專利權賬面價值80萬元,公允價值70萬元;庫存原材料賬面余額70萬元,公允價值80萬元,另支付補價50萬元。A、B公司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7%,假設在交換過程中未發生其他相關稅費。
二、要求:編制A、B公司有關非貨幣性交易的會計分錄。
三、答案:1.A公司會計分錄:借:固定資產清理900000累計折舊
300000貸:固定資產1200000借:固定資產--設備2277300無形資產797000原材料
9109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36000銀行存款500000營業外支出--非貨幣性交易損失
88800貸:固定資產清理900000庫存商品330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0。
2.B公司會計分錄:借:固定資產清理2100000累計折舊
100000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200000貸:固定資產--小汽車
2400000借:固定資產
931500庫存商品27945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10000貸:固定資產清理2100000無形資產800000原材料
700000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0銀行存款500000。
四、解題指導:涉及補價的資產交換,進行會計處理時,應採用正確的步驟,並應注意幾個問題。
1.步驟:首先,確定資產交換是否屬於非貨幣性交易。
A公司收到補價:收到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50÷(100+300)=12.5%<25%;
B公司支付補價:支付的補價÷(支付的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50÷(50+200+70+80)=12.5%<25%。
可見,補價占整個交易的比例小於25%,屬於非貨幣性交易。
其次,確認損益及各項資產入賬價值。
A公司應確認的收益:50-50÷400×(90+330)-50÷400×300×17%=-8.88(萬元);以A公司為例,計算換入資產入賬價值:A公司換出資產價值總額: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應確認的損失-收到的補價-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90+330+300×17%-8.88-50-80×17%=398.52(萬元);A公司換入B公司各項資產應確認的入賬價值:生產用設備:200÷350×398.52=227.73(萬元);專利權:70÷350×398.52=79.7(萬元);原材料:80÷350×398.52=91.09(萬元)。
2.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根據相關會計准則規定,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易中涉及部分補價的,收到補價的一方,由於在資產交換過程中部分資產價值的盈利過程已經完成,因此應按一定的比例確認利潤或損失。
(2)如何驗證確認的補價損益的正負是否正確。
損益計算公式為:補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繳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
變換為:補價×[1-(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繳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
可以看出,當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繳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時,應確認的收益為負數;
當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繳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時,應確認的收益為零;
當換出資產賬面價值+應繳的稅金及教育費附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時,應確認的收益為正數。
(3)計征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應繳稅金時涉及售價的確認,應按資產交換時確認的公允價值,而不是按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
C. 非貨幣性資產在進行交換時主要涉及到哪些會計處理
首先,先確定該交換是否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涉及補價,在涉及少量補價的情況下,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低於25%(注意不含25%)作為參考。如果高於25%(含25%),則視為以貨幣性資產取得非貨幣性資產,適用收入准則等其他一些准則。
1.收到補價的企業收到的貨幣性資產÷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2.支付補價的企業支付的貨幣性資產÷(支付的貨幣性資產+換出資產公允價值)<25%
其次,如果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那麼確定其是否具有商業實質: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1.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和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這種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1)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金額相同,時間不同
(2)未來現金流量的時間、金額相同,風險不同
(3)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時間相同,金額不同
2.換入資產與換出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
其三,如果具有商業實質,那麼判斷其公允價值是否能夠可靠計量:
公允價值能否可靠計量的判斷條件
1.存在活躍市場,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2.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以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3.同類或類似資產也不存在活躍市場,採用估值技術確定公允價值
你的題干里對公允價值已經明確,這一步就不用考慮了。
其四,以上確認後,該交換屬於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1.換入資產的成本
方法一: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不含稅公允價值+支付的不含稅的補價(-收到的不含稅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適用條件
(1)不含稅補價=換入與換出資產的不含稅公允價值的差額
(2)支付或收到的銀行存款(含稅補價)=換入與換出資產的含稅公允價值的差額
方法二: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含稅公允價值+支付的含稅的補價(-收到的含稅補價)-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1)換出資產為存貨的,應當作為銷售處理,以其公允價值確認收入,同時結轉相應的成本。
(2)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3)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的,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記入「投資收益」科目。
(4)換出資產為投資性房地產的,以其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同時結轉其他業務成本。
3.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1)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不包括增值稅的銷項稅額;
(2)除增值稅的銷項稅額以外的,如果為換出資產而發生的相關稅費,則計入換出資產處置損益;如果為換入資產而發生的相關稅費,則計入換入資產的成本
多項資產的交換一般處理思路:
先確定換入的多項資產的入賬價值總額,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加上支付的補價、相關稅費或減去收到的補價等確定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總額。
再按照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比例來分配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總額,以確定換入各個單項資產的入賬價值。
D. 會計:非貨幣性交易支付的補價超過25%怎樣進行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非貨幣性交易》及其指南的規定:
如果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或,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低於25%(含25%),則視為非貨幣性交易,應根據本准則的有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如果這一比例高幹25%(不含25%),則視為貨幣性交易,應根據貨幣性交易的核算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因此,題中業務根據上述判斷為不是非貨幣性交易的話,那麼,你可以按照一般的購銷業務進行會計核算。
1.換入資產,按照合同(或者協議,下同)確定的價格(包括你所支付的貨幣資金),確認采購成本,除支付的貨幣資金以外的貸方科目可以為「應付帳款」,也可以為「應收帳款」。
2.換出資產,按照合同確定的價格,確認銷售收入,結轉相關的銷售成本、稅金等。確認銷售收入時,借方科目應當與采購業務的貸方科目保持一致,可以是「應付帳款」,也可以為「應收帳款」。
3.經過上述處理,「應付帳款」或「應收帳款」科目的余額應當為零。
特別注意,25%標準是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或,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
E.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補價和支付的銀行存款是什麼關系呢還有含稅公允價值和不含稅公允價值的差別
含稅指增值稅。以下方法是建立在非貨幣性資產具有商業實質的基礎上。
方法1: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的不含稅價值+支付的不含稅補價/-收到不含稅的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方法2: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含稅公允價值+支付的含稅補價/-收到的含稅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補價是差價,支付銀行存款有時候會含補價和相關稅費。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
其特徵如下: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交易對象主要是非貨幣性資產;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的行為;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但有時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
(5)非貨幣資產取得現金補價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一、認定:
貨幣性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以及准備持有至到期的債券投資等。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
非貨幣性資產有別於貨幣性資產的最基本特徵是,其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即貨幣金額,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
例如,企業持有固定資產的主要目的是用於生產經營,通過折舊方式將其磨損價值轉移到產品成本中,然後通過產品銷售獲利,固定資產在將來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即貨幣金額,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確定的,因此,固定資產屬於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負債表列示的項目中屬於非貨幣性資產的項目通常有:存貨(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等)、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無形資產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一般不涉及貨幣性資產,或只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於25%作為參考比例。
也就是說,支付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支付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貨幣性資產占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或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和收到的貨幣性資產之和)的比例低於25%的,視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高於25%(含25%)的,視為貨幣性資產交換,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等相關准則的規定。
二、原則:
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情況下,不論是一項資產換入一項資產、一項資產換入多項資產、多項資產換入一項資產,還是多項資產換入多項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規定了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兩種計量基礎和交換所產生損益的確認原則。
(一)公允價值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1.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資產存在活躍市場,是資產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明顯證據,但不是唯一要求。屬於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公允價值視為能夠可靠計量:
(1)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存在活躍市場。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
(3)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市場交易、採用估值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滿足一定的條件。採用估值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視為能夠可靠計量:
①採用估值技術確定的公允價值估計數的變動區間很小。這種情況是指雖然企業通過估值技術確定的資產的公允價值不是一個單一的數據,但是介於一個變動范圍很小的區間內,可以認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②在公允價值估計數變動區間內,各種用於確定公允價值估計數的概率能夠合理確定;
這種情況是指採用估值技術確定的資產公允價值在—一個變動區間內,區間內出現各種情況的概率或可能性能夠合理確定,企業可以採用類似《企業會計准則第13號——或有事項》計算最佳估計數的方法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這種情況視為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
一般來說,取得資產的成本應當按照所放棄資產的對價來確定,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資產就是放棄的對價,如果其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確定,應當優先考慮按照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
如果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應當以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存在補價的情況,因為存在補價表明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不相等,一般不能直接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二)賬面價值
不具有商業實質或交換涉及資產的公允價值均不能可靠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當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無論是否支付補價,均不確認損益;
收到或支付的補價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調整因素,其中,收到補價方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支付補價方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F.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補價是否影響損益
會影響損益的。
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6)非貨幣資產取得現金補價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要求規定:
1、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2、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企業應當關注交易各方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