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30年漲了多少
A. 200多年時間,美國股市股票翻了多少倍(單選)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近200年的發展大體經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至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的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世紀之交的科技股狂飆退潮
由於開始時各區域都自立交易所,指數計算方式的變化,美國股市多次的崩盤(1893年、1901年、1903年、1907年、1914年、1917年、1929年、1987年)所造成的混亂,市值翻了多少倍無法准確計算。
B. 全球股市都在大漲,唯獨A股在大跌,這到底為什麼呢
要知道股市是資本市場,股市上漲都是建立在資金推漲的基礎之上,如果股市沒有資金,請問A股怎麼漲的起來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全球股市上漲。
就是A股被外圍帶動上漲,一旦全球股市洗盤下跌的時候,A股又會出現大跌,跌回起跑線,這就是A股的特色。
但沒有辦法,咱們A股的初衷就是“重融資輕回報”的市場,與生俱有就是為了IPO,為了上市公司圈錢而創立的股市,股民投資只能認命。
總之如果A股發生改變,不改變新股發行節奏,不控制新股發行抽血,不抑制股市圈錢行為。等全球股市都漲到10萬點了,咱們A股依舊堅守3000點不倒,不忘初衷,大盤永保3000點。
C. 經濟未重啟,股市已大漲!美股、A股空前扭曲的背後根源是什麼
陸家嘴論壇上,郭主席說: 當實體經濟尚未重啟,股票市場卻依然高歌猛進、不斷上漲。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這樣的扭曲空前顯著。
郭主席沒有點名,也沒有道姓,但怎麼看都像有針對性的在點評美股。美股大跌之前本身就在高位,疊加了疫情在美國的大爆發,引起股市大跌,一度引起了股災式的暴跌。短短1個半月左右,道瓊斯指數大跌12000點,從2月12號的約30000點跌到3月23號的約18000點,跌幅巨大。代表新經濟的納斯達克指數也是從接近10000點,跌到6600點,跌幅也是接近30-40%。但是, 牛長熊短的美國股市 ,在一系列的組合拳之下,迅速穩住並快速上漲。到如今,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創出 歷史 新高,而道瓊斯指數也回到了27500點左右,離前期高點僅一步之遙。
如今,美國的疫情並未得到有效控制,美國的經濟也確實如郭主席所說,尚無重啟。我們的經濟在快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疫情以來,又是我們的疫情控制的最好,經濟重啟的最早。但是美股的股市就是大漲不止,A股仍然在低位徘徊。 從股市與實體經濟晴雨表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美股還是A股都是空前顯著的扭曲 。
美股是空前扭曲的,大A股更是空前扭曲的 , 美股的扭曲是股市漲了數十年漲了幾十倍,是明顯高估,而A股的扭曲是股市跌了數十年,30年來仍然在3000點以下徘徊,是嚴重的被低估 。
美股嚴重高估,A股嚴重低估,都嚴重偏離基本面,為何?
難道真的如某些人說的: A股不漲主要是散戶太多,這鍋要中國數億的散戶投資者來背? 另有人分析說,A股的指數 沒有漲的主要原因是指數編制有問題 。認為我們的指數嚴重失真,從而把股市不漲的鍋甩給了指數編制,於是用了30年的指數編制方法迎來了首次修訂,新修新的指數編制方法將於2020年7月22號生效。
新的指數編制方法,主要是剔除ST股,*st股,然後延長了新股納入指數的時間,日均總市值排名滬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實行上市滿3個月後計入,其它的新股上市一年後納入指數。而事實上ST股合計權重0.6%,剔不剔除影響不大。而新股這一塊倒是有一些影響,但是三個月納入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拿中國石油舉個例子:該公司2007年11月上市,這公司排名在前十沒爭議吧,三個月如果納入指數該股票還有19.81(2008年1月收盤),而到現在只有4.22元,仍然要跌70-80%啊,換句話說即便是三個月後納入也是嚴重拖累指數。如果新股上市1年以後再納入表現又如何呢?我查看了2019年1月上市的股票,假設是在2020年1月納入指數,如紫金銀行,今年以來跌27.36%,招商財南油跌12.46%,華培動力跌25.72%,青島銀行跌15.99%,中國外運跌22.77%,青島港跌14.26%. 新股在經過一年整理過後,仍然大多數是下跌的,少數是上漲的,所以即便是新股一年後再納入指數也是沒有用,大行情不好都是跌,照舊會拖累指數。 事實上我們的A股上市不是全流通,而一年後多數新股都會增加流通盤,大小非要解禁要上市,多數大小非都想套現,結果上市一年後仍然是漲難跌易。
因此把指數不漲的鍋說成是指數編制的問題太牽強。雖然之前的指數編制確實是存在一些問題。現在做了改變之後,只能是稍好一些罷了。
A股經濟基本面好,但股票不漲,美股經濟未重啟,但是美股大漲。A股不漲的原因當然不是散戶太多,也不完全是指數編制的問題,那究竟是什麼原因?美股上漲又是什麼原因?
二國股市之所以差距這么大,原因很簡單,就是股市定位的問題。
A股不漲的原因很簡單: A股的定位是服務實體經濟,主要是融資功能。A股尤其是給國企提供支持的,它的功能和定位就是融資,不是給股民投資獲利的,可以說從不考慮投資者回報。但總是融資,圈錢,圈多了就圈不到了,所以隔幾年就要啟動一輪牛市從而吸引投資者進場,方便其繼續融資圈錢。所以A股牛短熊長。
美股上漲的原因很簡單: 美股的定位是服務資本家的,主要是投資功能,雖然美股也有融資功能。美國的資本家掌握著巨額財富,美股的存在目的是幫美國的資本家投資獲利賺錢,美股存在的目的是用這個平台剪全世界的羊毛。所以,講究的是投資者回報。因此 歷史 上一旦美股下跌,誰最緊張,美國總統最緊張,動不動就親自喊話,這一次更是無限印錢支持股市。所以美股熊短牛長。
所以,郭主席有時間關心喊話美股與基本面的背離,扭曲, 不如花點時間思考A股為何與基本面的扭曲,背離。與其眼紅美股能走十年長牛,不如學習美股對資本的掌控力度,不如學習美國利用美股如何收割全世界的財富為其所用。當然,這不僅僅需要學習金融,更重要的是有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經濟實力,更要有全球第一大軍事力量做支撐,不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總結,只要A股的定位不變,A股就不可能走出牛長熊短的道路來。美股的定位只要不變,也不可能打破牛長熊短的結局。這是從一開始的股市的市場定位決定了的,其它任何的修修補補都無濟於事。
至於我們的某些高層眼紅美股數十年走牛,也企盼A股能走慢牛,不從定位開始轉變,就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這一點A股的股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那麼A股能否從定位上做出轉變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在可以預期的數年內都不大可能。因為中國是全民所有制,支持國有企業就是支持全體民眾,而A股的投資者雖然基數很大,現在有上億的股民,但1億的股民與13億的全體國民,哪個更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別寄望於定位的轉變,頂多是在這個利益交錯的市場中,稍稍平衡一點,稍稍留一點縫隙給A股的投資者就已經是萬幸了。
A股的定位是不是將一直不變呢?不會,A股的定位在未來也一定會變,會變成如美國一樣,以投資功能為主,融資功能為輔。等中國能強大到世界第一(經濟實力第一,軍事實力第一)時,可以借A股的平台實現剪全世界羊毛的時候,就一定會重新定位A股。屆時國家資本才是主流,屆時A股的主要功能將被定位為投資回報,中國的國家資本能通過A股賺取大量的財富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而到那個時候,中國股市就一定會走出類似美股的牛長熊短的超級大牛市。
A股的超級大牛市在未來一定會來,但是這個未來很遙遠,很遙遠......
D. 美國最近20年的股市漲了多少
美國過去30年,股票年均回報率8%
1995年,道瓊斯指數首破4000點,現在,道瓊斯指數最高達到18000多點,我說話的這個時候徘徊在17850,所以最近20年美國股市漲了(17850-4000)/4000=346%
E. 為什麼美股可以漲上天
很多投資者經常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美股指數一直漲?天天有大咖唱空,有人說泡沫,每每經歷暴跌,甚至短期內經歷幾次熔斷,其後指數往往能再創歷史新高。財爺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美 國指數的十年長牛
最早在1884年,道瓊斯指數是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它的全稱為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道瓊斯指數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股價指數!
從2009年低點到今年年初高點,標普500指數累計漲了408%,道瓊斯指數累計漲了357%,納斯達克指數漲了669%,美股已經十年長牛了!
時間回到1990年,道瓊斯指數在1990年11月30日當日收盤價為2559.65,到現在2021年3月25日當日收盤價為32619.48,將近30年的時間,指數增長3萬多點,令人驚嘆,為何美股可以一直大漲?
二、為什麼美股指數可以一直漲?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顯著特徵之一,便是成分股經歷了不斷的更新換代。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個體成份偶爾由於市場環境的理由而改變,它們由《華 爾 街日 報》的編輯所選擇。最初的12隻道指成分股,目前沒有一隻留在該指數當中,所以,成分股的更新換代解釋了為什麼美股指數能夠持續上漲。
F. 未來五年A股會是什麼樣的
未來五年A股會是什麼樣的?
再從資金面來看,目前A股有大量長期的機構資金逐漸進入市場,這些機構也一定程度上成為主導力量,這也是A股逐漸成熟的標志。在未來,A股也會迎來去散戶化,向機構化市場逐步轉變。還要,現在老百姓手裡還是有錢的。P2P暴雷、固定收益產品的吸引力下降,樓市黃金十年也成為過去式等等,老百姓們能投資的渠道也越來越少,只要A股不是沒底線的下跌,大夥還是很願意把錢投入到股市裡的。
G. 股市走勢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式之間有什麼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讓我想起一句話,一百多年前,查爾斯·H·道的道氏理論對股市有個十分經典的歸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幾乎從來沒有人會從根本上去否認這句話;在其他國家或許這個歸納是適合的,但在中國,二者之間雖然也有一定關聯性,卻並不那麼明顯。
我們以美國為例,從長期看,美國股市幾十年來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美國經濟的支持。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長了近26倍,從5000多億美元(名義GDP)增長到13萬億多美元(見下圖1),同期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也上漲了26倍多,從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點,上漲到2006年的14000多點(見下圖2)。其間盡管幾經波折,但是,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支撐了美國股市頑強的成長之路,而美國股市的迅猛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1960年-200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走勢
觀察美國股市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正是美國股市不斷增長的基礎所在,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又是股市強勁增長的堅實基礎,二者之間血肉相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股市和經濟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時候里,股市和經濟基本上是完全背離的,幾乎沒有關聯性,原因是中國股市總市值和中國經濟總量不成正比,所以關聯性小。
中國股市嚴格來講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規模小、質量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盤子小的個股更容易被資金大戶所控制。在其他相對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漲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我國一波行情能在數天之內走完全部歷程,時間快得連人們使用技術分析的工夫都沒有,股價波動也沒有什麼規律。也就是說只有當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也只有當股市的變化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時候,股市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從股市與經濟增長率之間關系來分析:
近10多年間,我國GDP的實際增長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從1993年開始,連續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達低谷。但在這7年中,我國股票市場以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來算,有5年上漲。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長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達30%以上,股票市場卻連續4年上漲,漲幅達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間,GDP的增長率連續提高,股票市場卻連跌了4年。由此看來,股市對經濟的反應並不那麼機械地對等。
從股市與公司利潤之間關系來分析:
從兩方面來看:
1、是上證指數與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從1994年平均17.77%的凈資產收益率開始,到1998年9.17%,我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高達48.4%。而這4年的股票市場有兩個為強勢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兩個為顯著上漲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4年間上升了78.76%。
2、是指數與利潤增長率,為更准確地反應客觀狀況,扣除新股貢獻後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從1994年以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有5年為負,分別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兩個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兩個強勢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這一結果依然叫人氣餒,號稱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竟然連公司利潤增減都無法提前反應。
由此可見,經濟好,只是股市上漲的一個積極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負面因素,經濟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續熊市。以中國股市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結束的一年,全球經濟也開始回升,中國在這一年開始,經濟自大概1995年前後第一次GDP增速重新達到了10%,並且一直持續了5年。但中國股市2003年只反彈了10%,2004和2005年繼續下跌創新低。什麼原因?因為2001年中國股市積累的泡沫太大,雖然經濟增長減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滅。
當然,也並不是說股市和中國經濟之間一點關系也沒有,起碼也反映了三點:
1、股市從總量趨勢上反映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總量的長期趨升推動股價指數的長期趨升。這種反映同樣也不是機械的,即宏觀經濟總量的上升並不一定會推動股市上漲,股市只是圍繞宏觀經濟總量在上下波動而已。這種波動也不是無規則的:每當股價指數到達一個高點,股市就會由升轉跌,到達一個低點,就會由跌轉升。而促使這一轉折的因素很多,有時是公司利潤的增減,有時是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有時是利率變動等。
2、股市從平均數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統計1995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年平均增長率,得出一個數據:12.41%。然後我們以1995年的上證指數年平均數661點為起點,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個年份的上證指數的理論值,最後再將實際的指數與之比較,顯示兩種趨勢高度重合,只是當市場樂觀時,指數就在它的理論值上方運行,當市場悲觀時,指數就在它理論值的下方運行。
3、股市與利率的關系比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
特別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間,以1年、3年、5年3種基準利率平均數計算的銀行存款基準利率從12.36%下降到2.61%,這可以完全解釋這7年的牛市歷程。2001年,由於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應,大盤開始調整。2002-2003年,伴隨利率小幅下降,股市進入相對平穩階段。2004-2005年,利率重續升勢,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間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潤出現53.61%的巨大升幅,推動股市大幅上漲。2007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達到63.88%,推動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後總結一下,未來股市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比如二三十年內,和經濟可能是基本對應的,不過大多數投資人不可能像投資房產一樣中長期持有股票,而對於一兩年的股市行情,資金因素是股市漲跌的關系。因為最近10多年,社會主流的投資渠道是買房;最近一兩年,信託業的興起又導致較多的股市資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而股市的話,中國的股票消費者雖然普遍比較「小白」,但畢竟不是傻,決策層長期把股市消費者當成了「備用小金庫」,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資渠道,股市就會越來越被拋棄。
H. 有沒有人知道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
======================
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詳見《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可到下面網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國資深金融記者安迪用一個證券投資者的目光,將巴菲特66年的傳奇投資生涯,用200多個真實、生動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寓理於事地娓娓道來,在閱讀時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使你倍感此書投資哲理的可讀、可懂、可信、可學。該書深受廣大讀者的推崇,被美國廣大投資者譽為「具有永恆價值的股票投資聖經」。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愛此書,他讀完全書後,曾讓助手主動與安迪聯系,親自參加了該書的簽名售書活動。
======================
摘錄其中一節: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情況
就在巴菲特准備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從而創下股票市場又一歷史記錄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基奧(Don Keough)的一個電話。
聖母瑪利亞(橄欖球隊)理事會主席唐.基奧回憶說:「我問他一切可好,我說『沃倫,你有沒有買可口可樂股票?』」
「他滿懷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奧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業余演講者,並因此而名聲在外。
唐.基奧接著說:「我們通話後不久,就有報道宣稱說沃倫購買了股票。通過推理,我們也斷定有人在買我們的股票。」話語之間暗示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們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自從1987年股災之後)當股票市場從低谷開始回升時,一位來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證券經紀商開始了時不時地購買行動。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樂公司主席羅伯托.高澤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奧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走勢,突然間,基奧恍然大悟。他告訴高澤塔說:『你知道嗎,很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
「我們知道他對可口可樂公司一向都很感興趣,」基奧一邊說一邊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成為美國櫻桃可樂頭號愛好者。」
「他確實清楚的了解我們。而且是一個極棒的董事會成員。他了解這個公司,了解公司的財務數據。他是一位既了解情況又在發揮積極作用的董事。他對全球注冊商標的內在價值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在巴菲特先生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基奧先生又有何舉動呢?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機會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而卻拒絕巴菲特邀請的基奧說:「在他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以後,我終於成為伯克希爾公司一名小股東了。」
基奧感慨道:「真希望那個時候我投資入股了。」如果當時他這樣做了,巴菲特會把他當初讓基奧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為6000萬美元。你別不信,真是這樣!
基奧,1958年出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父親是一名牧牛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他畢業於克萊頓大學,在校時曾是一位出色的辯論手。後全家遷居奧馬哈的法納姆大街,與巴菲特家正對門。
巴菲特說,基奧出色的個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額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原因。
基奧曾在奧馬哈剛創辦的一家電視台工作過一段時間,解說WOWT-TV的足球比賽節目,並在此期間結識了約翰尼.卡森,後來結識了投資經紀人沃倫.巴菲特。此後,基奧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轉而來到黃油-堅果咖啡製造商帕克斯頓-加拉弗公司從事廣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賣給後來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的鄧肯咖啡公司。
這個把可樂作為自己飲食結構一部分的可口可樂先生,也成為了巴菲特誠邀許多人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個人。盡管基奧較晚時才與巴菲特共同投資,但他早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了。基奧解釋說:「我和妻子米凱當初在奧馬哈結婚時,曾購買過由布魯姆金夫人經營的內布拉斯加傢具公司的傢具,它是伯克希爾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而我們結婚到現在都40多年了。」
基奧說:「我已記不清當初我們彼此介紹時的情景了……那時巴菲特大約25歲,我大約30歲。」基奧已無法准確地回憶起他是如何認識巴菲特的,只記得他們曾做過鄰居。
「他還是原來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價值沒有變,他的故事並非是金錢,而是價值,人們應該了解他的價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上,當他被問及有關選擇終生事業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
銷售碳酸飲料的基奧以及後來的化學工程師羅伯托.高澤塔,他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事的,並在管理層上迅速發展。高澤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則招聘雙語化學工程師的廣告後加盟可口可樂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頓的「四季飯店」,為可口可樂公司主席保羅.奧斯丁舉辦的生日晚會上,他們倆人作為競爭對手來給奧斯丁祝壽。
基奧對高澤塔說:「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沒有人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晚上好好地休息,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鼓勵對方迎頭趕上。」
高澤塔後被提升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和基奧共同負責管理的團隊現在成為美國商業界高級管理團隊的楷模。1993年退休後,基奧擔任了艾倫投資銀行總裁。長期嗜煙如命的高澤塔於1997年10月18日死於肺癌並發症。高澤塔去世時,《亞特蘭大憲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報道了他一生的經歷。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他為公司留下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公司未來的領導班子。」
高澤塔去世後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職務,領導公司度過了重重危機。兩年後,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樂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發布一個公告,基奧准備以高級管理部門顧問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基奧於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許多重大決策上,我依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樣。」
(摘自《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中國與世界500強企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籌委會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