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貨幣什麼形什麼孔錢
㈠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 秦半兩圓形方孔造型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結束了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這裡面居多好處自不必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統一了貨幣,方便了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半兩,它奠定了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分為三種:一錢徑3厘米以上,錢徑3厘米以下,以及劣質小錢。
一、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半兩
在秦統一全國前,各國錢幣大小、形狀不一,而且只能在本國使用;在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承襲先王舊業,仍用半兩錢,稱秦半兩,它分三種,可以在全國通過。圓形方孔秦半兩的出現,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1、秦半兩形狀:圓形方孔
秦半兩為圓形方孔,它反映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 宇宙 觀,而且圓形方孔錢便於攜帶,為人們所喜愛。秦半兩奠定了圓形方孔的古陸清錢幣造型,自此圓形遲段方孔成為了中國古代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
2、秦半兩種類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半兩,它根據大小、種類分為三種:
第一種:錢徑3厘米以上,與戰國半兩普通錢大小近似,鑄行於秦朝早期,錢肉較早期稍薄,重8g左右;
第二種:錢徑3厘米以下(國勢由盛轉衰,出於市場商品流通的需要,錢幣隨之縮小而減重),多在2.7-2.8厘米左右,鑄行於秦朝晚期,重約3-4克;
第三種:劣質小錢,有所謂“莢錢”者,指漢初榆莢狀小錢,有特定時間及含義,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3、秦半兩的消退
秦統一全國後,以黃金為上幣,方孔圓形的半兩錢為下幣,圓形方孔錢在中國保留了兩千多年。其中秦半兩一直延用碼悉譽到漢武帝時期,五銖錢的出現代替了秦半兩,秦半兩貨幣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但秦半兩的使用對後世產生了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三、秦半兩多少錢一枚
在秦朝初期,物價是很低的,秦半兩作為民間流通錢幣,價值是根據當時的物價與市場來定的,據我查詢,在當時,三枚秦半兩可以買一斗米(12.5斤),當然不同時期可能購買力也有所不同。至於現代,秦半兩多少錢一枚,一般是30-100元之間,保存完好越大越厚重的越值錢。對秦朝事物感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秦朝十二銅人今何在。
㈡ 秦朝是怎麼統一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統一成什麼樣
一、統一貨幣
秦統一後,由政府統一鑄造通行全國的圓形方孔錢,叫「半兩錢」。其重量也正好是半兩。秦以前齊國和燕國使用的刀幣、趙國和魏國使用的布幣(也叫「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也叫「鬼臉錢」)均被廢除。如圖:
三、統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親自頒發統一度量衡的命令。
這個命令被刻在或鑄在量器、衡器上,或是刻在銅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為使用憑證。
第二,中央製造頒發度量衡的標准器,作為各地製作和檢定的標准。
第三,制定了對度量衡器具定期鑒定的制度。
(2)秦始皇統一貨幣什麼形什麼孔錢擴展閱讀:
秦朝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的意義:
1、統一貨幣,可以使中央直接掌控各地的經濟活動,讓整個國家的物資可以流動,不會出現各地各自有貨幣而無法展開貿易的情況.也避免了地方上出現貨幣鑄造進而掌握憑借貨幣發行掌握地區勢力的情況。
2、度量衡的統一可以讓全國處在統一的標准下,對促進生產有很大的好處。
3、文字的統一意義最為深遠,將之前處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百姓放在統一的文化背景里,加強了秦文化的影響與滲透,延伸了秦始皇的統治。
㈢ 秦始皇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什麼
圓形方孔銅錢。始皇在經濟方面的措施是統一貨幣、度量衡,其中以秦國的圓形方孔錢為全國統一貨幣。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㈣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半兩錢。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最早的貨幣立法
為保證半兩錢順利使用,維護半兩錢信用,秦始皇還頒布了嚴苛的法律法規。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頒布貨幣統一政令,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廢除戰國時期龐雜的貨幣體系,珠玉龜貝銀錫之屬只用於寶藏,不再為貨幣;二是製造和行用新錢,新貨幣分為兩等,黃金為上幣,多用於大額支付,銅錢為下幣,多用於日常市場流通。
《漢書·食貨志》雲:「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二十兩為一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這是中國最早的貨幣立法。
㈤ 秦始皇規定貨幣為圓形方孔錢主要有哪幾個原因
秦始皇確定方孔圓錢為貨幣統一形制,有4點重要的原因:
一是環錢本為周制,秦國雖在戰國時期就在沿用,但秦始皇既然進行幣制改革,就絕不能因襲照搬,而是應該要在錢孔上予以統一。
二是錢必須要以繩或以木貫穿,才便於攜帶和流通。而要使它貫串得比較牢固,不容易晃盪挪動,方形的孔則更符合這種要求。
三是最初的環錢有鑄4個字的,也有鑄6個字的。統一貨幣後,秦錢鑄為方孔,分列「半兩」兩個字於方孔兩邊,即便識別,又較美觀勻稱。
四是秦錢貯藏規定「千錢一畚」,制為方孔,以木或繩貫之,就能比較固定,也是儲存上的一種最大便利。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秦國統一貨幣推行的方孔錢,從秦代定製起,直至清代末期都沒有改變。
㈥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的貨幣是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的貨幣是秦半兩。秦半兩是中國最早的全國通行的統一青銅貨幣。秦半兩可以根據大小、重量分為三種:第一種錢徑3厘米以上,第二種錢徑縮小,錢徑3厘米以下,第三種為劣質小錢。
秦半兩奠定了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自此圓形方孔成為了中國古代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圓形方孔錢起於戰國,因為製造簡朴,有孔便於穿掛,為人們所喜愛。
秦統一後,以黃金為上幣,方孔圓形的半兩錢為下幣,圓形方孔錢在中國保留了兩千多年。圓形方孔錢反映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且圓形方孔錢便於攜帶。
秦半兩一直延用到漢武帝時期,五銖錢的出現代替了秦半兩,秦半兩貨幣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秦半兩早在秦統一之時就被各國人民認可了。秦半兩的使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半兩直徑較小,一般在2.5厘米-3厘米,重2.5克-3.5克,周邊較圓,錢文高挺,但不如戰國半兩錢文高挺,呈小篆氣韻,字體漸方。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半兩成為全國統一使用的錢幣。
㈦ 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規定用什麼貨幣
秦始皇統一貨幣後規定使用「半兩」錢。
「半兩」錢為銅鑄,圓形方孔,錢直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古代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自為政,自己鑄行貨幣,齊有法化刀,楚有爰金和蟻鼻錢,燕有明刀,韓有方足布,趙有尖足布,魏有橋足布,秦有圜錢等等。錢幣形狀各異,輕重不一,並且有優有劣,換算困難,給當時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秦始皇於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統一全國後,下令廢除原各國的舊幣,以秦幣為基礎推行新的貨幣制度。
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及至秦,分一國之幣為三 。黃金以鎰為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半兩方孔圓形錢由此逐漸成為中國制錢的規定模式,沿用了兩千多年。
㈧ 秦朝統一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
秦朝統一時用的貨幣是「秦半兩」。
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
(8)秦始皇統一貨幣什麼形什麼孔錢擴展閱讀:
「秦半兩」青銅幣以「圓形方孔」為貨幣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圓代表天圓,「圓形方孔」即象徵著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圓形方孔」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
青銅幣上的「半兩」二字為小篆文字,是由秦國著名的李斯所題寫;它表示每枚重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故稱「半兩錢」。圓形方孔是生產、加工的需要,是便於攜帶、流通和儲藏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的較為科學的制式。
參考資料:網路——秦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