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看到股市熔斷
A. 股市熔斷什麼意思
所謂的「股市熔斷」實際上就是一種熔斷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股市為了防止風險而設置的一個峰值,當達到峰值的時候,就會觸發股市熔斷,在這之後,股市的所有交易都會暫停甚至是停止。其實,股市熔斷的原理和保險絲的原理是很相似的,都是在達到峰值之後,做的熔斷保護。
一、目前來看,國外股市的熔斷機制還是相當成熟的,但國內的熔斷機制相對就要差一些,之前還有熔斷機制,現在已經幾乎沒有熔斷這一說法了。2015年12月4日,中金所以及深交所,這兩所國內頂級股市就發布過一個關於指數熔斷的規定,當時所設定的熔斷基準指數是滬深300指數,熔斷數值分別設定在5%和7%,這項指數熔斷的規定,在2016年的1月1日正式實施。
二、當時之所以會出台這個指數熔斷的規定,是因為當時國內的股市行情相當嚴峻,出於暴跌的階段,出台這個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控制風險。也就是說,當大盤跌落到5%的時候,股市就會暫停交易,暫停的時長為15分鍾,接著開始繼續交易。如果大盤接著跌下去,一路跌到7%的時候,當天的股市交易就會全部被叫停。出乎意料的是,政策實行的當天,就不太樂觀,當天的股市因為暴跌到7%,而被迫提前收盤。
三、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具體來說是對某一合約在達到漲跌停板之前,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制。
2020年3月9日,紐約股市開盤出現暴跌,隨後跌幅達到7%上限,觸發熔斷機制,恢復交易後跌幅一度有所收窄,收盤時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7%。3月12日,美國三大股指在開盤後即遭遇暴跌。道瓊斯指數開盤狂瀉超過1400點,標准普爾500指數下跌超過6%。市場分析認為,標普500可能很快再次跌穿7%熔斷線,導致本周美股第二次15分鍾熔斷停盤。3月16日,美國三大股指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跌逾7%,觸發熔斷機制,停盤15分鍾。3月18日午間,紐約股市暴跌再度觸發熔斷機制。
B. 股市中熔斷機制是什麼意思什麼情況下會觸發
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具體來說是對某一合約設置一個熔斷價格,使合約買賣報價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在這一價格範圍內交易的機制。此機制如同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熔斷,故而得名。
5、每日收市前30分鍾內,不啟動熔斷機制,但如果有已經啟動的熔斷期,則繼續執行至熔斷期結束。
6、每個交易日只啟動一次熔斷機制,最後交易日不設熔斷機制。
備註:當某期貨合約以熔斷價格或漲跌停板價格申報時,成交撮合實行平倉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
C. 股票的熔斷機制是什麼時間實施的
股票熔斷機制是在2016.1.1實施的。
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為標准。當漲跌幅達到5%,則暫停15分鍾,之後進行集合競價後繼續。漲跌幅達到5%,或全天任何時候漲跌幅達到7%,暫停至收市。指數熔斷機制將從2016年元旦後開始實施。
當滬深300指數日內漲跌幅達到一定閾值時,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轉債、可分離債、股票期權等股票相關品種暫停交易,中金所的所有股指期貨合約暫停交易,暫停交易時間結束後,視情況恢復交易或直接收盤。
(3)什麼時候看到股市熔斷擴展閱讀:
國外交易所中採取的熔斷機制一般有兩種形式,即「熔即斷」與「熔而不斷」;前者是指當價格觸及熔斷點後,隨後的一段時間內交易暫停,後者是指當價格觸及熔斷點後,隨後的一段時間內買賣申報在熔斷價格區間內繼續撮合成交。國際上採用的比較多的是「熔即斷」的熔斷機制。
我國股指期貨擬將引入的熔斷制度,是在股票現貨市場上個股設置10%的漲跌幅限制的基礎上,為了抑制股指期貨市場非理性過度波動而設立的。
按照設計,當股票指數期貨的日漲跌幅達到6%時,是滬深300指數期貨交易的第一個熔斷點,在此幅度內「熔而不斷」,在到達「熔斷」點時仍可進行交易 10分鍾,但指數報價不可超出6%的漲跌幅之外;10分鍾之後波動幅度放大到10%,與股票現貨市場個股的漲跌停板10%相對應。
D. 2015年股市熔斷是哪一天
熔斷機制是2015年12月4日由上交所、深交所等提出的股市政策,並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斷」。早盤,兩市雙雙低開,隨後滬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點與3400點,各大板塊紛紛下挫。
午後,滬深300指數在開盤之後繼續下跌,並與13點13分超過5%,引發熔斷,三家交易所暫停交易15分鍾恢復交易之後,滬深300指數繼續下跌,並與13點34分觸及7%的關口,三個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熔斷機制於2016年1月8日暫停,現在已經取消。
(4)什麼時候看到股市熔斷擴展閱讀: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
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因而在2011年,中國股市走入大熊市,可以冠為全球最熊,一路的下跌,跌到幾年前的原點222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