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寬松投資結構怎麼調

貨幣寬松投資結構怎麼調

發布時間: 2024-03-21 03:04:40

Ⅰ 寬松和緊縮貨幣政策

寬松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再貼現/再貸款利率時,買進政府債券,對外投放貨幣,增加市場貨幣流通,促使商業銀行擴大信用規模,降低利率,促進投資的發展,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等。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所採用的一種政策手段。這種貨幣政策是在經濟過熱,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時,所採用的緊縮貨幣的政策。中央銀行將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旨在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使利率升高,從而達到減少投資,壓縮需求的目的。總需求的下降,會使總供給和總需求趨於平衡,降低通貨膨脹率。
寬松貨幣政策的好處:
1、寬松貨幣政策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使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減少,利潤增加。
2、增加貨幣供應量,使人們貨幣收入增加,促進消費。
3、寬松貨幣政策是在國內經濟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使用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
緊縮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
1、減少貨幣發行:
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在原有數量上不再增加。中央銀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2、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
3、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常見措施為在公開市場發放政府債券,買國債的多了,市場上流通的錢就相應變少了。
4、提高存款准備金率:
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准備金率,據以控制商業銀行貸款、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它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
5、提高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貼現行為。調整再貼現率,可以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
6、選擇性信用管制:
它是對特定的對象分別進行專項管理,包括:證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費信用管理、不動產信用管理。
7、直接信用管制:
它是中央銀行採取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直接進行干預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導商業銀行的信貸活動。

Ⅱ 如何解決通貨膨脹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

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2)貨幣寬松投資結構怎麼調擴展閱讀

預期和慣性

在實際中,一旦形成通貨膨脹,便會持續一段時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通貨膨脹慣性,對通貨膨脹慣性的一種解釋是人們會對通貨膨脹作出的相應預期。

預期是人們對未來經濟變數作出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會根據過去的通貨膨脹的經驗和對未來經濟形勢的判斷,作出對未來通貨膨脹走勢的判斷和估計,從而形成對通脹的預期。

預期對人們經濟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會導致通貨膨脹具有慣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通貨膨脹

Ⅲ 4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將如何調整

整體來看,4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居民消費、購房意願還需穩固
4月信貸回落明顯。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3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
同時,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相較2023年3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
分部門看,4月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8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34億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戶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6348億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貸款更是增加6094億元晌知,同比多增2246億元,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進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此後2月、3月的信貸投放也處於較高水平,一季度整體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幅顯著。對於4月信貸投放出現回落的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解釋,4月人民吵謹扒幣貸款較3月呈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
「分部門看,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結構不斷優化。居民貸款再次下降,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出現回落,表明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願仍需進一步穩固。」溫彬指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直言,4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處於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季節因素。4月信貸、社融往往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二是居民樓市銷售偏弱。4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反映當月樓市銷售偏弱;三是銀行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節奏。今年政策靠前發力,4月銀行金融機構對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一定調整。
周茂華提到,從結構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住戶存款同比少增,意味著居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貸款,反映國內居民消費信心和需求在較去年4月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企業信貸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繼續保持同比多增態勢,反映國內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保持樂觀。
針對居民部門信貸減少這一情況,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錶示,居民部門信貸數據與4月消費修復、乘用車零售增長、房屋銷售恢復有所背離,可能受金融體系主動放緩居民信貸投放節奏、按揭貸款放寬與銷售之間存在時間差的影響,部分增量消費貸、房貸、車貸等可能會延後到5月放款。
理財市場回暖分流居民儲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幣貸款增量有所減少外,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超過4000億元。
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具體來看,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12億元。

4月居民人民幣貸款、存款雙雙回落,也對貨幣供應產生了影響。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98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當月凈投放現金313億元。
整體來看,盡管M2增速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較高增長。溫彬認為,4月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元,同比多減4968億元,主要是在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回暖背景下,居民儲蓄有所分流。同時4月財政存款大幅增加,財政資金回籠也制約了M2增長。下階段,受去年基數逐月抬升的影響,預計M2增速還將回落。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繳利潤帶來的M2高基數影響,M2與M1剪刀差收升昌窄,但也反映了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資金活化程度不斷提高。
周茂華稱,M2同比繼續略高於名義GDP增速,目前貨幣環境繼續適度寬松,為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持。
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另一方面,隨著4月信貸投放量減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現回落。經統計,2023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億元,同比多增7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319億元,同比少減441億元;委託貸款增加83億元,同比多增85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19億元,同比多增73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347億元,同比少減121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843億元,同比少80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548億元,同比多63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93億元,同比少173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對比發現,2022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102億元。盡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較上月5.38萬億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大方向下,4月信貸社融規模同比增長10%,增速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
周茂華表示,從總量來看,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擴張態勢。4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數據季節性回落,但同比繼續多增,反映國內宏觀支持政策力度不減,預示宏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擴張態勢。
在王運金看來,4月信貸與社融增量變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相對明顯的季節性變動,季度初月的銀行信貸考核力度不強。二是一季度超額投放滿足了實體經濟短期資金需求,4月繼續增加負債的動力不強,信貸需求放緩。三是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主動放緩信貸投放節奏,央行一季度例會表示要保持信貸總量增長、節奏平穩,一季度超額的信貸投放可能部分佔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貸額度,4月部分貸款與銀行承兌可能延後至5月放寬。四是內需恢復情況尚不穩固,政策需持續擴需求。
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
5月11日早間,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5%。這一數據表現也整體低於市場預期。
「4月CPI和PPI數據反映當前經濟內生動力仍有待加強。」溫彬分析道。溫彬表示,就宏觀政策而言,應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尤其是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前提下,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持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談及下一階段信貸總量以及貨幣政策走勢,龐溟指出,考慮到企業生產經營熱度持續回暖,「五一」假期帶動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強勁修復,房地產銷售端的點狀回暖復甦態勢將進一步暢通「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可以說社會有效需求回暖與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市場主體信心預期企穩之間的正反饋也進一步加強。預計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持續、積極的修復將會繼續帶動企業部門和住戶部門的信貸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

Ⅳ 貨幣調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們是如何調節投資的

貨幣調節的傳導機制是什麼?

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後,在這一政策的正式貫徹和達成調節目標之間有一個內在機制在起作用,這個機制有兩部分:一是內部傳導機制;二是外部傳導機制。

(1)內部傳導機制
內部傳導機制是指從貨幣工具選定、操作到金融體系貨幣供給收縮或擴張的內部作用過程。其實質是貨幣擴張決定因子的特性問題。
貨幣供給的擴張是由貨幣擴張乘數決定的,而擴張乘數向何方向變動,則取決於影響擴張乘數各因素的特性,這些因素主要是:
①通貨比率
通貨比率是大眾保有的現金對活期存款的比率,通貨比率發生變動,將影響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數量。1)作為一種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通貨是所有金融資產形式中流動性最高、最便利的一種。因此,人們都有保有現金的偏好,通貨比率在很大程度也取決於這種偏好,偏好程度如提高,現金即通貨比率也要提高。 2)貨幣作為一種貯藏手段,它與其他金融資產有很強的替代關系,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率的變動,將影響保存現金的機會成本。若銀行存款的利率提高,通貨比率由於人們保有現金成本的提高就會降低。3)通貨比率既然是現金與活期存款的相對比例關系,顯然,活期存款如發生變化,也會影響現金比率。4)物價的預期變動率也對現金比率有影響;當人們預期物價上漲時,一般都要採取購物保值的辦法。人們手持現金增多,通貨比率在短期內也會提高。 5)政局不穩或戰爭等偶發因素也會提高通貨比率。
②定期存款比率
所謂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大眾保有的定期存款余額對活期存款余額的比率。影響定期存款比率的因素主要有:1)定期存款利率。該項利率提高,將促使銀行客戶調整其金融資產結構,使定期存款額相對增加,反之將下降。2)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的變化。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率相對提高,人們保有定期存款的誘因就會減弱,銀行客戶將減少定期存款數額,定期存款比率就要下降。3)公眾收入水平的變動。一般收入提高,定期存款比率也提高。反之即低。
③法定存款准備比率
法定存款准備比率是全體金融機構依中央銀行的法令規定繳存的准備金對其存款負債總額的比率,這一比率為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備率以存款余額為權數的加權准各率,即:
R=(Rd十Rt)/(1十t)
式中:Rd為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Rt為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t為定期存款比率。一般情況下,當定期存款利率提高或其他金融資產收益率相對降低時,法定存款准備比率將隨之降低。在全部金融機構吸收准備率各異的存款,而且對業務不同的銀行實施差別准備率的金融制度下,存款種類的不同、各類存款余額比率的變化以及各類金融機構吸收存款余額的變化,都將導致法定存款准備比率的變動。
④超額准備比率
所謂超額准備比率指銀行保有的超額准備金占其負債總額的比率。超額准備就是各銀行實際保有的現金資金(或為庫存現金,或為存放中央銀行的存款)超過法定準備金的部分。影響超額准備的主要因素有:1)市場利率。超額准備是銀行的不生利資產,市場利率即是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所以,超額准備比率與市場利率是負相關關系。2)再貼現率。在銀行貸款和投資收益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通資金的成本降低,其生利資產的收益相對提高,將促使銀行去擴張信用降低超額准備水平;反之則會保留較多的超額准備,超額准備率就有相對提高的傾向。3)社會大眾對現金和定期存款的偏好程度。如果大眾偏好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比重上升,由於定期存款法定準備率相對活期存款要低些,定期存款的大量提存風險也遠遠小於活期存款,銀行保有的超額准備自然會減少,超額准備率將隨之降低。4)此外,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和商業銀行的經營態度等因素均能通過影響銀行的超額准備而使超額准備率降低和升高。

(2)外部傳導機制
外部傳導機制是指貨幣政策由中間指標發揮外部影響,對總支出起作用的過程。無論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還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最終都要達到通過貨幣供給量的減少和增加影響社會總支出即總需求的變動。因此,在貨幣供給量與社會總支出之間的必然性因果聯系中存在著一定的、使貨幣政策得以實現其預期目的傳遞機制。
對發達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貨幣供給影響最終支出的傳遞機制問題,到目前為止,西方經濟學家們大體有三種看法:
①貨幣供給量——財富——最終支出的傳遞機制
所謂財富一般是指實物財產、人力財產和金融資產。假定貨幣供給與財富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貨幣數量增加社會的凈財富亦隨之增加。但財富增加能否最終影響總支出水平,則必須考察財富與總支出之間的關系,由此才能看出財富效果能否實際發揮影響總支出的作用。據分析,財富存量的變動通過下列途徑影響實物經濟部門的行為:
1)貨幣市場:當貨幣供給量增加時,如果大眾把增加的貨幣用於窖藏,新增貨幣就會成為閑置資金而對總支出水平不發生影響,這時,盡管貨幣政策能增加凈財富,但其操作效果為零。
2)資產市場:貨幣供給增加使各家庭的財富增加,各家把增加的貨幣用於金融資產投資,資產市場上的金融資產需求會隨之增加。企業在貨幣供給增加後,由於自有貨幣資產比以前充裕了,就會相應減少以債券或股票形式籌措資金的數額。金融機構因為准備金情況改善,會增加其生利資產,這也會提高對金融資產的需求水平,由貨幣供給量增加產生財富效果,將透過資產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兩方面,改變經濟主體保有金融性資產的數額,各項金融資產保有結構、價格、市場利率的相對變化,將決定資產市場影響最終支出的效果。通過金融資產數量發生的操作效果,稱為信用供應可能性效果;通過資產價格產生的效果,稱之為價值效果;通過資產收益率或市場利率產生的效果分別稱之為資本成本效果和收入效果或替代效果。
3)商品市場:家庭部門保有的貨幣增加了,其消費支出會隨之增加,此種行為影響商品市場而產生的誘發性財富效果,被稱之為實質余額效果。
②貨幣供給量——資產結構調整——最終支出的傳遞機制
詹姆斯·托賓描述分析的這種傳遞過程如下:假定中央銀行採取擴充性貨幣政策,減少各銀行在該行的特別存款金額,使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減少而形成超額准備。如果銀行用這些超額准備擴充其生利資產,以增加收益,那麼,運用超額准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是用作商業放款。如果原來銀行的放款市場處於均衡狀況,現在需求水平不變,銀行增加放款,該市場就會出現超額供給。銀行如果根據實際情況調低貸款利率用以刺激需求水平,銀行放款市場就會在較低的利率水準下再度恢復均衡,銀行的存款將隨著銀行貸款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種方式是向社會大眾買進政府債券,如果政府債券供給水平一定,因為銀行的購買而產生超額需求,將導致債券價格上升與債券收益率下降以消除超額需求。債券價格提高可能使需求減少,也可能造成債券供給增加。於是政府債券市場再度恢復均衡,銀行買入政府債券將使大眾保有的銀行存款增加。總之,商業銀行無論採用哪種超額准備運用方式,都將破壞原來貨幣市場的均衡,產生超額貨幣供給。由於超額貨幣供給存在,資產結構失衡的調整過程便會繼續進行。債券保有者將以價格較低的股權資產代替政府債券,於是股權需求將增加,『造成股權市場的失衡,股票價格會上漲,收益水平會降低,廠商以股份資本形式籌集資金的成本亦會隨之下降,這將誘使廠商發行股票,購進生產要素。這樣,股票市場恢復了平衡,但是,資本物品市場由於超額需求出現供求失衡,這促使邊際投資改善,使其產生正的收益,結果,資本物品的產量,生產資料部門的就業量和收入水平乃至於整個社會的收入水平都因此得到提高。整個社會收入水平提高,交易性貨幣需求將隨之增加,原來的貨幣市場中的超額供給也將被吸收,這樣,整個社會的資產結構再度恢復平衡。
可見,貨幣供給通過資產結構失衡和不斷調整、選擇機制實現了社會總支出的擴張。 ③貨幣供給量——信用供應量——最終支出的傳遞機制
假定中央銀行用公開市場業務的手段向居民部門買進政府債券,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會隨之增加。那麼,貨幣供給量增加對銀行信用供應將有以下影響:1)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將使商業銀行的實際存款准備增加而產生超額准備,銀行可以以之作為擴張信用放款來源。2)公開市場操作將影響政府債券的價格,政府債券價格提高即收益率降低,『一般情況下,這使得政府債券的利率與銀行放款利率之間的差距縮小,銀行放款利息收益相對提高誘使其以銀行放款替代政府債券的保有。但是,即使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可能導致銀行信用活動的擴張,全社會的信用總量能否隨之增加,這中間並沒有肯定的因果關系存在。因為銀行信用只是全社會信用總量的一個構成部分,只有全社會信用總量增加了,社會總支出水平才能提高。因此,銀行信用對總支出水平的影響,關鍵看銀行信用與全社會信用總量之間的因果聯系是否密切。

在上述三種傳遞機制中,多數經濟學家認為貨幣供給通過資產結構失衡影響總支出水平的效果比較顯著,能夠經得起實證檢驗。

熱點內容
股市研究是什麼 發布:2025-01-19 23:11:55 瀏覽:842
虛擬貨幣如何變成金錢 發布:2025-01-19 23:05:34 瀏覽:800
海外共同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1-19 23:03:41 瀏覽:653
炒股總掉線怎麼回事 發布:2025-01-19 22:47:38 瀏覽:700
股票博客漲停板 發布:2025-01-19 22:43:26 瀏覽:824
申購的基金剩餘余額不足怎麼辦 發布:2025-01-19 22:34:36 瀏覽:545
炒股怎麼判斷周期 發布:2025-01-19 22:15:25 瀏覽:868
十倍漲停股票請問領航ok 發布:2025-01-19 22:07:51 瀏覽:834
資金少的人怎麼炒股 發布:2025-01-19 22:07:46 瀏覽:635
a股厲史上最多漲停的股票 發布:2025-01-19 22:01:39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