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學派什麼意思

貨幣學派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03-08 06:30:20

『壹』 貨幣主義名詞解釋

貨幣學是研究貨幣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規律的學說,貨幣發行的價值總量,不能大於商品價值總量,否則會引起物價全面上漲,又稱貨幣學派,亦稱「貨幣主義」。是西方經濟學派之一。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美國興起。因強調貨幣在國民經濟中的重大作用,故名。創始人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弗里德曼。主要代表有美國布倫納、安德森和英國萊德勒、帕金等。認為貨幣供應量及其變動是影響經濟活動和物價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聲稱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可能把失業率降至自然失業率以下,是導致經濟不穩定和通貨膨脹的主要根源。因而主張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即主張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越少越好。認為政府需要採取的唯一政策,是公開宣布一個在長時期內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量年增長率,這一增長率應與實際國民收入預計在長期內會有的增長率大體一致,以保持基本穩定的物價水平。

『貳』 西方經濟學有哪些學派

1. 貨幣主義學派
貨幣主義亦稱貨幣學派,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首先在美國盛行起來。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教授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被認為是該學派的創始者和代表人物。在美國,貨幣主義者還有卡爾·布朗納(Karl Brunner)、艾倫·梅爾澤(Allan
Meltzer)等,英國的著名貨幣主義者有艾倫·沃爾特斯(Alan Walters)、戴維·萊德勒(David Laidler)、邁克爾·帕金(Michael
Parkin)等。
貨幣主義的理論建立在現代貨幣數量論和自然率假說基礎上。

2. 供給學派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蒙德爾被公認為供給學派的先驅,其他代表人物還有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阿瑟·拉弗、《華爾街日報》的羅伯特·巴雷特、裘德·萬尼斯基、保羅·羅伯茨、哈佛大學教授馬丁·費爾德斯坦、哥倫比亞大學的羅伯特·門德爾、密契爾·伊文斯和喬治·吉爾德等人。

3. 理性預期學派
理性預期假說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翰·穆斯於1960~1961年首次提出的。70年代初以來,美國的一些青年經濟學家,首先是芝加哥大學教授羅伯特·盧卡斯,然後有托馬斯·薩金特、羅伯特·巴羅、尼爾·華萊士等以理性預期假說為基礎,運用經濟計量學研究方法向新古典綜合宏觀經濟模型提出全面挑戰。由於他們強調「理性預期」對經濟行為和經濟政策的影響作用,被稱為「理性預期學派」。期學派認為凱恩斯主義理論體系並不能保證它所涉及到的人在行為上協調一致。

4.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新凱恩斯主義是在原來的凱恩斯學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保留並繼承了凱恩斯主義的一些假設和分析方法,同時又從非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汲取了某些論點或新研究方法,並增加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設,引出某些新論點。因而它是在各對立學派的爭論中,博採眾長而發展起來的。

『叄』 經濟學 貨幣學派

貨幣學派是二十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一個經濟學流派,亦稱貨幣主義,其創始人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弗里德曼。 貨幣學派在理論上和政策主張方面,強調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是引起經濟活動和物價水平發生變動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布倫納於1968年使用「貨幣主義」一詞來表達這一流派的基本特點,此後被廣泛沿用於西方經濟學文獻之中。

下面是一些資料 你參考一下:

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的論爭

20世紀60-70年代是西方經濟學最繁榮的時期,「在野」的自由主義思潮在新保守主義的旗幟下休養生息,重整旗鼓,在70年代凱恩斯主義陷入危機時東山再起;貨幣主義、供給學派、新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等學派林立,各領風騷。它們或是自詡為「嫡傳」的凱恩斯主義者,或公開聲明是凱恩斯主義的叛逆者。比如芝加哥學派(註:由於這些流派的代表人物絕大部分都曾在芝加哥大學任職,所以有人稱之為芝加哥學派。)所主張的就是全面維護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歷史傳統和全面恢復「自由放任」的理論綱領,倡導對新古典的回歸和與凱恩斯經濟干預主義相抗衡,堅持以哈耶克為代表的經濟新自由主義的理論經濟學體系和市場自由競爭的根本原則。20世紀下半葉,諸多自由主義學派來勢兇猛,「是市場還是國家」的爭論再次白熱化,在20世紀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在我們回眸其百年發展史的時候,不得不對足以構成凱恩斯主流經濟學勁敵甚至動搖其「正統」地位的現代貨幣主義和供給學派等予以專門論述。

現代貨幣主義即貨幣學派的創始人和領袖是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米·弗里德曼。弗里德曼從「個人主義」的微觀經濟結構入手,在「永久收入」的理論基礎之上恢復了貨幣在宏觀經濟結構中的關鍵地位,以此提出了與凱恩斯干預主義相抗衡的自由主義論點(註:參見〔美〕米爾頓·弗里德曼《弗里德曼的貨幣理論結構——與批評者商榷》,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貨幣穩定方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認為在國家不進行任何干預的情況下,市場經濟的行情動盪遠遠低於干預時的程度。國家的真正作用不在於短期內影響市場,而首先應保證貨幣總量能定期和有規律地增加。這是因為:第一,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和財政政策是無效的。在凱恩斯那裡,由於人們的慾望已經得到滿足,所以用於消費方面的支出呈遞減趨勢,而儲蓄則呈遞增趨勢,這樣,政府應通過增加公共支出來抵消個人消費的減少以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弗里德曼駁斥了凱恩斯的邊際消費遞減規律,認為人們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擴張性政策會導致通貨膨脹,而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有效地控制貨幣供給數量則應是貨幣政策的最佳選擇,即根據國民收入的平均增長率制定一個長期不變的貨幣增長率。弗氏認為,1929-1933年大危機中約有1萬家美國銀行倒閉破產,造成美國國內貨幣供給量下降1/3。如果美聯儲能在這次大危機中發揮作用,那麼那場大危機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最多也不過是一次小規模的經濟衰退(註:《弗里德曼:歷史終於向他低頭》,見www.macrochina.com.cn/eco/xjrw/20010111024225.shtml。)。第二,關於「自然失業率」。凱恩斯主義認為,高就業水平是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的保證。弗里德曼認為這是一種模糊甚至錯誤的想法,高就業水平恰恰可以被認為是沒有最好地利用社會資源的一個標志:為了社會生產而犧牲了對閑暇的享受,而前者的價值要遠遠小於後者的價值;通貨膨脹政策會使人民產生錯覺,「強迫」人民認為他們的實際工資高於這些工資的實際價值。第三,關於失業與通貨膨脹。既然自然失業率是一個常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那麼,自然失業率就是一種經濟條件,貨幣就具有「中立」的性質,人們很難通過改變通脹率來改變自然失業率即改變經濟條件。在短期內也許失業率和通脹率之間存在某種比例關系,但長期內這種關系會消失,即就業水平與通脹率之間是沒有關系的。如果要把失業率減少到「自然率」以下,那麼通脹率就會非常之高,代價也會非常之大。弗氏指出,在60-70年代,美國政府因為要達到全民就業的目標,結果使國內通脹率從1960年的1%上升到1979年的13%(註:《弗里德曼:歷史終於向他低頭》,見www.macrochina.com.cn/eco/xjrw/20010111024225.shtml。)。

現代貨幣主義在整個80年代幾乎被英國撒切爾政府全盤接受,成為撒切爾主義的理論基礎。撒切爾主義認為,以往的「教訓是,政府不應試圖『人為地』保持充分就業,而應允許市場力量來決定『自然』的就業水平。而且,對付通貨膨脹的貨幣主義方法意味著以失業率必然上升為條件而對經濟進行擠壓(通貨緊縮)。這樣,至少在短期內,失業基本上變成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的方法之一。」撒切爾的通貨緊縮政策導致失業率一路攀升:50-60年代,失業率只有1%-2%左右,1979年撒切爾上台時為4.5%,1981年猛增至9.1%,1985年高達13%(註:Ramesh Mishra,The Welfaar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Harvester Wheatsheaf,1990.pp.20-21.)。貨幣主義與撒切爾主義使英國告別充分就業,社會福利政策開始大規模收縮,並實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

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與其說反對干預主義不如說他希望政府只對貨幣供給進行干預,但本質上講,對貨幣供應量的干預是最大的干預。

在美國,凱恩斯主義受到了來自供給學派的嚴峻挑戰。60年代末以拉弗爾、費爾德斯坦和蒙德爾為代表的供給學派全盤否定凱恩斯「需求決定供給」這個需求管理的核心命題,認為它是導致產生「滯脹」的根本原因。因為增長與刺激需求將導致貨幣供給數量的增長,由此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刺激需求無疑等於抑制儲蓄,從而導致了投資率和勞動率的下降,進而降低了積累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供給學派主張全面恢復新古典經濟學的自由主義精神,尤其是恢復薩伊定律,反對凱恩斯「需求管理」的國家干預主義,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供給管理」,強調財政政策的作用應該影響供給而不是影響需求,以促進私人儲蓄和投資。這樣降低稅率便成了開給白宮的「葯方」。這個葯方基於三個理論假設(註:William Niskanen, Reaganomic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第一,稅收量不一定與邊際稅率呈同方向變化,在達到某一點時會朝相反方向變化;第二,降低邊際稅率將鼓勵人們用勞動代替休閑;第三,高稅收還將造成低投資率,使投資減少、資本存量降低,因此降低邊際稅率將鼓勵投資和生產。

供給學派在學術上建樹不多,在理論上缺乏體系的完整性,所以,它僅是解決「滯脹」的一種對策而已。雖然一貫自詡反對凱恩斯的干預主義,標榜自己為自由放任主義,但是,國家干預供給與干預需求豈不是「半斤八兩」?供給學派之所以一度得勢,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怪圈和凱恩斯主義失靈的大背景下被裡根政府所採納。「里根經濟學」的政策主張就是大幅減稅:1981年第一次總統預算將非勞動所得收入的最高稅率從70%降到50%,把資本收益的最高稅率由28%減到20%。其結果是,「1983-1984年,美國成功地實現了經濟復甦,使失業率降了下來,到1986年,失業率回到70年代末期水平」(註:Ramesh Mishra,The Welfaare State in Capitalist Society,Harvester Wheatsheaf,1990.pp.20-21.)。開出的「葯方」都是減稅,但支撐撒切爾主義的貨幣學派哲學與支持里根經濟學的供給學派理念卻大相徑庭,前者是不增加財政赤字、實行緊縮,而後者是假定減稅可以增加生產供給活動進而提高產出和減少赤字。

『肆』 簡述貨幣主義學派的政策建議有哪些

你好,這位朋友貨幣主義學派政策有三種。感謝你對我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身體健康如果有問題隨時聯系我們,謝謝!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顯示買賣單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20 06:02:42 瀏覽:358
新加坡有哪些數字基金會 發布:2025-01-20 05:47:00 瀏覽:808
佳木斯金融社區歸哪個小學 發布:2025-01-20 05:35:18 瀏覽:214
綠盟科技股票實時行情 發布:2025-01-20 05:31:11 瀏覽:114
股票漲停之後經過震盪後 發布:2025-01-20 05:29:37 瀏覽:1000
惠雲鈦業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1-20 05:27:57 瀏覽:838
度小滿金融和余額寶哪個利息高 發布:2025-01-20 05:17:13 瀏覽:928
大智慧365智能股票軟體下載 發布:2025-01-20 05:15:57 瀏覽:764
貨幣聯盟制是什麼 發布:2025-01-20 05:12:22 瀏覽:527
維修基金發票是哪個部門開的 發布:2025-01-20 05:10:22 瀏覽: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