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中貨幣指什麼
❶ 貨幣是什麼
一、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二、貨幣的形式
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
(1)宏觀經濟學中貨幣指什麼擴展閱讀:
貨幣的產生: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是適應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現金支付的。但是,由於各種商品的生產時間是不同的,銷售時間也是不同的。
生產和銷售時間上的差別,使某些商品生產者在自己的商品沒有生產出來或尚未銷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產者賒購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讓渡同價格的實現在時間上分離開來,即出現賒購的現象。賒購以後到約定的日期清償債務時,貨幣便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開始是由商品的賒購、預付引起的,後來才慢慢擴展到商品流通領域之外,在商品交換和信用事業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就日益成為普遍的交易方式。
❷ 貨幣是什麼經濟學概念
西方經濟學的貨幣定義:貨幣是任何一種被普遍接受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價值儲藏和計算單位的物品。貨幣就是貨幣行使的職能。
注意:這里特別強調的普遍接受是指能被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也就是說,這里的標准不是國家的批准與否,而是大眾是否接受、承認.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國家規定的貨幣的普遍接受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國家的規定仍然可能是行不通的,相反,有一些信用工具,如銀行支票存款最初在法律上並沒有地位,但是在經濟中普遍被企業界承認和接受,類似的例子很多。
❸ 經濟學意義上的貨幣是什麼
經濟學意義上的貨幣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因為 居民、企業和單位對執行流通手段和價值貯藏手段的貨幣的需求。 居民、企業和單位持有的貨幣是執行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貨幣來購買商品或者支付服務費用,購買股票和債券,償還債務,以及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等;企業以貨幣支付生產費用,支付股票、債券的息金,以貨幣形式持有資本等。 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和投機性貨幣需求等。 交易性貨幣需求: 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水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預防性貨幣需求:指為了應付意外的事件而形成的貨幣需求; 投機性貨幣需求: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希望採納
❹ 貨幣是什麼意思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 Money)。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2000年版)的定義,基礎貨幣包括中央銀行為廣義貨幣和信貸擴張提供支持的各種負債,主要指銀行持有的貨幣(庫存現金)和銀行外的貨幣(流通中的現金),以及銀行與非銀行在貨幣當局的存款。
各國對基礎貨幣的定義及統計不盡相同,即使是在一個國家之內,根據基礎貨幣的分析用途不同,可能有幾種基礎貨幣的定義。我國基礎貨幣的定義和統計也經歷了一個逐步演化的過程。
1994年,我國開始進行基礎貨幣統計。當時對基礎貨幣的統計定義為:基礎貨幣=金融機構庫存現金+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准備金存款+金融機構特種存款+郵政儲蓄轉存款+機關團體在人民銀行的存款。其中,金融機構庫存現金包括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城鄉信用社、財務公司所持有的現金;金融機構特種存款是人民銀行為了吸收農村信用社多餘的流動性設立的特別賬戶,通常賬戶余額很小,並且不活躍。
基礎貨幣這一概念可分別從基礎貨幣的來源和運用兩個方面來加以理解。從基礎貨幣的來源來看,它是指貨幣當局的負債,即由貨幣當局投放並為貨幣當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貨幣,它只是整個貨幣供給量的一部分;從基礎貨幣的運用來看,它是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以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二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而為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現金,即通常所謂的"通貨"。
在現代經濟中,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都來源於貨幣當局的投放。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其中以公開市場業務為最主要)。由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我們可以看出,基礎貨幣的決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2)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3)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4)財政部發行通貨;(5)中央銀行的應收未收款項;(6)中央銀行的其他資產;(7)政府持有的通貨;(8)政府存款;(9)外國存款;(10)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11)中央銀行的其他負債。
在以上這11個因素中,前6個為增加基礎貨幣的因素,後5個為減少基礎貨幣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均集中地反映於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我們不難看出,在以上這些因素中,有些是中央銀行所能直接控制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公開市場買賣;而有些則是中央銀行不能直接控制的。但是,對於這些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中央銀行可通過運用其公開市場業務,來抵消這些因素對基礎貨幣的影響。因此,一般認為,基礎貨幣在相當程度上能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
❺ 錢、貨幣、通貨、現金是一回事嗎銀行卡是貨幣嗎
一、錢、貨幣、通貨、現金不是一回事,雖然那內容有重疊,但是這幾個概念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1.錢、貨幣、通貨、現金各自的定義:
①錢是人們對貨幣的統稱。經濟學中被稱為貨幣的
東西,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被稱為錢的東西。
②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在商品勞務交易中或
債務清償中被社會普遍接受的東西;
③通貨即流通中的貨幣,指流通於銀行體系外的貨
幣;
④現金就是指家庭個人、工商企業、政府部門所擁
有的現鈔,包括紙幣現鈔、硬幣現鈔。現金是貨幣
的一部分,這部分的流動性強、使用頻率高、對人
們日常消費影響大。
2.銀行卡亦稱「塑料貨幣」,是指由銀行發行,供客
戶辦理存取款等業務的新型服務工具的總稱,包括
信用卡、支票卡、記賬卡、自動出納機卡、靈光卡
等。
各種銀行卡是用塑料製作的,可用於存取款和轉賬
支付。現在,特別是在西方國家,各種銀行卡正逐
步取代現鈔和支票,成為經濟生活中廣泛運用的支
付工具。因為,在現代,社會銀行卡也屬於貨幣。
拓展資料
現在已經沒有紙幣了,我們通常所說的「紙幣」其實
是銀行券,不信你可以拿出一張票子看看上面印的
是「中國人民銀行」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各國發行貨幣即指各國中央銀行發行銀行券。
❻ 政治經濟學中貨幣的概念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個定義是建立在金屬貨幣基礎之上的。馬克思認為紙幣是貨幣金屬的代表,是一種價值符號,間接發揮貨幣的職能。問題是現在流通中的貨幣已經與貴金屬脫離了關系,這一解釋就落後了。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說明了,貨幣是商品,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交換價值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
三點理由:第一,貨幣是一種商品,這是商品世界經過千百年進化選擇的結果,與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第二,貨幣具有以自身的使用價值形態表現商品價值的能力,即一般等價物;第三,交換領域之所以接受貨幣,首先因貨幣是一種商品(注意,馬克思的理論是建立在(1)勞動價值論;(2)馬克思的時代是金屬本位制流通時期)。
貨幣共有五個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一、價值尺度 . 定義:以貨幣為尺度來衡量和計算商品價值量的大小或多少.
價格: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以價值為基 礎。價格與價值的背離。 特點:觀念中的或想像中的。價格標准:包含一定金屬重量的貨幣單位及其等份。 二、流通手段 定義:貨幣在商品交換中起媒介作用
貨幣流通規律: (1)影響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因素; (2)一定時期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即: G=P*Q/V
❼ 貨幣和資本的區別
貨幣,是一種交換其他商品的有固定價值的特殊商品。
而資本(可以包括貨幣),是提供以生產的生產要素的總稱。
貨幣與資本的聯系是:貨幣是以貨幣形式存在的資本,它是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種職能形式。它的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生產剩餘價值准備條件。
拓展資料:
貨幣:
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貨幣既然是一種商品,它就具有商品的屬性,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但它是特殊的商品,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在原始社會末期,貨幣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自發地從商品界分離出來。
一般等價物的作用固定於何種商品,一般帶有偶然性。
最初充當貨幣的是某些主要消費品、外來物品或某種裝飾品,例如牲畜、獸皮、布阜、玉貝和金屬都充當過貨幣。
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隨著交換范圍的擴大,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就逐漸代替其它商品充當貨幣。
資本:
資本的定義按《馬克思剩餘價值論》:以剩餘價值為目的的生產要素(包括人力)均是資本。
奧地利經濟學家龐巴維克:「一般來說,我們把那些作為獲得財貨手段的產品叫做資本」。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資本是一種不同形式的生產要素,資本是一種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的產出的耐用投入品」。
資本(資本商品,資本設備):capital(capital goods, capital equipment),具有經濟價值的物質財富或生產的社會關系。
(l)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資本是投入(生產資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勞務、土地、資本。
資本是指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它是耐用品。根據現今主流宏觀經濟學觀點,資本可以劃分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知識
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 物質資本是指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設備和建築物存量。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是經濟學家用來指工人通過教育、培訓和經驗而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一個術語。
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自然界提供的生產投入。
技術知識:(technological knowledge)對生產物品與勞務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是一種由剩餘勞動堆疊形成的社會權力,它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是一個特定的政治經濟范疇,它體現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系,因此,資本並不完全是一個存量的概念。然而今天我們來單獨研究宏觀經濟存量核算時,"資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產過程的有形資本、無形資本、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從投資活動的角度看,資本與流量核算相聯系,而作為投資活動的沉澱或者累計結果,資本又與存量核算相聯系。
資產=資本+其他積累+負債
即:資本+其他積累=資產-負債=資本權益
價值規律告訴人們,資本總是流向高利潤行業。
(2)從企業會計學理論來講,資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產經營,能產生效益的資金。
資本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一項基本要素,是企業創建、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必要條件。企業創建需要具備必要的資本條件,企業生存需要保持一定的資本規模;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地籌集資本。
商業銀行的資本通常指會計資本,也就是賬面資本,等於金融機構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優先股等。
資本在商業銀行的作用:
1.資本為商業銀行提供融資;
2.吸收和消化損失;
3.限制商業銀行過渡業務擴張和風險承擔;
4.維持市場信心;
5.為商業銀行管理,尤其是風險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驅動力。
❽ 貨幣 的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關於貨幣的本質,學術界仍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專業術語為通貨,主指「流通中的貨幣」。傳統上,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過去,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本質認識不清,錯誤地從不同角度來將貨幣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 根據是否約定貴金屬的兌換比例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等等。
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包含價值量,比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都存在契約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到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高中教科書當中,貨幣的本質被解釋為一般等價物。 這個定義僅僅從職能出發,實際上並沒有說明貨幣的本質,也無法回答內在的邏輯問題,即貨幣為什麼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