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增量不代表什麼
⑴ 廣義貨幣 M2 今年擬增長 13% 意味著什麼
我們必須有一個缺鄭敗清晰的意識,那就是廣義貨幣m2的增長,現在雖然已經有人說是13%,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擬定的增長額,並不一叢念定能夠達到。首先在這里需要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廣義貨幣的供應量,廣義貨幣供應量,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就是我們花未來的錢,然後計算在當年的產值當中,這就是所謂的貸款,如果貸款的比例越高的話,也就意味著這一年我們花掉的錢也越多。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觀點。
第三,預期目標跟實際目標有太大的差距嗎?
從上一年的預期目標來看的話,上年預期目標是14%,而最終的數據是13.8%,差異並不是非常大,所以如果今年到你定增長是13%的話,最終結果也不會超過這個數字,當然就算超過的話,數值的波動范圍也不會太大。廣義貨幣的增長對於目前正在出現下滑的經濟增勢,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⑵ 貨幣升水代表什麼是升值還是貶值,在直接標價法下,說貨幣升水,是等號左邊貨幣升水還是右邊貨幣升水。
貨幣升水代表著貨幣價格變動。在直接標價法下,說貨幣升水,是等號左邊貨幣升水。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的幾大區別:
1、兩種標價法的本質不同。
直接標價法是把外國貨幣以外國貨幣的標准摺合成相對等的本國貨幣。而間接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為標准,數額不變,摺合成相對等的外國貨幣。實際上兩種標價法互為倒數關系。
2、採用國家不同。
一個國家在同一時間段,只能採用一種標價法。現在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採用的是間接標價法,比如英國,美國,但美元對英鎊仍然是採用直接標價法。其他大多數國家都是採用直接標價法。
3、兩種標價法的本幣價值變動對匯率的影響不同。
直接標價法中外匯匯率的升降對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起成反作用,比如當本幣升值的時候,匯率下降;而本幣貶值的時候,匯率上升。
而間接標價法中外匯匯率的本國貨幣的數額是一直保持不變的,如果固定數額的本幣兌換的外幣減少,那麼外幣的幣值就上升;如果外幣升值,那麼本幣下降,當然這時外匯匯率也下降。
(2)貨幣增量不代表什麼擴展閱讀:貨幣種類
1.硬幣
硬幣是一種小面額的輔幣。它是銅質的、鋁制的或是鎳質的。
2.紙幣
紙幣是一種法定貨幣,稱為法幣(legal tender)。法幣是政府強制流通的貨幣。紙幣發行的基本權力為政府所有,具體由央行掌握。紙幣和硬幣的總和稱為通貨或現金。
3.存款貨幣
存款貨幣是指可以隨時提取的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它也稱為需求存款。由於活期存款可以隨時行頌棗轉換成現金,所以銀行的活期存款和通貨沒有區別。它也是一種貨幣。
4.儲蓄存款
定期存款檔拆和儲蓄存款是在一定時間以後才能提取的可以獲得利息的存款。這些存款雖然不能以開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預先通知銀行可以把它轉換成現金。另外,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的可轉讓提款單(NOW)以及自動轉移服務(ATS)縮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別。這種差別縮小的結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也成為一種貨幣。
5.准貨幣
准貨幣是指能夠執行價值儲藏職能,並且易於轉換成交換媒介,但本身還不是交換媒介的資產。例如,股櫻游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就是准貨幣。
⑶ 國家大量發行貨幣會引起通貨膨脹貨幣發行多了中國不會更有錢嗎什麼情況會影響貨幣發行量
1:貨幣供給增長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會主導通脹形勢。當經濟不在均衡增長狀態時,經濟形勢變化是由貨幣需求主導的,只有經濟處於均衡狀態時,或者說經濟處於偏熱狀態時,貨幣供給才會直接影響通貨膨脹。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全球金融環境下,寬松的貨幣供應可能演變成金融資本,這會產生一個非常不確定的通脹因素。2:貨幣發行多了不一定是更有錢的象徵3:貨幣的基本功能是交易工具,凱恩斯主義理論下還是通脹工具。從這兩個功能出發,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等於GDP增長率+平減指數即可。即確定了GDP增長目標和通脹目標,就可以確定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了。但是,rmb增長率常年超過16%,09年達33%。通脹雖不嚴重,但資產價格波動劇烈,決策層是什麼意思呢歐元通行於經濟發展水平,監控水平不同的多國,通脹更不易被接受。歐元的發行量如何確定呢?又如何在多國之間分配呢?美元似乎不太講貨幣發行量的問題。但數據顯示美元發行量居然遠低於中國,是何道理?似有理論說明:金融創新使得貨幣供應量很難界定,所以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不太關注貨幣供應量問題,而只盯住利率,這種說法確切么?既然都號稱利率由市場決定,為何美聯儲又有「加息」之說呢?這不就是國家控制了么?以上自己有些想法,但主要是問題。希望與大家討論
本文來自: 人大經濟論壇 宏觀經濟學 版,詳細出處參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49022&page=1
⑷ 貨幣資金多說明什麼
說明企業流入的現金比產生的現金流出要多, 還反映出企業資金閑置,沒有被有效利用。
1、貨幣資金多說明企業流入的現金(包括各種可能:包括經營活動流入,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比上述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要多,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多,具體屬於哪種增加,還要從幾方面來分析。 同時反映出企業資金閑置,沒有被有效利用。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業務規模。上市公司資產總額越大,相應的貨幣資金規模也越大;業務越頻繁,貨幣資產也會越多。
2、資產負債表中貨幣資金較多,說明企業資金寬裕,支付能力強。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個總賬賬戶的期末余額。 貨幣資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購買商品或勞務,或用以償還債務的交換媒介。是資產負債表的一個流動資產項目。如果資金閑置,可以選擇投資、理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貨幣資金管理是企業現代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在建立和實施貨幣資金內部管理制度中,至少應當強化對一下關鍵環節的風險控制,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拓展資料
決定公司貨幣資金規模的原因:
1、公司籌集資金能力。公司信譽好,向銀行借款或發行股票、債券都會比較順利。公司就可以適當減少持有的貨幣資金數量。
2、公司對貨幣資金的運用能力。貨幣資金的運用也存在"效率"與"效益"的問題。上市公司運用貨幣資金的能力越強,資金在公司內部周轉很快,公司就沒有必要保留過多的貨幣資金。
3、公司的行業特點。對於不同行業的公司,合理的貨幣資金規模會有差異。有一些歷史的經驗數據,投資者可以通過網路或統計年鑒查詢。
⑸ 什麼是貨幣的流通量、發行量與供應量
一、貨幣流通量
1、定義:貨幣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 貨幣總量 。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際就是針對流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 貨幣供應量 。這是一個 時點指標 ,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 貨幣流通總量 。
2、計算:該指標的數值可以直接從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 綜合信貸計劃 執行表「流通中的貨幣」項目獲得。計算公式為:
期末市場貨幣流通量=****期初市場貨幣流通量+****本期現金投放總額-****本期現金回籠總額
該式中,現金投入與回籠分別指銀行將現金從業務庫投放到市場上和現金從市場回到 銀行業務 庫的數量。投放貨幣就增加了貨幣流通量,反之,回籠貨幣就減少了貨幣流通量。增加或減少貨幣流通量主要是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貨幣流通量過少,不能滿足 商品交換 的需要,就會影響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量過多,超出了商品交換的需要,就會出現 通貨膨脹 ,同樣會影響經濟的增長。
3、分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貨幣涵蓋范圍的大小和流動性的差別,把 貨幣供應量 家族劃分成三類:
MO (市場貨幣流通量)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M1(舊稱 狹義貨幣供應量 )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M2 (舊稱 廣義貨幣供應量 )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 定期存款 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 儲蓄存款 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M3(廣義貨幣)是M2加上私有機構和公司的大額定期存款。
M4是M3加上各種 有價證劵 ,包括 本票 、 債券 等。
4****、分類特徵
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 先行指標 , 流動性 僅次於M0。
M2流動性稍弱,但反映的是 社會總需求 的變化和未來 通貨膨脹 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 貨幣供應量 ,主要指M2。
M3貨幣供應指標,是一個衡量貨幣供應的主要指標,它包括鈔票, 硬幣 , 活期存款 和4年期的 定期存款 ,即 <wbr>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定期存款和 儲蓄存款 。在長期中,所有M3貨幣都是可以無損變現或用於抵押的(如果不考慮央行信用)。但M4在長期中能否無損變現或用於抵押則要考慮 企業信用 問題。
歐洲央行用 貨幣供應 量的 增長幅度 來衡量通脹的壓力。通過考察不同層次的貨幣對經濟的影響,以從中選定與經濟的變動關系最密切的貨幣資產,作為 中央銀行 控制的重點,有利於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並及時觀察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央行對M3每年設一個增長目標范圍,高於范圍的M3增長引起通脹擔憂。由於美元 信貸 的過於泛濫,美聯儲在2006年3月宣布停止M3的報告。
5****、決定因素
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二是 貨幣流通速度 ,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
這個公式表明了 貨幣需求量 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 金屬貨幣 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 貨幣流通規律 做基礎的。
6****、增長關系
一般而言,一定時期的 經濟體 如果 商品結構 、價格和總量沒有大的變化,那麼所需的貨幣流通量也不需要太大的變化。但如果經濟處於增長之中,貨幣流通量不足會引起 通貨緊縮 ,阻礙經濟增長。適當增加貨幣流通量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這一方面是因為貨幣流通量的少量增加會令經濟體中的個人和企業(尤其是最先接觸到增量貨幣的這部分)產生 財富幻想 ,刺激消費,需求擴大,進而刺激生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傳統貨幣理論假定市場總是 出清 的,價格變化的信息可以瞬間傳給整個市場,但現實中不然, 價格信息傳遞 有成本和時滯,所以需要的貨幣流通 量比 理論量更多。但如果貨幣流通量過多,則會導致經濟運行失控,物價飛漲。
7****、特別說明
上述介紹是基於紙幣流通理論的,現代的貨幣理論基本都是關於紙幣的。 金屬貨幣 時代,貨幣流通量同樣決定於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和 貨幣流通速度 ,但因為金屬貨幣本身是商品,而不是紙幣那種 國家信用 的符號,因此向流通中注入過多的金屬貨幣會使得一部分金屬貨幣退出流通被人們貯藏起來,另一部分則會被作為原材料應用。所以金屬貨幣 流通量 同紙幣流通量不同,並不是 貨幣發行 方能決定的,要服從現實 經濟 的規律,基本上市場實際需要多少就會在流通中出現多少。
二、貨幣發行量
(一)貨幣發行量
1****、定義
貨幣發行量是指一個國家發行的貨幣總數,通常包括所有的流通與非流通貨幣。其中,流通貨幣也即現金發行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發行的現金數量。
2****、決定貨幣發行量的因素
生產力(決定商品價格總額)決定著一個國家貨幣發行量。如果國家的 貨幣發行 機構超量發行貨幣,而生產力沒有相應增加,即生產出來的商品沒有相應增加,這樣的話因供求關系,要用更多的錢買貨物,這樣貨幣在國際上看來就是貶值。
貨幣只是政府控制國家的經濟的一種形式,比如政府想充實 國庫 ,一種方法是正常的稅收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印刷錢。第二種方法因為生產力沒有相應發展(商品數量沒相應增長),老百姓手上的錢就不值錢的,意思就是第二種方法會使政府富了,老百姓窮了,之後老百姓買不起東西,又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商品產量的增加)。
所以政府都是力保發行的貨幣的升貶值的穩定。
要使整體上國富,就要保證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後生產的商品多了,很少的錢就會買更多的商品,貨幣就會升值。然後政府為了保證進出口的平衡,就會印刷些錢流通市場,使 貨幣升值 不要太快。
(二)貨幣發行量
貨幣發行 是一定時間內從央行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減掉迴流到央行的貨幣的差額。國家授權發行貨幣的銀行將貨幣從發行基金保管庫調撥給 銀行業務 庫,並通過它向流通界投放貨幣的活動。
1****、含義
貨幣發行有兩重涵義:一是貨幣從 中央銀行 的發行庫通過各家銀行的業務庫流向社會,二是貨幣從央行流出的數量大於流入的數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負債。
2****、性質分類
貨幣發行就其性質來說,可以分為 經濟發行 和 財政發行 。經濟發行是為了滿足 商品流通 的需要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是符合 貨幣流通規律 要求的,因此,它既能滿足國民經濟需要,又能保持 幣值穩定 。財政發行是為彌補 財政赤字 (見財政收支)而發行的貨幣。這種發行超過商品流通的實際需要,往往會導致 通貨膨脹 。
3****、我國情況
在中國,貨幣發行權屬於國家。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核准年度人民幣最高發行限額。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務院批準的發行限額,具體辦理人民幣的發行工作,並集中管理 發行基金 。
中國人民銀行設有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保管發行基金。發行基金是尚未發行的人民幣,它不是流通中的貨幣。各專業銀行則設有業務庫,是為辦理日常現金收付而建立的。它核定現金庫存限額。現金超過庫存限額的部分,應交存發行庫。當業務庫存現金不足以滿足需要時,就得從中國人民銀行的發行庫調入現金。將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就是貨幣發行。貨幣發行有雙重含義:一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的發行庫通過各家商業銀行的業務庫流向社會;二是指貨幣從中央銀行流出的數量大於從流通中回籠的數量。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掌握本國貨幣發行權,又稱為「發行的銀行".人民幣的具體發行由中國人民銀行設置的發行基金保管庫(簡稱發行庫)來辦理。人民幣的發行程序大致分為四步:(1)提出人民幣的發行計劃,確定年度貨幣供應量。每年由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貨幣發行和回籠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具體組織實施。包括負責票幣設計、印製和儲備。(2)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報批的貨幣供應量計劃。(3)進行發行基金的調撥。發行基金是中央銀行為國家保管的待發行的貨幣。它是貨幣發行的准備基金,不具備貨幣的性質,由設置發行庫的各級人民銀行保管,總行統一掌管,發行基金的動用權屬於總庫。(4)普通銀行業務庫日常現金收付。人民幣的貨幣發行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的現金收付業務活動來實現的。各商業銀行將人民銀行發行庫的發行基金調入業務庫後,再從業務庫通過現金出納支付給各單位和個人,人民幣鈔票就進入市場。這稱為「現金投放」。同時,各商業銀行每日都要從市場回收一定的現金,當業務庫的庫存貨幣超過規定的限額時,超出部分要送交發行庫保管。這稱為「現金歸行」。貨幣從發行庫到業務庫的過程叫「出庫」,即貨幣發行;貨幣從業務庫回到發行庫的過程叫「入庫」,即貨幣回籠。
三、貨幣供應量
1****、定義: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 時點 上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 貨幣存量 ,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 存款貨幣 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1]<u> <wbr></u>
中央銀行一般根據宏觀監測和宏觀調控的需要,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流通中現金(M0)、狹義貨幣供應量(M1)和廣義貨幣供應量(M2)。
世界各國 中央銀行 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本依據是一致的,即 流動性 大小。所謂流動性,是指一種 資產 隨時可以變為現金或商品,而對持款人又不帶來任何損失,貨幣的流動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轉次數就不同,形成的 貨幣購買力 及其對整個社會 經濟活動 的影響也不一樣。
2****、影響介紹
一般說來, 中央銀行 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 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 市場供求關系 的變化。 商業銀行 的 活期存款 ,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 支票 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 定期存款 、 儲蓄存款 等,雖然也是 購買力 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2]<u> <wbr></u>
3****、層次劃分
中央銀行一般根據宏觀監測和宏觀調控的需要,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不同的層次。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指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之和,其中「單位」指銀行體系以外的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
(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指M0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指M1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從2001年7月起,將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計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按流動性標准劃分貨幣供應量的層次,對 中央銀行 而言,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方面提供貨幣供應結構圖,這種貨幣供應層次的劃分,有利於為中央銀行的 宏觀金融 決策提供一個清晰的貨幣供應結構圖,有助於掌握不同的貨幣運行態勢,並據此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調控。
另一方面,分析經濟的動態變化,這種 貨幣層次 劃分方法,有助於中央銀行分析整個經濟的動態變化,每一層次的貨幣供應量,都有特定的經濟活動和商品運動與之對應,通過對各層次貨幣供應量變動的觀察,中央銀行可以掌握經濟活動的狀況,並分析預測其變化的趨勢。
4****、調控機制
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機制,也稱中央銀行金融 宏觀調控機制 ,它是指中央銀行為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其他 宏觀金融 變數而掌握的各種 貨幣政策工具 ,並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於 貨幣政策中介指標 ,然後再通過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的達到其政策目標和各種重任的完整體系。
無論哪一個國家採取何種社會制度和何種經 濟管理體制 ,盡管各國中央銀行調控力度和廣度有異,但就其調控體系的一般模式而言,有其明顯的共性,可用圖示。
但必須指出,就這個一般模式而言,還不能區分不同類型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模式的具體內容和不同特點,甚至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也不一定採用相同模式。從大類上劃分,可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
(1****)直接型
當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採取直接管理體制時,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只能是運用指標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調控形式,通過強制性的 指令性計劃 和行政手段來直接控制現金流通量和銀行系統的貸款總量,以此來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以及我國在1979 <wbr>年以前均採用過計劃指標控制這種模式。
(2****)間接型
西方 資本主義國家 從20 <wbr>世紀50 <wbr>年代開始大多採用這種模式。依據我國 經濟體制改革 不斷深化的客觀要求,經濟運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過渡已是歷史的必然。
間接型調控的特點是:它所依存的經濟體制是一種發達的 市場經濟體制 ;必須有一個相當規模和發育健全的 金融市場 ; 中央銀行 在運用 經濟手段 進行宏觀調控的同時,並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利用行政手段進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較好地尊重微觀 金融主體 的自主權;較好地起到抑制 經濟波動 的緩沖作用。
(3****)過渡型
過渡型調控模式一般指由直接型向間接型過渡的模式。 發展中國家 一般採用這種模式。有些雖採用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但因其商品經濟發展水平低,金融市場不發達,加上財政、外匯 赤字 和嚴重的 通貨膨脹 等,還有必要對經濟採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
5****、組成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是一個由內在諸因素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復雜綜合體。為說明問題,它的組成可用以下三個層次剖析:
(1****)調控主體 。
整個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主體有三個:一是 中央銀行 ,二是 商業銀行 ,三是非銀行經濟部門。
依據各主體的不同功能,我們不妨把中央銀行稱之為發動主體,因為由中央銀行供應給 商業銀行基礎貨幣 (也稱始初貨幣)的多少,決定整個調控機制運轉的規模。這里,它是以 最後貸款者 的身份出現的。把商業銀行稱之為放大主體,因為 中央銀行 將基礎貨幣貸入商業銀行後,通過商業銀行系統內的倍數放大效應,會創造出多倍於始初貨幣的 存款貨幣 ,以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這里,它是以直接貸款者的身份出現的。把非銀行經濟部門稱之為目標主體,因為由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始初貨幣隨即在商業銀行系統內產生倍數放大效應的整個過程,最終目的是為了向非銀行經濟部門供應適量的貨幣,當然不能否認非銀行經濟部門的行為對整個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運轉的影響作用。
(2****)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 超額准備金 ,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 中央銀行 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 商業銀行 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 存款准備金 (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wbr>元的 中央銀行負責 ,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 資產業務 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 商業銀行 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 貨幣乘數 )的乘積。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 超額准備 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若干金融變數
具體指:法定 存款 准備比率、超額准備比率、 定期存款 比率、現金比率等,這些因素共作用於倍數放大效應。
法定存款准備比率是指商業銀行按規定繳存 中央銀行 的那部分存款同所 吸收存款 之比;(2)超額准備比率是指商業銀行保有的不運用於其 資產業務 的准備金與 活期存款 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現金比率是指非銀行經濟部門所持有的現金與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諸金融變數中,受制於中央銀行行為鈉是(1);受制於 商業銀行 行為的是(2);受制於非銀行經濟部門行為的是(3)和(4)。
必須說明,以上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組成,只是從靜態角度加以考慮,如果將時間變數和利潤因素引入,其實際運轉過程就更為復雜。
6****、擴大途徑
從貨幣供應量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擴大貨幣供給量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增加基礎貨幣,二是提高貨幣乘數。
增加基礎貨幣
主要有三項:
(1)從貨幣當局資產方著手,加大國內資產的運用,即加大 再貸款 、再貼現規模,特別是對那些急需資金的 中小金融機構 ,這樣可以從資產方影響基礎貨幣的增加。
(2)擴大貨幣發行。在基礎貨幣中,貨幣發行佔到了近50%,因此加大貨幣發行是擴張基礎貨幣,進而增加貨幣供應量(M1、M2)的有效途徑。
(3)加大 公開市場操作 力度。央行購入 債券 ,吐出基礎貨幣,這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好的著力點。
提高貨幣乘數
主要有四項:
(1)通過降低甚至取消 存款准備金率 的辦法,迫使金融機構更積極放款,加速降低 備付金率 水平,從而提高貨幣乘數。
(2)改變認購資金凍結數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認購對基礎貨幣和 銀行准備金 管理的不利影響。
(3)改進 金融系統 的服務,增加有益於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從而充分發揮金融系統的 中介 功能,這樣可以加快 貨幣流通速度 ,減少貨幣沉澱;也有助於降低 現金漏損率 ,從而提高貨幣乘數,增加貨幣供給量。
(4)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續下猛葯,調低 法定準備金率 ,從而有效提高貨幣乘數。
⑹ 股票的成交量中 價漲量增 和 價漲量不增都代表什麼
價漲量增,出現在漲勢初期,代表後市看漲。
價漲量增,出現在漲勢中期,代表後市繼續看漲,
價漲量增,出現在漲勢尾期,代表股價見頂回落。量增價跌代表什麼?
量增價跌是指成交量在放大,而股價卻出現不漲反跌的走勢;或者大盤在成交量出現放大的情況下,指數卻出現了回落。 量增價跌現象一般出現在股價經過長期上漲的高位區域,此時股價一般會出現高開低走或者是沖高回落的走勢,成交量出現明顯放大甚至是放出巨量的現象,但股價沒有上漲,相反卻出現了下跌。在高位區域出現這種量增價跌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由於股價經歷了大幅度的上漲,盤中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籌碼,莊家也獲利豐厚,此時莊家會趁股價上漲的機會逐步出貨。盤中獲利籌碼看到股價上漲缺乏動力,也會紛紛拋售.從而導致出現這種量增而價跌的現象。當股價在高位區域出現量增價跌的現象時,是賣出的信號。 有些個股在股價反彈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量增價跌的現象,這是由於股價反彈到前期成交密集區或者是套牢區時,會有很多解套盤蜂擁而出,從而給股價上漲帶來阻力。股價在強大的阻力壓制下沖高回落.就導致了量增價跌的現象。這里的成交量主要是短線獲利籌碼,以及前期被套牢的拋售籌碼產生的。 在股價反彈的過程中,如果出現量增價跌的走勢,往往預示著股價即將出現回落,雖然這並不代表股價一定會出現下跌行情.但至少預示著股價會出現停頓整理的走勢.或者是放慢上漲的步伐。 如較長所示,中珠控股(600568):該股在股價上漲的高位區域出現了鼉增價跌的現象。從圖上可以看到,當天股價出現了高開低走的走勢。在股價走低的過程中,盤中不斷出現拋盤。在這之前的兩天里,股價就明顯出現了滯漲現象,這表明股價經過加速上漲之後,已經缺乏繼續上漲的動力。從圖上可以看到.股價隨後就出現了一波快速下跌的行情。股價處在一個平台隨著大盤走勢時,它的成交量就是保持一般的現象,如果主力突然進場,成交量就會比平時增大1至2倍,股價也隨著上漲。股票的買賣肯定是有人賣才能買到,看好的人就買,認為漲多了就會調整的人就賣了。
股票的流通股才可以買賣,限售股沒有解禁不準上市。
莊家不可能把全部流通盤全部吃光,一般持有20%的流通股算是重倉。機構也不是一個的,其中很多主力一起進場,也有很多散戶參與其中。
每天的成交量占流通股10%以上的算是大量,很多人今天買入明天賣,所以不可能沒人賣股票。
股票的每天成交量不斷放大、股價持續上漲,就是在流通盤范圍內的股票不斷買賣的情況下往上推進的。成交量水平反映了市場參與的活躍度,股語有量在價先之說。天量天價,地量地價,為判斷頂底提供了一定的參照;脈沖式的增減量,給捕捉吸籌階段的個股暴露了蛛絲馬跡;價未動,量先動,製造了從容進場的機會縮量。上揚趨勢中,突破重要壓力帶、歷史新高後的縮量,代表主力的控盤程度,一般會繼續支持股價的上漲。整理階段的縮量回調,預示著殺跌動能的衰竭,及反彈的即將到來。在整理形態中,面臨頸線、箱頂、通道(形態)上軌、重要均線及技術壓力位附近的縮量,不是什麼好事,往往預示著重新的回擋和無功而返。
常量:維持趨勢的基本要素。對應的是上漲的繼續上漲,震盪的繼續震盪,下行的繼續下行。對於成交密集區或技術壓力位,有時也有採取常量對應小陽小陰震盪突破的,在形態上會對應相對平緩的上升通道,一般不到加速和放量時,都是繼續持有的參照。
放量。在完成洗籌,結束調整,面臨重要壓力帶和技術位時的突破,多數是伴隨著放量來完成的。在股權分置改革前,一般放量突破的含義是以4%-8%(換手率)作為參照的,目前的市場規模和資金實力下,對於股改股,12%以下的放量應屬於正常。放量有一個持續性的問題,從實踐上雖說是遞減的,但也不能反差過於明顯,否則試盤和復歸平均的可能性大。
對於當日行情的加減倉而言。量比指標淺顯易懂的參照。1以下的一般為縮量水平。操作的意義均不大(下行後的補倉除外)。1-1.5區間的為常量水平維持趨勢的可能性大。2以上的為放量水平,特別是由縮量至常量乃至放量,均是短線強勢的特徵,也是短線需要加倉的參照。部分個股的開盤量比值很高,如果不能封漲停的話,會迅速遞減,一般也是需要逢高減倉操作的一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