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貨幣是什麼意思
㈠ 貨幣定義
傳統上,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1)潛在貨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
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貨幣本質: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過去,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本質認識不清,錯誤 的從不同角度來將貨幣分為不同的種類。
比如: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根據是否約定貴金屬的兌換比例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等等。
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 都存在契約價值。
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中學課本當中,貨幣的本質一般被認為是一般等價物。這個定義僅僅從職能出發,實際上沒有說明貨幣的本質,也無法回答內在邏輯問題,即貨幣為何可充當一般等價物?
以下是過去關於貨幣本質的債務論說法,即他們認為貨幣是持有者對發行者的種債權,這一說法存在明顯的紕漏,無法回答發行者借入的權益為何,如何償還等基本問題。
以下內容詳細列出了過往人們對貨幣本質不清楚的情況下做出的各種解釋:
債務貨幣就是當今主要發達國家所通行的法幣(FiatMoney)系統,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貨幣化」的債務所構成。
美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美元在債務產生的同時被創造出來,在債務償還的同時被銷毀。流通中的每一個美元,都是一張債務欠條,每一張欠條在每一天里都在產生債務利息,而且是利滾利地增加著,這些天文數字的利息收入歸誰呢?歸創造出美元的銀行系統。
債務美元的利息是原有貨幣總量之外的部分,必然要求在現有貨幣總量之外再創造出新的債務美元,換句話說,人民借錢越多,就必須借更多的錢。
債務與貨幣死鎖在一起,其邏輯的必然結果就是,債務永遠增加,直到其債務貨幣遭人徹底拋棄或其利息重負壓垮自身經濟發展,導致整個體系的最終崩潰。
債務的貨幣化乃是現代經濟最嚴重的潛在不穩定因素之一,它是通過透支未來的傾向資源來滿足當時的需要。中國有句老話,寅吃卯糧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在貨幣的本質沒有得到確認前,債務貨幣的說法有其合理一面,它解決了無商品價值的紙幣和商品的交換問題,即回答了為何紙幣可以購買商品的問題。但是紙幣雖然和借條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卻存在本質的區別:
作為借條,償還的物品通常不得少於借入的物品,這與紙幣普遍存在的貶值現象相矛盾。(如果把「A賣給市場5個雞蛋」看作是「借給市場5個雞蛋」,他賣雞蛋得到的紙幣看成是借條,那麼當他要求市場償還時。
即他使用這些貨幣時,他應該得到至少5個雞蛋,如果考慮利息,他應該得到更多。但現實是由於紙幣的貶值,A之後將無法用他先前賣雞蛋得到的貨幣再買到5個雞蛋(從長期看紙幣總是逐漸貶值的)。
此外,作為借條, 借出方總是希望借入方盡快償還物品,如果紙幣是借條,那麼紙幣的擁有者就會盡快希望從市場買入實物,即把錢用掉,這和經濟學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流動性偏好」相矛盾,即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更喜歡持有貨幣而不是實物商品。
但貨幣債務學說最大的缺陷還是其無法解釋商品之間的交換問題,既所還非所借問題,買入(借入)的是A,賣出(償還)的卻是B,而貨幣最根本的作用是充當交換媒介,促進商品之間的交換。
所以,貨幣和債務存在本質的區別。
非債務貨幣,相對於紙幣而言,都是錯誤理解貨幣本質的產物。某些實物貨幣,以金銀貨幣為典型代表。
這種貨幣自身含有公認的價值量,但它同樣是契約的產物,它的商品價值通常小於其作為貨幣的 契約價值,但是由於自身商品價值的存在,它包含雙重身份:貨幣契約和擔保物,用於擔保的價值即是實物貨幣本身的商品價值,但一般是非完全擔保。
這種擔保可以給人們提供心理保障和價值保障,當貨幣的契約價值降低時,現存的商品價值可以支撐並部分彌補損失。 實物貨幣由於存在自身的產量問題,無法滿足社會日益擴大的交易規模和物質產出,必將演化成形式貨幣,即早期學者所言的「債務貨幣」。
形式貨幣在發行時,由於引進了國債作為擔保等記賬形式,表面上看起來非常類同於債務,但其實只是約束紙幣發行者的一種手段,即紙幣發行者並不創造價值,他只是受人民的委託來發行貨幣,他理所當然不應該把這些紙幣當成自己的財富。
另外通過債務的方式來發行貨幣,也反映了貨幣作為交換媒介,本身可以沒有商品價值這一客觀事實。貨幣的流通存在發行和回籠一對反向操作,但是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持續性,總有一些「在路上」的貨幣,這些 「在路上」的貨幣就是流通中的貨幣,它的數量即貨幣的需求量。
「如果所有銀行的貸款都被償還,銀行存款將不復存在,整個貨幣流通將會枯竭。這是一個令人驚愕的想法。我們(美聯儲)完全依賴商業銀行。我們貨幣流通中的每一個美元,無論是現鈔還是信用,都必須有人來借才能產生出來。
如果商業銀行(通過發放信貸)製造出足夠的貨幣,我們的經濟就會繁榮;否則,我們就會陷入衰退。我們絕對沒有一種永久性的貨幣系統。當人們抓住了整個問題的關鍵之處,我們(貨幣系統)可悲的荒謬之處,以及(美聯儲)令人難以置信的無助,就會變得如此明顯。
貨幣是人們最應該調查和思考的問題,它的重要性在於,除非人民廣泛地理解這個(貨幣)系統並立刻採取措施修正它,否則我們現在的文明將會崩潰。」——羅伯特.漢姆費爾,美聯儲亞特蘭大銀行。
在所有貨幣中,金銀貨幣意味著「實際擁有」,而法幣則代表「欠條+許諾」。二者的價值「含金量」有著本質區別。中國的人民幣則介於二者之間。盡管人民幣也存在著「債務化貨幣」的成分,但就其主體而言,仍然是體現過去已經完成的產品與服務的度量。
參考資料:
網路-貨幣
㈡ 什麼是准貨幣 准貨幣包括哪些類型
准貨幣亦稱 「准通貨」,可隨時兌換成貨幣,但不能直接用於支付的銀行定期存款和政府債券。
類型:
與人民幣有著十分密切聯系的票券——「准貨幣」,正越來越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市場上常見的票券有以下幾種:
外匯券:外匯券是1980年4月1日起,由中國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有價證券。
僑匯券:僑匯券是中國分別於1960年和1982年發行的有價證券,但1982年發行的僑匯券稱為「僑匯物質供應券」。
軍用代金券:軍用代金券是1965年我國專門為參加抗美援越部隊印製發行的,以代替人民幣在出國參戰部隊中流通的有價證券。參戰部隊回國後,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兌換收繳。
㈢ 准貨幣包括什麼
准貨幣包括外匯券、僑匯券、軍用代金券。
1.准貨幣又叫亞貨幣或近似貨幣,准貨幣主要包括了外匯券、金融卡、國庫券儲蓄存單、定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准貨幣是一種以貨幣計值,雖然不可以直接用於流通,但可以隨時轉換成通貨的資產。准貨幣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但因可隨時轉化為現實的貨幣,故對貨幣流通有很大影響,是一種潛在貨幣。
2.准貨幣不能直接用於支付銀行定期存款和政府債券,但可隨時兌換成貨幣。由於銀行的定期存款和政府債券本身不是貨幣,它們不能直接用作流通和支付手段,但可以很容易地轉換成一定數量的貨幣。因此,准貨幣是一種潛在的貨幣,對貨幣流通有直接影響。特別是在通貨膨脹時期,它們有可能隨時被轉換成實際貨幣,從而增加貨幣供應量,加劇通貨膨脹的嚴重性。
拓展資料
1965年,中國為參與反越戰爭而印製發行的軍券,取代了在出國參戰部隊中流通的價值連城的證券幣。返回中國後,所有憑證都必須立即兌換和領取。它的面值等於人民幣,可以分為四種類型:1元、1美分、5美分和2美分。由於當時流通范圍很窄,發行量非常有限,流通時間不長;社會的數量極其有限,所以它成為收藏家們苦苦尋覓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外匯券是1980年4月1日起,由中國國務院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有價證券;僑匯券是中國分別於1960年和1982年發行的有價證券,但1982年發行的僑匯券稱為「僑匯物質供應券";軍用代金券是1965年我國專門為參加抗美援越部隊印製發行的,以代替人民幣在出國參戰部隊中流通的有價證券。參戰部隊回國後,要求全部代金券立即兌換收繳。其面值與人民幣相等,分為1元、1角、5分、2分等4種券別。
㈣ 什麼是潛在的GDP
潛在GDP是經濟中實現了充分就業時所能實現的GDP,又稱充分就業的GDP,反映一個經濟的潛力;實際GDP是用基年價格計算的某一年的GDP;名義GDP是用當年價格計算的GDP;人均GDP是指平均每個人的GDP;潛在GDP的增加就是經濟增長;潛在GDP與實際GDP的差別反映了經濟周期的情況,如果實際GDP大於潛在GDP,則經濟高漲,有通貨膨脹的壓力;如果實際GDP小於潛在GDP,則經濟衰退,有失業的壓力。實際GDP反映一國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而人均GDP反映一國的富裕程度。正因為如此,我們把GDP作為反映一國宏觀經濟的最基本指標。
㈤ 潛在性貨幣是什麼
能及時變現的東西,主要應該是短期債券和一些其他金融票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