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在央行看貨幣政策

如何在央行看貨幣政策

發布時間: 2024-01-14 09:46:05

Ⅰ 在我國當前宏觀背景下如何運用貨幣政策三大基本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又稱經常性、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即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俗稱三大法寶:存款准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就是三大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原理。
1. 存款准備金政策。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存款規定存款准備金率,強制性地要求商業銀行等貨幣存款機構按規定比例上繳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以增加或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從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一種政策措施。
2. 再貼現政策。
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和市場利率,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手段。
3. 公開市場業務。
所謂「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也稱「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貨幣機構的准備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貨幣政策手段。
存款准備金是限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和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資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金融機構按規定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的總額的比率。存款准備金率變動對商業銀行的作用過程如下: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度。十多年來,經歷了四次調整,在當時都起到了積極作用——抑制經濟過熱、物價上漲過快、貨幣投放過多的狀況。目前,中央銀行對存款准備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復存款准備金支付清算和作為貨幣總量調控工具的功能,改變原來主要功能不在調控貨幣總量而在發揮集中資金,調整信貸結構的作用。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各種有價證券自由成交,自由議價,其交易量和價格都必須公開顯示的市場。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利用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的辦法來調節信用規模、貸幣供應量和利率以實現其金融控制和調節的活動,是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此業務的操作方法:當中央銀行判斷社會上資金過多時,使賣出債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資金;相反,則央行買入債券,直接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的數量。我國的公開場業務從外匯操作起步,1996年又開辦買賣國債的公開市場業務。
貼現,是票據持票人在票據到期之前,為獲取現款而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貼現是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一種方式,兩者都是以轉讓有效票據——銀行承兌匯票為前提的。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存款准備金)之一,它不僅影響商業銀行籌資成本,限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張,控制貨幣供應總量,而且可以按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促進結構調整。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再貼現利率具有以下特點:
一種短期利率。因為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申請再貼現合格票據,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期限也在1年之內。
一種官定利率。它是根據國家信貨政策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
一種標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蘭銀行貼現及放款有多種差別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現貼現利率為最低標准。
再貼現業務的主要優點是,它有利於中央銀行發揮最後貸款者的作用,並且既能調節貨幣供給的總量,又調節貨幣供給的結構。再貼現業務的主要缺點是再貼現業務的主動權在商業銀行,而不在中央銀行,這就限制中央銀行的主動性;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有限。繁榮時期提高再貼現率未必能夠抑制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因為商業銀行的盈利更高;蕭條時期降低再貼現率也未必能刺激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因為此時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貼現率不能經常調整,否則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會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此外,再貼現業務的最大缺點在於它具有順經濟走勢的傾向,繁榮時期的物價上漲使得再貼現票據的金額上升,貨幣供給增加;蕭條時期的物價下跌,又使得再貼現金額下降,貨幣供給減少。貨幣政策因此可能在繁榮時期「火上加油」,而在蕭條時期「雪上加霜」。
公開市場操作具有如下優點:中央銀行能及時運用公開市場操作,買賣任意規模的有價證券,從而精確地控制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和基礎貨幣,使之達到合理的水平。雖然其發生作用的途徑同再貼現率政策和准備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這兩種政策更為准確,並且不受銀行體系反應程度的影響。在公開市場操作中,中央銀行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實施貨幣政策。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銀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
公開市場操作具有如下優點:公開市場操作沒有「告示效應」,不會引起社會公眾對貨幣政策意向的誤解,因而,也不會造成經濟的不必要紊亂。這就可以使中央銀行連續、靈活、不受時間數量方向限制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而不會因為經濟主體的適應性調整,造成經濟運行的紊亂,即使中央銀行出現政策失誤也可以及時進行修正。這是具有強烈「告示效應」的再貼現率政策和准備金政策所做不到的。
公開市場操作具有如下優點: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不決定其它證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會直接影響銀行的收益。另外,公開市場操作可以普遍運用,廣泛地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據此,弗里德曼堅持主張中央銀行可以用公開市場操作,完全取代法定準備金制度和進行再貼現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
(1)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
(2)要有一個發達、完善和全國性的金融市場,證券種類齊全且達到一定規模;
(3)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沒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就不能通過改變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來影響貨幣供應量。
公開市場業務最大的不足是缺乏這三個條件的國家不能有效地運用這個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緩慢,因為國債買賣對貨幣供給及利率的影響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緩慢地傳導到其它金融市場,影響經濟運行。
與其它貨幣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備金政策具有如下優點:
(1)中央銀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它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實施的手段;
(2)存款准備率的變動對貨幣供應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確定,各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都必須立即執行;
(3)准備金制度對所有的商業銀行一視同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同樣受到影響。
存款准備金政策的不足之處在於:
一是作用過於巨大,其調整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的影響都太大,不宜作為中央銀行日常調控貨幣供給的工具,中央銀行因此有將准備率固定化的傾向;
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業銀行超額存款准備的影響。在商業銀行有大量超額准備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會將超額准備的一部分充作法定準備,而不收縮信貸規模,這就難以實現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
由於我國東、中、西部經濟和金融非均衡發展,同樣的貨幣政策操作在不同的地區發揮不同的、甚至大相徑庭的效應。我國貨幣政策操作一直採取全國「一盤棋」的做法,實施無差別管理。「一刀切」式的貨幣政策操作較少考慮到區域間經濟發展的水平差異。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我國貨幣政策三大工具,這些工具的實施效果受到東、中、西部差異的重要影響。
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最為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影響基礎貨幣。近年來,我國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投放基礎貨幣。商業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融入(出)資金的能力受國債總量 和資產結構的制約,若商業銀行的國債規模較大且其在商業銀行總資產中所佔的比重也較大,則其參與公開市場業務的能力就較強,否則就較弱。我國東、中、西部商業銀行不管是國債資產規模還是國債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都存在較大差異。由於缺乏各省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數據,我們以各省國有商業銀行全部資金運用減去全部貸款和企業債之差估算其擁有的國債資產,通過對2001-2003年度,東、中、西部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在其資金運用中佔比的計算可以發現:不僅東部地區國有商業銀行的國債資產在全國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的總量中的佔比高於西部和中部地區,而且東部國有商業銀行國債總量占其總資產的比例,也遠遠高於中、西部銀行。東部商業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融入資金的能力強於西部,所以,當央行貨幣政策意圖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傳導時,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獲得的基礎貨幣量少於東部。
央行主要通過調整再貸款率、再貼現率的工具,影響商業銀行對貼現貸款的規模,從而實現貨幣政策意圖。商業銀行對再貸款率、再貼現率工具的反應與需要貸款的實體經濟的利潤率、資金流動性需求、持有超額儲備的機會成本等因素有關。具體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實體經濟利潤率不僅影響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環境風險,而且還影響資金的價格(利息率、貼現率),無疑是影響商業銀行對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工具反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經濟實體而言,雖然資金的供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利息率和貼現率,但從本質上講,利息是實體經濟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最終受制於實體經濟利潤率的高低,在零和平均利潤率之間變動。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對銀行貸款利率、貼現率的承受能力受利潤率的制約,利潤率較高的實體經濟能夠支付較高的資金價格(利息率、貼現率),即有相對較強的資金需求,利潤率較低的實體經濟只能支付較低的資金價格。由於各區域商業銀行面對的實體經濟利潤率不同,在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貼現率水平區域間幾乎無差別的既定條件下,一方面,利潤率較高的實體經濟消化資金的能力較強,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較高的利潤率能夠有效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使商業銀行放貸所面臨的環境風險降低,所以商業銀行的放貸意願也較強。因此,央行同樣的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工具操作,在實體經濟利潤率較高的東部地區,商業銀行貸款增長較快;而實體經濟利潤率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貸款增長較慢,導致越窮的區域資金越少,越富的區域資金越多的「馬太效應」。
由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我國各區域對同一貨幣政策工具存在反應效果不同的差異。為消除區域差異對貨幣政策工具效果的不同影響,以達到貨幣政策理想的作用效果,可以對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在內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區域化操作。其實,在不同區域實行有差別的貨幣政策操作,在國外也不是沒有先例,開發初期的美國區域間經濟發展也不平衡,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就有兩項實行區域化操作。其貼現率一直由十二家聯邦儲備銀行根據本轄區的經濟情況制定,只要報請華盛頓聯邦儲備委員會核准即可,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各儲備銀行制定的貼現率經常相差很大,只是隨著均質的全國性金融市場的逐漸形成,貼現率才逐步趨同。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雖然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統一制定,但從1913年聯儲成立一直到1972年以前,聯邦儲備體系制定的法定準備金率就因銀行所在的地區的經濟情況不同而異。

Ⅱ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主要工具有哪些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主要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2、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 rate);

3、公開市場業務(open market operation)。

(2)如何在央行看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匯率穩定是央行貨幣政策目標之一。站在人民幣匯率的角度看,匯率穩定對一國金融環境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影響不需贅述,而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貶值自然也會帶來資本外流壓力,進而影響金融環境的穩定運行,並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結構轉型,因而保匯率並不是犧牲國內經濟,而是為國內經濟的平穩運行創造條件。

央行於2018年10月7日宣布降准後表示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外匯市場平穩運行。這一說明也表現央行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短期內資本管制對匯率的穩定效果尚可、離岸央票效果尚需觀察;但外匯管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來看仍然需要利率引導釋放壓力。

中央銀行實施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從市場上大量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它可以實現兩大目標。

第一,它可以降低長期利率,從而刺激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私人的消費和企業的投資,對任何國家的經濟來講都是最重要的,沒有這兩者,經濟不可能增長。

第二,通過量化寬松購買資產釋放流動性,那麼它就可以增加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准備金。中央銀行可以把商業銀行持有的資產買過去,增加商業銀行的儲備金,鼓勵它們向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增加信用,來刺激企業投資,刺激個人的消費。

Ⅲ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被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他們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拓展資料】
一、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方法:
1.存款准備金制度的調節方法:存款准備率及法定準備的構成與應保持的限額,對銀行的資產負債比率及經營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
如存款准備率提高,可以促進商業銀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資產規模,或收縮貸款、減少投資、出售債權以適應被壓縮的可用資金規模。
中央銀行通過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備率來調節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伸縮,以達到穩定通貨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備金制度成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一項有效工具。
2.再貼現政策的調節方法: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的調節方法: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公開市場業務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二、中央銀行其它的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一)消費者信用控制;
(二)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三)不動產信用控制;
(四)優惠利率;
(五)特種存款。
2.補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一)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二)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Ⅳ 簡答題如何正確理解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

貨幣政策目標是一國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科學有效地確立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各國中央銀行的首要課題。新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把穩定幣值作為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這無疑是最佳選擇。但就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說,實現這一目標,將遇到許多難題,應實施有效對策。
一、主要困難
1.人民銀行的獨立性不強。中央銀行缺乏必要的獨立性,難以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自主地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完成穩定幣值的最終目標;同時,也建立不起應有的權威性,難以有效發揮宏觀監督職能。其獨立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貨幣發行權不獨立。我國貨幣的發行權屬於國務院,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貨幣由國務院決定,人民銀行具體執行。
(2)制定和執行貨幣金融政策不獨立。我國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權在國務院,人民銀行只有建議和執行權。在貨幣金融政策的推行過程中,人民銀行採用某些政策手段,應經國務院批准或徵得有關部委的同意認可。目前,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是按行政區劃設置的,這就為地方政府幹預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活動提供了便利,這使中央銀行受地方政府部門干預太多,權威性受到侵犯,不利於金融宏觀監督作用的正常發揮,順利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2.雙重貨幣政策目標的影響很深。長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一直奉行「穩定幣值,發展經濟」的雙重目標,也曾明確提出以「穩定幣值」為重點,但實際執行時往往是以「發展經濟」為重心,「穩定幣值」服務於「發展經濟」。新頒布的人民銀行法,第一次明確提出以穩定幣值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這為理順中央銀行和中央財政的關系,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有利於增強人民銀行的獨立性,但雙重目標的長期影響,使單一貨幣政策目標的執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3.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進展不順利。為構造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從80年代中期,我國就提出推進專業銀行企業化改革。但時至今日,專業銀行改革進展尚不順利。具體表現在:專業銀行改為商業銀行以後,信貸資金供給制向借貸制的轉變並未真正實現,既要微觀經營,又要參與金融宏觀調控,承擔政策性業務。國有商業銀行不能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金融企業,人民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失去了可直接發揮作用的調控對象,也就會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
4.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金融市場機制來實現的。我國的金融市場在加快資金積累,促進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我國金融市場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市場運行體系仍處於不斷完善階段,市場的廣度、開放度和競爭度還很不夠,從而使人民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缺乏應有的迴旋餘地,不利於順利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5.企業效益不佳,擠占信貸資金。目前,大多數大中型國有企業尚未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導致資金需求和使用上的無約束,在利益競爭的驅動下,以追加投資來擴大生產規模,這種缺乏經濟效益保證的高投入,必然給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帶來困難。
二、解決困難的對策
1.賦予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自主權。明確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目標就是穩定幣值,要徹底從「雙重」目標的羈絆中擺脫出來。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要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任期應與政府的換屆相錯開,其任期可適當延長,以保證貨幣政策的連續性。應進一步規范人民銀行與財政部之間的關系,在嚴禁赤字透支和借款的同時,還應禁止中國人民銀行承銷國債,堵死這條貨幣超額發行的路。
人民銀行要提高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的技巧,增強信貸計劃工具的嚴肅性,要控制再貸款規模,使其真正成為中央銀行對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控制手段,而不是資金供應手段。要賦予人民銀行合理調配運用各種政策工具的權利,明確各種政策工具的實施條件、作用、優點及弊端,由人民銀行結合我國在一定時期的經濟、金融條件,採用政策工具,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要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把握利率工具的靈活性。人民銀行應根據經濟、金融狀況,,適時調整基準利率,充分發揮利率這一政策工具在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的獨特的、重要的導向作用。
要強化中央銀行的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金融法規的實施,對金融業務活動的有效監管,以保障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穩定貨幣,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實現金融體系安全、有效、健康地運行。
2.商業銀行必須自覺執行人民銀行宏觀調控政策。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必須通過商業銀行執行才能實現。商業銀行貸款規模要自覺服從人民銀行下達的控制計劃。商業銀行必須及時完成存款准備金繳存任務,在商業銀行內部還要建立系統二級准備金制度,以此強化資金調控能力。商業銀行要認真執行中央銀行統一制訂的金融市場管理規定,講求金融職業道德,自覺維護金融秩序。
3.建立競爭有序、統一管理的金融市常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人民銀行通過金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能力較弱。應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有計劃、有步驟、積極穩妥地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為中央銀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要完善市場結構,使整個市場體系協調發展。在完善同業拆借的同時,要積極推動票據承兌貼現市嘗國庫券市場和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的發展,為中央銀行再貼現及貼現率的操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證券市場來說,一方面大力發展證券市場,提高經濟證券化程度;另一方面加強股票市場發展中的運作管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搞好股票發行、信息披露、年終分紅派息等工作,消除發展中的隱患。要健全和發展金融市場,必須理順資金價格,同時還要保證人民銀行通過各種經濟手段進入市場調節價格體系的有效性。要加強金融市場的管理和監督,保證金融市場協調、穩定發展,以利於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熱點內容
貨幣如何向資本跨越 發布:2025-01-21 12:01:32 瀏覽:614
華僑城歷史減持股票 發布:2025-01-21 12:00:53 瀏覽:499
易方達基金哪裡買好 發布:2025-01-21 11:58:25 瀏覽:897
金融中的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21 11:57:06 瀏覽:917
歷史上新股長停最多的股票 發布:2025-01-21 11:56:57 瀏覽:925
本金多少合適理財 發布:2025-01-21 11:40:15 瀏覽:501
本金少做理財怎麼樣 發布:2025-01-21 11:37:25 瀏覽:56
股票漲停後買入戰法 發布:2025-01-21 11:21:54 瀏覽:133
支付寶的定期理財怎麼能搶到 發布:2025-01-21 11:13:07 瀏覽:616
一隻股票創出歷史新高 發布:2025-01-21 11:10:16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