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為什麼可能會起源於禮物
1. 為什麼會有貨幣出現
貨幣的本質是貨幣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同時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關系;
1.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首先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這是貨幣與其他商品相交換的基礎;其次,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它可以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並且能夠與一切商品直接交換;
2.貨幣體現著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只是表面現象;
從本質上看,貨幣體現的是一種社會關系,也就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交換關系,即不同生產者所生產、佔有的產品,通過等價交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系。
應答時間:2021-09-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2. 份子錢習俗怎麼來的 為什麼要隨份子
份子錢指的是中國的一種民間習俗和傳統,就是別人結婚、生孩子、死人、包括單位、個人喬遷之類的,相關的人要去送錢。逢年過節,份子錢一個接著一個,能出到肉痛,一個月工資都不夠填補收支空隙的,那麼,到底為什麼要隨份子錢呢?份子錢到底給多少合適呢?
份子錢的形式:
份子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集體送禮時各人分攤的錢,即湊份子。另一種泛指做禮物的現金,即出份子。份子並不局限於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壽、滿月、動土、喪葬等等都可以湊份子,但是湊份子以婚喜事最盛。
份子錢的背景:
古代:在古代並沒有流行送份子錢的習俗,人們習慣送東西給新人。
清末民初:送份子錢成為上流社會舉辦喜事必不可少的項目。尤其是滿族八旗,為了體現身份更講究送份子錢的禮節。老舍先生的小說《正紅旗下》就描述過家裡為了湊份子錢發愁作難的情景。
解放初期: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流行送份子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結婚特別簡單。
「文革」時期:不興送份子錢,但是親朋好友會送暖壺、臉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開放後:人們手上也有了閑錢,隨著商品經濟觀念的深入人心,直接送錢為全社會所接受,送份子錢成為祝福新人的方式。
份子錢的學問:
1、禮金多數時候是雙數,兆示成雙的吉慶。
2、禮金最好裝在紅包裡面,記住,紅包一定要寫上祝福的話和你的名字。
3、紅包一定要封好。
4、禮金金額一般要大於收禮者招待你的花銷。
5、給「份子錢」不是拼面子,量力而行,真心誠意的祝福到了即可。
份子錢的發展:
1、60年代:3-5元,當時工人月薪是36塊錢左右。
2、70年代:5-10元,當時工人普遍的月薪是42元。
3、80年代:10元已經拿不出手了,20元比較常見,隨50元的也有,當時工人的月薪差不多是55元。
4、90年代:50元-100元的都有。
5、2000年後:剛開始幾年100元的份子錢屬於正常水平,最近兩三年,200元的紅包也算薄的。
份子錢的額度,根據親疏遠近,會有所不同。
1、普通關系:只是普通朋友同事的話,份子錢在200—300元之間,就可以了。
2、同學關系:普通同學,不包括死黨、閨蜜,包個500元左右即可。
3、密切關系:這要看你們的感情了,500-1000元都是有的,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還會包1314元的紅包。
4、親屬關系:遠房親戚一般500元高一點,關系比較近的親戚長輩大多數會包到1000元,個別1000元以上的也是有的。
3. 貨幣的起源和發展是什麼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在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
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
貨幣的發展:
我國最早的貨幣是起源於商朝的貝幣。隨著商品交換的擴大,貝幣的流通數量日益龐大。由於天然貝來源有限,不敷應用,於是便出現了仿製貝。最初的仿製貝是石貝、骨貝、陶貝,以後便發展到用銅來製造,這就是銅貝。
銅鑄幣的產生,使古代貨幣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其發展及廣泛流通是早期貨幣發展中的重大轉折。這一時流通的貨幣主要有四種——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3)貨幣為什麼可能會起源於禮物擴展閱讀:
貨幣的分類:
1、流通幣
這是原本意義上的硬幣,發行的目的是為了「流通」。
2、收藏幣
收藏幣發行的目的不是為「流通」服務,而是為硬幣「收藏」服務,通常由主權發行機構以高於或遠高於面值的價格售出
3、投資幣
發行投資幣的目的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流通」,也不是常規的「收藏」,而是為了保值和增值。投資幣是用高成色(一般99.9%以上)貴金屬(銀、金、鉑、鈀)製成的固定重量(如1/4盎司,1/2盎司,1盎司)的「幣」形金屬錠塊。
參考資料:
網路-貨幣
4. 貨幣的起源與本質
貨幣的起源,與貨幣的本質
原創:至道學宮白雲先生2019-07-17
錢是怎麼來的,錢為什麼會值錢?
貨幣是什麼呢,簡單的講,貨幣就是我們常說的錢。我們都知道,錢是非常重要的,做什麼都離不開錢。那錢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錢為什麼會值錢呢?今天我們就簡單的說一說,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天氣炎熱,文章不會太長,希望大家看得輕鬆些。
錢是怎麼來的,這是貨幣的起源問題。錢為什麼值錢,這是法定貨幣的信用價值問題。我們分開來講。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錢是怎麼來的。
從錢的起源上來講,歷史上所有的貨幣都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中心化貨幣,另一類是去中心化貨幣。中心化貨幣,信用基礎是政府。去中心化貨幣的信用基礎,則是私人機構。
也可以把中心化貨幣,稱之為主權貨幣;把去中心化貨幣,稱之為私人貨幣。近現代私人貨幣的全球化,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世界貨幣。這個我們後面詳細講。
兩種類型的貨幣,源頭上都是起源於中國。主權貨幣的起源,是來自於中央王朝的朝貢貿易,由中央政府發行,信用價值由中央政府來賦予。而私人貨幣,則是起源於中國的民間商賈,它是由民間的商賈來發行,其信用價值也是由民間的商賈來賦予。
朝貢貿易才是全球化的正常態
兩種貨幣在起源上的先後順序,是先有中央王朝發行主權貨幣,然後才有了私人貨幣。也就是說,在國家產生之前,是沒有真正的貨幣的,也沒有真正的信用體系。
當我們講國家的形成這件事的時候,可以認為,它等價於中國的形成。因為中國文明的國家形態,大概在一萬年前,就已經很成熟了。而西方人,他們直到最近四五百年,才能勉強理解什麼是國家。也就是在霍布斯時期,他們才和中國學習,怎麼靠建立國家來統治人民。從這點也可以認為,當我們講文明的時候,文明這個詞等同於中國文明。西方這短短幾百年的文明,在漫長的文明史中,可以忽略不計。
在五百年前的西方,他們既沒有國家,也沒有文明,更沒有貨幣。它們和樹林子裡面的一群猴,並沒有什麼區別。至於什麼西方中心論的偽學術偽歷史體系,都是後來幾百年西方人偽造杜撰出來的,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什麼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歷史上都是不存在的。
由中國主導的朝貢貿易,是自古以來,歷史上全球化的正常形態。這種正統的全球化,產生了中國所主導的主權貨幣。放大到中國所主導的天下秩序中,中國的貨幣,就是整個天下的中央貨幣,中國的戶部,就是整個世界的央行。歷史上中國主導的全球信用體系,是中央主權信用體系的全球化。而一當中央失去對經濟貿易的控制權,商賈控制經濟和貿易時,則就會產生私人信用。
私人貨幣全球化,明朝江南白銀資本塑造了近現代幾百年的歷史
私人信用的全球化,蒙元時期,建立了基於金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體系的雛形。西方人關於中國到處都是黃金的幻想,還把中國想像成是現實中的天堂,很大的原因,是蒙古人建立了金本位的世界貿易和世界貨幣,並把這種全球化,推動到了西方人那裡。
蒙古人推動的這種全球化,相對於正統的朝貢貿易全球化而言,它是一種異端的全球化,是商賈資本家和軍事集團結合的全球化。它是後來幫會加行會行全球化的最早雛形。
蒙古人為什麼突然就崛起了,是因為宋朝放任了對民間資本的管控,導致它們做大做強,取代了中央政府,成為了天下真正的統治者,他們就是金融僭主。這些資本家,他們先是用契丹人做打手,來對抗北宋政府,又利用黨項人和金人作為軍事打手,對抗北宋政府。而這個期間,政府一敗再敗,一退再退,資本家接管了一切。於是,他們最後再用蒙古人做軍事打手,把他們的私人信用,蔓延到了全世界。並不是蒙古人所向披靡,而是背後的錢所向披靡。這些錢,無論選擇誰,作為他們的軍事打手,被選中的軍事集團,都能所向披靡。
大宋王朝為什麼一直打不過蠻族,因為中央政府對金融失去了控制,當資本家控制了一切時,中央政府就成了資本家天然的敵人。後來的西夏黨項人為什麼被滅族了,因為他們背叛了背後的金融僭主。契丹人和金人為什麼後來不行了,因為他們被背後的金融僭主拋棄了。
這種私人全球信用體系的最終成熟,是在明朝時期,也就是基於銀本位的全球信用體系。明太祖重建中央信用體系,摧毀了蒙元時期的金本位私人信用體系,資本家們卷土重來,再次用銀本位發起挑戰。到了成祖時期,中央信用體系就被打得瀕臨崩潰。一直硬撐到明神宗時期,才不得不宣布白銀是法幣於是,資本家們大獲全勝,再次接管了一切。銀本位的私人化全球信用體系,直接催生了西方現代文明的誕生,也催生了西方現代銀行體系的誕生。也可以說,我們近現代的幾百年歷史,都是明朝時期金融戰爭的延續。
明朝的江南銀本位私人全球信用體系,一共生了兩個後代。一個後代是金本位的英鎊,和石油本位的美元。作為當前世界貨幣的美元,是私人信用體系的全球化的最高峰。
可以認為,當年英國和滿清的戰爭,就是英國用金本位這種信用體系,來攻擊滿清的銀本位信用體系。在滿清時期,銀本位已經被打擊到奄奄一息,而中國的私人資本家,還在苦苦堅守銀本位,直到民國政府的金融大戰敗,中國的銀本位信用體系,才被徹底斬首,退出歷史舞台。
至此,中國徹底失去了世界貨幣的鑄幣權,同時也失去了金融主權。先是中央失去了全球鑄幣權,接著鑄幣權交給了江南的資本家,再接著江南的資本家,又把全球鑄幣權交給了西方人。
中國所主導的全球信用體系,生於上古時期的朝貢貿易,死於民國時期的金融大潰敗。而在這長達幾百年的金融大戰中,為英國政府設計金本位制度的牛頓,東印度公司,匯豐銀行,美第奇家族,拿破崙,摩根家族……等等,它們都是中國的敵人。
在由資本家聯盟,所主導的私人信用體系,這種金融形態,可以稱之為行會金融。私人信用體系,產生於行會組織。定價,結算,支付,都是行會來解決的問題。金融的行會,也就是銀行,由銀行為天下管錢。這種金融體系的天職,就是為了資本的增殖為服務,它天然的要吃人。
由中央政府主導的國家金融,則是戶部,也就是財政部為天下管錢。這種金融體系的天職,是天然的為社會服務。
古代的貨幣分級管理理論
基於朝貢體系的全球信用貨幣,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很成熟了。目前,我們能看到的關於這種貿易體系,和全球信用體系,比較完整的文字記載,是在《尚書·禹貢》中。
先有中央帝國,然後建立全球貿易體系,最後是全球信用體系。我們現在一講到全球化,就覺得這個詞很時髦。實際上呢,全球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事情,朝貢貿易,就是歷史上的全球化。
英鎊的錨是黃金,美元的錨,早期是黃金,也就是金本位。後來換成了石油,變成了石油本位。那基於中央帝國朝貢貿易的全球通用貨幣,這種中央貨幣的信用基礎是什麼呢?它是一種什麼本位的貨幣呢?
這里需要敲黑板一次。大家要注意了,白銀,黃金,石油,它們都只是私人貨幣屬性的信用載體。
中央政府發行的中央貨幣,它是一個多層復合貨幣體系。在《管子》一書中有非常詳細的論述。天子用的貨幣是珠玉,諸侯用的貨幣是金銀,卿大夫用的貨幣是銅鐵,百姓用的貨幣是布帛。天子和諸侯之間的貨幣,有固定的兌換匯率。諸侯和大夫之間,也有固定的兌換匯率,卿大夫和百姓之間的貨幣之間,也有固定的兌換匯率。
天子相當於是中央政府,諸侯相當於省級政府,卿大夫相當於縣級政府,百姓則是基層行政單位。從中央到政府,貨幣的兌換關系是不會亂的。而且貨幣也不能亂用,不能僭越。古人在信用體繫上,也講究禮制。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不同的級別,所使用的貨幣,規格也不同。
我們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呢?因為玉在古代是最高級的貨幣,是天子才能使用的貨幣。看吧,這就是文化本能。因為我們中國太有文化了,我們的歷史太悠久了,所以呢,我們中國人的生活中,文化本能無處不在。但是在古代呢,普通人是不能隨便使用玉的,更不能收藏玉,這是僭越。我們現在所講的玉文化,其實背後都是一部貨幣史。雖然現在的人,都不記得玉是一種貨幣了,但是依然還保存著這種文化本能。
現在考古界喜歡挖祖墳,經常能挖到幾千年前的墓中有玉器,說明那挖的都是侯王級別的墓葬。
除了喜歡玉,中國人還非常喜歡金銀。同樣有是文化本能,因為金銀自古都是貨幣。在古代,普通人使用金銀,也是僭越。因為金銀是諸侯一級的政府,才能使用的法定貨幣。這些上層貨幣,只能兌換,不能在更下一級的體系中流通。喜歡玉的人都知道,好玉比金銀還貴,為什麼玉這么貴,因為自古以來,玉就比金銀貴。玉是天子用的貨幣,金銀只是諸侯用的貨幣。
這樣分級管理法定貨幣的好處是什麼呢?首先,什麼層級,使用什麼規格的法定貨幣,用禮制和法律加以約束,禁止跨層流通,這就不會出現私人貨幣現象。其次,如果哪兩層之間,匯率變化出現了異常,就能及時的定位,是哪一級政府的貨幣數量,或者經濟狀況出現了問題。再次,如果出現金融交易的異動,可以有好幾道防洪大堤,不會導致金融災害很快蔓延到中央財政部,這樣就能層層屏藩,保護好國家的金融安全。
貨幣的本質:信用本於天
分級管理,各級政府之家的法定貨幣,和固定匯率都確定好了。那貨幣和商品之間的定價,怎麼確定呢?一個東西值多少錢,這個是確定的嗎?這個也是確定的。
古人的做法,是把天下的山川大澤,土地物產,和人口數量,等等,全部計算一遍,因為在自然經濟的條件下,一個國家,在不出現大的災害的情況下,一年能出產多少糧食,多少樹木等財貨,這些基本上是個彈性區間內的確定值。然後再根據這個精確的確定值,來確定各級政府,總共發行多少貨幣。
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信用體系下,貨幣的信用,和自然的物產,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或者簡單的說,古代的中央貨幣,它的信用價值錨定的是天地萬物。那時候的貨幣,就是萬物流通的尺度。而且,還是多層的復合錨定。天子錨定天,諸侯錨定天子,卿大夫錨定諸侯,百姓錨定卿大夫。商賈錨定百姓,夷狄錨定商賈。也就是說,貨幣信用的本質,從最源頭上來看,它的價值來源於天。
美元上面有句話是這么寫的,In God We Trust。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相信狗蛋」。西方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思想呢?因為它們的這個思想,就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信用本於天思想的山寨版。西方人認為,狗蛋就是它們的天。
古人用輕重之術動態控制金融系統,輕輕鬆鬆穩定物價
萬一出現了災年,經濟產出減少,如果不能及時回籠貨幣,貨幣投放量就會變多了,導致貨重幣輕,這會出現通貨膨脹。如果是豐年,經濟產出增加,如果不能及時的增加貨幣供給,貨幣投放量就變少了,導致貨輕幣重,這就會出現通貨緊縮現象。
古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那就是管仲所講的輕重之術。要根據經濟發展的情況,及時的調整貨幣供給,保持貨幣的投放量,和經濟產出,始終相一致。如果貨幣投放量不動的話,也可以調整商品的投放量,比如古代的開倉放糧,就是用增加商品供給的方式,來調節物價。幣重,就是幣貴的意思,錢越來越值錢了,東西就越來越便宜了。幣輕,就是幣賤的意思,錢毛了,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東西就變貴了。
在這種貨幣體系下,物價想亂,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那時候的社會,物價是不會怎麼出現異常變化的。物價不亂,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現象。更不會出現經濟危機現象。
反觀我們現在的信用體系,幾乎找不到任何確定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不確定的。這非常的荒謬,簡直是荒謬到了極致,因為信用不可信,因為貨幣不能給萬物定價,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從貨幣理論上看,現在的人,和古人相比,智力下降的太嚴重了。現在人對貨幣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智力,和古人的差距,比猿猴和現代人的智力差距還要大。現在的人連個物價都解決不了,可見智力太匱乏了。
為什麼信用一定要可信,物價一定要穩定?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按照常然的法則運轉的,天不會出現不確定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恰到好處,既不多也不少,保持著動態平衡和動態穩定。這里的天,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上帝。天和上帝基本上是同義詞。
再敲黑板一次,只有中國人才有上帝。外國人並沒有上帝。它們的那個最高主宰並不叫上帝,而是叫狗蛋,或者叫其他什麼奇怪名字。
中國的天子作為天的受託人,代表上帝來管理天下萬物,那麼人在統治和利用萬物的時候,就不能破壞天定的萬物之間的動態平衡,不然就會被天懲罰。所以呢,中國的天子,誠惶誠恐,對萬物進行精確的計算,對貨幣的投放也進行精確的計算,以保持文明活動中,萬物被人管理和利用時,也能保持動態平衡和動態穩定。
萬物本是一體,只有每個東西都恰到好處,不多不少的正正好適宜,萬物作為一個整體的大生命,才能正常的運行。如果這個太多,那個太少,就好比說,一個人胳膊太長,有一公里那麼長,眼睛太大,有臉盆那麼大,耳朵太小,只有芝麻那麼大,腿太短,只有手指頭那麼短。那這還是個人嗎?他的生命還能正常的運行嗎?顯然是不能的。古人治理經濟,也是把整個經濟體當作一個生命來治理的。如果物價出現了異常波動,如果某些東西太多,某些東西太少,說明這個生命出現了妖異病態現象,它就要死亡了。
在古人看來,一切都是有序的,一切都是確定的,一切都是可以度量的,一切的價值都是可精確的,這些都是天定的。人管理天下萬物,只要讓萬物和天定的秩序保持一致,這就是信。信了之後,才能取用萬物,而不失其和,經濟才能永續發展,人才能永續繁衍。解決物價問題,對古人來說,只是一個幼兒園水平的事。而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解決物價問題,則是一個比登天還難的事情。現在人講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對古人來說,也是一個幼兒園水平的事情。
現在美元所主導的貨幣體系,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在於人們不再能夠理解貨幣的本質,在於已經不再能夠理解自然造物的秩序之美,也無法理解萬物本是一體的道理。現在的一切,都荒謬好笑到了可怕的地步。現在的貨幣,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它根本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它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一切都是不可信的,一切都是無價值無意義的,它的一切都好笑到了不可救葯的地步。
如果非要說,這種貨幣是個什麼東西的話,那它就是個笑話,它就是人類智力墮落到谷底的恥辱柱。
5. 世界為什麼會有貨幣的存在
貨幣的主要作用:交換媒介、價值衡量、價值貯藏。
沒有貨幣的原始社會,人們都是簡單的物物交換(商品--商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簡單的物物交換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方便人們的交換,就產生了「貨幣」這個交換的中介,即「商品--貨幣--商品」,同時貨幣的價值衡量功能也出現了;這時的貨幣主要是貝殼等。後來由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發現貝殼不容易保存易損壞等缺點,就用普通金屬、金、銀、銅取代了貝殼等貨幣形式。再後來,人們發現金屬在使用中會磨損且不攜帶不方便,就發明了沒有自身價值,只代表一定貨幣價值的「紙幣」。至今,人們為了交易的方便,又出現了銀行轉帳等形式的「電子貨幣(無形貨幣)」。
可見,貨幣的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為了滿足和方便人們交易的需要。如果沒有貨幣,我們現在買個電視可能要牽N只羊來交換。
6. 貨幣是如何起源的
人類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而貨幣的出現不過是幾千年以前的事情。
自古以來,對於貨幣是怎樣產生的、貨幣與商品是什麼關系等問題,一直眾說紛紜。
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採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觀察問題,科學地揭示了貨幣的起源與本質,破解了貨幣之謎。
馬克思認為,貨幣的出現是和交換聯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換的出現和發展為貨幣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貨幣出現以前,商品交換採用的是直接的以物易物的方式。
在簡單的以物易物交換中,要求交易者A所交換的物品恰好被交易者B所需,交易者B所交換的物品也恰好被交易者A所需,而要出現這種相互所需的情景十分困難,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就給商品交換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為了避免「需求雙重巧合的困境」,貨幣就產生了。
因此,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結晶,只有在商品交換出現以後,才逐漸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一種商品,固定地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