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加入實體經濟
『壹』 貨幣怎樣進入實體經濟
目前經濟學界有一種說法,就是社會流動性離開了實體經濟,轉入了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因而造成潛在的危機。原因是實體經濟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利潤較小或盈利比較困難。國外的解釋大概是由於企業的盈利預期低,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偏於謹慎,造成企業(實體經濟)領域的流動性減少。為了使貨幣流通方向傾向實體經濟,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
1. 我國目前的政策基本是打擊和限制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脹。再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存款准備金和利率)。但是這些以防止通脹為目的的政策是否會間接地影響貨幣向實體經濟領域的傾斜,應該是沒有顯著關系。
2. 目前美聯儲的QE2計劃是要降低投入美國國債市場的資金的收益率,逼迫資本向高收益和高風險領域流動,例如公司債。同時,市場在流動性過剩的條件下可能對通脹的預期有所提高,進而提高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促使資本向生產部門,也就是我們說的實體經濟流入。
3. 格林斯潘對美聯儲目前的做法不太同意,他還是堅持他一貫的刺激股市上漲的政策,股市上漲會使企業在股市融資更加容易,融資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些向企業或實體經濟流入的資金會刺激經濟的增長。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QE2向市場注入太多流動性而容易導致的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
4. 日本2001-2006實行的定量寬松政策是向商業銀行注入資金,如果商業銀行自身設定的存款准備金率固定,則產生存款准備金超額的效應,迫使銀行增加貸款,使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流動性。而在資本市場直接買入資產的操作,會提振市場信心,間接地促使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投資。
總之,使貨幣進入實體經濟的方法基本有兩類: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增加貸款,資本市場的資本向實體經濟領域流入。
『貳』 1.為什麼國家每年要發行貨幣 2.每年發行的貨幣如何進入實體經濟通過什麼途徑呢
社會的總價值再不斷提高,由此導致貨幣的需求量上升,即使社會總價值恆定不變,由於人為或自然損毀,流通中的貨幣也會減少,所以也需要發行貨幣。只要將貨幣的發行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就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一般情況下,政府通過轉移支付,勞務,政府采購等進入實體經濟
『叄』 國家新發行的貨幣是怎麼樣流入市場的
大多數的答案概括起來有這幾種渠道:
(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
(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
(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
(4)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5)其它主要提到:如何調節市場中貨幣總量。比如調整存款准備金率、調整再貼現率。
『肆』 央行印的鈔票是如何進入社會的
第一:央行只負責發行紙幣,但是實際印刷紙幣並非由央行印製,而是專門有印鈔廠。
第二:關於中央發行貨幣如何流入社會
這要從貨幣起源說起了,簡單點說,什麼是貨幣?國家依靠其強制力發行的,具有商品交換介質作用的一種特殊商品。
在最初的商品交換中,都是以物易物,你用羊換我的斧頭,我用牛換你的食鹽。但是這樣交換存在著繁瑣,而且有特定性,後來,人們逐漸用貝殼等物品作為介質,比如買一頭羊需要10個貝殼,一頭牛12個,用貝殼計算商品價值,也就是最初的用貨幣計算商品價值。
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覺得貝殼有用,這就需要國家的強制力了。在國家形成後,國家利用國家信用和國家強制力,使得貝殼作為貨幣職能得到法律化--用貝殼可以買到東西,這是國家規定的,由國家擔保。
那時候的貝殼就是現在貨幣的前身。
知道貨幣怎麼來的後,就可以知道:鈔票作為貨幣的實體化產物,其作用是作為商品交換的介質,那麼,錢如何流入社會呢?
1,最初貨幣的流入,是國家強制力來決定的。比如最早,當國家拿著貝殼找你購買東西時,你不願意,國家依靠其強制力,強迫用貝殼買走你東西,並告訴你,這個貝殼,在這個國家,你也可以買東西。於是你用貝殼去買別人東西,別人當然也不願意啦,這時候,國家依靠其強制力,要求另一個人也必須接受貝殼換物品。久而久之,貝殼可以換取商品深入人心,而大家在用貝殼和商品交換中,也漸漸感覺這樣交易比原來的方式更加方便,也就接受了這種方式。當然,這是最初的一種方式,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都知道用貨幣來作為商品流通介質是非常方便的,也就普遍開了。
2,現在貨幣流入市場,如何流入呢?第一種,和國家間交易,由國家提供貨幣,商人提供商品,如基礎建設等,這樣,國家用貨幣來換取商品,而商人得到貨幣,當然這個貨幣是國家依靠其信用和強制力來保證的。第二種,當貨幣從商品流通中,不斷由國家流入社會時,社會中的貨幣交流也會越來越多,這時候就形成了一種貨幣流通,進而帶動經濟發展。
可以這么說,貨幣由國家發行,然後通過商品交易(也就是國家與民間經濟)流入社會,進而在社會中循環。
還有一種,就是在國家,政府任職的職員,其所服務的是國家,因此,國家也會給予其相應的報酬,而國家本身不具備商品生產和交換功能,因此,國家也會用貨幣作為報酬,然後由其雇員帶入社會中。
也就是說,貨幣由國家進入社會的方式包括:國家-商人-社會(商品貿易),國家-國家雇員-社會(報酬)
鈔票作為貨幣實體化的東西,一般貿易中,大額交易使用鈔票並不方便,多數採取銀行結算方式,當然,這本身已經包含大家所說的「錢」在裡面,比如國家和商人交易,商人提供貨物,國家不一定會直接提供實體鈔票,而是在銀行給商人一筆貨幣數據,由銀行結算給商人,當然,商人可以用它在銀行里繼續做結算,也可以將其變成鈔票取出,而國家給予雇員報酬也可以是兩種方式的一種,但是無論怎樣,貨幣數據和鈔票可以等值兌換,這也是由國家保證的。
至於國家發行鈔票的多少,該如何發行,是國家依靠其經濟發展以及黃金等貴重金屬儲備來決定的,濫發紙幣只會導致金融崩潰。
理由很簡單:在國際貿易中,最初的國與國貿易,對方並不一定採納對方貨幣,一般都會以比較稀有的黃金,白銀等作為貨幣介質,但是,黃金白銀畢竟有限,對於越來越大的國際貿易,金銀已經不能承擔介質功能,因此,各國在結算時,往往採取國際貨幣結算方式,比如A國商人在B國購買商品,B國獲得A國貨幣,當B國購買A國商品時,就可以用A國貨幣來結算,當然這一結算是兩國銀行間結算。後來,一些大國在國際上具有足夠影響了和信用,其貨幣也可以作為國際貨幣或者區域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
前面月長石也說了,貨幣發行是國家依據其強制力和國家信用來的,貨幣的發行,除了和金銀儲備有關外,還和國家經濟有關,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品流通。當國內有100塊錢貨物流通時,國家如果發行100塊錢貨幣,則是正好,如果只發行80塊錢,那還有20塊錢商品無法通過貨幣來流通,造成通貨緊縮,錢更加值錢,但是有20塊錢商品無法流通,不利於商品流通發展,而發行120塊錢,會導致20塊錢無法購買到商品,貨幣貶值,造成通貨膨脹。輕微的通貨膨脹有利於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但是如果濫發紙幣,如100元貨物發行1000甚至10000紙幣,只可能導致物價飛漲,鈔票變得一文不名,如戰後的伊拉克,短時間內買東西其貨幣甚至直接用磅秤稱而不是計數,這樣的貨幣已經超出其發行范疇。
PS:0分說了這么多,都是自己寫的,算是回顧一下以前學習的貨幣發展歷史吧
『伍』 貨幣如何流入市場
問題一:紙幣是怎樣流入市場的? 紙幣印好後,交歲指沖由中央銀行,然後再納入國庫,因為國家有公務員,需要支付薪水,還有軍費開支揣就這樣流入他們手中。然後公務員、軍人要買東西,必然要經過市場,就這樣流入市場。
上面的情況不管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這樣。因為現在不是兩千年前的西漢初年(那時各王國有鑄幣權)。
中央銀行都是國立銀行,自然印鈔廠是國家開的。因此直接納入國庫。國家收入還有稅收。
問題二:新印的鈔票是怎麼流入市場的 樓主的問題很好,一個人的錢是從別人手裡賺來的,商人這個職業性質本身是不創造經濟價值的,因為只是搗賣,並沒有創造GDP,而如果賣給外國人那就是創造了經濟價值了。商人也只是中國經濟的一小部分,比較大的群體是生產商,這是創造GDP的群體。生產多少商品,央行就通過市場評估來印出相應價值的人民幣,而這些人民幣也大都通過銀行信貸,城市建設,單位撥款等等方式來流入市場的。
問題三:國家新發行的貨幣是怎麼樣流入市場的 國家擴大貨幣發行,可以採用擴大 *** 投資,公開市場操作買回債券,向商業銀行增加存款等,向社會體系注入資金。但是也不能亂發貨幣,就像你說的發貨幣解決地方債務,貨幣發多了會引起通貨膨脹,也就是錢多了,就不值錢了,購買力下降,物價大幅上漲,這樣受罪的還是人民,因為大家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福這樣就會引起社會動盪,其次就是外國市場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大幅波動的話,別人就不再放心的持有人民幣資產,不放心中國,會影響中國的 *** 信用,對於中國的國家信用來說也是不利的。
問題四:貨幣最初是如何流入市場的? 有分別的,當初的糧票,勞動所得, *** 官員,國家補貼。正式貨幣發行後,中國做生意的人還是很少的,建國時期,貨幣還掌握在農民手中。後來下海經商興起,貨幣在慢慢從勞動者手中流走!!!
問題五:中央銀行是如何發行貨幣的?貨幣是如何流入到市場中? 新發行的貨幣主要通過三條途徑流入社會:1.央行回購國債礎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財政緊缺難以周逗大轉時才會使用);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並不是所有購進的外幣都使用新印的貨幣,經常乎殲使用的是央行的存量貨幣資產);3.成為 *** 的收入,並經過 *** 支出進入流通領域( *** 財政緊缺時使用)以上方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通貨膨脹,但只要是輕微的物價上漲就無關大礙,畢竟物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另外,有人會提到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這也是對的,但信貸投放是貨幣供應的另一種方式,換句話說因為是貸出去的紙幣,那些錢最終還是要回籠的,這只是 *** 調控經濟,控制貨幣供應的一種方式,樓主並沒有特指是出於調控目的而增發的人民幣,因此主要的途徑就是上面所說的三條。
問題六:銀行發行的錢是怎麼流入市場的? 第一、調整存款准備金率 如果放鬆的話 那麼商業銀行存在央行的錢就少了 持有的貨幣多了 就可以放更多的貸款 貸款放給貸款企業 企業付利息 不存在不公平 企業拿錢去市場購材料 生產 盈利 付薪資給工人 工人去市場消費流通 或者存到銀行 就這么個過程 你覺得哪兒不公平 呵呵
第二、公開市場操作 在債券市場進行買賣 可以將流通市場上的錢回收變成自己發行的債券 或者將市場上的債券變成錢 反正錢和券對於投資人來說都是一樣 但是對市場來說 貨幣的總量是變化的
第三、調節貸款基準利率 與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的操作方法類似 。就不解釋了。 *** 投資和消費的。
此外 對於貨幣發行者來說 合理控制就是公平的 惡意通過發行貨幣剝削民眾 讓貨幣貶值 肯定是對持有貨幣的人的一種剝削 。因為發行貨幣的權利不是貨幣持有者,而且目前的貨幣只是紙幣 理論上是一文不值的廢紙 不是定物貨幣,不對應黃金儲備量來發行肯定是不公平的。
問題七:一元硬幣怎麼流入市場。 造幣廠通過保密運輸渠道運送到各行金庫(地點保密),各行將硬幣送至各分行,再送至各龔點。
當企業或個人取現金時就部分配硬幣,或根據需要(例如商場、客運公司等)領取。通過薪水或者找零就到達了個人手中。
問題八:國家增發貨幣是怎樣流入市場的? 國家增發貨幣一般是通過信用擴張進入流通領域的;舊幣種銷毀是由中央銀行負責回收訂毀的。這是兩個問題,在外延上不等同級問題。
問題九:央行印製貨幣後通過什麼渠道流入市場? 隨著經濟規模的發展和增長,貨幣發行量的規模必然要與之配套,要不然就會出現,沒有貨幣支付的情況。
經濟學中的貨幣,狹義地講,是用作交換商品的標准物品;廣義地講,是用作交換媒介、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價值儲藏的物品。具體地講,貨幣具有交換媒介、價值標准、延期支付標准、價值儲藏、世界貨閥等職能。
通過 *** 支出:搞工程項目,公民福利, *** 采購,公務員工資等等。
發行的錢幣數量是以當年預估的GDP為基準,結合貨幣乘數效應等等公式確定的.
當 *** 發行貨幣大於需求時,或者經濟過熱就會調整貨幣政策,例如調整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就是銀行一部分錢必須要放到央行的比例),減少貨幣的流通。貨幣流他是一個鏈,是不能銷毀的。
問題十:人民幣生產出來怎樣流入市場的? 一、人民幣的印製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核準的貨幣發行計劃,結合損傷貨幣銷毀和發行基金庫存變動等因素,制訂貨幣需要量計劃,由貨幣印製管理部門根據貨幣需要計劃,編制貨幣印製計劃並組織實施。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原計劃時,必須報經批准後才能組織實施。貨幣印製單位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要求嚴格組織貨幣的生產,各種券別的印製數量也必須控制在貨幣印製計劃允許的范圍以內。貨幣印製單位按計劃完成的所有合格貨幣,必須按規定全數解繳總行指定的發行庫。二、人民幣的發行人民幣發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發行是指人民銀行代表國家發行、投放、回籠、調撥、銷毀、保管以及調節各地人民幣流通等業務活動的總稱。狹義的發行是指人民銀行向流通領域投放人民幣現金的行為。具體說,就是人民銀行通過發行庫把發行基金投入業務庫,使一部分貨幣進入流通領域。人民幣發行是流通中貨幣的源頭。人民幣的投放與回籠與穩定幣值有直接聯系,而正常的貨幣流通是國民經濟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因此,人民幣的發行直接關繫到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關繫到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必須加強對人民幣發行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