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手段怎麼用
A. 貨幣政策是怎樣起作用的
貨幣政策主要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其作用如下,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但我個人認為,貨幣政策主要是在通貨緊縮或者通貨膨脹的時候起關鍵性作用,,當通貨膨脹,經濟過熱的時候,政府通過對市場的宏觀調控,提高存貸款利率,將大量的資金吸入銀行。當通貨緊縮,經濟過冷的時候,政府也是如此,只不過是降低存貸款利率,實行積極支出的財政政策,無論如何,市場的自我調節還是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價值規律』,但是市場還是具有缺陷和缺陷〔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只有在需要國家這雙無形的手發揮作用時,國家才會進行宏觀調控。
B.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三種他們是如何調節貨幣量的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手段主要有三種及調節貨幣量的方法如下:
(1)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政府債券,以增加或減少銀行准備金的一種政策手段。在經濟蕭條時期,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把貨幣投放市場。這樣,一方面出售債權的企業和家庭得到貨幣,將它存入商業銀行,增加銀行存款,通過貨幣創造乘數作用使存款貨幣成倍增加,使利息率降低;另一方面,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還會導致債券價格提高,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會引起投資增加,從而有引起收入、價格和就業上升。反之,在通貨膨脹時期,採取相反做法會抑制與消除通貨膨脹。
(2)調整法定準備率:法定準備率是由法律規定的商業銀行准備金對存款的比例。具體做法:在經濟衰退時,降低法定準備率,使銀行可以創造更多的貨幣,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總需求的擴大,使收入、就業和價格都提高。在通貨膨脹時,提高法定準備率,使銀行減少可創造的貨幣,減少貨幣供給量,提高利息率,壓縮總需求,使收入、就業和價格都降低。
(3)調整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存款機構的貸款利率。具體做法:在經濟衰退時,中央銀行採取降低再貼現率措施,可促使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貼現,鼓勵商業銀行擴大貸款,刺激投資需求。反之,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要提高再貼現率,限制給商業銀行借款,使商業銀行減少貸款,於是貨幣供給減少,利息率提高,抑制投資以及總需求,消除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
1.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
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窗口指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2013年11月6日央行網站新增「常備借貸便利(SLF)」欄目,並正式發布常備借貸便利開展情況,標志著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
2. 凱恩斯主義貨幣簡介:貨幣政策工具是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條規定,中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的增長。」 貨幣政策工具分為一般性工具和選擇性工具。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和再貼現;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包括貸款規模控制、特種存款、對金融企業窗口指導等。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間接調控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多屬於直接調控工具。在過去較長時期內,中國貨幣政策以直接調控為主,即採取信貸規模、現金計劃等工具。1998年以後,取消了貸款規模控制,主要採取間接貨幣政策工具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現階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主要有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常備借貸便利、利率政策、匯率政策、道義勸告和窗口指導等。
C. 在擴張性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中,央行是如何應用貨幣政策的
貨幣政策的目的在於通過控制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從而影響投資,並最終影響國民收入。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給量的目的主要通過調整法定準備率、變更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三大手段來實現。
(1)調整法定準備率。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改變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率來控制貨幣供給。當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調低法定準備率。反之,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在法律規定的上限以下提高法定準備率,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減少。
(2)變更再貼現率。當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率,以吸引商業銀行將手中持有的債券向中央銀行貼現,從而增加商業准備金,以鼓勵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刺激消費和投資;當經濟過熱時,中央銀行為了控制貨幣數量和商業銀行的放款規模,提高再貼現率,從而減少商業銀行的貸款數量。
(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影響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手段。當經濟不景氣時,為了刺激總需求,中央銀行便在公開市場上買進商業持有的政府債券。當經濟過熱,中央銀行便在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商業銀行購買債券後,可以貸出的貨幣減少,從而中央銀行達到了控制貨幣、控制投資,進而影響經濟運行的目的。
上述三大手段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們不公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一般說來,由於調整法定準備率對整個經濟的影響程度很大,因而在實踐中較少使用。變更貼現率可以間接地控制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因而在實踐中較為常用。公開市場業務不僅便於操作,而且很容易進行數量控制,而且很容易進行數量控制,因而在實踐中最為常用。
D. 央行治理經濟會使用哪些貨幣政策的工具它們的作用是怎樣發揮的
貨幣政策的運用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總的來說,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通過減少貨幣供應量達到緊縮經濟的作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是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達到擴張經濟的作用。
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運用的策略手段。中央銀行的政策工具有主要的一般性的工具、選擇性的工具和補充性工具等。
一般性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 (Reserve Requirement ratio)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按法律規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在它對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對貨幣乘數的調節。由於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在乘數關系,而乘數的大小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政策,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則限制了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最終起到收縮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存在三個缺陷: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當作一劑「猛葯」;三是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定機制,而不將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2、再貼現政策 (rediscount rate)
再貼現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持客戶貼現的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以取得中央銀行的信用支持。就廣義而言,再貼現政策並不單純指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業務,也包括中央銀行向存款貨幣銀行提供的其他放款業務。
再貼現政策的基本內容是中央銀行根據政策需要調整再貼現率(包括中央銀行掌握的其他基準利率,如其對存款貨幣銀行的貸款利率等),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幣得到收縮,反之亦然。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但是,再貼現政策的主動權卻操縱在存款貨幣銀行手中,因為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票據以取得信用支持,僅是存款貨幣銀行融通資金的途徑之一,存款貨幣銀行還有其他的諸如出售證卷、發行存單等融資方式。因此,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政策是否能夠獲得預期效果,還取決於存款貨幣銀行是否採取主動配合的態度。
3、公開市場業務 (open market operation)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業務活動即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券交易活動,其目的在於調控基礎貨幣,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業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
E. 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它們該如何操作
一、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這三種貨幣政策工具也被稱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指中央銀行所採用的、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貨幣信用擴張與緊縮產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響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他們主要是從總量上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進行調節。
二、中央銀行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調節方法:
1、存款准備金制度的調節方法:存款准備率及法定準備的構成與應保持的限額,對銀行的資產負債比率及經營方向有著直接的影響。
如存款准備率提高,可以促進商業銀行多吸收存款以保持原有的資產規模,或收縮貸款、減少投資、出售債權以適應被壓縮的可用資金規模。
中央銀行通過增大或降低存款准備率來調節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控制貨幣供應量的伸縮,以達到穩定通貨的政策目的,因而存款准備金制度成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一項有效工具。
2、再貼現政策的調節方法:現代許多國家中央銀行都把再貼現作為控制信用的一項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
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的過程。
3、公開市場業務的調節方法: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由中央銀行充分控制其規模,中央銀行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公開市場業務是靈活的,多買少賣,多賣少買都可以,對貨幣供應既可以進行「微調」,也可以進行較大幅度的調整,具有較大的彈性。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的時效性強,當中央銀行發出購買或出售的意向時,交易立即可以執行,參加交易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金相應發生變化;公開市場業務可以經常、連續地操作,必要時還可以逆向操作,由買入有價證券轉為賣出有價證券,使該項政策工具不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大的波動。
(5)貨幣政策手段怎麼用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其它的貨幣政策工具:
1、選擇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的信貸或某些特殊的經濟領域而採用的工具,以某些個別商業銀行的資產運用與負債經營活動或整個商業銀行資產運用也負債經營活動為對象,側重於對銀行業務活動質的方面進行控制,是常規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必要補充,常見的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費者信用控制;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
(3)不動產信用控制;
(4)優惠利率;
(5)特種存款。
2、補充工具:其它政策工具,除以上常規性、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外,中央銀行有時還運用一些補充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信用進行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依法對商業銀行創造信用的業務進行直接干預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預、流動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種貸款;
(2)信用間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銀行憑借其在金融體制中的特殊地位,通過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磋商、宣傳等,指導其信用活動,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導、道義勸告。
F. 貨幣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經濟形勢下如何運用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政策的總體操作原則是逆經濟周期,熨平經濟周期。
如果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即增長速度太快或者通貨膨脹率很高,則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回籠貨幣。
如果流動性不足,經濟發展乏力,則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投放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