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義貨幣增加實際貨幣怎麼變
1. 名義貨幣需求與實際貨幣需求的區別
一、定義:
1.名義貨幣需求:
是個人、家庭或企業等經濟單位或整個國家在不考慮價格變動時的貨幣持有量,即用實際貨幣單位來表示的貨幣數量。
2.實際貨幣需求:
是各經濟單位所持有的貨幣量在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實際余額,即用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物品及勞務來表示的貨幣數量。
二、表現:
1.名義貨幣需求:
一旦價格發生變動,名義貨幣量代表的購買力也就發生了變動。如果想要保持經濟個體的既有的生產和消費規模,名義貨幣需求量就必須發生變動。反之,如果名義貨幣需求量不變,生產和消費規模就必然發生變動。
2.實際貨幣需求:
一般在比較GNP增長時,多採用實際的而不是名義的貨幣需求指標。名義貨幣需求量與實際貨幣需求量的比值,即為一般物價水平指數。
(1)名義貨幣增加實際貨幣怎麼變擴展閱讀
在古典的二分法中,名義貨幣增加只會引起相應的名義貨幣需求,對實際經濟過程不產生影響,而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名義貨幣供給的增加會對實際經濟過程產生至少是短期的影響,貨幣主義者則通過復興古典的貨幣數量論,否定名義貨幣變動對經濟具有實際的影響。
實際貨幣需求(aggregate monetary demand)不同於名義貨幣需求的是,它只隨k、Q的變動而變動。當實際收入(Q)越高時,實際貨幣需求越大,同樣,持幣率k越高時,實際貨幣需求越大。若設定Q、k在短期內不變,則實際貨幣需求為一恆常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名義貨幣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際貨幣需求
2. 什麼是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供給量
名義貨幣供給量是指僅計算票面價值,用價格指數P加以調整。
實際貨幣量=名義貨幣量/價格指數。
實際貨幣供給量是扣除了價格因素的,他等於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所以當名義貨幣供給量不變時,實際貨幣量和價格水平反方向變動。就是說,實際貨幣供給量是名義貨幣供給量除以物價水平確定的. 當價格上升時,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會減少,因此貨幣的價格或利率就上升,各種依靠借貸資金的開支,如消費,投資甚至凈出口等,則會下降。
拓展資料:
一、為什麼在宏觀經濟中,貨幣的供給越多會導致利率下降?
1.根據供求原理,貨幣供給增多,可貸資金市場上的貨幣供給增加,利率自然降低,這是第一階段,在此階段中利率降低;
2.由於利率降低,人們的融資成本降低,人們對資金的需求增加,利率自然開始上升;此外如果在第一階段中貨幣供給增加的數量過多,流動性泛濫,就會發生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這樣的話無論是央行基於控制通脹的目的,還是市場為補償通貨膨脹對利息的侵蝕,名義利率都會上升。所以總的來說第二階段利率會上升。
二、貨幣需求增加,而貨幣供給不變,利率為什麼會上升?
利率是貨幣的價格,反映貨幣的機會成本。貨幣和其他商品一樣,供求決定價格。當供給不變而需求增加時,貨幣價格會上升,即利率上升。現代經濟中,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不僅受到經濟社會中許多因素的制約,而且,利率的變動對整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現代經濟學家在研究利率的決定問題時,特別重視各種變數的關系以及整個經濟的平衡問題,利率決定理論也經歷了古典利率理論、凱恩斯利率理論、可貸資金利率理論、IS-LM利率分析以及當代動態的利率模型的演變、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