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貨幣供給怎麼辦
1. 銀行體系是如何向社會供給貨幣的
一般認為,貨幣層次可以劃分如下:
M0=現金;
M1=現金+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散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
M3=M2+其他金融資產。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記賬貨幣;
中央銀行供給基礎貨幣有三種途徑:
變動其儲備資產,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或貴金屬;
變動對政府的債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買賣政府債券;
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對商業銀行辦理再貼現業務或發放再貸款。
2. 貨幣供給的過程
由於貨幣供應量包括通貨與存款貨幣,貨幣供給的過程也分解為通貨供給和存款貨幣供給兩個環節。 通常包括三個步驟:①由一國貨幣當局下屬的印製部門(隸屬於中央銀行或隸屬於財政部)印刷和鑄造通貨;②商業銀行因其業務經營活動而需要通貨進行支付時,便按規定程序通知中央銀行,由中央銀行運出通貨,並相應貸給商業銀行帳戶;③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兌現方式對客戶進行支付,將通貨注入流通,供給到非銀行部門手中。
特點:①通貨雖然由中央銀行供給,但中央銀行並不直接把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而是以商業銀行為中介,藉助於存款兌現途徑間接將通貨送到非銀行部門手中。②由於通貨供給在程序上是經由商業銀行的客戶兌現存款的途徑實現的,因此通貨的供給數量完全取決於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非銀行部門有權隨時將所持存款兌現為通貨,商業銀行有義務隨時滿足非銀行部門的存款兌現需求。如果非銀行部門的通貨持有意願得不到滿足,商業銀行就會因其不能履行保證清償的法定義務,而被迫停業或破產。
上述通貨供給是就擴張過程而言的,從收縮過程說明通貨供給,程序正好相反。 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有多種類型,其中究竟哪些屬於存款貨幣,而應當歸入貨幣供應量之中尚無定論。但公認活期存款屬於存款貨幣。
在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與通貨一樣,充當完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存款者可據以簽發支票進行購買、支付和清償債務。因此,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和投資以後,一般並不立即提現,而是把所得到的款項作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之中,以便隨時據以簽發支票。這樣,商業銀行在對客戶放款和投資時,就可以直接貸入客戶的活期存款。所以,商業銀行一旦獲得相應的准備金,就可以通過帳戶的分錄使自己的資產(放款與投資)和負債(活期存款)同時增加。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即使每家商業銀行只能貸出它所收受的存款的一部分,全部商業銀行卻能把它們的貸款與投資擴大為其所收受的存款的許多倍。換言之,從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看,一旦中央銀行供給的基礎貨幣被注入商業銀行內,為某一商業銀行收受為活期存款,在扣除相應的存款准備金之後,就會在各家商業銀行之間輾轉使用,從而最終被放大為多倍的活期存款。
3. 商業銀行的貨幣供給過程
在貨幣供給中,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過程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各級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轉帳結算,不斷地在各銀行存款戶之間轉移,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系列過程。
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貨幣乘數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超額准備金率、
現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等因素決定。
在四個因素中,超額准備金率是商業銀行的行為、商業銀行也影響現金比例
(1)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2)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因此,凡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響現金比率。例如銀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導致生息資產收益減少,人們就會減少在銀行的存款而寧願多持有現金,這樣就加大了現金比率。現金比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比率越高,說明現金退出存款貨幣的擴張過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減少了銀行的可貸資金量,制約了存款派生能力,貨幣乘數就越小。
4.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銀行創造貨幣就是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
2.銀行能創造貨幣的關鍵在於現代銀行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即銀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為准備金留在金庫中或存入中央銀行,只要按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中央銀行規定的銀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留夠准備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則可以作為貸款發放出去。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以後,一般並不取出現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貸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以便隨時開支票使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這樣,商業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活動就會創造貨幣,在中央銀行貨幣發行量並未增加的情況下,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用公式表示為:D=R/r。這說明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決定銀行能創造出的貨幣的多少。
3.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
典型例題: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的計算
商業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可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其公式為:D=R/r。
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m=D/R=1/r。
中央貨幣控制的僅僅是基礎貨幣(商業銀行的准備金與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之和),由於商業銀行有創造貨幣的機制,所以基礎貨幣變動量並不等於流通中的貨幣變動量。市場貨幣供給量會因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機制而多倍的擴張或收縮。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之比。貨幣乘數的公式為:mm=M/H=(cu+1)/(cu+r)。
在計算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時,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確定已知的條件。
步驟2:確定採用哪個公式,並將已知的數據代入公式進行計算。
步驟3:根據計算結果,回答所問的問題。
例1:如果銀行最初吸收的存款為100萬元,准備率為0.1,計算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及簡單貨幣乘數。
分步解析:
步驟1:已知R=100萬元,r=0.1
步驟2:確定計算公式採用D=R/r,m=D/R=1/r。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D=R/r=100/0.1=1000(萬元)
m=D/R=1000/100=10。
步驟3:根據以上的計算結果,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為1000(萬元),簡單貨幣乘數為10。
試一試
根據以上例題,試著做一下下面的題目,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再看題目解析。
已知一經濟中存款為5 000億元,通貨為1000億元,准備金為500億元。計算現金-存款率、准備金率及貨幣乘數。
5. 當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可以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措施:在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降低銀行准備金率、降低銀行再貼現率、降低利率。具體解釋: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多印點錢,多給你鈔票,這叫做公開市場操作。第二種方法,是間接的方法,就是: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降低借貸成本,讓錢以更高的效率流通起來。公開市場操作是通過中央銀行買賣國債實現的,相當於有給公眾發錢,具體措施就是在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間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措施:1、降低銀行准備金率(讓銀行內部保留的錢變少,讓銀行可以借出去的錢變多)。2、降低銀行再貼現率(降低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的利率,讓銀行可以用借的錢更多)。3、降低利率(降低公眾貸款的利率,讓更多的人借錢用錢)。
以上就是央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拓展資料:貨幣政策的措施首先,貨幣政策我們都很好理解,就是錢多錢少的政策。我們的錢變多的貨幣政策,叫做寬松的貨幣政策;讓我們的錢變少的貨幣政策,叫做緊縮的貨幣政策。怎麼讓我們的錢變多呢?央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個工具中,法定準備金率並不能直接調整利率,再貼現率政策效果有限,對利率影響很小,而公開市場業務可通過市場買賣債券來調整利率,在中國市場,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利率的行為很少被央行採用,中國市場上的存貸利率並不是市場化,雖然已經開始實行市場化,但是央行在利率定價方面有很大的決定權。央行可降低貸款利率,增加社會信貸需求,個人和企業貸款增加,從而貨幣供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