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增加應該怎麼做
Ⅰ 本幣有升值壓力時中央銀行怎麼做
本幣有升值壓力時中央銀行的做法如下:
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買入外匯,在結算時就會有等額的本幣結算給外匯賣出方,而外匯在本國市場是不可以流通的。將不能在本國流通的外匯置換成可在本國市場流通的本幣,這就相當於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投入了本國貨幣,形成本國貨幣供給增加。
一: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能
中央銀行是發行銀行,這意味著中央銀行壟斷了貨幣發巧謹行權。它是一個國家或貨幣聯盟唯一授權的貨幣發行機構。
1.中央銀行集中和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必要性。
統一貨幣的發行和流通孝鏈基是貨幣正常有序流通和貨幣價值穩定的保障。在實行金本位制的條件下,發行貨幣的權利主要是指發行銀行債券的權利。為保證紙幣的可信度和貨幣金融的穩定,紙幣必須隨時兌換成金幣,存款貨幣才能順利兌換成紙幣。因此,央行必須以黃金儲備作為信貸基礎來支持紙幣的發行和流通,而黃金儲備的數量就成為了紙幣發行的制約因素
2.其次,統一發行貨幣是央行根據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情況,調整貨幣供應量,保持幣值穩定的需要。 貨幣價值的穩定是社會經濟健康運行的基本條件。 如果有多個貨幣發行銀行,央行可能無法及時調整貨幣供需,因為發行銀行難以協調。
3.統一發行貨幣是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基礎。 統一貨幣發行使中央銀行通過控制貨幣發行量來調節流通中的基礎貨幣數量,從而調節商業銀行創造信貸的能力。 貨幣專屬發行權是央行實施金融宏觀調控的必要條件。
二、統一貨幣的必要條件
1.是央行要根據國民經喚孝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適時發行貨幣,保持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基本一致性,為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2.央行要從宏觀經濟角度控制信貸規模,調整貨幣供應量。 央行要妥善把握貨幣供應量增量,處理好貨幣穩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3.央行要根據貨幣流通需要適時印製和銷毀貨幣,調配國庫資金,調整區域間貨幣分配和面額比例。
Ⅱ 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的時候會怎麼做
從貨幣供應量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擴大貨幣供給量的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增加基礎貨幣,二是提高貨幣乘數。
一、增加基礎貨幣
1、從貨幣當局資產方著手,加大國內資產的運用,即加大再貸款、再貼現規模,特別是對那些急需資金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可以從資產方影響基礎貨幣的增加。
2、擴大貨幣發行。在基礎貨幣中,貨幣發行佔到了近50%,因此加大貨幣發行是擴張基礎貨幣,進而增加貨幣供應量(M1、M2)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的經濟過剩,絕非是經濟高度發達條件下的過剩,遠未達到東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
實際上,建設資金缺口極大,潛在消費與投資需求空間還很大,完全可以用發鈔票的辦法配合擴張性財政政策來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同時,為擴大貨幣發行,還可以核銷部分國有商業銀行的壞帳,幫助金融機構化解金融風險;盡快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消除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放款的後顧之憂,從而擴大貸款規模,使資金配置更加優化、有效。
3、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央行購入債券,吐出基礎貨幣,這其中一個條件就是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使公開市場操作有一個好的著力點。
二、提高貨幣乘數
1、通過降低甚至取消存款准備金率的辦法,迫使金融機構更積極放款,加速降低備付金率水平,從而提高貨幣乘數。2、改變認購資金凍結數日的做法,消除新股認購對基礎貨幣和銀行准備金管理的不利影響。理論上講,新股認購資金的驗資既不需要資金的異地劃撥,也不需要凍結數日,只要驗資的某一時點上新股認購帳戶中有真實資金就可以了。
因此,應改進集中驗資的方式,讓所有證券結算銀行或分行都在當地人民銀行營業部開戶,利用人民銀行營業部聯網系統實行證券認購資金的當地驗資,資金信息集中到交易所進行認購。同時,為了不影響金融系統的基礎貨幣量和准備金狀況,凍結認購資金的時間應盡可能短,甚至可以縮短到幾乎一個時點上。
全國統一驗資結束以後,認購資金重復認購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因此,資金可在驗資結束後立即解凍。中了新股以後的資金交割可另行制定交割日。這樣,銀行准備金管理的壓力將大大減輕,超額准備金率下降,貨幣乘數擴大,基礎貨幣也不會受到影響。 擴大貨幣供給量的途徑
3、改進金融系統的服務,增加有益於流通和交易的金融工具,從而充分發揮金融系統的中介功能,這樣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減少貨幣沉澱;也有助於降低現金漏損率,從而提高貨幣乘數,增加貨幣供給量。
4、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續下猛葯,調低法定準備金率,從而有效提高貨幣乘數。
(2)貨幣增加應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
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Ⅲ 政府的貨幣政策在什麼時期可以增加貨幣的產出
政府的貨幣政策在什麼時期可以增加貨幣的產出可以在經濟蕭條時期。
經濟蕭條時,應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及擴張性貨幣政策。其具體內容如下:1、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具體內容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減稅會增加個人和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在財政支出規模不變情況下,擴大了社會總需求。政府支出規模的增大必然增加社會總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擴大不對稱情況下,出現財政赤字。2、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具體內容控制貨幣汪帆喚發行,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對政府的貸款;推行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調整再貼現率,控制和調節信貸規模,影響貨幣供應量。拓展資料: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穩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困凱。財政政策由國家制定,代表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並受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經濟關系制約。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同其他經濟政策有著密切的聯系。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要有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政府支出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政府購買,指的是政府在物品和勞務上的花費——購買坦克、修建道路、支付法官的薪水、等等,其次是政府轉移支付,以提高某些群體(如老人或失業者)的收入。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另一種形式,它通過兩種途徑影響整體經濟。首先,稅收影響人們的收入。此外,稅轎腔收還能影響物品和生產要素,因而也能影響激勵機制和行為方式。
Ⅳ 當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可以採取的措施是什麼
措施:在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降低銀行准備金率、降低銀行再貼現率、降低利率。具體解釋: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多印點錢,多給你鈔票,這叫做公開市場操作。第二種方法,是間接的方法,就是:增加銀行的可貸資金,降低借貸成本,讓錢以更高的效率流通起來。公開市場操作是通過中央銀行買賣國債實現的,相當於有給公眾發錢,具體措施就是在公開市場上買入證券。間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措施:1、降低銀行准備金率(讓銀行內部保留的錢變少,讓銀行可以借出去的錢變多)。2、降低銀行再貼現率(降低銀行向中央銀行貸款的利率,讓銀行可以用借的錢更多)。3、降低利率(降低公眾貸款的利率,讓更多的人借錢用錢)。
以上就是央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拓展資料:貨幣政策的措施首先,貨幣政策我們都很好理解,就是錢多錢少的政策。我們的錢變多的貨幣政策,叫做寬松的貨幣政策;讓我們的錢變少的貨幣政策,叫做緊縮的貨幣政策。怎麼讓我們的錢變多呢?央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個工具中,法定準備金率並不能直接調整利率,再貼現率政策效果有限,對利率影響很小,而公開市場業務可通過市場買賣債券來調整利率,在中國市場,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利率的行為很少被央行採用,中國市場上的存貸利率並不是市場化,雖然已經開始實行市場化,但是央行在利率定價方面有很大的決定權。央行可降低貸款利率,增加社會信貸需求,個人和企業貸款增加,從而貨幣供給增加。
Ⅳ 國家如何增加貨幣供給量
人民幣從央行庫(即金庫)進入到流通領域稱為投放人民幣,反之為回籠人民幣
投放人民幣的主要渠道:
1.從商業銀行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同時投放相應數量的人民幣,如今年增加外匯儲備1300億美元,則相當於投入1萬億人民幣
2.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3.再貼現,即購入商業銀行的未到期票據
4.回籠國債,在公開市上回購國債,同時投放人民幣,這與近期央行發行國債是逆操作.
5.降低存款准備金,每降0.5%,相當於釋放1800億人民幣的貨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