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中國貨幣乘數為什麼攀升

中國貨幣乘數為什麼攀升

發布時間: 2023-09-22 22:53:59

⑴ 貨幣存量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自2006年年初以來,流動性過剩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當前,過剩的流動性正在強勁地推動中國的資產價格上漲,從而開始醞釀出日益擴大的資產泡沫風險。為了防範這個風險,政府一方面在加強回收過剩流動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預防和消除地產和股市的泡沫。這些做法無疑都是正確的,但要「治本」還得從消除產生過剩流動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來,流動性過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謎團,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謎題。

謎題之一:貨幣乘數之謎

從貨幣流動性過剩產生的源頭看,可能是貨幣乘數的上升,即每單位基礎貨幣所派生形成的廣義貨幣倍數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始終是央行消減貨幣流動性的重要工具。為了抑制中國貨幣流動性的增長,近幾年央行除了不斷擴大對沖操作業務,也在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從2003年到今年年初,法定存款准備率率已經從6%提升到10%,已連續提高了8 次,但是根據央行的報表計算,中國的貨幣乘數卻從2003年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年末的5.3。為什麼在央行大幅度提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情況下,貨幣乘數會不降反升呢?

根據貨幣乘數公式,貨幣乘數不僅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有關,也與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對存款的比率有關,而且這兩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一樣,和貨幣乘數成反比關系。所以,如果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提升而超額准備金率或現金比率下降,就會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導致貨幣乘數上升。從2003年以來的實際情況看,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的確有下降的情況,見表1。

從表1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2006年末與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在抵消掉超額存款准備金率與現金比率的下降後,仍然實際提升了1.1個百分點,這樣,根據貨幣乘數公式計算,本應使貨幣乘數下降6.1%。但實際結果卻是到2006年末,貨幣乘數反而上升了25.3%,這當然會導致貨幣過剩流動性的急劇增長。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貨幣乘數不降反升呢?或者說,在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以外,有什麼因素在影響貨幣乘數的變化,從而導致傳統的貨幣乘數公式顯著失效呢?如果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很可能會導致央行依據傳統貨幣理論所進行的消除貨幣過剩流動性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

謎題之二: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而貨幣過剩增加

在貨幣供給量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貨幣的流通速度提升,也會使貨幣流通量多於經濟運行的正常需要量,因而產生貨幣流動性剩餘。但是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貨幣流通速度也是下降趨勢,表2是根據GDP與M2的比率所計算的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

從表2可見,自2003年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顯著增強以來,中國的貨幣流通速度是在不斷下降的,按理說這種變化趨勢,本應是會導致貨幣流動性的減少。具體地說,如果按照2002年的貨幣流通速度,到2006年末貨幣的流動性本應是減少2萬億元,但結果卻是流動性過剩更加顯著。因此,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不僅不能解釋貨幣流動性過剩產生的原因,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霧。

謎題之三:生產過剩和貿易順差與貨幣流動性過剩並存

目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生產過剩與貿易順差,這是一個既成事實。按照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雙重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當一國在國內存在商品供給過剩的時候,在貨幣市場必然存在著貨幣供給不足,因為IS曲線與LM曲線是呈「X」型的反向交叉圖形,所以在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中,某一方出現供給過剩,另一方必然是供給不足。現代國際經濟學也說明,一國的貿易收支不平衡,必然與該國的貨幣市場不均衡並存,或者說,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國內貨幣市場存量不均衡的反映,當國內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的時候,就會出現貿易順差,反之則會出現貿易逆差。所以,當一個國家有貿易順差的時候,該國的貨幣市場必然會存在著貨幣流動性不足,而不是過剩。

這種理論分析也好理解。貨幣供給代表著國內需求,如果貨幣供給不足,就會導致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國內的商品市場出現供過於求,進而形成貿易順差。所以貿易順差不是國內貨幣供給不足的原因,而是貨幣供給不足的結果。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貨幣供給過剩,就會導致國內需求過旺,從而引起進口大於出口,形成貿易逆差。但這都是傳統理論的分析框架,對目前的中國經濟已經不適用了。中國經濟的現實是,在貿易順差不斷放大的同時,卻出現了巨大的貨幣流動性過剩。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貨幣乘數之謎和貨幣流通速度之謎是謎題,那麼中國的生產過剩和貿易順差與貨幣流動性過剩之謎,就是更大的謎題了,因為這個謎題說明目前中國的經濟運行機理已經與傳統的經濟運行機理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如果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框架,還沿用基於傳統理論而產生的宏觀經濟調節工具,就不會有顯著效果,甚至可能是在進行逆調節。

在中國是貿易順差與流動性過剩並存,那麼在貿易逆差最大的美國,是否會與中國相反,是貿易逆差與流動性不足並存呢?情況好像並非如此。因為如果在美國經濟中存在流動性不足,就不會在美國出現世界最大的股市與房地產泡沫。此外,自「9·11」事件以來,美國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約為3%,而廣義貨幣的年均增長率約為 7%,貨幣增長率大約是經濟增長率的2.3倍。在此期間,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在10%左右,貨幣增長率在17%左右,貨幣增長率大約是經濟增長率的 1.7倍,由此可知美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程度應該比中國還嚴重,也說明在美國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關系,仍然與傳統理論相符。再看與中國類似的俄羅斯和印度,也都存在著在出現大幅度貿易順差的同時,股市和地產都異常繁榮,反映出在這些國家也都存在著貿易順差與流動性過剩並存的事實。這說明在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關系中,與傳統理論相悖的情況,主要是發生在受新全球化浪潮影響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然而,如果有巨大貿易順差的新興市場國家,和有巨大貿易逆差的發達國家都存在巨大的流動性過剩,這是否就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根源呢?

謎題之四:中國為何會形成如此之大的貨幣存量

到 2006年末,中國的廣義貨幣M2已達34.56萬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折算,相當於4.3萬億美元,當年中國GDP總值為20.94萬億元人民幣,摺合2.6萬億美元,貨幣存量相當於GDP的1.65倍。根據世界銀行和美聯儲的數字,2006年美國GDP總值為12.9萬億美元,12月末的M2為 7.1萬億美元,美國貨幣存量相當於GDP的55%。

中國的貨幣存量已相當於美國的60.6%,GDP總值卻僅相當於美國的 20.2%,如果換算成同等經濟規模,中國的貨幣存量就是美國的3倍,或比美國整大出2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存款的年均增長率為23.5%,20世紀 90年代以來,廣義貨幣的年均增長率為21.5%,大幅度高出美國與歐盟同期年均6%~7%的增長率。以前年份中國貨幣供給的高速增長,被解釋為市場化的推進與商品貨幣關系的深化,但是在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具備了市場經濟形態,廣義貨幣仍以年均17%的速度遞增,並且貨幣存量相對於經濟總產出,已經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的3倍,就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了。

是什麼原因使中國經濟產生了遠大於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貨幣需求呢?如果其他受新全球化浪潮影響深刻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如同中國一樣,呈現出貨幣對經濟總產出的高比率,也還可以用全球化的影響來解釋,但情況並非如此,請看錶3。

從表3情況可看出,貨幣規模顯著大於經濟規模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在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中,只有中國一個國家,這說明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發生機制具有特殊性。到了貨幣流動性已經嚴重過剩的今天,我們已經應該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和經濟運行機制的深度,重新認識與探討中國貨幣供給合理增長率的邊界了,否則仍以目前的速度增長,每6年中國的貨幣存量就會比美國大出1倍,過剩貨幣對經濟運行的壓力就會不斷攀升到新高度。

以上四個問題都從不同的方面與流動性過剩問題相關聯,但有一點是應該強調的,即只分析貨幣流動性的現象和影響,不深入分析過剩流動性產生的源頭,對宏觀調控來說是絕對不行的。我的初步認識是,這是一個新全球化浪潮的結果。比如,大量外資流入就是一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因為國外資金流入中國的銀行體系,立即會參與到中國的貨幣創造過程,會產生中國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樣效果,而貿易順差的放大,只要不沿用央行用基礎貨幣收購貿易順差所形成的外匯收入,就仍然不會導致貨幣供給的增長,因為出口商品在國內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央行已經為此投放了等量的貨幣,可能體現為商業銀行向出口生產企業的貸款,出口企業在獲得出口收入後,又歸還了這筆貸款,貨幣流動性就不會因為貿易順差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熱錢」的流入則不同它,會增加中國銀行(行情論壇)(5.52,- 0.15,-2.65%)體系內的資金總額,所以是貨幣流動性增長的直接原因。2003~2006年,中國外匯儲備新增額為7798.9億美元,而同期的貿易順差額為3369.5億美元,僅佔43.2%,同期的非貿易順差外匯流入則佔到了56.8%,為4429.4億美元,央行為此需要投入超過3.6萬億元的基礎貨幣,按5倍的貨幣乘數計算,形成了18.2萬億元的廣義貨幣,比同期廣義貨幣16.1萬億元的增長還大出2萬億元,可見非貿易順差的外資流入,是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當然,過剩流動性產生的原因可能還遠不止這些,還需要做更多的深入研究。

來源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28&articleId=2969

⑵ 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

( 一)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當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時, 就
會引起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於投資膨脹和消
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 因
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目前我國國內某些部門, 甚至某些大宗
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 導致價格猛漲, 進而擴散到其他部
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從而引發了通貨膨脹。
(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由於成本上升也會引起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有
很多, 以豬肉為例,2007 年我國豬肉漲價有一系列原因, 比如豬飼料
漲價、流通環節不暢、豬疾病影響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農民養豬的機
會成本發生了變化。一個農民在家養豬的年收入大約為3000 元, 但
如果他進城打工, 一個月收入1 千元, 年收入可能達到1 萬多元, 所
以, 如果有打工的機會, 他不大會選擇養豬。只有通過豬肉漲價, 使
農民養豬的收入提高, 達到與從事其他行業大體平衡的比較收益,
農民才會有養豬的積極性, 從這個角度來講, 豬肉漲價有其必然性。
其實各部門產品價格的普遍上漲, 從成本上升的角度來講道理都是
比較類似的。
( 三)結構性的通貨膨脹
由於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 這種類型
的通貨膨脹在我國的表現也較為突出。因為我國國內各部門勞動生
產率發展較不平衡, 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
後, 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 引起價格上漲, 從而使一般
物價水平普遍上漲。
( 四)輸入品價格上漲引起的通貨膨脹
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開放型經濟
部門的產品價格, 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於提高時, 會波及
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 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我國這次的
通貨膨脹, 是有著一定的國際性原因的, 國際原因主要就是石油和
其他一些重要的原材料的價格上漲。
( 五)不當預期引起的通貨膨脹
我國這次通貨膨脹的水平還與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所謂
通貨膨脹預期是指公眾對通貨膨脹在未來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
的一種事前估計。通貨膨脹的預期對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影響, 將影
響未來真實的通貨膨脹水平, 而且通貨膨脹預期的高低在不同的條
件下所受到因素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說, 它可以受現實的通貨膨
論」 。它的提出, 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討論, 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技術
轉移理論的發展。
⑵技術創新理論
技術創新這一術語最早於1978 年由厲以寧引入國內。國內學
者真正關注技術創新問題的研究是從1984 年開始的。1984 年, 黃覺
雛發表了「 技術創新淺論」 一文, 把「 技術創新」 定義為「 把某種設想
轉變為嶄新的或改進了的產品、工藝或勞務並使之推廣以獲得利益
的全過程」 ,並討論了技術創新的基本屬性與類型。1985 年, 王慎之
在「 淺談熊彼特的技術創新理論」 一文中介紹了加拿大學者海萊納
關於技術創新的分類觀點。
⑶技術進步理論
盡管我國對技術進步問題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就開始了, 但那
時的「 技術進步僅是作為一個技術術語而存在的, 所謂的「 技術進
步」 往往指的是物化技術上的進步, 所作的研究也只是定性的分析。
1986 年, 徐壽波分析了科學技術進步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指出科
學技術進步包括兩大方面因素: 一是自然科學技術進步因素; 二是
社會科學技術進步因素。
3. 緩慢發展階段
從20 世紀90 年代,技術經濟學的理論研究開始進入緩慢發展
階段。這個時期學者的研究多數是對原有理論的滲透和延伸, 最新
發展的理論較少, 主要有:
⑴技術溢出理論
技術溢出指的是在貿易或其他經濟行為中,先進技術擁有者有
意識或無意識地轉讓或傳播他們的技術, 包括國際技術溢出、國內
技術溢出、行業間技術溢出、行業內技術溢出四種形式。1995 年, 李
平最先在國內介紹了國外有關「 技術溢出」 的研究成果, 當時並未引
進同行的重視。從1998 年開始,國內學者開始關注各種「 技術溢出」
問題。至今, 國內學者對技術溢出問題的研究包括技術溢出的含義
與形式、跨國公司的技術溢出效應、技術溢出的機理等等。經過十幾
年的研究, 有關技術溢出的理論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 並指導著對
各種技術溢出問題的進一步研究。
⑵實物期權理論
實物期權理論與方法是在1998 年引進我國的。2000 年開始,
我國學者對實物期權理論與方法展開了系統的研究。
實物期權理論引入技術經濟學領域後,使得項目的經濟評價方
法得以豐富, 尤其是對高風險、不確定環境下投資項目決策提供了
一種切實可行的評價工具。根據實物期權理論, 一個項目的投資價
值等於項目的凈現值、項目的靈活性價值與項目的戰略價值之和。
其中, 項目的靈活性價值可以用靈活性期權來分析, 靈活性期權包
括延遲期權、轉換期權、棄置期權和規模變更期權等。而項目的戰略
價值可以用復合性期權來分析, 復合性期權包括延續性投資期權和
成長性期權。由於實物期權理論可以用於指導項目的經濟評價, 因
此, 經過幾年的研究, 實物期權理論己經應用於各類項目的經濟評
價領域。
從技術經濟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看, 對技術經濟學基本理
論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自主創新的技術經濟理論太少, 只有
經濟效果原理和技術經濟比較理論可以認為是我國學者提出來的。
其他理論如技術進步理論、技術創新理論等等基本上都是從國外相
關學科中引進的。二是整個理論體系缺少系統性, 彼此之間沒有聯
系,只是簡單的羅列。
四、技術經濟學發展面臨困境
時至今日,技術經濟學的面貌同早期相比已經有了很大不同。隨
著市場經濟的發展, 技術經濟學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技術政策、產業
政策的論證與評價; 生產力布局、轉移的論證與評價; 經濟規模的論
證與評價等。然而,就其發展前景而言並不樂觀。從上世紀90 年代
以來, 技術經濟學新的理論研究專題很少, 主要注意力集中於對國
外相關學科理論的消化、吸收及應用上,中國特色逐漸減少。這些情
況不僅使技術經濟學的發展陷入了困境, 而且造成技術經濟學在我
國的學科地位下降
希望採納

⑶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是多少

中國國家貨幣總之M2至今為止,中國廣義貨幣M2首次突破了兩百萬億的,同比增長了8.4%,超過了很多的國家。狹義的增長了1.5%。

⑷ 為什麼說基礎貨幣被稱為「高能貨幣」,基礎貨幣變動1元將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擴張或收縮超過一元。求詳細解

首先你要明白貨幣乘數的概念,當央行向市場以降低准備金或發行國債的方式增發貨幣時,這些貨幣會有一部分在市場交易中被再次存入銀行,而銀行又會將存款扣除准備金後貸放出去,導致市場上的實際貨幣供應量大於央行最初放入市場的貨幣量。這個放大比例叫做貨幣乘數,在確定準備金率和現金存款比率之後可以求出貨幣乘數,這時進行化簡後可得貨幣乘數等於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的比值,基礎貨幣就是央行留存的未流入市場的貨幣量。

⑸ 金融中什麼是乘數效應

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也是一種宏觀經濟控制手段,是指經濟活動中某一變數的增減所引起的經濟總量變化的連鎖反應程度。財政政策乘數是研究財政收支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其中包括財政支出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
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銀行提供的貨幣和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等活動產生出數倍於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說的派生存款。貨幣乘數的大小決定了貨幣供給擴張能力的大小。而貨幣乘數的大小又由以下四個因素決定:
(1)法定準備金率。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均由中央銀行直接決定。通常,法定準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越大。
(2)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保有的超過法定準備金的准備金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超額准備金率。顯而易見,超額准備金的存在相應減少了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額准備金率與貨幣乘數之間也呈反方向變動關系,超額准備金率越高,貨幣乘數越小;反之,貨幣乘數就越大。
(3)現金比率。現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現金比率的高低與貨幣需求的大小正相關。
(4)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由於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於活期存款,各國中央銀行都針對商業銀行存款的不同種類規定不同的法定準備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這樣即便在法定準備金率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間的比率改變也會引起實際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改變,最終影響貨幣乘數的大小。一般來說,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定期存款對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貨幣乘數就會變大;反之,貨幣乘數會變小。
影響中國貨幣乘數的因素除了上述四個因素之外,還有財政性存款、信貸計劃管理兩個特殊因素。

⑹ 央行數字貨幣的潛在影響

2020年4月,央行數字貨幣在工、農、中、建四大行內測的消息在網路上不脛而走。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透露了法定數字貨幣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數字貨幣測試進度的加快意味著數字貨幣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正式進入商用,數字貨幣在改變貨幣體系的同時,可能對銀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本文首先介紹央行數字貨幣的基本概況,而後探究其對宏觀政策機制及商業銀行的潛在影響。

一、央行數字貨幣概述

(一)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

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一種法定數字貨幣,全稱是「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對應的英文縮寫是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DCEP實際上是一種電子現金,是紙幣的數字化形態,其功能屬性與紙幣完全一樣,具有價值特徵。

(二)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

1.DCEP屬於流通中現金,而非銀行存款

現有貨幣體系主要可分為M0、M1和M2,M0是指流通中現金,M1包括M0和單位活期存款,M2包括M1、居民儲蓄存款和單位定期存款。DCEP的定位和紙幣一樣,對應M0,即流通中現金。

2.商業銀行無需為DCEP支付利息

由於DCEP屬於M0,並非銀行儲蓄,故不計利息,DCEP持有人也無法獲得利息。

3.DCEP具有無限法償性,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拒收

DCEP由央行發行,國家信用背書使其具有官方賦予的價值特徵,因而具有穩定性和無限法償性。

4.DCEP不需要銀行賬戶和網路即可實現支付

DCEP支付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現有的銀行卡支付業務必須通過傳統銀行賬戶才能完成,採取的是賬戶緊耦合的方式。而DCEP支付採取的是賬戶松耦合的方式,即脫離銀行賬戶,在雙方數字錢包間實現資金轉移。DCEP依靠一個公共賬本記錄持有關系,這種關系表現為公鑰地址與數字貨幣DCEP的對應,數字錢包通過其存儲的私鑰操作公共賬本內的轉賬。

DCEP可以脫離網路實現終端到終端的支付。只要手機有電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在有第三方服務商的場景下依託網路完成從終端到遠端的支付。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數字錢包間直接實現DCEP互轉,本質只是記錄操作指令,最終仍需在觸網後上傳到賬本上執行才算完結。

5.DCEP具有可控匿名性

銀行和商家需要經過客戶允許才有許可權查看用戶的交易記錄及信息,這種可控匿名性一方面保護了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另一方面也使得央行可以清晰高效地捕捉每一筆貨幣交易的流轉信息,打擊洗錢、匿名操縱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1.減少紙鈔發行成本

由於數字貨幣只是一串數字代碼,無論是生產還是流通,都不會再產生任何費用,並且具備較強的防偽功能。

2.移動支付普及,現金使用頻率大幅降低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交易場景,均已實現了移動支付,擠佔了傳統現金的使用空間。DCEP與其它移動支付方式相比並無本質不同,有限匿名性是其主要差異化特點。

3.有利於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監管

傳統的現金交易的匿名化,給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管帶來諸多麻煩,而數字貨幣的唯一標識性,方便監管部門回溯整個資金融通鏈,以便進行更有效的監控。

4.維護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

國內外一些金融中介機構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私人數字貨幣,嚴重影響了我國主權貨幣的使用,正在滲透和分流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發行DCEP能夠在中央銀行層面形成統一的基於國家信用的數字貨幣,既實現了紙幣時代國家信用的延續,也順應了貨幣數字化的潮流。

5.優化現行貨幣支付體系,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通過發行數字貨幣,可減少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提供支付功能的依賴;同時,使央行可以全程監控貨幣的流轉信息和投放領域,提高貨幣流通市場監測-統計-評估-政策制定的效率,減少貨幣政策傳導滯後性。

(四)央行數字貨幣與傳統支付方式的區別

與傳統紙質現金相比,DCEP具有 無需找零、易保存、易統計計算、不易丟失 等優勢;與第三方支付相比,DCEP還具有以下特點:

信用保證

銀行賬戶

離線支付

結算主體

消費記錄

央行數字貨幣

國家

可無銀行賬戶

央行貨幣結算

可控匿名

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備付金

需要銀行賬戶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

容易追蹤

乘公交車掃碼、乘地鐵掃碼、支付掃碼……人們的生活已進入電子支付時代,但這些軟體都是不通用的。這一點在未來數字貨幣推行後,將有極大改觀。另外,目前的移動支付會留給商家一些「痕跡」,購買後商品後,商家會依據大數據向消費者智能推薦相關商品。而DCEP所具備的可控匿名特性,使消費者在付款後,除經貨幣當局授權外,商家、銀行、第三方平台均難以追蹤其消費記錄。這樣既能確保客戶的信息安全,也能減少商家對客戶的不當營銷。

從本質上看,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僅僅是對目前人民幣結算方式的電子化改進,而央行數字貨幣是對人民幣現鈔的替代。

(五)數字錢包

數字錢包是容納數字貨幣的「容器」。盡管央行對數字錢包的解說少之又少,但從目前網傳的截圖看,該APP包括「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類似於NFC的近場支付功能)幾項功能。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將銀行資金兌換為數字人民幣,所兌換的數字貨幣還會顯示出來源銀行,以便用戶進行資金動向管理。

二、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影響

(一)對貨幣派生機制的影響

DCEP的投放,類似於紙幣的投放,採用「央行-商業銀行」雙層運營體系,即由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商業銀行再向 社會 公眾投放。央行不直接面向公眾和企業,不參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

DCEP採用雙層運營體系,意味著DCEP下的貨幣體系符合傳統的信用貨幣派生機制。貨幣創造主體依然是銀行和實體部門,央行只是起到調控作用。此外,DCEP投放模式和傳統基礎貨幣的投放,對現金、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而言沒有本質區別。

DCEP延續傳統貨幣派生機制的同時,或在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兩個方面對其產生影響:

1.DCEP將重構基礎貨幣結構

(1)央行或將開設新的細分科目記錄央行數字貨幣。 傳統模式下央行基礎貨幣結構分為兩部分,一是貨幣發行,即央行印製的現鈔;二是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繳存備付金後,央行將基礎貨幣開設一個分項,即非金融機構存款。央行數字貨幣作為M0,既可以作為現金使用,也可作為存款准備金或者第三方支付機構繳存的備付金。按其支付用途推測,未來央行基礎貨幣科目或將開設新的細分項來專門記錄DCEP,例如在M0、存款准備金、非金融機構存款科目下分別再設置DCEP子科目。

(2)或將對貨幣流通模式產生一定影響。 首先,對於銀行間市場而言,DCEP的支付便利性意味著金融機構同業結算選擇使用傳統支付方式的傾向下降,而使用DCEP進行同業清算/結算的傾向提高。其次,對於企業和零售業務而言,由於DCEP保存便利的特性,大量DCEP將以現金的形式保存在企業和個人手中,因此流通中現金將增加,而商業銀行存款、第三方支付機構結存資金將減少。

2.DCEP將從正反兩方面影響貨幣乘數

(1)銀行持有超額准備金的動機下降,導致貨幣乘數提高。 由於DCEP支付便利、清算速度快,減少了在途資金量,用DCEP進行清算可以降低對清算賬戶資金的依賴,從而導致貨幣乘數提高。

(2)現金漏損率增大,導致貨幣乘數降低。 現金漏損指客戶從銀行提取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DCEP便於保存的特性或將提高企業和個人持有現金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現金漏損率,導致貨幣乘數減小。

DCEP大規模推廣後,貨幣乘數到底是提高還是下降取決於上述兩種力量的對比。

(二)對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

1.DCEP可以提供新型價格工具

理論上商業銀行無需對用戶持有的DCEP付息,但若央行對用戶持有的DCEP計息,則DCEP利率可作為新型價格工具,特別是若央行對DCEP 計負 息,甚至可用來打破零利率下限。

目前央行對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支付1.62%的利率,超額准備金利率0.72%,對個人持有的現金則無法付息。DCEP推出後,可以對個人手機中持有的「現金」進行計息。例如,對商業銀行持有的庫存DCEP支付利率,該利率類比於超額准備金利率;對個人持有的流通中DCEP也能支付利息。

因為DCEP詳細記錄了持幣所有者的「現金」,邏輯上央行可以針對不同持幣者進行差異化的利率定價,這提供了一種類似於定向降息和定向降準的新型價格工具。

零利率下限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現金總是資產配置中一個備選方案,而現金在傳統貨幣體系下名義利息為零。因此,在當前貨幣體系下,即使貨幣當局制定了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人們也總是可以通過持有現金來規避負利率政策帶來的影響。而一旦數字貨幣這類現金的名義利率為負,則人們將無法通過持有此類現金來規避負利率政策的影響,這將提高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DCEP大規模應用後,若央行對用戶持有的DCEP負向計息,人們也不得不持有DCEP,這使得負利率成為可能,從而達到央行通過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只是闡述了DCEP作為實施負利率工具的可能性。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實施負利率,取決於我國的金融體系結構及所處經濟狀態。

2.DCEP有助於提高調控效率

DCEP可便利追蹤並控制資金流向,有助於央行開展更有效的結構調控。

傳統的現金體系下貨幣政策側重於總量調控,結構性調控功能較為薄弱。央行的寬貨幣政策向寬信用傳遞,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傳導中介。央行對信貸投放的結構調控往往效率較低,若市場定價機制失靈,則信貸結構往往偏離最優狀態,即信貸不能有效的傳導至需要的企業和個人。而DCEP能有效捕捉資金流向。基於DCEP這一特徵,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可達成更具靈活性的資金定價,從而激勵銀行在信貸結構上回歸最優狀態。例如,央行可針對不同的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根據其風險情況制定不同的流動性價格,從而規避銀行因無法追蹤資金流向而產生的風險考核激勵問題,提升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政策的可測性和效率。

3.DCEP可以降低監管成本

DCEP可控匿名的特性,使得對於央行而言,對客戶交易信息的記錄更為便利,從而降低央行監管成本。

傳統監管框架中央行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如果需要獲取統計指標、財務報表數據,通常採用現場、非現場檢查等方式,成本較高、時效性較弱。尤其是追蹤一筆特定資金的具體流向,則必須獲取資金流轉途徑的所有賬本。DCEP全面記錄了交易信息,意味著央行DCEP系統記錄了數字貨幣權屬、交易流水等詳細信息,無需再額外獲取賬本即可了解資金流向,從而大幅降低了監管成本。

三、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潛在影響

(一)DCEP將影響銀行活期存款規模、增加吸儲成本

對居民而言,不論是定期存款、理財產品,還是貨幣基金,贖回和提取總是面臨一定限制,不如活期存款方便,因而企業和個人始終願意持有一定數量的低息活期存款。DCEP大規模推廣後,企業和個人有可能將銀行活期存款兌換成DCEP,將部分資金沉澱在數字錢包中。換言之,有可能是DCEP對活期存款形成替代,而非僅對現金形成替代。由於DCEP是央行的負債,而非銀行負債,DCEP的推廣可能導致銀行活期存款「脫媒」。此外,銀行存款與DCEP的轉換較為便捷,可能導致存款的穩定性降低。銀行為了穩定活期存款來源,負債端存款利率或將上行。

(二)DCEP將影響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相比第三方支付機構側重小額零售支付服務,銀行經營的清算結算業務中,為銀行同業及企業間提供的大額支付清算業務,可能是其具備一定優勢的領域。若未來DCEP僅替代小額零售支付,則商業銀行大額支付清算結算規模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然而根據目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公布的信息,央行數字貨幣也可應用於大額支付清算場景。例如,銀行可在DCEP業務庫之間轉移資金,業務庫發揮了同業清算賬戶的功能。因此,DCEP的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三)DCEP數字錢包將提高客戶黏性

在第三方支付盛行的時代,銀行APP的應用場景較少,使用頻率較低,DCEP的推廣或將改變這一現狀。在雙層運營體系下,DCEP數字錢包的推廣,將提高銀行客戶使用銀行APP的頻率,從而提高客戶黏性。同時,銀行可以通過建立開放平台,聚集合作夥伴,讓最終用戶可以通過不同介質、渠道,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費中使用數字錢包的服務。商業銀行可以抓住該機會獲得活躍流量,增加客戶數量,發展開放銀行服務。

(四)DCEP將有助於提升銀行運營效率

數字貨幣減少了紙質貨幣的流通成本,提高了銀行的運營效率。一方面,DCEP作為電子化交易手段,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的現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DCEP作為電子化貯藏手段,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在現金整點調運以及保管環節的人力物力支出和安保要求。DCEP沒有折舊,不需要物理空間儲存,也不需要空間上的調運,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運營效率。

四、結論

總體來看,央行發行DCEP的潛在影響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從宏觀層面來看,DCEP或將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一方面,央行在負債端的「基礎貨幣」科目中或開設新的細分科目記錄央行數字貨幣;另一方面,DCEP大幅推廣後或對傳統的M0、超額准備金、第三方機構備付金規模產生影響。同時,DCEP可以作為一種新型價格工具,提高宏觀調控效率,降低監管成本。

從微觀層面來看,DCEP對銀行經營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或可通過數字錢包提高客戶黏性,藉助DCEP的電子化貯存手段提高運營效率;不利的一面是可能提高負債成本,降低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李峰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胡浩繫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作者介紹:芝加哥大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及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

⑺ 宏觀經濟學問題。長期來看,市場中的貨幣量是穩定增長的,這個增長的貨幣量是怎麼進入市場的

要確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一下,市場上的貨幣量是怎樣構成的。
我們都知道,市場上的貨幣量是由基礎貨幣×貨幣乘數。
基礎貨幣,簡單的說,就是央行發行的實實在在的「錢」。而貨幣乘數簡單的說,就是貨幣流轉的速度。當基礎貨幣不變,貨幣流轉的速度越快時,市場上的貨幣量也就越大。

好,一般來說,所謂從長期來看,實際上是明確了長期來看,經濟是在不斷的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對貨幣量的需求必將擴大。
我們都知道投資、消費、出口是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是一個外生變數,我們暫時不談。投資和消費,這兩者都對貨幣有著需求,也就是說,這兩者促進了對貨幣的需求,投資和消費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代表產出,一方面代表消耗,投資與消費的增長就是讓貨幣的流轉速度增加。
而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即使是基礎貨幣不變,但貨幣乘數是在增大,所以,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也是在不斷增加的。同時也就是說,經濟增長一般都會帶來通貨膨脹。而央行上調准備金及加息實際上就是減少基礎貨幣;對貸款進行嚴格限制則是降低貨幣乘數的手段。

當然,以上的分析是基於一個封閉的市場,就是沒有外貿的情況,如果是一個開放的市場,情況就會相對復雜一些。但是大體的思路就是這樣。

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清楚。

熱點內容
汽車金融壞賬怎麼解決 發布:2025-01-24 16:12:50 瀏覽:433
基金什麼時候贖回不需要錢 發布:2025-01-24 16:10:59 瀏覽:329
什麼時候解禁市值超200億 發布:2025-01-24 15:55:09 瀏覽:190
理財怎麼變成保險 發布:2025-01-24 15:49:03 瀏覽:498
醫療基金為什麼要做長線 發布:2025-01-24 15:47:37 瀏覽:408
虛擬貨幣漲了賣不出去怎麼辦 發布:2025-01-24 15:46:02 瀏覽:410
日本股市成立至今漲了多少倍 發布:2025-01-24 15:45:54 瀏覽:481
外貿和金融哪個發達 發布:2025-01-24 15:39:14 瀏覽:871
期貨macd兩條線是代表什麼 發布:2025-01-24 15:27:08 瀏覽:419
如何防止股市中的飛刀 發布:2025-01-24 15:26:13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