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控制國家貨幣總額
A. 中央銀行的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是如何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其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1、存款准備金制度
存款准備金制度開始於19世紀20年代波士頓的蘇弗克銀行的改革。以解決鄉村銀行劣幣驅逐城市銀行良幣,要求鄉村銀行在城市銀行存入足額存款,城市銀行則按面值收兌鄉村銀行的銀行券,維持其面額十足流通,保持了銀行券流通的穩定。
優缺點:
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由於對經濟具有極大沖擊力,因而中央銀行使用時一般比較慎重。在世界范圍內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呈現降低趨勢。
(1)怎麼控制國家貨幣總額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第二,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央行可用貨幣政策工具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工具綜合組成的工具體系,每一種工具各有其優點和局限,央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和組合使用來實現其宏觀調控的目標。
B. 國家是憑借什麼來控制貨幣的發行量
(1)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
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公式:
流通中實際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
(3)美元成為各國儲備量最大的貨幣;關鍵在於二戰後美國的國際地位。美國是時間上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二戰後經濟運行最為穩健的經濟體。其貨幣安全性最高。而且美國是世界貿易的核心;國際貿易一般以美元結算,美元通過貿易成為一國的核心外貨儲備。
C. 社會經濟生活中如何科學地控制貨幣流通量
有三種方法可以控制。1、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中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
中國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包括人民幣操作和外匯操作兩部分。
外匯公開市場操作1994年3月啟動,人民幣公開市場操作1998年5月26日恢復交易,規模逐步擴大。1999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對於調控貨幣供應量、調節商業銀行流動性水平、引導貨幣市場利率走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從1998年開始建立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制度,選擇了一批能夠承擔大額債券交易的商業銀行作為公開市場業務的交易對象,目前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包括40家商業銀行。這些交易商可以運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券等作為交易工具與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
從交易品種看,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債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購交易、現券交易和發行中央銀行票據。
其中回購交易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兩種,正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賣出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買回有價證券的交易行為,正回購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為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到期則為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
現券交易分為現券買斷和現券賣斷兩種,前者為央行直接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礎貨幣;後者為央行直接賣出持有債券,一次性地回籠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票據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短期債券,央行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可以回籠基礎貨幣,央行票據到期則體現為投放基礎貨幣。
2、調整貼現率 貼現率政策是西方國家的主要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通過變動貼現率來調節貨幣供給量和利息率,從而促使經濟擴張或收縮。當需要控制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提高貼現率,這樣,商業銀行就會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就會減少,而商業銀行的利息將得到提高,從而導致貨幣供給量減少。當經濟蕭條時,銀行就會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從而准備金增加,利息率下降,擴大了貨幣供給量,由此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但如果銀行已經擁有可供貸款的充足的儲備金,則降低貼現率對刺激放款和投資也許不太有效。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確定了商業銀行貸款利息的下限。
3、調整法定準備金率 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吸收的存款規定一個最低限度的准備金為法定準備金,法定準備金占銀行全部存款的比率,
又稱准備率,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之一,它是中央銀行為保護存款人和商業銀行本身的安全,控制或影響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以法律形式所規定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提取的存款准備金的最低比率。
商業銀行在吸收存款後,一般從中提取一定比例用於准備金,剩餘部分才用於放款。在大多數國家,逐漸對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做出了強制性規定,即該比例不能低於某一法定數額。這是商業銀行准備金與存款的最低比例,超過部分稱為超額准備金率,該最低限額則稱為法定準備金率。
中央銀行對法定準備金率的規定,最初是為了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後逐漸把它作為控制信用規模和貨幣供給的貨幣政策工具。在經濟高漲和通貨膨脹時期,中央銀行為了控制信用的過度擴張可以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它一方面減少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用於貸款的資金、另一方面使得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減少,從而收縮銀根、減少貨幣供給、減少投資、抑制總需求;反之,當經濟處於衰退和高失業時期時,中央銀行可以降低法定準備金率,以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投資、刺激需求。
D. 外匯管制的國家是如何控制自己貨幣
您好,其主要方法是:
(1)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減型孫少政府開支,提高存款准備率,提高利率,以緊縮經濟,促進擴大出口,減少進口。
(2)通過本國貨幣法定貶值,降低本國貨幣對外匯率,從而降低本國出口商品的成本,有利於增加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同時,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減少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3)在進口方面發放進口許可證,憑進口許可證購買所需外匯。
(4)採用進口配額制,對一定時期內進口商品的數量和金額加以限制,對超過配額部分不準進口或徵收高關稅或罰款。
(5)進口存款制,是對某些限制進口商品要求進口商預交一定金額的進口存款作為無息存款。有些國家還規定進口方必須獲得出口方所提供的一定數量的正談出口信貸或提高開出信用證押金等方式限制進口。
(6)在出口方面給予出口信貸、出口補貼,鼓勵出口。
(7)管制資本輸出入。即根據經濟情況變化,有時採取一些措施鼓勵資本輸出,限制資本輸入。通常情況下,發達國家多實行限制資本輸入鼓勵資本輸出的政策;發展中國家多採取鼓勵資本輸出限制資本輸入的政策。
(8)建立外匯平準基金。當卜清鏈國際收支發生逆差,表現在國內外匯市場上就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必然上升。此時,中央銀行拋出外匯,阻止匯率繼續上揚;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而引起外匯匯率下跌時,買進外匯,防止匯率繼續下跌。這種外匯買賣活動,在國家不直接規定匯率變動幅度的情況下對匯率起到了緩沖和穩定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只能對國際收支的短期逆差效果顯著,而對長期逆差作用不大。因為外匯平準基金數額有限,無法供應長期的外匯市場需求。
希望可以幫到您!
E. 貨幣的量是怎麼控制的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原理,就是國家是在管理著經濟.包括貨幣量.當人們勞動後,物品被加工後,資產被轉讓或抵押後,財富都以不同方式增加.而國家為了讓人們的生活穩定,它必須要控制好貨幣量,而控制的方式也是多樣性.如你所問的,貨幣會先增加到那裡,也是有不同形式的,有發放給銀行的,就因為銀行流動性不高,而為了經濟穩定發展就可以發放!因為國家的目的就是要管理好經濟.國家手上有許多貨幣,不一定就是央行在發放,也有像財政補助之類,也是變相的向市場發放貨幣量,而目的也是為了人們的經濟和生活.憑什麼,我覺得就是憑國家的責任,國家為了管理好一個國家,它在必要時就得這么做.那能不能大量不斷地投放?也是不行的,為什麼,因為國家大量投放後引起通漲,就會有經濟動盪,社會就會不穩,貿易也會受損.所以要放多少,放給誰,怎麼放,是在管理好經濟社會的大原則下進行操作的.我覺得你明白了這個原則後問題就簡單了,不知你還有沒有其它具體的問題. 希望有助於你.
F. 我們國家怎樣控制貨幣發行呢
中國的貨幣是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的。中央銀行統管貨幣政策,貨幣發行等。中央銀行,通常具有三個最基本的傳統職能: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作為政府的銀行,主要負責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對全國范圍的金融業進行宏觀調控;作為貨幣發行銀行,央行掌管貨幣發行權,控制貨幣發行量並由此控制通貨膨脹;作為銀行的銀行,央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人,控制全國規模的銀行信用創造.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國的中央銀行,有許多不可剝奪的特性. 依據新修訂的《人民銀行法》第四條,人民銀行履行下列職責:(一)發布與履行其職責有關的命令和規章;(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三)發行人民幣;(四)監管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和銀行間債券市場;(五)實施外匯管理,監管銀行間外匯市場;(六)監管黃金市場;(七)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八)經理國庫;(九)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十)指導,部署金融業反洗錢工作,負責反洗錢的資金監測;(十一)負責金融業的統計,調查,分析和預測.
《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三條,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交存存款准備金;(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可見,央行在銀行業監管方面仍然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甚至對部分微觀層面仍有實質性的監管權,這是由其特性和法律地位決定的.央行的某些職能基於宏觀市場調控,包括: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貨幣發行;決定商業銀行存貸款基本利率水平;決定存款准備金率.另一些職能不僅有宏觀調控作用,還對被監管機構有直接作用,包括:監管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監管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實施銀行間清算;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提取存款准備金.《人民銀行法》強調"央行對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負有直接責任".因此,央行必須了解全行業的狀況以及掌握每家銀行的經營情況,這樣才有可能制訂出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以及正確運用金融工具對銀行機構進行調節.
G.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調控貨幣量的主要方法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調控貨幣量的主要方法如下:
1、公開市場業務。
即由中央銀行在貨幣資本市場上公開出售或收購有價證券,若是中央銀行大量收購有價證券,則意味著一般商業銀行手中的貨幣有所增加,因而流通中的貨幣量多;反之則相反。豎鎮
名義貨幣和實際貨幣的區別:
1、對應的背景不同:名義貨幣需求是貨幣持有者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貨幣需求;實際貨幣需求是指在名義貨幣需求基礎上排除價格因素後,用貨幣實際對應的社會資源,即商品和服務表示的貨幣需求。
2、不同的單位:名義貨幣需求以貨幣單位余談粗,例如「元」表示;實際貨幣需求是基於名義貨幣需求,但不包括價格因素,貨幣需求是根據貨幣實際對應的社會資源,即商品和服務表示的,因此沒有特定的單位。
3、前提是不同的:名義貨幣需求不排除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引起的價格變化的影響,而實際貨幣需求僅在排除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引起的價格變化的影響之後定義。
H. 中央銀行怎麼控制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通過他資產業務的變化影響到負債業務的變化,從而影響基礎貨幣。
(1)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增加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即增加再貸款或再貼現,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加,基礎貨幣增加。反之減少。
(2)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財政的債權可以影響基礎貨幣量。不管是透支還是購買財政債券,結果都是財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貨幣增加,如存入銀行,存款增加,准備金增加,如不存入銀行現金增加,也是准備增加。反之減少。
(3)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外匯、黃金占款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中央銀行增加外匯黃金儲備,如果向個人買入,導致現金增加,如果向企業、商業銀行買入,導致存款增加,都會使基礎貨幣增加;反之如果賣出,會導致現金或存款的減少,基礎貨幣減少。
(8)怎麼控制國家貨幣總額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量來調控經濟。
基礎貨幣是銀行體系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是中央銀行各政策措施與最終目標之間關系的重要中介指標之一。
在現代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對經濟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
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
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
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
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
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來源:基礎貨幣_網路
I. 簡述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調控貨幣量的主要方法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調控貨幣量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三個:
1、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貨幣資本市場公開買賣證券,減少或者增加貨幣流通。
2、最低准備金率政策。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法律規定的存款准備金制度,即商業銀行應將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中央銀行,以保證金融秩序的穩定。法定準備金率的增加或者減少,將會減少或者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
在經濟低迷時期,擴張貨幣政策應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降低貼現率,減少存款准備金率,包括增加貨幣供應,促進局滑敬利率下調,促進投資,減少儲蓄,以緩解蕭條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