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交易934m怎麼理解
① 數字貨幣交易平台怎麼看交易深度
交易深度是指市場在承受大額交易時幣價不出現大幅波動的能力。一般在談論交易深度時,指的是某個幣種在某個平台的交易深度。
我們需要從掛單量和價差兩個指標來理解交易深度,掛單數量大、相鄰掛單之間的價差小,就說明交易深度好。
例如在上圖中,左側是A平台,右側是B平台,很明顯B平台Token的交易深度好。說明在B平台中,Token的委託掛單量大,而且相鄰掛單間價差也比較小,即掛單比較密集,因此,在B平台買入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大幅拉盤,賣出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大幅砸盤,即買的輕松、賣的容易。
衡量平台交易深度好壞一般會用兩個指標,一個是價差,另外一個是掛單量。
價差是指相鄰兩筆訂單之間的價格差距。價差越小,掛單價格越密集,說明買入或賣出的實際價格越接近真實的市場價格。
掛單量是指每筆委託掛單數量的多少,是市場承載能力的體現,掛單量越大,意味著交易深度越好,越能夠滿足大單的交易需求。
我們在進行數字貨幣交易時,盡量去交易深度好的平台進行交易,這有兩個好處:交易時幣價相對更穩定,交易成本也更低。比如火幣、土星交易所等這些平台的交易深度都是很不錯的。
② 貨幣定價
首先定義「貨幣」,我們只談主權貨幣,否則只能是「代幣」,如港幣。可以說「沒有產權,就沒有股權價;沒有主權,就沒有國家貨幣價」
其次,貨幣是國家信用的載體。國家信用包括范圍很廣泛,我們從基本的三個方面看:
1、主權國家可控的實質性財富,即已經實現了的存量財富,並且可以被其他國家主體認可的財巧態富。如大宗商品,工業品等。國家生產的毒品、無國際交易的產品不屬於可交易的財富;即,不是所有國家財富都是國際可交換的,如土地,以及大多數的土地上房產(除非國家向外開放土地、房產市場)
2、主權國家被認識到未來可產生的財富,類似公司股票市值更多的是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創造財富的認識;MMT更多體現該價值。
3、貨幣交易中的可信價值,即國際市場上貨幣交換的當時價格。雖然其是價格,但這個貨幣即時價格可以即時兌現為真價值,即交易決定價格。俄羅斯控制其大宗商品的石油天然氣、糧食的國際交易,強行將盧比與其實質性商品掛鉤,避免了俄羅斯盧比被「交易定價」
再次,貨幣價格現實中有兩個,即貨幣的國內價格,以及國際價格(如離岸人民幣)。這是一種主權貨幣本質特性,即國內交易即財富保值,以及貨幣的國際交易。美元沒有區分國內價格及國際價格,這是霸權,因為我拿美元實際上買不了美國很多的財富。這兩者的關系緊密度事實上跟國家的開放程度相關陵寬衡,越開放,則兩個價格越趨同。
值得注意的是貨幣的「交易定價」,美元有這么大的尺做大宗商品、金融期貨的交易需求,所以美元實際上脫離了美國主權財富(現實與未來),可以說美元價值基於交易的「信仰」。主權貨幣作為「商品」,其跟商品的最大區別是,貨幣交易可以即時交易完成「價值兌現」,因此貨幣的定價在現實市場中,更多地被「交易定價」(貨幣、期貨等金融市場的國際交易量遠超商品交易量);進而交易定價的貨幣影響實質性財富的分配。
③ 貨幣流通速度是如何計算的
貨幣流通速度的計算公式
從K.馬克思關於貨幣流通規律的公式變換得出。貨幣流通規律的基本公式是: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必要量(M)=待銷售商品數量(Q)×單位商品價格(P))/同名貨幣的流通次數(V)
即
依據這一公式,可以計算出任何時期的實際貨幣流通速度。
對計劃未來時期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一般是以前期或正常年度的貨幣流通速度為基礎,綜合分析以上各項因素的影響,再作出預測。一般是排列一定時期中影響貨幣流通速度正、負變化的諸因素,最後預測出該期貨幣流通速度是呈加快或延緩的變動趨勢。
計算貨幣流通速度,還有兩個著名公式,即現金交易方程式和劍橋方程式。現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國經濟學家I.費希爾提出,其公式為: MV=PT式中M表示流通中貨幣數量,V表示貨幣流通次數,P表示一般商品價格,表示最終產品和中間產品交易量的總和。在貨幣周轉量V與其相對應的商品交易量PT 的概念范疇下所求出的貨幣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稱貨幣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習慣的影響。劍橋方程式是在英國經濟學家A.馬歇爾的現金余額說基礎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為:
M=kpy
式中M表示人們持有的貨幣量,k為貨幣量占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P為最終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y為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P即為名義收入它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表示貨幣流通速度的根據劍橋方程式求得的貨幣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稱貨幣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當代國際上有關貨幣流通速度的流行觀點。
貨幣流通速度概述
貨幣流通速度是指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周轉(或實現交換)次數。
商品實現交換後,一般會退出流通,進入生產或生活消費;而貨幣作為實現商品交換的媒介手段,是處在流通中不斷地為實現商品交換服務。在一定時間內,多種商品交換活動不斷繼起,同一單位貨幣就可以為多次商品交換服務,從而實現多次周轉。例如,在一定時間內,甲用10元向乙買花生,乙用這10元向丙買布,丙又用它向丁買衣服,這10元貨幣在一定時間內實現了30元的商品價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因素
主要有經濟和心理兩個方面,其中經濟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貨幣收入水平和支出結構變化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費結構不會有大的變化。當收入水平有較大提高時,消費結構中用於高檔消費品的部分會增加。在積儲過程未實現購買力,居民持幣率就呈上升趨勢。這就會促成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
②產業結構及生產專業化狀況的影響。不同生產周期、不同資本有機構成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重不同,以及社會生產的專業分工程度不同等,都會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生產周期長的部門,資金周轉慢,其貨幣流通速度相對較慢;反之,則較快。資本有機構成高的部門,資金佔用多,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反之,則加快。社會生產的專業化分工越細,進入市場交易的中間產品越多,生產效率越高,生產周期縮短,實現國民生產總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則較慢。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有這些方面發生變化,都會相應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發生快慢不等的變化。
③經濟單位數量和金融市場發達狀況的影響。參與經營及收入分配的個人和企業數量越多,社會整體效益提高,貨幣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則貨幣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場越發達,商品交易之外的貨幣交易佔用量越多,貨幣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則相對加快。
④財務及結算制度的影響。如一定時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資,每項支付期短,會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金融業發達,能採用多樣靈活的結算方式,減少資金佔用時間,可以加快貨幣流通速度;反之,則慢。
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費者對經濟形勢的預期和對信用貨幣及紙幣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們的支付習慣、消費心理、價值觀念,以及對通貨膨脹率、利率等變動的預期,還包括對政府的重大政策變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預期等。心理預期導致的行為變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時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們的儲蓄和購買行為,從而影響貨幣流通速度。
上述影響貨幣流通速度的諸多因素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使貨幣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難以考察和計算的變數。
④ 幣圈m是什麼單位
幣圈m代表單位百萬,1M在國際通行的說法是1M=1百萬,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貨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一、幣圈
幣圈是區塊鏈行業中的一種說法或是概念,是一批關注虛擬加密數字貨幣,或發行自己數字貨幣籌資的人群形成的圈子,其中比特幣是幣圈比較重要的一種虛擬加密數字貨幣。
二、涉及方面
1.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簡稱為DIGICCY,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DIGICCY)。
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2.數字貨幣交易平台
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就是用來交易數字貨幣的平台,比如火幣網、幣安網等等。
3.挖礦
挖礦,專業解釋是計算機hash(哈希或散列函數)隨機碰撞的過程。簡單一點說,就是比特幣系統出一道數學題,看誰家挖礦設備先有解。
4.合約交易
合約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對約定未來某個時間按指定價格接收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進行交易。
合約交易的買賣對象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交易所規定了其商品種類,交易時間,數量等標准化信息。合約代表了買賣雙方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⑤ 經濟學中M0,M1,M2,M3代表什麼含義
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劃分貨幣供應量的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通常,央行會關注這三個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來看社會中流通的貨幣量是否合適,進而調整貨幣政策。
拓展資料
在1994年12月28日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中,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將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M0、M1、M2以及M3等幾個層次,M3=M2+其他貨幣性短期流動資產(國庫券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可以把貨幣供給劃分為:
M0(現鈔):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鈔,即居民手中的現鈔和企業單位的備用金,不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
M1(狹義貨幣):M-0加上商業銀行活期存款構成。
M2 (廣義貨幣):由M1加上准貨幣構成。 准貨幣由銀行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外幣存款以及各種短期信用工具如銀行承兌匯票、短期國庫券等構成。
我國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劃分口徑,把貨幣供給層次劃分如下:
M0 =現金
M1 =M0 +活期存款
M2 = 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我們在各種經濟報告當中經常可以聽到M0、M1、M2等等,M0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M的意思,M(Money Supply)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是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貨幣供應量是指在一國經濟中,一定時期內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存量。
貨幣供應量可以按照貨幣流動性的強弱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即M0、M1、M2、M3、M4等 當然 每個國家由於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貨幣供應量的指標也不同這里對於M的劃分不能一概而論,以我國為例我國央行將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M0:流通中的紙幣+硬幣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M4:M4=M3+其它短期流動資產 M3和M4在統計當中使用較少 一般以M0流通現金 M1M2貨幣作為參考
⑥ 金融學中的M1,M2,M3,M4是指什麼
貨幣供應量 按流動性劃分為 M0、M1、M2、M3四個層次;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M0 --流通中的現金 M1 -- M0 +企業單位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 ; M2 -- M1 +企業單位定期存款+自籌基本建設存款+個人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是廣義貨幣供應量; M1 與 M2 之差是准貨幣。 ======================================= 中美兩國的區別: 在薩繆爾森的《宏觀經濟學》中M1=現鈔+支票;M2=M1+儲蓄存款。而在英國的銀行體系中還有M0、M3等項目。根據我們國家統計局的公開資料,我國是以M0、M1、M2為框架體系。其中貨幣總量:M0、M1、M2。 M0=流通中現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無疑問,我們是模仿國外的所謂現代銀行管理、統計體系設立的M系統。但我們多年了的M系統僅僅是模仿,而沒有實際經濟意義。 比如,中美兩國的M系統,若M1數值相同,則美國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就是M1,而中國有實際經濟意義的現鈔則要遠遠小於M1。這個差別使中國經濟單位沒有足夠的流通貨幣,而美國相對於中國則有充裕的貨幣。 造成這個差別的原因在於,中國的支票不能直接兌換成現鈔,盡管它是貨幣。 再比如在M2項目下,若M2相同,則中國的儲蓄額很大,但流通的、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卻很少,因為中國的M2被高額儲蓄佔掉了,而美國卻幾乎全部是M1(美國儲蓄率很低)實際也就是全是M0,即決大部分是現鈔,市場有經濟意義的貨幣充足。而中國卻是市場嚴重缺少有實際經濟意義的貨幣。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傾向於使用M2來調控貨幣的原因。 中國金融界無論是理論家還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個非常固執和愚蠢的見解,認為美國人不儲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美國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飯、養老等支付,這些支付同樣需要持有貨幣存量,那麼為什麼美國的儲蓄率很低呢?其實既不是美國人不儲蓄,也不是美國人沒有錢,而是這些貨幣存量不在儲蓄項目下,而是在支票項目下,即在M1項目下。 因此,同樣的M2、M1、M0水準,美國的M體系有大量的具有實際經濟學意義的貨幣,而中國則是嚴重貨幣短缺。 如果中國金融改革僅僅改變這個M系統,則中國實際有經濟學意義的貨幣就將增加十萬億以上(儲蓄轉成支票,支票可自由兌換現鈔),而貨幣總量卻不需要任何改變。 另外一個方面,美國及西方國家設立M系統是為了便於統計和調控印鈔數量及觀測經濟動向。其中支票有大額和一般額度,這才是區分M1和M2的關鍵,也就是說有多少交易是以大額交易的、有多少交易是以一般額度交易的。大額交易主要發生在大型公司之間和投資性交易。 正如前文所述,無論M1、M2,由於支票的自由兌換性,二者都有實際的經濟學意義。在貨幣總量上意義相同,但在資金用途上卻有重要的經濟學意義。貨幣總量以M1出現,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以M2出現,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美聯儲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應如何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在貨幣總量則基本保持穩定。
⑦ 數字貨幣交易中,H.和M都代表什麼
H代表價格,通常指的是貨幣對的交易價格,例棚羨如BTC/USD(比特幣對美元),ETH/BTC(以太坊對比特幣)等等。價格的變化會影響到數字貨幣的價值。
M代表數量,通常指拆和讓的是你要買入或賣出的數字貨幣數量。數量的旅局變化會影響到你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收益。
⑧ 貨幣的交易需求的含義
交易性貨幣需求:指社會各部門在既定的收入或財富范圍內能夠而且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
1、交易性貨幣需求是一個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時點和空間范圍內社會各部門在其擁有的全部資產中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的數量或份額。
2、交易性貨幣需求是一種能力與願望的統一。只有同時滿足兩個基本條件才能形成交易性貨幣需求:一是有能力獲得或持有貨幣,二是必須願意以貨幣形式保有其資產。
3、現實中的交易性貨幣需求包括對現金和存款貨幣的需求。
4、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既包括對貨幣執行交換媒介的交易性貨幣需求,也包括了對執行價值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
【拓展閱讀】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關於貨幣的本質,學術界仍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專業術語為通貨,主指「流通中的貨幣」。傳統上,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於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