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什麼貨幣政策緩解通脹走高

什麼貨幣政策緩解通脹走高

發布時間: 2023-08-25 11:04:59

① 簡述治理通貨膨脹的宏觀緊縮政策

法律分析:(1)宏觀緊縮政策是傳統的政策調節經濟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分為緊縮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來治理通貨膨脹。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財政支出和增加稅收的辦法來治理通貸膨脹。

(2)第一,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又稱為「抽紫銀根」,即中央銀行通過減少流通中貨幣量的辦法,提高貨幣的購買力,減輕通貨膨脹壓力。具體政策工具和措施包括: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出售政府債券以相應地減少經濟體系中的貨幣存量;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以提高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和金融市場利率水平,縮小信貸規模;提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以縮小貨幣發行的擴張倍數,壓縮商業銀行放款,減少貨幣流通量。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場利率的國家,中央銀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減少信貸規模。

第二,緊縮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削減財政支出和增加稅收的辦法來治理通貸膨脹。削減財政支出的內容主要包括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生產性支出主要是國家基本建設和投資支出,非生產性支出主要由政府各部門的經費支出、國防支出、債息支出和社會福利支出等。在財政收入一定的條件下,削減財政支出可相應地減少財政赤字,從而減少貨幣發行量,並可減少總需求,對於抑制財政赤字和需求拉上引起的通貨膨脹比較奏效。但財政支出的許多項目具有支出剛性,可調節的幅度有限,因此增加稅收就成為另一種常用的緊縮性財政政策。提高個人的所得稅或增開其他稅種可使個人可支配收入減少,降低個人消費水平;而提高企業的所得稅和其他稅率則可降低企業的投資收益率,抑制投資支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第十五條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國家加強經濟立法,完善宏觀調控。

國家依法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② 哪些貨幣政策緩解通脹走高

緊縮型財政政策有利於緩解通脹走高。

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

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普遍、持續、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當市場上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出現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該理論被總結為一個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

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使用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通貨膨脹的貨是指「貨幣」。

③ 哪些貨幣政策有利於緩解通脹走高趨勢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有利於緩解通脹走高趨勢。

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央行通過削減貨幣供給的增長來降低社會總需求水平。即當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增長過熱,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時,中央銀行通過緊縮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以抑制總需求的膨脹勢頭。

具體做法有: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提高貼現率,在公開市場上拋售政策的債券等。

運用貨幣政策所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幾個方面:

1、減少貨幣發行

這項措施的作用是,鈔票在原有數量上不再增加。中央銀行可以掌握資金來源,作為控制商業銀行信貸活動的基礎。中央銀行可以利用貨幣發行權調節和控制貨幣供應量。

2、控制和調節對政府的貸款

為了防止政府濫用貸款助長通貨膨脹,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規定以短期貸款為限,當稅款或債款收足時就要還清。

3、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中央銀行通過它的公開市場業務,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擴大或緊縮銀行信貸,進而起到調節經濟的作用。

常見措施為在公開市場發放政府債券,買國債的多了,市場上流通的錢就相應變少了。

④ 某國存在嚴重的失業和高額的國際收支赤字,還有輕度的通貨膨脹。用何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恢復經濟平衡

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來說,嚴重的失業就意味著經濟的衰退,用擴張的財政政策來解決,比如發行國債,加大政府支出,搞建設,搞項目,刺激經濟復甦。高額的國際收支赤字,就要用緊縮的貨幣政策來解決。比如提高利率、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正回購協議等。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我國對外幣的供給),需求增加(我國對外幣的需求),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匯,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金融和資產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熱點內容
東華科技股票業績大全 發布:2025-02-01 12:03:12 瀏覽:324
貨幣基金分ab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1 11:40:19 瀏覽:69
炒股怎麼能有資金流入 發布:2025-02-01 11:20:32 瀏覽:853
職工發展基金會捐贈證書怎麼查閱 發布:2025-02-01 11:10:40 瀏覽:253
期貨按百分比收手續費怎麼算 發布:2025-02-01 11:04:14 瀏覽:210
自動收藏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1 10:55:34 瀏覽:960
雄安新區股票停牌影響 發布:2025-02-01 10:34:50 瀏覽:570
股票歷史會重演的案例 發布:2025-02-01 10:31:20 瀏覽:956
豐山集團股票大概有幾個漲停 發布:2025-02-01 10:26:37 瀏覽:103
中國十大科技股票排名 發布:2025-02-01 10:19:01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