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聯科技最高市值是多少
① 數字孿生國內十大企業
數字孿生國內十大企業如下:
1、延華智能(002178)
銀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第一批創業板上市企業,是城市大腦運營服務商。銀江技術積極響應「人工智慧」國家戰略部署,致力於城市大腦建設運營和服務。
公司以「推動城市進步,保障百姓安康」為己任,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技術的行業應用,為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打造跨領域、跨區域的城市大腦數據資源交換和共享平台,推動城市文明發展的新浪潮。
② 互聯網發展趨勢
互聯網核心產業定義
前瞻提出:互聯網核心產業主要指隨互聯網技術誕生而衍生的產業業態,主要包含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和數字娛樂三大板塊。不包括其他在互聯網技術加持下,對原有產業業態進行升級改造,甚至衍生出新業態的部分。詳細分析如下: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③ 坐擁千億資產的徐航:妻子年輕貌美,巔峰日賺三億,如今再創奇跡
從清華天才學霸到醫療設備巨頭,再到地產大亨,從一門心思鑽研技術的理工男進化成為懷抱白富美妻子的富豪,他的 人生真如開掛一般 。
2019年疫情爆發人人自危,而 徐航的身價卻飛漲到470億元人民幣 ,到了2021年時他的 財富翻了三倍有餘 ,傳說巔峰時期的他每天資產增長1.4億元,在此之前,他 最高峰時日賺三億 。
徐航的成功秘訣到底是什麼?
1962年,徐航在廣州出生,從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徐航在最好的教育條件下迅速成長。
極佳的天賦加上刻苦努力地需學習,徐航從小就是老師眼中的尖子生。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制度,父母給徐航定下的目標就是 考上一所重點大學 。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徐航果然不負眾望,恢復高考的第二年, 17歲的他就考入了清華大學 ,在當時的教育環境下,如此年少就能進入 全國最高等的學府讀書 ,真可謂是難得的天才。
考入清華大學後,徐航果斷選擇了當時最前沿、最熱門的 計算機專業 ,在計算機系學習兩年之後,徐航羽翼漸豐,想要看看更高的天空是什麼樣。於是在父母和老師的推薦下,徐航又進入 生物科學專業學習 。
四年的學習,讓徐航學習到了專業知識,更讓他意識到原來知識的浩瀚海洋無邊無際, 計算機與生物科學的雙學士學位也為他日後的開掛人生埋下了伏筆 。
本科畢業後,不滿足現狀的徐航又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1984年,他成功 考入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
在生物學加計算機的雙重知識加持下,徐航畢業後成功 進入了國內相關領域最厲害的公司入職 。
此時的徐航可以說是絕對的技術派理工男,本以為能在全國頂尖公司一心鑽研技術的他,卻沒想到事情 並沒有他想得那麼順利 。
1986年,徐航從清華大學 拿到碩士學位畢業 ,從北京來到深圳,順利入職剛剛成立一年的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安科是由中國科學院與美國公司聯合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當時國內最早建設起來、 科技 化水平最高、 處於 科技 最前沿的醫療器械公司 。
來到安科的 徐航如蛟龍入海 ,相比在學校呆板地啃書本里的知識,徐航更喜歡直接動手研究實踐。安科為徐航配備了專門的實驗室和科研小組,徐航也沒有辜負安科的信任,很快就有了成果。
在安科,年紀尚輕的徐航帶領團隊以 打破國外對醫療器械領域的壟斷為目 標,逐項攻克 科技 難題, 終於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醫用彩色超聲儀 ,並因此 獲得國家 科技 進步獎 。然而,看似在事業上順風順水的他也有自己的苦惱。
徐航科研能力極強,使命感和責任心更強,他一心想要 攻克更高難度的 科技 難關 ,挑戰世界領先水平, 徹底打破國外在醫療器械上高新技術的壟斷 。
當時市場上九成的醫療器械依賴進口,高昂的器械價格註定會分攤到每一名就醫的患者手裡。
為此, 徐航曾多次向公司申請科研經費和專項撥款 ,可是公司卻遲遲沒有批准。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數額太高就削減設備人員配置。
盡管徐航已經再三減少了科研經費的額度和軟硬體配置,但是公司還是在考慮到收益因素後 第三次拒絕了徐航的申請 。
據徐航自己回憶,如果自己只需要公司提供五百萬的經費,自己就可以帶著團隊在攻克一項技術難關。無奈,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心灰意冷的徐航做出了一個 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面對國內醫療器械被國外壟斷的現狀和國產醫療設備空缺的巨大市場前景,徐航決定辭職創業,打破現有的醫療產業情況。
1991年, 徐航聯合自己的同事李西廷一起創辦了邁瑞醫療 。徐航的懂得生物醫療專業知識,李西廷熟知企業管理和產業鏈,二人一拍即合。
從創業之初,徐航就與李西廷達成一致,堅決走自主研發的道路,然而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剛過十年,自身 科技 力量薄弱,再加上國外的技術封鎖,想過要憑自己的力量搞自主創新談何容易。
國家 科技 實力尚在發展, 科技 教育資源稀缺 ,想要發展醫療 科技 產業卻沒有 科技 人才支持;醫療器械行業源起國外, 國內企業既無相關生產運營經驗 、又無完整的產業鏈供給,還要面臨著國外老牌 科技 公司打壓, 邁瑞醫療起步十分困難 。
無奈,為了長遠的發展目標,徐航只能接受公司先做國外醫療器械產品的代理,先攢下科研資金和公司運轉經驗,然後厚積薄發。
經過三年的運作,徐航通過代理國外醫療產品,已經將公司規模拓展到 每年千萬級的規模 。眼看著 公司運營流程日漸成熟 , 產業鏈也被打通打順 , 銷售渠道也已經健全 ,徐航覺得是時候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 。
時間來到1995年,徐航試探性地向市場推出公司自主研製的監護儀,在質量與國外大品牌不相上下的情況下,徐航公司研製的監護儀 價格降低了30% ,推出不到半年的時間就 斬獲了大量訂單 。
監護儀的成功給了徐航信心,但是事情總是出乎意料的。
緊接著後面兩年996年和1997年,徐航將大量資金使用到公司的技術研發,但是由於資金投入太大、加上誤判了 產品研發周期和資金流轉周期 ,科研上投入的成本來不及轉化為利潤,徐航的 公司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 。
到了1997年夏天, 公司的資金鏈瀕臨斷裂 ,公司里的許多人都都選擇離開,其中還包括許高管,他們離開之後成立了 新的公司又成為徐航的競爭對手 。
邁瑞醫療即將崩潰之際,徐航的合夥人李西廷去到華爾街尋求幫助。
危難之際,李西廷隻身前往美國,找到了 華登基金的經理 ,向華登基金緊急求援。最終, 李西廷帶著200萬美元的投資回到深圳 ,為瀕死的邁瑞醫療重新注入生命力。
轉眼這一年就要結束,雖然在 破產的邊緣走了一遭 ,但是徐航心裡卻很開心,經過前期的苦苦支撐,公司終於實現了此前自己制定的目標。這一年,邁瑞醫療的營銷總收入里, 代理收入和自主產品的收入各佔一半 。
時間來到1998年,前兩年在科研上的投入開始轉化為產品生產力,邁瑞醫療研製的PM9000系列監護儀投入市場。
該系列產品綜合各種監護指標於一體,功能強大、質量可靠、又恰恰 滿足了醫院的剛需 ,更關鍵是價格實惠, 很快搶佔了市場 。
強悍的PM9000系列各種產品取得巨大成功 ,成為邁瑞醫療的明星產品。又經過一年的運營,徐航 公司實現自主產品營收破億元大關 ,邁瑞醫療正在從代理型企業向自主研發型企業轉變。
隨後的時間里,徐航的公司在以醫療器材領域勢如破竹, 不僅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 ,許多領域 甚至實現了超越 。 2006年,公司在紐約上市,市值約二百億 。
邁瑞在紐交所上市的那一年 ,徐航44歲,憑借三十億的身價 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七十位 。
醫療領域所向披靡的徐航並沒有滿足,他覺得自己在這個領域已經 發展到了瓶頸 ,想要繼續有所突破就要改變自己。
跳出以醫療產業後,徐航嘗試過各種類型的產業, 傳媒、 娛樂 、材料、甚至 游戲 都有涉獵 ,他好像沒有明確的方向,只是想在不同領域多做嘗試。
2007年,那段時間房地產行業一片大好, 徐航也成立了鵬瑞地產 ,但最初他並沒有向發房地產轉型的想法,但是這 不經意的舉動卻實實在在影響了他的下半生 。
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 徐航開始慢慢注重生活品質 ,說到生活,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徐航 首先不滿意的就是住 。
自己住的地方畢竟是別人設計的商品房,任其再大再現代,徐航總是覺得不滿意,於是他在深圳灣買下一片地,想著自己蓋一棟樓住。於是,徐航將自己的理想住宅命名為「 深圳灣一號 」,帶領著鵬瑞地產開始了自己的地產戰役。
徐航選中的位置幾乎可以說是 整個深圳最好的位置 ,附近都是高檔小區,徐航的目標也很簡單,要打造 最豪華的現代化公寓 。
為了打造理想公寓,徐航還提出 兩個特殊要求 。第一,公寓院區內要打造具 有宮殿般布景萊弗士酒店 ;其次,公寓內 要有直升機停機坪 ,而且要是 全球最高的直升機停機坪 。
不僅如此,徐航還 親自擔任該項目的設計總監 ,自己親自從義大利挑選瓷磚、從德國挑選浴缸、各種配套及傢具都來自國際一線大品牌。公寓內音樂廳、咖啡廳、健身房應有盡有,徐航真的把自己 所有的理想都搬進了深圳灣一號 。
設計要求和建築標准都如此之高的深圳灣一號,價格自然也是高高在上, 開盤時價格就為一平十七萬,如今的售價達到了一平三十萬,一套中等戶型公寓的面積大概一百多平米,至少幾千萬。
很快, 深圳灣一號就雲集了一批中國最富有的企業家 ,很快徐航就依賴這里了打造了深圳富豪圈,住在這里的人,真的可以說是非富即貴,都是 大名鼎鼎的企業家和富 豪。
馬太效應使得深圳灣一號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富豪入住,傳說截止到2017年,該項目直接 營收超過三十億 。
深圳灣一號的成功給了徐航巨大的信心,鵬瑞地產也成了當時 全國最紅的房地產公司 。之後,徐航有了新的夢想,他想把深圳灣一號的成功 復制到全世界各地 。
於是徐航就慢慢放手邁瑞醫療,最終在2012年辭去邁瑞醫療首席執行官的職務,專心發展鵬瑞地產。
時間來到2019年,徐航已經將深圳灣一號的成功經驗運用到廣東省各大城市,接連落地了十多個項目,他准備放手一搏,將目標瞄準全中國,大幹一場。可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
換誰也不會想到,2019年底會成為一個 社會 巨變的分水嶺,那個春節,所有人在電視機前看到的不再是全國各地喜氣洋洋慶祝新年的畫面,而是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集結待命、 准備奔赴抗議前線 。
2020年,對 無數企業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一年 , 無數企業停工停產真是倒閉 ,許多人都的財產大幅縮水,然而此時的 徐航卻悄悄實現了資產翻倍 。
讓徐航身價暴漲的不是他眼下最關注的鵬瑞地產,而是 邁瑞醫療的一款普通產品——呼吸機 。
呼吸機是一種代替人體腹部呼吸功能的醫療設備,主要應用於因受傷或者疾病而導致腹部呼吸功能減弱或喪失的患者。呼吸機可以用穩定患者血液中的氧氣濃度,減輕患者肺部負擔,維持患者的基本供氧代謝。
新冠疫情爆發後 ,前線的醫生很快發現該病毒主要針對人的肺部,患者的肺內會產生大量液體阻礙氧氣進入身體循環,因此患者血液含氧量降低長期意外將會對全身器官 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
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新陳代謝、維持血氧指標和患者的生命體征、給醫生搶救重症患者爭取時間, 呼吸機成為拯救新冠患者必不可少的儀器 。
在眾多呼吸機品牌中,邁瑞醫療生產的呼吸機 性能可靠 、 產量又有保證 ,很快成為國內各大醫院搶購的首選。隨著疫情發展, 國外也開始爆發新冠疫情 ,有因為沒有及時有效的隔離手段,國外疫情要遠比國內疫情 更加嚴重 。
很快,國外醫院的呼吸機告急,世界各國都在緊急采購呼吸機,國外許多一線醫生在社交媒體上求援。保證內需之後, 邁瑞醫療瞄準了國際市場 。
世界各國都急需呼吸機,單單是美國紐約州就從中國訂購了近兩萬台,其他各州訂單量也都相仿;英國更是早早耗盡了呼吸機庫存,滿世界尋找買家;
西班牙醫生在社交平台哭訴呼吸機緊缺,不得不放棄一切重症患者。
據 財經 媒體報道,疫情期間國產呼吸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訂單量,其中過半的呼吸機出口訂單屬於邁瑞醫療。為了保障國內外產品供給,邁瑞醫療不得不 緊急擴大產能 、增加生產線,盡管生產規模 擴大了五倍 ,卻 依然不能滿足市場 。
此時的徐航雖然已經從邁瑞醫療辭職,但依然是邁瑞醫療第二大股東,從疫情開始到2020年4月,邁瑞醫療 單股上漲84.39元 ,漲幅接近一半, 總市值突破三千三百億 。
到了2020年底,邁瑞醫療 總市值突破五千億 ,徐航持股27.68%,身價將近一千五百億,如果再加上鵬瑞集團, 他的總資產超過兩千億 。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周濟天下 。疫情當前,財富迅速增長的徐航並沒有往常那般興奮激動,他深知此刻中國需要的腰纏完全的企業家,而是 身先士卒的志願者 。
2019年, 徐航向清華大學捐款3.3億 ,用來建立助學基金和科研基金;疫情爆發後,陸續向國內各地醫院捐獻醫療設備無數;2021年,他又 向上海的 科技 基金捐款十億 。
2021年,他又向上海的 科技 基金捐款十億。捐款現場,徐航攜夫人谷芬一起出席,這是徐航妻子首次在公眾面前亮相,年輕貌美的妻子也是羨煞旁人,連徐航多年的合作夥伴都打趣說他金屋藏嬌。
從天才學霸進化到如今的跨界大佬,已經年近花甲的徐航身價千億,又有嬌妻陪伴左右,真算得上是人生贏家,讓人羨慕不已。
④ 全球車企市值前十丨特斯拉超越大眾躍升至第二
上述研究認為,特斯拉受益於其在電動車和車聯網領域上的創新,得到了投資者和股市的信心,而戴姆勒和寶馬恰恰相反。「絕大多數知名汽車製造商市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及時向未來變革轉型。他們的未來將取決於五到十年內是否能夠及時轉型,以及轉型是否夠好。」汽車管理中心負責人斯蒂芬·布拉澤爾(StefanBratzel)表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2022市值最高的公司排行榜(世界公司市值排名前十最新)
截至2021年12月,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同比增長 48%,達到創紀錄的31.7 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中美兩國GDP總和(35.7 萬億美元)。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前十名:
蘋果 排名1 市值21000億美元
除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還在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占據第一,2021年蘋果品牌價值2633.75 億美元。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16.5活躍的蘋果設備(如果一台設備在過去 90 天內使用過 Apple 服務,則該設備將被視為活躍設備),其中包括10億部活躍的iPhone。
沙特阿美 排名2 市值19000億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前身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現有員工7.9萬人。
盡管市值排名第二,但是在2021年以前,沙特阿美一直是最能賺錢的公司,凈利潤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但從2020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能源需求降低,凈利潤持續下滑, 2021 年 3 月,沙特阿美宣布 2020 年的收益與 2019 年相比下降了近 45%。
微軟 排名3 市值18000億美元
2019年4月,微軟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第三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微軟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品牌估值,1629億美元。
微軟佔有全球操作系統73%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名macOS的五倍,全球有超過13億台設備在運行Windows10, 6月24日微軟將發布其下一代 Windows。
亞馬遜 排名4 市值16000億美元
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行業的五巨頭之一,亞馬遜以其技術創新和打破成熟行業規則而聞名。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市場、人工智慧助手提供商、直播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私營僱主。
Alphabet 排名5 市值14000億美元
Alphabet是谷歌重組後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名字,Alphabet採取控股公司結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路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Alphabet將取代GOOGLE INC成為上市實體公司,所有谷歌的股票都會自動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lphabet股票,並享有同等權利。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在雲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lphabet 涉足技術、生命科學、投資資本和研究領域。
臉書 排名6 市值8390億美元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網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約有 28.5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造成的結果就是2020年Facebook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收入的四分之一。
騰訊 排名7 市值7530億美元
騰訊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特斯拉 排名8 市值6410億美元
特斯拉於2003年7月創立,公司的名字是對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伊隆·馬斯克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特斯拉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99,550輛,比上年增長35.8%。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
阿里巴巴 排名9 市值615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 排名10 市值588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多元控股公司,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並擁有上市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的重要少數股權。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台積電 排名11 市值 5340億美元
貴州茅台排名16 市值3850億美元
美團排名39 市值2260億美元
五糧液排名73 市值1590億美元
在名單中,公司之間的價值差異也在不斷加大,排名首位的蘋果市值2萬億美元,是第100名百威英博 (AB InBev) 的16倍多。
百強中有59家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佔百強總市值的65%。中國有 14 家公司上榜。
漲幅最大的公司?
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了565%,一時讓埃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外賣平台美團和PayPal受益於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其市值分別增長了 221% 和 151%。
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和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和阿斯麥控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也躋身漲幅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