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新貨幣評論區怎麼看

新貨幣評論區怎麼看

發布時間: 2023-08-23 10:18:42

㈠ 加密貨幣Shib大漲,你了解Shib嗎

近日,一則“加密貨幣Shib大漲”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最近呢,我們的特斯拉的老總馬斯克呢,是不僅僅在造車,而且呢,還上了一個電視節目充當起了虛擬貨幣專家的角色,對虛擬貨幣高談闊談。最近呢,虛擬貨幣也是漲的非常的誇張,前有狗狗幣4月份單月漲了470%,後有SHIB兩天時間漲了幾倍,玩的非常的嗨。那麼為何SHIB能夠漲的這么牛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虛擬貨幣浪潮

最近這幾個月呢,隨著比特幣的大漲,人們對於虛擬貨幣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了,關注的人多了,看到虛擬貨幣暴利的人也就多了,那麼參與的人就多了,參與的人多了呢,那麼進場的資金就多了,進場的資金一多呢,那麼股價就會上漲。最近呢,也就是這么一個情況。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㈡ 中國數字貨幣新進展,數字貨幣都會對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個人認為,數字貨幣在現階段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影響,但會對未來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現在已經有200元人民幣,對現階段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線支付已經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人們越來越少地使用現金,大概在10月12日的時候,有5萬人從深圳一個小區參加了一個小活動,活動結束後活動方向他們分發了200元的數字貨幣。

測試數字貨幣的效果,這件事很快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其實並不是紙幣,它可以被視為一種電子貨幣,電子貨幣通常是銀行卡,交通卡,或者我們經常使用微信支付,或存入支付寶付款,但是因為數字貨幣非常特殊,它由中央銀行發行,具有法定補償,並直接等於真實貨幣。
以上問題是我個人的看法,各位有其他想法可以在想法評論。

㈢ 你怎麼看待「全球「新型貨幣戰爭」剛剛開始」

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表示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技術對貨幣的影響正達到前所未有的狀態,比特幣已經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實驗。 數字時代已然來臨,數字貨幣時代也必將來臨。

日前,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在《比較》雜志上撰文,闡述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及其背後的理論邏輯。

姚前在文章中回顧了貨幣形態的變化,由於技術推動,貨幣形態經歷了從商品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到電子貨幣的演化,目前已經延展到信用貨幣、高流動性金融資產等更廣義的貨幣層次。

而隨著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對貨幣演化的影響進一步深入。

姚前文章中稱,除了交易轉賬功能,貨幣往往因價值而動,哪裡的價值更穩定,收益更高,貨幣就往哪裡流動。而這種流動,就發生了貨幣的替代。這種貨幣替代,小的可引發人世間的種種悲喜劇,大的可引發為了搶奪貨幣主導權的「戰爭」,比如以鄰為壑的匯率戰、各種貿易/貨幣聯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博弈等。

以往的貨幣替代是因為貨幣的價值內涵發生變化,可以稱為「古典貨幣戰爭」,而現在由於技術而引起的貨幣替代可稱為「新型貨幣戰爭」。

還有一種「新型貨幣戰爭」則是電子支付對現金的挑戰。近年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的使用率持續激增,「無現金 社會 」「無現金城市」等詞語在媒體上頻頻出現,甚至成為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廣業務的宣傳口號。與之密切相關的是,許多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央行貨幣在總體貨幣總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自2003 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與M2比率下降了5%,印度下降了7%,歐元區則下降了3%。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央行貨幣(尤其是現金)在流通領域被技術更先進的電子支付方式乃至私人貨幣替代。

對於法定貨幣而言,私人支付工具的「去現金化」口號,以及「去中心化」數字貨幣的興起,更像是一個Morning Call(叫醒電話),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法幣價值穩定,喚醒中央銀行不能忽視數字加密貨幣這一難以迴避的技術浪潮,喚醒中央銀行應重視央行貨幣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

姚前認為,這場「新型貨幣戰爭」可追溯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央銀行的聲譽及整個金融體系的信用中介功能受到廣泛質疑,奧地利學派思想回潮,貨幣「非國家化」的支持者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不以主權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的去中心化可編程貨幣「橫空出世」。有人甚至稱其為數字黃金,寄託取代法定貨幣的夢想。這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私人貨幣與法定貨幣的「戰爭」,是貨幣「非國家化」對法定貨幣的挑戰。

Libra白皮書指出:「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現在看,其宏大使命未必一定成功,但對於這樣的願景,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至少在技術方面抑或在模式方面,它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參考和選項,有益於 社會 的進步。

比特幣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試驗。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法定數字貨幣研究,論證其可行性;2015年,持續充實力量展開九大專題的研究;2016年,組建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6年之後,各國中央銀行也開始行動起來,開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加密貨幣試驗,比如,加拿大的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還有我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等。

這是一條全新的賽道,參加者有私人部門,有公共部門,有主權國家,有國際組織,有金融機構,有 科技 公司,有產業聯盟,有極客,有經濟學人……總體看,這場「新型貨幣戰爭」才剛剛開始。需要研究和探討的領域很多,比如技術路線之爭、數字隱私保護、政府監管、 社會 治理、網路和信息安全、貨幣主權、金融基礎設施創新、風險防範等。

與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不同,法定數字貨幣或央行數字貨幣「根正苗紅」,不存在價格不穩定和合規性問題。

有些經濟體選擇了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技術路線,比如,加拿大的 Jasper項目、新加坡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項目、中國香港的LionRock項目、泰國的Inthanon項目,而有些經濟體則搖擺不定,對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

區塊鏈技術具有難以篡改、可追溯、可溯源、安全可信、異構多活、智能執行等優點,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雛形,是新型的價值交換技術、分布式協同生產機制以及新型的演算法經濟模式的基礎。當前,各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實驗進展迅速,內容已涉及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交易性能、身份認證、券款對付、款款兌付等廣泛議題。

姚前認為,作為一項嶄新的技術,區塊鏈當然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但這正說明該技術有巨大的改進和發展空間。

姚前最後表示,雖然各國「引而不發」,至今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央行數字貨幣,但無論是數字美元方案,還是數字美元計劃白皮書,均表明美國已正式加入「火熱的央行數字貨幣戰局」。

國際金融市場改變,傳統金融中心是銀行, 將來數字金融中心是區塊鏈或區塊鏈網路平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這是一個空前的 歷史 性事件,它改變了金融市場結構、外匯管理、世界儲備貨幣、監管制度、和金融穩定.

2021年2月,特斯拉的馬斯克公開他大量購買比特幣的原因,因為預備美元會有負利息,為應對由此帶來的資產貶值,他找到了比特幣。我們可以追蹤這一推理過程:

新冠病毒在美國引發經濟危機;

美聯儲大量印鈔,美元貶值,利息下跌,還有可能降到負利率;

其他資產跟著大漲,如美股大漲;

馬斯克有大量美元,由於美元貶值,他尋找有價資產投資,於是找到比特幣;

但比特幣是流動資產,價值大漲後,其流動性已經超過世界大部分國家法幣的流動性;

美元開始受到威脅。

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現象,這是一個新現象。以前這現象只會發生在本國法幣不行的地方,這次卻發生在本國法幣是世界儲備貨幣上!如果數字代幣可以挑戰美元,這樣其他法幣一樣會被挑戰到。

2021年2月,美國多家媒體出現「美國政府和比特幣大戰」(US Government vs. Bitcoin)的標題。這表示這次比特幣已經影響到美元.

看完你都可能都無法置信,這件事情必定會震動世界,美國瘋癲的底氣,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以及無數人常理難以想像的危險。尤其是疫情的持續泛濫,更讓人們深刻認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真正殘酷之處。

在2020年11月分析IMF報告中,已經提出新型貨幣戰爭早已不是美國認為的(法幣、穩定幣)二元競爭,而是(法幣,穩定幣,數字代幣)三元競爭。當時(2020年11月),數字代幣取代美元的現象還沒有出現,但現在,2021年2月這現象開始出現了。

歷史 上三國時期,除了兩國戰爭(而另外一個在旁邊觀望)外,還有兩國聯合攻擊第三國的 歷史 , 例如曹魏聯合東吳,攻擊蜀漢;或是蜀漢和東吳聯盟和曹魏作戰(赤壁之戰)。如果 歷史 是可以借鑒,是不是代表以後,法幣可以和穩定幣合作,一同對抗數字代幣?因為數字代幣是全球性「貨幣」,影響到世界每一個國家,這不會只會影響到美國,其他國家一樣受影響。而美國的數字貨幣是臉書的Diem幣,不是比特幣。

如果這是可行的,應該如何布局?美國財政部並沒有考慮到這點,美聯儲也可能沒有考慮到這點。這里就先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吧。




㈣ 美元指數怎麼看啊

到模擬欄目申請一個模擬,然後登錄進去就可以看到美元指數了,注意美元指數的英文代碼是USDOLLAR,然後你也可以簡單的買賣操作美指了。

美元指數,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並非來自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或是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

(4)新貨幣評論區怎麼看擴展閱讀:

美元指數相關名詞解釋:

1、商品價格

國際商品市場上商品大多以美元計價,所以商品價格與美元指數成較為明顯的負相關。

2、歐元匯率

美元指數根本上來講還是一系列匯率的一個加權指數,所以最終還是反映到美國與其主要貿易貨幣的自由兌換貨幣的強弱上。在美元指數構成的一攬子貨幣上,歐元是權重最重的一個貨幣,歐元的走勢自然也成為與美元指數的重要影響因素。

3、指數

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自2012年中期時推出,其採用外匯交易量對各貨幣進行加權,而交易量數據則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每三年發布一次的外匯調查報告,與此對應的是,該指數每隔三年對貨幣權重調整一次,以反映最新的交易量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元指數

㈤ 貨幣是否寬松怎麼看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相對來說的,其目的是讓市場的資金充裕,。

降准降息是寬松貨幣政策的明顯信號,但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並不只是降准降息。例如:央行平時的市場公開操作(逆回購、MLF、SLF、TMLF)中利率如果比之前有所降低、或者是新投放的量比到期的貨幣量大造成貨幣凈投放,同樣意味著寬松的貨幣政策,因為銀行從央行處獲取資金的成本更低了,能夠放肆揮霍了。

判斷是否處於寬松貨幣周期其實並不是看政策,而是要看市場利率。所謂的寬貨幣政策發布了,但是市場依然很缺錢,那也不算寬松貨幣周期,只有貨幣真的足夠多了,市場利率開始下行,寬松周期才算是到來,也才會真正對股市、債市產生影響。

市場利率短期是看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如果隔夜或者7天期、1月期的利率飆升說明當時市場是缺錢的,節假日前以及季末、年末表現比較明顯,如果在持續下跌,說明市場不缺錢。而市場利率長期需要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如果有明顯下跌趨勢,說明出台的政策是寬松的貨幣政策,哪怕Shibor利率近期走高,大趨勢是不會變的。

下圖是近一年的十年期國債走勢圖:

熱點內容
股市第二次分紅怎麼扣稅 發布:2025-02-01 13:41:15 瀏覽:302
什麼專業考期貨 發布:2025-02-01 13:12:30 瀏覽:372
今日股市開盤是什麼時間 發布:2025-02-01 13:12:21 瀏覽:745
tcl科技股票明天走勢 發布:2025-02-01 13:10:51 瀏覽:737
期貨日線根據什麼定方向 發布:2025-02-01 12:55:47 瀏覽:470
淘寶怎麼玩期貨 發布:2025-02-01 12:46:43 瀏覽:851
期貨里上影線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1 12:36:17 瀏覽:466
基金的期權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2-01 12:28:13 瀏覽:789
塑料期貨用什麼軟體看 發布:2025-02-01 12:15:08 瀏覽:451
買基金是怎麼實現收益的 發布:2025-02-01 12:13:39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