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本國貨幣升值競爭力下降
Ⅰ 貨幣升值貶值的原因是什麼
一般來說,如果貨幣的供應供大於求(發行量過大),那麼貨幣(紙幣)就貶值,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貨幣的供應供不應求(發行量過小),那麼貨幣(紙幣)就升值,會引起通貨緊縮。
貨幣能夠增值,首要的原因在於它是資本的一種形式,可以作為資本投放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本循環後,會產生利潤。
這種利潤就是貨幣的增值。因此,如果貨幣不參與生產經營而是像海盜的寶藏一樣被藏匿於某個孤島上,顯然不會發生增值。
(1)為什麼本國貨幣升值競爭力下降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理解。
從國內角度看,貨幣貶值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是指減少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屬量,降低其對金屬的比價,以降低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
貨幣貶值在現代紙幣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即貨幣膨脹)時,紙幣價值下降。
從國際角度看,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兌換300元人民幣,今年兌換40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貶值了。
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具體表現為:
(1)出口有所限制。某國的貨幣升值了,那相對來說,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了,那出口的利潤就會減少。這樣的話,出口商就可能減少一定程度的出口商品。
(2)一定量的外匯「人間蒸發」。某國的貨幣升值了,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貶值。這樣一來,以前所賺的外匯就不那麼值錢。
例如,以前的美元是:1美元=8元人民幣,若是:1美元=6元人民幣,那麼以前所賺的8000億人民幣就會變成6000億人民幣。即使貨幣數量還是8000億,但價值卻下降了。這樣,每8000億人民幣中,就會有2000億人民幣「人間蒸發」、「憑空消失」。
如果是「貨幣貶值」,那表現和以上的相反。事實上,無論是貨幣升值還是貶值,通常不是一件好事。前面說了,貨幣匯率(貨幣升值或貶值的數量)較大的變動,可能會對宏觀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因此,在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國家都力圖使自己國家的貨幣匯率保持穩定。
Ⅱ 為什麼某國的貨幣升值,匯率卻下降
可以先了解這兩者的概念,受什麼因素影響。
1、貨幣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也叫「貨幣增值」,是指國家通過增加本國貨幣的含金量,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
2、匯率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可以被轉換成其他貨幣的價格。匯率可以理解為價格,匯率上升則價格上升。
3、兩者共同點以及區別。
當貨幣升值時,外銷產品競爭力變弱,出口企業利潤下降,給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經濟增長通常意味著消費需求的增加,也意味著製造業和其它行業的產量增加。不僅在國內,國際間的商貿往來也日漸頻繁,外幣兌換活動十分活躍,其中不僅僅有公司參與,個人消費者也需要兌換外匯,例如旅遊和購物。而匯率就顯示了本國貨幣相對於其它國家貨幣的價值,其中包括購買力。
匯率和經濟增長之間似乎存在明顯的不同步,貨幣價值一般尾隨在經濟增長之後而上升。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伴隨著更大的需求而增長,可用國際貿易來衡量。由於海外對本國商品和服務的強大需求,會促使產量的增加。貿易活動的增加也會導致更強的生產力,而產量或者說生產力略高的國家的財政地位也相對更高。
匯率變動是國際市場中商品和貨幣供求關系的綜合反映。匯率上升表示外幣升值,本幣貶值;匯率下降表示本幣升值,外幣貶值。匯率變動方向是由兩國綜合實力比較後確定的。
Ⅲ 為什麼本幣升值會導致國內總需求下降,引起通貨緊縮
本幣升值會讓物價水平變高,物價水平高了,那麼就是說商品賣貴了,從而出口下降,凈出口下降了。所以,物價高了,凈出口就會少了,也就是說,總需求少了。(投資=消費=凈出口=總需求,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