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貨幣政策滯後市場

為什麼貨幣政策滯後市場

發布時間: 2023-08-20 05:15:08

㈠ 試論我國當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困難、其產生的原因和對策。

我國中央銀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困難與對策
【作 者】王峨峰
【作者簡介】王峨峰 遼寧財政高等專科學校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經濟運行機制的轉軌從根本上要求對經濟宏觀調控方式的改變,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由過去主要依靠財政政策轉為主要依靠貨幣政策。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是經濟正常運行的前提,任何現實的社會總需求都體現為貨幣支付能力的需求,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正是通過調整社會總需求來實現的。然而,近十年我國GDP增長1.6倍,速度較快,而同期的貨幣發行卻增長了10.7倍。就1995年上半年而言,廣義貨幣增長速度依然很高,截止六月末,M[,2]增長32.8%,大大高於計劃調控目標的23%~25%。這是在當前宏觀經濟呈現好轉態勢過程中出現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經濟過熱抑或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就是社會總需求增長過快倒逼貨幣供應量增長過快。固定資產過快增長引發的貨幣需求,社會消費基金過快增長引發的貨幣需求,企業效益不佳需要大量周轉資金墊付的貨幣需求,等等,都迫使中央銀行連年超經濟發行,形成目前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而且,近年來全社會積累的貨幣購買力並沒完全消化,到1994年末,全國市場流通中現金有7288億元之多。社會經濟生活狀況可以最大限度地折射出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新頒布的中央銀行法把穩定幣值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無疑是理性選擇。然而,就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進程中,將會遇到許多難題,尚需創造條件,實施有效對策,凈化環境,以使貨幣政策目標得以實現。
二、貨幣政策目標實現的主要困難
1.經濟高速增長。經濟增長表現為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的積累。從理論上講人民幣是本身沒有價值的商品流通的籌碼,它的超量發行不會給經濟帶來實質性增長。但經濟高速增長與貨幣超量發行有直接相關性。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必然要求有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以使其充當名符其實的「第一推動力」。在經濟結構趨於合理時,尚可消化因需要而發行的貨幣;反之,將有一部分貨幣滯留在流通領域,導致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有專家指出,抑制通貨膨脹一要管住貨幣發行,二要管住物價。由於經濟高速增長對貨幣需求的擴張是現實的,所以,必須控制貨幣供給量,使之與經濟增長相適應,決不可以犧牲幣值穩定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的高速增長。
2.固定資產投資膨脹。80年代以來的歷次經濟過熱都是與固定資產投資膨脹不無相關的,90年代開始,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波動,各地通過盲目擴張投資競相攀比速度,致使投資規模超過了經濟的承受能力。固定資產投資1992年比上年增長37.%,1993年比上年再增50.6 %,1994年是治理通貨膨脹的重要年份,本應大幅度壓縮投資規模,從而放慢經濟增長速度,減少貨幣供應量。然而, 實際投資大大超過13000億元的計劃額度,達到15900多億元。現在, 幾乎沒有不超預算的投資項目,而且普遍超預算40%到50%。有鑒於此,可以說投資規模膨脹已成為貨幣超常發行的驅動力。
由於近三年我國的投資率(投資額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均在40%以上,而且相當部分低效投資形成了不小的浪費,增加了社會貨幣存量,有些投資還進入了開發區和被炒得火爆的房地產領域,擴大了「缺口」,加劇了「瓶頸」狀態,成為經濟發展的硬傷,使以穩定幣值為目標的貨幣政策運作起來困難重重。
3.消費基金增長過快。國民收入分配持續向個人傾斜造成消費基金增長過快,1994 年消費基金支出的現金及對農村凈支出的現金為111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0.5%,全年的行政事業管理經費支出4701億元,比上年增長36.4%,對農村凈支出47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對消費基金的管理一直是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過快增長,不論是個人部分或是社會集團部分,都是通過金融機構的信貸現金渠道出來的,最終會引發和推動市場物價的大幅度攀升,對通貨膨脹的升級和蔓延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消費基金過快增長象誘餌一樣帶來了貨幣過量發行,這對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非常不利的。
4.企業效益不佳擠占信貸資金。目前,絕大多數大中型國有企業由於缺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能力,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致導資金需求和使用上的無約束。在利益競爭的驅動下,以追加投資來擴大生產規模。然而,企業的不良債務和銀行的不良貸款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種數量型擴張沖動牽動的高投入必然給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帶來困難。
由於企業普遍缺乏市場觀念,邊貸款、邊生產、邊積壓,盲目上項目擠占流動資金以及社會負擔過重等原因,使之生產經營步履維艱,90%以上的流動資金靠銀行貸款,而在經濟效益不佳的狀態下,非但不能如期歸還,還要不斷增加新的貸款來維持生計。結果降低了資金周轉速度,擴大了信貸投放規模,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在體制轉換過程中,銀行和企業的關系發生了摩擦,表現為資金供給有限性和資金需求無約束性,1994年各項貨款增加5148億元,比上年多增加近310億元,與GDP相比,這樣的資金環境可謂寬松,但企業仍感資金緊張。據統計,目前國有企業根本無法歸還的貸款約有12000億元左右, 約占銀行貸款總額的40%,佔全社會資金總量的25%。這不單是新形勢下銀企關系問題,更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5.銀行自身管理不善。目前,我國銀行的經濟體制和管理形式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金融法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貨幣政策目標難以運作的關鍵因素。首先,中央銀行缺乏獨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能力,沒有形成監督管理職能的機制,不能自主地調節貨幣存量;其次,各專業銀行盲目競爭,在貸款管理上缺乏完整科學和行之有效的辦法,重貸輕收,放貸容易收貸難。全國1994年度企業呆帳、呆滯貸款有7078億元,是流通中貨幣5781億元的120%。 這是銀行行為行政特色的結果。巨額貸款無法收回,國家勢必以擴大貨幣發行來彌補,這將勢必推動通貨膨脹,影響幣值的穩定。再次,信貸資產質量下降。長期以來,各專業銀行被扭曲的體制和滯後的管理所困憂,不但信貸資產質量低下,而且貸款包袱沉重。每年投入大量的貸款又大部分被「三項資金」占壓,造成貸款沉澱。一些企業借金融法規不健全之機多頭開戶、多頭貸款、母體裂變、公款轉儲。目前,國有企業3000多億元的虧損額絕大多數是銀行的信貸資金,它直接影響了貨幣幣值的穩定。最後,信貸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貸款的決策質量和管理質量影響著信貸資產的質量。然而,從信貸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上看,在腐敗之風已染成信用腐敗的環境下,在公開、嚴肅的借貸關系中,隱蔽著借貸雙方的私利交易,當企業不能通過公開合法渠道滿足資金需求時,便會通過非公開不正當渠道及手段,甚至以利益打動信貸人員;從業務素質上看,現有信貸人員構成復雜,相當部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難以滿足實施貸款管理和監督的需要,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准確的依據,執行貨幣政策也不會得心應手。

㈡ 政府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證券市場

政府的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銀行調整基準利率對證券價格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就下降。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就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從而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

這會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證券市場。

4、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政策,我國對不同行業和區域採取區別對待的方針。

一般說來,該項政策會對證券市場整體走勢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因為板塊效應對證券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

(2)為什麼貨幣政策滯後市場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和證券市場的關系

政府可以通過證券市場行情的變化對經濟運行狀況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預測,並且利用證券市場對經濟實施宏觀調控。

政府利用證券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是運用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特別是公開市場業務,完全依託證券市場來運作,通過證券的買入賣出調節貨幣的供給,影響和控制商業銀行的經營,進而實現調節和控制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的目的。

如中央銀行大量買進證券,商業性金融機構就可以擴大信用規模,流通中的現金量就會增加,而且證券價格會隨之提高,利率水平會相應下降,這些都會起到刺激投資,擴張經濟的作用。

反之,當中央銀行大量賣出證券時,就會對經濟產生緊縮效應,可以有效地抑制投資膨脹和經濟過熱。

㈢ 貨幣政策時滯產生的原因

  1. 貨幣政策時滯是從經濟形勢的變化需要中央銀行採取行動實施貨幣政策,到最終目標變數的變動即效果實現之間的實踐間隔。貨幣政策的時滯分為認識時滯、決策時滯和反應時滯。

  2. 從認識時滯看,由於統計數據的收集需要時間,因此中央銀行並不能及時地獲得經濟形勢變動的情況,可見從經濟形勢發生變化到中央銀行掌握經濟形勢變化,並思考採取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運行,有了一個時間滯後。

  3. 從決策時滯看,由於政府決策需要程序,需要討論貨幣政策的方向、力度等進行討論,進而形成政策操作計劃,這又產生了一定的時間滯後。如果在決策時,各方意見不能統一,決策時滯會相應延長,甚至會錯過最佳時期。

  4. 從反應時滯看,中央銀行操作貨幣政策後,最先能夠改變是基礎貨幣、商業銀行體系的超額准備金和短期利率,要經過貨幣供應量、長期利率的變化才能影響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並對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產生影響。這有有了時間滯後。

  5. 貨幣政策時滯可能使得政策效果減弱,甚至帶來相反的效果,這是必須重視的問題。(這里主要參考了彭興韻:金融學原理,第五版)

㈣ 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

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是貨幣政策的需芹含要制定、實施以及產生效果,每一環節都需要一雹舉定的時間,而此時距離問題產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所以貨幣政策源首碧的時滯效應是時間的滯後性。

熱點內容
華東科技股票專家 發布:2025-02-01 19:40:48 瀏覽:431
如何計算加密貨幣 發布:2025-02-01 19:31:38 瀏覽:228
如何把理財通中我的資產取出 發布:2025-02-01 19:28:19 瀏覽:946
周五公司股票漲停 發布:2025-02-01 19:11:47 瀏覽:357
鳳凰光學股票漲停原因 發布:2025-02-01 18:50:34 瀏覽:245
股權輔導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1 18:41:17 瀏覽:26
股市如何看上證指數 發布:2025-02-01 18:39:35 瀏覽:395
股市出貨時間是什麼 發布:2025-02-01 18:38:26 瀏覽:611
炒股100萬外債如何翻身 發布:2025-02-01 18:38:25 瀏覽:211
股市為什麼很低迷 發布:2025-02-01 18:33:17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