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齊國貨幣外圓內方
A. 戰國時期的貨幣
戰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的錢幣由為布幣、刀幣、環錢和蟻鼻錢(鬼臉錢)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
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錢」、「鎛」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錢」的緣故。「布」為「鎛」的假借字。 布幣的流通范圍,主要在黃河中游農耕經濟地區如韓國趙國魏國燕國等。
刀幣,刀削形,起源於漁獵經濟工具。主要流通在黃河流域的東部諸侯國如齊國燕國趙國。各國的刀幣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其中以齊國的刀幣最為古樸精美。
圜錢,圓形圓孔,又叫環錢。起源於手工業經濟工具的紡輪或璧環,主要流通於秦國魏國,戰國中期以後,秦國首先採用方孔圓錢,後來齊國燕國也紛紛仿效鑄造。
蟻鼻錢,又稱鬼臉錢,是南方楚國的鑄文銅幣,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上面鑄有陰刻銘文,有一種錢文好象螞蟻爬在人的鼻樑上一樣,故名蟻鼻錢;另一種好象醜陋的鬼面一樣,故名鬼臉錢。以枚為單位計值,使用時較為便利。
B. 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都是什麼樣的不同國家可以互通嗎
圓錢
圓錢大約誕生在戰國中期,使用的國家最先應該是兩周(周天子的封地,後期分成了兩部分),隨後向四周傳播,秦、趙等國也都使用過圓錢。秦始皇平定六國後,為了加強文化的統一,開始鑄造統一的貨幣,因為圓錢節省材料、方便攜帶,自然就成為了首選。
但在這華麗的背後,卻也有糟粕的一面,貨幣經濟帶來的好處,並沒有讓所有人都體會到,農民生活依舊食不果腹的同時,還要面對封建統治者那苛刻的稅收。
文獻參考《史記》、《國語》、《貨幣文字考》、《財經大辭典》
C. 古代銅錢為什麼都是內方外圓的形狀
首先要說明的就是在秦朝統一貨幣之前,古代的貨幣是多種多樣的。比如說,有刀形,有玉佩形,有貝殼形,形形色色。這種情況一直到了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為了便於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才將貨幣統一為外圓內方的形狀。
以上都是從實用性的角度上去分析。當然,後世學者根據《周易》裡面的天圓地方的內容對貨幣的形狀加以解讀,從而將貨幣的形狀和思想聯系起來。例如,當人們獲取銅錢的時候,要告誡人們需要從正規的途徑得到這些錢財,必須符合天地之道。還有小小的銅錢會時常告誡人們做人要守規矩,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當然以筆者的觀點來看,古代的銅錢為什麼是內方外圓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實用性,至於思想層次上的,應該是後世文人的附會之談。
D. 秦始皇為什麼將貨幣統一成了半兩錢的形式
因為戰國時代秦國所用的貨幣就是半兩錢的形式,秦統一後,以秦原來的貨幣為准頒布天下,統一貨幣,文字、度量衡也是如此
E. 秦滅六國統一後,世面上流通的錢怎麼稱呼
秦滅六國後統一後,秦始皇統一了各國的貨幣稱呼為「半兩」,也稱作「秦半兩」。這是一種外圓內方的銅錢,這種方式成為了中國錢幣籌造的典範。
外圓內方的銅錢在全國通行後,結束了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鞏固了秦國的統一,促進全國經濟文化的交流,也為後世錢幣打下基礎。
秦朝外圓內方的銅幣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貨幣。把錢稱作「方孔兄」的典故就是來自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