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古貨幣的真假
① 怎麼鑒定古代的貨幣
一、看古銅錢銅質,定真偽。古代銅錢的材質有青銅、白銅、紅銅和黃銅四種。明代嘉靖以前鑄錢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少量白銅,紅銅鑄幣遼代較多。青銅容易斷裂,斷裂面無銅色,而將斷裂面在石頭上摩擦後,銅色即顯。黃銅鑄幣和銅雕母錢始於明代嘉靖,如果發現明代嘉靖以前的黃銅錢幣或銅雕母錢,可判定是後鑄無疑。
二、聽古銅錢聲音,定真偽。古銅錢年代越久,鈣化越嚴重,鈣化後的銅錢失去銅的原聲,用金屬撞擊聲音沉悶,聲音越小,時間越久。凡是發現聲音尖高的古銅錢,說明沒有鈣化現象,可判定為新彷品。
三、聞古銅錢氣味,定真偽。古銅錢時間越長,其氧化越嚴重,銅錢氧化的時間越久,其銅腥味越小。凡是銅腥味重的古錢幣,皆可判定為假貨。
四、觀古銅錢銹色,定真偽。古銅錢停止流通後,存放不當會生銹。傳世古銅錢銹層較薄,且銹在局部,錢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銅錢坑口不同銹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銅錢,銹層一般較厚,銹在一起的銅錢叩開後,有「泛金」、「泛銀」、「泛藍」現象,「三泛」現象是無法仿製的;沙坑出土的銅錢,一般銹層較薄,錢面多生紅黃銹;水坑銅錢銹色布滿幣面,呈墨綠色。古銅錢的銹是由內向外而生,行家稱其為「發銹」、「貼骨銹」,真銹是很難去掉的,凡是銹容易去掉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五、舌頭舔古銅錢,定真偽。用舌頭舔古銅錢面,真品無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澀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銹或作漿,必假無疑。
六、比較古銅錢,定真偽。我國古銅錢都是手工鑄造,每枚古銅錢幣之間多少都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多枚錢幣一模一樣,分毫不差的古銅錢,可判定是現代工藝所為。
七、水煮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上的銹或綠或紅,或黃或藍,附著力極強。遇到銹色可疑的高古錢,放入沸水中煮20分鍾後看銹色,如果銹色不變不脫的是真錢,變色脫銹的可判定是假貨。
八、針扎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的真銹比較堅硬,用針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劑做作的假銹,具有軟性,用針很容易扎入,針立而不倒。凡針立於銹上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九、掂量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用手掂量,感覺輕飄飄的,因為真錢鈣化、氧化後密度小。新銅翻鑄假幣密度大、比重大。凡是有壓手感的古銅錢,多數可判定是新鑄品。
十、看古銅錢大小比重,定真偽。古銅錢的大小,輕重千差萬別,很難說清規制,但從普遍性分析,也能悟出一般規律。如戰國「半兩」,大部分直徑3.2厘米左右,重5.4—7.4克不等;秦「半兩」大部分直徑在2.5—2.8厘米之間,重3—6克左右;漢「五銖」大部分直徑在2.4—2.6厘米左右,重3.2—3.6克之間;唐代「開元通寶」大部分直徑在2.4—2.5厘米之間,重3.8—4.2克左右;宋代小平錢多數直徑在2.4—2.5厘米之間,重3.4—4.2克左右。近年專家研究發現,「半兩」錢直徑凡是超過4厘米以上的,均為偽作,小平錢超重和超大的,真品少見。
② 如何鑒別古錢幣的真偽
一、如何通過水洗法測試古錢幣的真偽?
將被測試的錢幣放入清水中,數日後取出,附著在錢幣上的泥土、油污、浮銹便會脫羅。假幣上的作偽之處,也很容易發現。
二、探針法測試古錢幣的真偽?
對於北測試錢幣的局部存疑之處,可以用縫衣針等物進行試探性刺挑。古錢的真銹,附著力強,堅硬,把縫衣針針尖頭向下豎直下壓,放手後,鋼針會倒下去。而假幣的銹具有輕微彈性,鋼針不易倒下。
三、摩擦法測試古錢幣的真偽?
將銹色滿身的錢幣的邊道,在水泥地上或者在細砂紙上摩擦幾下,觀察期露出的銅色與同時代錢幣的銅色是否相符。若使拼合而成的錢幣,摩擦後有可能露出拼合的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