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貨幣制度是如何運行的
❶ 香港實行什麼貨幣制度
信用貨幣不兌現制度:港幣憑借香港政府的信用(比如納稅的唯一憑證等)由商業銀行代理發行,不兌現黃金或其它貴金屬。
商業銀行貨幣發行制度: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商業銀行發行貨幣的地區之一。香港沒有央行,發鈔機構為匯豐、渣打和中行三家銀行,以外匯為准備金,將其作為保證金向外匯基金換取無息的「負債證明書」作為發行貨幣的依據。說白了,就是銀行要發行多少港幣,必須百分之百持有同價值的美元。採用的是全額准備金制度。
多種匯率制度共存:聯系匯率與市場匯率共存,港府原則上不幹涉港幣匯率走動,港幣匯率一方面由市場供需決定,另一方面由於港幣發型的特殊性,港幣採取的是絕對的聯系匯率,與美元匯率綁定,為7.8港元兌1美元,當美元走高,港幣發行銀行就會增持美元換取利差,港幣走強,港幣發行行就會增發港元。這做做法的好處有幾點:
1、作為一個資本賬戶開放國際資本流動量大的高度開放型經濟體,聯系匯率可以降低匯率風險,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促進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2、約束政府的財政制度,不至於濫發貨幣造成貨幣市場膨脹進而造成市場波動。香港的財政赤字貨幣化(說白了就是政府發債券在公開市場上賣,發鈔行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政府資產負債表上負債增加,發鈔行資產負債表上收入增加,同時創造出一項負債,那就是貨幣的發行)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財政負債率低,盈餘大,中期目標也是財政收支平衡。
3、美國的財政制度對香港市場有很大的影響,美元是香港對外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因此和美元綁定是非常明智的。
弊端也有:
1、限制了香港的資本擴張,政府無法通過增發貨幣的手段來刺激市場,貨幣市場必須在政府資產債表上實打實的數字反應出來後才能進一步擴張。也就是說必須有實打實的財政和貿易盈餘的前提下才能增發貨幣。
2、香港的做法其實違反了三元悖論的定理,既執行固定匯率,又想資本自由流通,還想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假如香港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港元貶值壓力——政府回收港元,使得供給目標無法實現。香港貨幣政策被動的跟隨美聯儲的政策變動。
全手打,希望能幫到你
❷ 香港如何發行貨幣
香港的貨幣包括由政府發行的硬幣及三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發行紙幣面額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和1000元六種 (中國銀行發行的紙幣沒有10元券); 由香港政府發行的硬幣有5元、2元、1元、5毫、2毫、1毫及1仙紙幣。港幣發行制度是香港實行的是商業銀行發鈔制度。1845年,英資金寶銀行開張,首次發行紙幣54000元,開創了由英資商業銀行發行港幣的先例。1897年,渣打銀行根據1853年的英廷大憲章發行紙幣,次年匯豐銀行也依據1866年《匯豐銀行條例》參與港元紙幣的發行。有利銀行也根據1911年的 《紙幣發行條例》,參與貨幣的發行。後來有利銀行被匯豐收購,其紙幣發行權被取消。自此英資的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一直是香港的發鈔行。1994年5月中國銀行香港分行首次發行港鈔,打破了英資銀行壟斷港鈔發行的局面。香港貨幣由商業銀行代為發行,但必須有百分之百的外匯作為發鈔的准備。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2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hk$是什麼幣種
hk$港元或稱港幣,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
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正式的ISO 4217簡稱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志為HK$。
香港金融管理局及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及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香港發鈔銀行於2010年7月20日公布,將推出2010版港幣新鈔票系列。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元就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3)香港的貨幣制度是如何運行的擴展閱讀:
香港特區金融管理局和香港三家發鈔銀行,即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2018年07月24日共同公布,推出2018香港新鈔票系列。
2018香港新鈔票系列與目前流通的港幣紙幣一樣,共設有五種面額,其面額顏色也與目前流通的港幣紙幣顏色相同。這是香港三間發鈔銀行首次統一每張港幣紙幣面額背面的設計主題,方便市民辨認。
新版港幣紙幣設計主題與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其靈感來自於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生活節奏、休閑娛樂方式以及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遺產的多元面貌特點。
新版1000港元紙幣的設計代表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500港元的設計則描繪出位於景觀壯麗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100港元則表現著傳承藝術文化的粵劇、50港元的紙幣則印有在香港棲息的蝴蝶、20港元紙幣則反映出香港社會的飲茶文化。
有別於傳統的橫向設計,新版港幣紙幣的背面是以直幅的方式去配合主題版面設計,方便與現時流通的鈔票區分。
❹ 關於香港聯系匯率制
港元與其他貨幣掛勾的制度其實由來已久,自民國至1935年12月行銀本位制與中國銀元保持在穩定水平,港元於1935年12月至1972年6月期間,曾經與英鎊掛勾,1935年12月至1967年11月間,1英鎊可兌16港元,1967年11月至1972年6月,1英鎊則可兌14.55港元。1972年7月至1974年11月,則與美元掛勾,之後曾自由浮動。
1980年代初,香港出現前途問題,加上香港股市出現股災,市民對港元信心出現動搖,港元不斷貶值。1983年9月,出現港元危機,港元兌美元跌至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香港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聯系匯率制度,港元再與美元掛勾,匯率定為7.8港元兌1美元。此後穩定下來,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實行至今。
聯系匯率制度依賴香港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元曾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資者大手買賣而造成匯價大幅波動,其後香港金融管理局決定投放資金穩定匯價,令7.8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才可繼續維持。
香港是一個城市而非國家,經濟自由度高,屬開放性經濟體系,聯系匯率有助穩定香港經濟,減低外國經濟及匯率上的波動對香港做成的沖擊,亦可減低與香港從事貿易及外國投資者在香港投資的匯率風險;由於香港的原材料、食品與消費品等,大部分依賴入口,聯系匯率亦可穩定香港的物價。但聯系匯率令香港需要跟隨美國調整利率,經濟體系因而較被動,未能發揮以利率調節經濟與通貨膨脹/收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