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新力控股集團市值最高的時候多少

新力控股集團市值最高的時候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17 11:53:06

① 2022市值最高的公司排行榜(世界公司市值排名前十最新)

截至2021年12月,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同比增長 48%,達到創紀錄的31.7 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中美兩國GDP總和(35.7 萬億美元)。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前十名:
蘋果 排名1 市值21000億美元
除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還在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占據第一,2021年蘋果品牌價值2633.75 億美元。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16.5活躍的蘋果設備(如果一台設備在過去 90 天內使用過 Apple 服務,則該設備將被視為活躍設備),其中包括10億部活躍的iPhone。
沙特阿美 排名2 市值19000億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前身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現有員工7.9萬人。
盡管市值排名第二,但是在2021年以前,沙特阿美一直是最能賺錢的公司,凈利潤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但從2020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能源需求降低,凈利潤持續下滑, 2021 年 3 月,沙特阿美宣布 2020 年的收益與 2019 年相比下降了近 45%。
微軟 排名3 市值18000億美元
2019年4月,微軟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第三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微軟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品牌估值,1629億美元。
微軟佔有全球操作系統73%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名macOS的五倍,全球有超過13億台設備在運行Windows10, 6月24日微軟將發布其下一代 Windows。
亞馬遜 排名4 市值16000億美元
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行業的五巨頭之一,亞馬遜以其技術創新和打破成熟行業規則而聞名。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市場、人工智慧助手提供商、直播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私營僱主。
Alphabet 排名5 市值14000億美元
Alphabet是谷歌重組後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名字,Alphabet採取控股公司結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路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Alphabet將取代GOOGLE INC成為上市實體公司,所有谷歌的股票都會自動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lphabet股票,並享有同等權利。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在雲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lphabet 涉足技術、生命科學、投資資本和研究領域。
臉書 排名6 市值8390億美元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網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約有 28.5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造成的結果就是2020年Facebook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收入的四分之一。
騰訊 排名7 市值7530億美元
騰訊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特斯拉 排名8 市值6410億美元
特斯拉於2003年7月創立,公司的名字是對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伊隆·馬斯克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特斯拉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99,550輛,比上年增長35.8%。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
阿里巴巴 排名9 市值615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 排名10 市值588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多元控股公司,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並擁有上市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的重要少數股權。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台積電 排名11 市值 5340億美元
貴州茅台排名16 市值3850億美元
美團排名39 市值2260億美元
五糧液排名73 市值1590億美元
在名單中,公司之間的價值差異也在不斷加大,排名首位的蘋果市值2萬億美元,是第100名百威英博 (AB InBev) 的16倍多。
百強中有59家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佔百強總市值的65%。中國有 14 家公司上榜。
漲幅最大的公司?
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了565%,一時讓埃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外賣平台美團和PayPal受益於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其市值分別增長了 221% 和 151%。
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和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和阿斯麥控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也躋身漲幅前十。

② 新力地產是上市企業嗎

是的。新力地產是上市企業。新力控股於2019年11月15日正式於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還有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新力地產公司市值約149億港元。新力地產還是很有實力的。

③ 世界資產最大的十大公司

世界總資產排名前十的公司有:貝萊德集團、先鋒集團、道富全球投資管理、富達投資、安聯資產管理、瑞銀集團、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紐約梅隆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等,排名不分先後。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0-1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數說A股30年:股價最高、市值最高、股價振幅最大都有誰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已過「而立之年」。

30年間,A股股票數量從1990年的7隻,已增加到目前的4000餘只。30年征程中,A股也經歷了無數風雲變化。

具體來看,Wind統計顯示,不復權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A股30年來,股價最高的是1992年的飛樂股份,最高至3550.00元/股。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市值最高的股票,是2007年的中國石油,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分紅方面,「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連續13年成為A股年度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

股民最關心的股票價格漲跌方面,A股30年來,1992年的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最大,讓股民坐上了最刺激的「過山車」,日波動率高達583.19%。

新股發行數量方面,雖然有反復,但總體上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其中,1993年,新股上市數量正式突破百家。2017年,A股首發上市公司數量達438家,是30年間新股發行數量最多的年份。

股價之最:28年後貴州茅台股價再破千元

Wind數據顯示,不復權的 歷史 股價數據顯示,30年來,股價最高的股票為飛樂股份(600654),1992年最高至3550.00元/股。27年後,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2019年最高至1241.61元/股。

具體來看,1990年至1993年,A股歷年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真空電子(600602)、飛樂股份(600654)和G海立(600619),分別為500.10元/股、939.50元/股、3550.00元/股、330.00元/股。其中,飛樂股份(600654)在1992年和1993年,都是股價最高的股票。

進入1994年,A股股價開始進入緩慢上升期。其中,1995年,股價最高的中華企業(600675),近為35.67元/股。及至2000年,方再次出現百元股,億安 科技 (000008)最高達126.31元/股。

不過,從2002年開始,A股連續5年未再出現百元股。2002年至2006年,A股股價最高的股票分別為2002年和2003年的用友軟體(600588),2004年和2005年的蘇寧電器(002024),以及2006年的貴州茅台(600519),股價分別為62.00元/股、56.81元/股、51.98元/股、70.25元/股、93.20元/股。

然而,從2003年開始,A股歷年的最貴股,再沒有低至百元以下。2007年,中國船舶(600150)最高達300.00元/股,2017年貴州茅台(600519)股價突破500元關口,最高至726.50元/股,201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千元股,最高至1241.61元/股。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9年貴州茅台(600519)再次成為年度最貴股後,往後的12年,A股年度最貴股這一稱號,僅3次旁落。2001年,洋河股份(002304)最高至239.98元/股;2014年,朗瑪信息(300288)最高至223.88元/股;2015年,安碩信息(300380)最高至474.00元/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當年的老股票股價能夠突破千元,有一定 歷史 原因。

彼時,國內證券交易所剛設立不久,掛牌交易的股票不多,股票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各股股本較小。此外,政策方面,1992年上海股票交易市場放開了日內漲跌幅限制,大批股民湧入。加之當年市場規則總體比較寬松,曾施行T 0、無漲跌幅限制等規則。因此,上市公司的價格與價值差異較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老八股」中還誕生過萬元股。不過,因為種種因素,Wind並未收錄這一 歷史 數據。

公開資料顯示,1992年5月,全稱上海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豫園商城」,股價突破萬元,創下了中國證券交易史至今未能突破的記錄。

漲幅之最:順發恆業2009年漲幅超2000%,2015年至2017年個股漲幅連續超1000%

30年來,歷年最能給投資者賺錢的股票,分別有哪些呢?

Wind數據顯示,年漲幅最高的股票,為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年漲幅高達2152.63%,也是A股30年內,唯一一隻年漲幅超過2000%的個股。

此外,除了2009年的順發恆業(000631),2007年的ST仁和(000650)、2015年的中文在線(300364)、2016年的海天精工(601882)、2017年的寒銳鈷業(300618)、2020年的萬泰生物(603392),年漲幅均超1000%,分別達1611.92%、1715.37%、1068.52%、1214.95%、1245.24%。

可以注意到,年漲幅較高的個股,近年來較多。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三年內,A股均出現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而在A股剛發展的前17年,沒有任何一支股票,年漲幅在1000%以上。

其中,1990年的真空電子(600602)、2001年的PT農商社(600837)、2002年的夏新電子(600057)、2004年的石油濟柴(000617),漲幅均未超過100%,分別為30.23%、80.76%、95.65%和97.69%。

市值之最:2006年A股進入萬億市值年代,中國石油超5萬億元市值仍是天花板

隨著A股的不斷進化發展,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樣不斷突破。

Wind數據顯示,A股近30年來市值最高的公司,為2007年的中國石油(601857),市值在2007年年底高達52877.24億元,也是近30年來市值唯一超過5萬億元的上市公司。

從1990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市值不斷增加。截至1993年底,A股出現首家百億市值的公司,上海石化(600688)市值達204.30億元。截至2010年底,A股出現首家千億市值的公司,中國石化(600028)市值達3370.94億元。截至2006年底,A股再進一步,出現首家萬億市值的公司,工商銀行(601398)市值達19590.0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007年,A股迎來上市公司市值的巔峰。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油(601857)市值高達52877.24億元,及至目前,仍是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天花板。

2008年後,A股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值總額徘徊在2萬億左右。其中,2009年底的中國石油(601857)、2017年和2019年底的工商銀行(601398)、2020年的貴州茅台(600519),市值均超過2萬億元,分別達24109.02億元、21279.48億元、20518.10億元、21530.10億元。

分紅之最:「宇宙第一行」連續13年分紅第一,2013年分紅突破900億元

A股30年來,哪些上市公司最能分紅呢?

絕對值來看,2019年,工商銀行(601398)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高達936.64億元

億元,是近30年來年度分紅最多的股票,距千億分紅僅一步之遙。

具體來看,1993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過億,申能股份(600642)全年分紅3.60億元。2001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10億元,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69.36億元。2004年,A股上市公司分紅突破百億,中國石化(600028)全年分紅104.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2007年開始,A股分紅正式進入「宇宙第一行」的時代。

從2007年至2019年,13年來,A股年分紅最多的上市公司,均為工商銀行(601398)。其中,2007年突破400億元,達444.25億元;2008年突破500億元,達551.13億元;2010年突破600億元,分紅642.20億元;2011年突破700億元,分紅709.12億元;2012年突破800億元,分紅835.65億元;2013年突破900億元,分紅919.60億元。

股價振幅之最:1992年瓊珠江A年度股價振幅 歷史 最高,年內日波動率超500%

股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股票的價格,一漲一跌均繫心間。那麼,A股30年來,哪些股票最能讓股民坐「過山車」呢?

Wind數據顯示,年度股價振幅最大的股票,為1992年的瓊珠江A(000505),年內日波動率高達583.19%,是A股30年來波動率最高的股票。

同時,1996年的武漢塑料(000665),年內日波動率同樣超過500%,達550.10%。

此外,1993年的四川金頂(600678)、1995年的中國嘉陵(600877)、1998年的四川湖山(600801),年內日波動率均超過200%,分別達308.63%、279.16%、275.36%。

2018年,A股年度股價振幅最高的利通電子(603629),日波動率僅為15.97%,在30年振幅榜上排名最後。此外,200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ST吉紙(000718)、2017年股價振幅最大的中石 科技 (300684),年波動率均在20%以下,分別為19.59%、19.63%。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股的不斷發展,A股歷年股價振幅最高的個股,日波動率不斷下降。

從2010年開始,10年間,僅有2012年股價振幅最大的華數傳媒(000156)、2015年股價振幅最大的協鑫集成(002506)、2020年股價振幅最大的瑞豐新村(300910),年內日波動率超過100%,分別為140.31%、101.37%、168.61%

新股之最:2017年438隻新股發行量是30年最高峰,1993年突破百家

總體上,A股歷年的新股發行數量,呈現出逐減增加的趨勢。

1990年與1991年,新股發行數量均在在個位數,分別只有7隻與4隻。1992年,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增至36家。

1993年,A股新股發行數量正式突破百隻,達105隻。並在此後的幾年間,出現一波上市的小高峰。1996年、1997、2000年,新股發行數量均突破百隻,分別達181隻、190隻、130隻。

不過,從2001年開始的往後9年間,A股新股發行數量有8年均未突破百隻。僅在2007年,實現了125隻的新股發行。

進入2010年後,A股新股發行數量開始大幅增加。其中,在2010年、2011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這7年間,A股首發上市的公司數量,均保持在200家以上。2010年、2017年和2020年,新股發行數量更是超過300隻,分別達341隻、438隻、342隻。

其中,2017年,A股438隻的新股上市數量,也是A股30年內新股發行最多的一年。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A股發行數量最少的年份,也在2010年後。2013年,由於市場低迷,全年僅有美的集團(000333)和浙能電力(600023)兩家企業首發上市。

⑤ 地產大佬在艱難9月

撰文 / AI 財經 社 李逗

編輯 / 游勇 董雨晴

許家印人生中的很多個幸事,都離不開飯局。

2018年的秋天,許家印在恆大深圳總部攢了一個飯局,邀請了萬科的郁亮、碧桂園的楊國強和融創的孫宏斌共進晚餐。幾個「首富」輕車簡行,沒有了往日的高調和喧囂。

大家都心事重重。郁亮說,萬科不再是房地產公司,把萬科定義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楊國強說,後悔當老大,不再爭銷量第一。

許老闆此時是最適合做東道主的人選。他手裡握著超3000億現金,擁有隨時可以實現的配資、杠桿,資本調度能力龐大。而他的事業版圖不斷展現出更多可能,沒有人能斷言他的能力邊界。

但其他老闆們就不好說了。那個秋天,一股秋意開始橫掃整個地產行業。

剛剛經歷過一輪輿論風暴的楊國強,開始主動降速,土地投資力度減了一半。郁亮不再重點關心房地產,而是張口閉口談起了新興業務;往常以大膽著稱的孫宏斌,罕見地把安全二字掛在口邊,盡管綠燈亮起時還是會忍不住踩上一腳。

這次聚會的前一年(2017),許家印剛剛超越「二馬」登頂中國首富。也是那一年,恆大以3700億銷售額超越萬科,成為宇宙第一房企,激動不已的許家印,企業開會時特地奏響音樂,慶祝了這個 歷史 時刻。

誰又能想到,3年後的今天,用許家印的話說,「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難,全體恆大員工都經受著從未有過的嚴峻挑戰」。

寒風乍起的2021年,並不是只有許家印一人輸在這個棋局。難,已經成為地產大佬們的常態。進入三季度的9月份里,大佬們已經開始急尋「救護機」,有著區域地位的地產大佬們,寄希望於躲在「大而不倒」的保護傘下,但對於多數大佬來說,他們正在暴雷的邊緣徘徊掙扎。

許家印的私人飛機起飛了,這次據說是許老闆親自北上求援。

左右逢緣的許老闆不僅錢多,朋友也多。他能從河南太康走出來,除了 歷史 機遇,遇到了房地產市場大爆發,也與他本人廣結善緣、長袖善舞有關。2017年,恆大打算在A股借殼上市,融資額1300億元,背後站著數十家頂級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能量。

剛剛進入9月的第一天,恆大又上了熱搜,當天它舉辦了一場「保交樓軍令狀簽署大會」,許家印出席了這場會議。他不僅公開表態,還簽署了官方文件,召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簽約儀式。半天時間里,這個話題在微博實現了半億閱讀。

更細心一些的人還會發現,接下來9月的每個節假日里,許家印都不忘給公眾打一針強心劑。9月10日(教師節),許家印承諾:「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恆大財富的投資不能一無所有!」9月22日深夜11點,恆大集團召開「復工復產保交樓」專題會。許家印對參會的4000多名各級領導強調,全力以赴抓好復工復產的重要性。

這是一種戰術性的考量。「這是許家印的高明之處,越是這種時候越高調。」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道。頻繁的曝光量,讓許家印的名字如雷貫耳,但在最關鍵的恆大債務的推進上,還在等待許家印解答。

許家印的危機還沒化解前,來自中原大地的地產大佬胡葆森,也罕見地發出了求助信號。

相比王石、潘石屹等地產大佬,胡葆森的名氣並不算大。他面容和善而堅毅,有著豫商的中庸底色,更是被馮侖視為忠厚長者。在地產圈中,他與馮侖、王石共稱為「中國房地產三君子」。但如今,馮侖、王石已經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71歲的胡葆森始終還奮斗在一線。

但在2021年9月中旬,胡葆森開始坐不住了。一份建業地產向河南省政府發出的《救援報告》暴露了他的窘境。報告重點是壓力陳述,在水災和疫情雙重影響下,建業的各項經濟損失逾50億元,懇請政府盡快償還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拖欠建業的各類款項逾50億元。

這則救援報告發出後,建業高管們也反復強調,這是河南當地的「萬人助萬企」活動背景下產生的。「目前建業集團多數業態基本恢復到了災前的生產經營狀況。」但你細品,再細品,事情也沒那麼簡單。

胡葆森與許家印都是河南老鄉,但兩人的機遇卻完全不同。1992年,許家印離開家鄉選擇到深圳發展,2008年,當恆大上市受阻時,許家印連續3個月,每周都到香港富豪鄭裕彤家裡打牌,絞盡腦汁地打入了香港富豪圈,獲得了鄭裕彤的家族資金支持。渡過資金危機的許家印,在此後轟轟烈烈地開啟全國化擴張。

而胡葆森卻帶著在香港磨礪10年的地產經驗,返回了家鄉河南。打從創業一開始,胡葆森就堅定了「深耕河南」的決心。與許家印的全國化擴張不同,胡葆森反其道而行之——只堅守河南。胡葆森要向下走,往小里做,一直做到河南的小城鎮。「河南省有1億人口,只要我能佔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就有干不完的活,賺不完的錢。」胡葆森說道,他自嘲為一個「樸素的狹隘的河南主義者」。

事實證明,往大做有大了的弊端,往小做也有小的好處。剛剛過去的2020年,建業成為河南省第二大納稅大戶,在河南雄霸一方。深耕河南20載,胡葆森成為當之無愧的河南房地產大佬。

但在地產行業的真正寒冬來臨之際,胡葆森需要為建業做好過冬准備。

整個9月,許家印和恆大頻頻上熱搜。但實際上,不只是恆大,地產商的日子都不好過。

中秋節當天,新力地產老闆張園林突然從一個境外投資者群里退出。群內的新力工作人員急忙回應,老闆操作失誤退了群,但靈敏的投資者們很快意識到風向不對,認為張老闆准備躺平、逃債,懷疑新力能否兌付10月份到期的2.5億美元債。

很快,最壞的結果出現了。一天時間內,新力的股價從4元跌到5毛,市值創 歷史 紀錄地蒸發了87%。縱觀港股房地產市場,新力創下了第二次一天跌出超八成股票的紀錄。上一個單日跌破8成的房企,還是2019年時的佳源國際。

張園林的身價也瞬間蒸發近百億港元。一年前,張園林和妻子還以110億元的身家,躋身全球地產富豪榜。

兩年前,一切都不是這番光景。新力控股成為登陸港交所的最年輕內地房企,年僅43歲的張園林成為最年輕的上市房企創始人。他特地換了個新發型,鏡頭里的他,咧著嘴,露出一口大白牙,笑著的雙眼眯成了一條縫。

與其他地產大佬相比,張園林的發家之路相對「神速」。他2010年創業,短短幾年就在南昌積累大量土地,年銷售額從零到千億只用了十年。

但與許家印、王健林、王石這些熱衷拋頭露面的大佬不同,張園林異常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也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悶聲發財。曾有業內人形容:「張老闆的低調像其屬相龍一樣,隱介藏形。」但在這位老闆刻意低調的同時,新力卻在房地產行業逐步進入上升期。

不過,形勢轉瞬即逝。這也難怪。張園林走的是黑馬房企們的經典擴張路線:加杠桿、全國化、高周轉,這一套路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股價暴跌前,張園林的日子已經不太舒心了。今年7月,一封網傳的「新力地產老闆求救信」在網上發酵, 這封信聲稱,張園林陷入了一個由5人合夥的金融詐騙圈套,被詐騙團伙誘導借錢,掏空財產。

盡管辟謠了,但不到兩個月,A股還沉浸在中秋假期的歡快氛圍中,在港股上市的新力地產卻被資本爆錘,讓剛剛獲得喘息之機的張園林,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劫難。

張園林想著斷臂求生,甩賣資產,等待白衣騎士,無論如何也能活下去,這已經是他最壞的打算了。

但他低估了當下房企收並購市場的形勢。張園林很缺錢,缺救命錢。早在9月初,市場上有關龍湖收購新力物業的消息,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但輾轉近一個月,新力物業的買家,遲遲沒有現身。

甚至連融創的孫大膽都不敢輕易出手:「甭管你開什麼價,是沒法收並購的,並購進來500億債消化不了,並購1000億債更要死人了。」

這也怪不得孫宏斌。無論從行業形勢,還是地產監管力度而言,2021都比以往嚴峻太多。2017,曾經陷入債務危機的王健林,還能找到一幫馳援天團幫他渡劫。

那時,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王健林就搞定了孫宏斌和富力的李思廉,賣掉了200億元的資產,盡管摔了個酒杯,鬧得不是很愉快,但終究是從泥潭中抽出身來。

然而時移勢易,2018年泰禾暴雷了,2019年福晟和華夏幸福沒能挺過去,2021年恆大和藍光走到了懸崖邊上。

退出微信群的張園林,之後再也沒有在朋友圈發聲。不止是他,去年還熱熱鬧鬧的房企收並購市場,今年變得異常安靜。此前熱衷在收並購市場「買買買」的世茂許世壇,到了今年也提出要以「賣家」的身份,出售非核心資產。另一家巨頭萬科也開始變得極為挑剔,考察了藍光、恆大等一眾房企後,又都拒絕了。

人人都在等待白衣騎士,但白衣騎士也得面對現實。三道紅線的金融監管下,大佬們都忙著優化自家的負債數據,手中的余糧早就不多了。在相當一段長時間內,人們很難再見到地產收並購市場的「大玩家」。

甚至曾經的「並購王」孫宏斌,那句「除了我們以外,誰都有可能暴雷」都要食言了,9月24日,網上傳出一封融創紹興分部向當地政府發出的求助信,引發融創美元債下跌。信件內容的首條,赫然列著幾個大字——是紹興目前投資額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

大家都火燒眉毛的時候,並購這條路基本無望。地產大佬們環顧四周,發現靠人不如靠己。

剛剛過去的中秋佳節,「富力雙雄」李思廉及張力為公司獻上了一份厚禮,自掏腰包80億元給公司還債。也是同一天,碧桂園服務以不超過100億元的價格,把李思廉及張力口袋裡的富力物業,收入囊中。

熟悉富力雙雄一貫玩法的人都知道,這並不尋常。

李思廉和許家印一樣,都喜愛玩德州撲克。這是一種冒險者的 游戲 ,不僅投資圈愛玩,地產圈也很熱衷。但據說許老闆牌品不好,牌友們對他的印象一直不佳。

賭桌之外,李思廉把這種冒險精神,或多或少用在了商場的賭局中。

在香港長大的李思廉,切身感受到了香港房地產市場繁榮的過程,目睹了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房地產帝國的商業傳奇。這些香港地產前輩們的經驗,成為李思廉日後的經營思路,讓富力有了一個快速成長起來的路徑。

鼎盛之時的富力地產,曾經站在過房企們的山頂。富力曾經是華南五虎之首,就連恆大、碧桂園當年都要喊它一聲大哥,但現在,富力已然被甩到了身後。

富力最近的一次高光時刻在2018年,與萬達達成世紀大交易,花了200億買了萬達的77個酒店。

很多人還記得雙方在發布會前,砍價摔酒杯的事情。事後看來,王健林摔杯子是有道理的,不僅酒店的價值遠超過交易價格,關鍵是發布會的海報都打出去了,再來砍價,換誰都會不爽。

張力後來對這筆交易很滿意:「這筆收購非常好,已經賺了百億」。

靠著萬達的77個酒店資產,富力成為了擁有全球最大豪華酒店的業主,而富力的資產規模也躋身行業前十。但幸福來得快,去得也快。

時間到了2021年,行業風向對富力不甚友好,李思廉及張力的故事開始有了新的方向。3年前的那筆震驚業內的「世紀交易」,並沒有給富力帶來轉機,反倒更多造成了資金上的拖累。今年的年中業績會上,富力也開始盤算著轉讓資產的事宜。

當然,與恆大的負債相比,富力的債務只是小巫見大巫,李思廉尚有騰挪空間。除了物業這張牌,大灣區舊改項目儲備,讓李思廉有著足夠的翻身底氣。

回看這些富豪的際遇和選擇,其中暗合了某種相似性。他們都明白一個不言自明的規則——高投入,賭一把;喘口氣、再投入,再賭一把。乃至更多地產同行,大都是這樣過來的。挺過某個時期後,他們的人生又幸運地變成了金色。

然而,無數個 歷史 故事,商業帝國在巨大勢能聚集資源的同時,又往往會以超越想像的速度潰不成軍。樓起樓塌的故事,在今年的房地產行業上演的格外多。

房地產「夜壺論」的信仰,正在這輪猛烈的調控節奏中逐步瓦解。當然,還會有許多大佬懷念房價魔幻上漲的舊時光,但行業底層邏輯、未來的地產格局都在2021年中悄然改變。那些靠賭的房企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僅僅是一年前,這些地產大佬中的許多人,還被視為房地產企業中的領軍人物。而一年後,他們的夢想、PPT、商業構想都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行業終歸還是要回到正軌上,房企告別高周轉、高杠桿的「年少輕狂」,將房住不炒作為長期發展目標,在規模與安全上找好自己的平衡。屆時,房地產行業也將迎來更好的「中年時期」。

房企們的求救與自救行動還在進行中,相信在這場危機之後,他們將更加認可安全的重要性,將重心回歸到產品和服務上。

宴會早已曲終人散,矗立在南山區的恆大超級總部,依然如初見那般的新奇和美麗。夜空中,整座大樓如往常一樣的燈火輝煌,這里的歡聲笑語或許還有回來的一天。

熱點內容
什麼叫登記股權 發布:2025-02-02 05:55:43 瀏覽:711
商譽過後哪些股票值得投資 發布:2025-02-02 05:55:43 瀏覽:407
電腦為什麼下載不了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02 05:34:45 瀏覽:971
怎麼樣選明日漲停板股票 發布:2025-02-02 05:26:10 瀏覽:649
比特幣如何充值貨幣網 發布:2025-02-02 05:12:05 瀏覽:819
金融辦是個什麼職能部門 發布:2025-02-02 04:27:02 瀏覽:983
不同股票軟體內盤和外盤不一樣 發布:2025-02-02 04:13:22 瀏覽:101
怎麼選連續漲停過的股票 發布:2025-02-02 03:58:36 瀏覽:216
分配方案股權登記日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3:51:54 瀏覽:839
正邦科技股票公司業績好不好 發布:2025-02-02 03:02:25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