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給量增加為什麼影響總需求
Ⅰ 論述名義貨幣供給增加對總需求的影響
名義貨幣供給增加會造成總需求的增加。而且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名義貨幣供給量增加所引起的總需求曲線的移動與名義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是同比例的。由於實際貨幣供給量度取決於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所以,如果價格水平的上升與名義貨幣供給量和價格的增加是同比例的,那麼,名義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就不會引起實際貨幣供給量的變動。
Ⅱ 為什麼貨幣供給會使總需求曲線移動
從定性的角度出發,如果貨幣供給量M增大,價格水平P又不變,則實際貨幣供給M/P增大,從而降低利率,利率的降低會刺激經濟體中的投資,投資增加就會使每一價格水平P下的產出Y增加。
從模型的角度出發:總需求AD曲線是由IS曲線、LM曲線方程聯立得到的,因此可以從推導過程來理解這種變化。
拓展資料
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現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Ⅲ 經濟學中貨幣量大小是如何影響需求的
這個可以從IS-LM模型來看,IS曲線向下傾斜(斜率為負),LM曲線是向上傾斜(斜率為正)。
當貨幣供給量增大時,LM曲線向右下方平移,會使總收入變大,利率下降。
過程是這樣的:
貨幣供給量上升——>利率下降——>投資增加——>使總需求上升,刺激消費,收入上升
當紙幣發行量過大,會使物價急速上漲,引發需求拉上型的通貨膨脹,嚴重通貨膨脹之後即蕭條。
你最好去網路IS-LM模型,看一下圖
Ⅳ 為什麼增加貨幣供應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增加通俗點。最好舉點例子 我高一
答:
是這樣的,假如社會上只有一種商品,就是蘋果,這一年社會上的總產量就是100筐蘋果,然後央行發行了100元的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那麼就應該是100元等於100筐蘋果,那就是1塊錢一筐,對么?這是初始情況。現在國家增加貨幣供應,變成200元,那麼200元100筐蘋果就是2元一筐,也是符合邏輯的吧?現在問題來了,人並不是完全理性的,人並不能完全知道自己在國民經濟生活中的狀況。那麼,當貨幣供給突然變成200元的時候,每個人手裡的錢突然多了起來,他不會意識到這只是名義上的自己財富的增長,而實際上並沒有增長,錢多了就更多的花錢,這是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突然增加的貨幣供給讓賣方也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去漲價,市場上的價格調整也是需要時間的。由以上兩點可以看出,錢是多了,但是人們的生活習慣交易習慣是有慣性的,在這個慣性存在期間,人們還會按照貨幣供給調整之前的幣值去認識貨幣,所以造成了總需求的變化。
Ⅳ 如何理解貨幣供求與社會總供求之間的關系
一定時期內,社會的貨幣收支流量就構成了當期的社會總需求。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現為有貨幣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實現,都必須支付貨幣,如果沒有貨幣的支付,沒有實際的購買,社會基本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就不能實現。
社會總需求的變動,首先是來源於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但是,貨幣供應量變動以後,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引起社會總需求的相應變動,則取決於貨幣持有者的資產偏好和行為,即貨幣持有者的資產選擇行為。
當貨幣供應量增加以後,人們所持有的貨幣量增加。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以後,人們不是將這些增加的貨幣用於窖藏,而是用於增加對投資品的購買,從而增加了社會總需求中的投資支出,會直接影響到投資品市場的供求狀況。
(5)貨幣供給量增加為什麼影響總需求擴展閱讀
貨幣供給量與社會總需求量的不同
1、本質不同
貨幣供給量是一個存量的概念,是一個時點的貨幣量;而社會總需求量是一個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流通量。
2、變動量不同
貨幣供給量變動以後,既會引起流通中的貨幣量變動,也會引起貨幣流通速度變動。社會總需求量是由流通性貨幣及其流通速度兩部分決定的,而貨幣供給量則是由流通性貨幣與潛在性貨幣兩部分構成的。
3、時間延展性不同
貨幣供給量變動以後,一般要經過6—9 個月左右的時間,才會引起社會總需求的變動,而引起實際經濟的變動,則需18 個月左右的時間。
Ⅵ (宏觀經濟)為什麼貨幣量增加,總需求曲線會向右移
is-lm模型 增發貨幣 lm曲線右移 利率下降 總需求上升 總需求曲線未由物價水平影響而增長 總需求曲線右移
Ⅶ 為什麼增加貨幣供給能擴大總需求
增加貨幣的供給,增加的一部分會轉向投資,投資增加會刺激投資消費,比如建廠和購買設備什麼的,還有一部分會轉化為工人的工資等,使居民消費也有提升。總之,增加貨幣供給是促進經濟的方式,經濟好了,消費也會拉上去。不過這也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比如通脹和游資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