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2020年市值最低多少
⑴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⑵ 海康威視③: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一點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
視頻監控行業過去20年的發展成就了兩家公司,一家是海康威視,一家是大華股份,兩家公司於2001年相繼成立,2019年海康威視收入達到576.58億,大華股份達到261.49億,位居全球前兩名,中國市場份額約50%。
這次研究海康威視我在思考一個問題:20年前有很多做視頻監控的公司,為什麼是海康、大華脫穎而出?
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海康、大華的過去,但是我想通過「過去」理解未來。
我還在思考另外一個問題:視頻監控行業和白酒行業有什麼區別?
我認為兩個行業最大的區別是變化速度。
白酒行業從釀造工藝看是一個變化特別慢的行業,甚至是不需要變化,「越老越好」,只是在需求端,隨著消費水平提高,為滿足不同客戶,產品結構有一定變化。
視頻監控行業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需求都是一個變化特別快的行業,而「變化快」就是過去20年視頻監控行業發展的主題,誰能適應變化,或者誰能引領變化,誰就能在監控行業里「沖浪」,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都是「沖浪高手」。
技術「浪」
過去20年,視頻監控行業主要經歷四次技術升級:模擬化——數字化——高清網路化——人工智慧化,目前處在人工智慧化階段。
2001年3月,大華有限成立;2001年11月,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兩家公司成立時正好是中國監控市場從模擬化向數字化轉型起步期。
數字化核心產品是數字錄像機(DVR),DVR技術門檻非常高,當時主要由國外產品主導,海康威視2003年推出DVR產品,大華有限2003年推出16路嵌入式DVR(大華2001年開始生產、銷售DVR)。
海康、大華通過DVR進入視頻監控行業,並且很快搭上行業向數字化轉型快車,拉開與其他視頻監控公司距離。
2006年,海康威視在編解碼和後端儲存產品相繼取得成功後,將業務拓展到前端攝像機市場。同年,大華推出球機等產品,進入前端市場。
此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繼續主導視頻監控行業技術升級,從數字到高清網路,再到當前的智能化。
兩家公司也從最初的後端DVR產品,擴展到前端、傳輸,再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到現在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
需求「浪」
海康威視、大華股份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因為技術「浪」,還因為需求「浪」,甚至需求「浪」的作用比技術「浪」還要大,中國在安防領域的投入,遠遠高於國外,為海康、大華的成長提供「沃土」。
2004年建設平安城市;
2012年建設智慧城市;
2016年建設雪亮工程。
三大項目投入規模超過2萬億,其中智慧城市投入最大,超過1.5萬億,雪亮工程投入較少,預計在2000億。
2009年海康威視收入21億,2019年收入576.58億,10年復合增長率39.27%;
2009年大華股份收入8.36億,2019年收入261.49億,10年復合增長率41.1%。
隨著技術升級,需求「浪」也開始變化。
2016年之前,視頻監控的目的主要解決公安、交通、企業安防「看得清」的需求。2016年之後技術升級,視頻監控開始能夠「看得懂」,需求開始從政府轉向企業。
面對技術和需求的轉變,2017年海康威視提出AI Cloud,2018年調整傳統安防業務,劃分為PBG、EBG、SMBG;2018年大華股份提出城市之心,業務調整為To G、To B、To SMB和To C。
兩個麻煩
過去10年,在技術「浪」和需求「浪」的雙浪驅動下,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是股票市場的佼佼者,海康威視連續6年ROE超過30%(上市5年以上公司僅兩家,另一家是海天味業),大華股份連續9年ROE超過20%,近10年海康威視漲幅632%,大華股份漲幅713%。
但是近三年,兩家公司似乎碰到一點兒麻煩,海康威視漲幅僅5.11%,大華股份下跌12.64%。
2018年、2019年海康威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8.93%、15.69%,增長降速,大華股份分別增長25.59%、10.49%,同樣降速。
實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不是碰到一點兒麻煩,而是兩個麻煩:政府投入降低和新競爭者。
2012年到2017年是智慧城市投入高峰期,2017年之後投入降低,接替智慧城市的雪亮工程,在規模上遠遠小於智慧城市,在政府需求端,增長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在傳統視頻監控市場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沒有對手,排在後面的宇視、科達、東方網力與頭部企業距離很大,很難撼動他們的地位,但是進入智能時代,視頻的目的不僅是安防,還有很多新應用,所以吸引很多新競爭者,包括演算法公司、晶元公司、雲平台公司,其中華為「雷聲」最大,要做「世界第一」,很多人認為,華為做什麼都能成功。
我認為政府投入降低短期影響較大,視頻監控過去十幾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來自政府,現在政府投入已經進入存量階段,但是政府對安防的需求不會降低,隨著技術升級,存量市場的需求潛力依然很大,當然很難像過去50%那樣增長,但是10%、20%的增長還是可以預期的。
對於新競爭,我比較樂觀,如果我們僅看視頻監控在安防行業的應用,那這個市場是不足以支撐這么多企業,但是這些企業進入視頻監控的目的不僅僅是安防,還有更大的物聯網,所以從物聯網的角度看,市場空間非常大,可以容納很多企業。
基於對這兩個麻煩的認識,我對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比較樂觀,他們在供應鏈、渠道、客戶、數據、技術、人才、資金都有很多積累,當然他們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從目前來看,他們還在主導技術升級,而不是被動升級。
三省 評分
海康威視得分75分,大華股份得分66分,我繼續選擇海康威視。
如果不看三省評分,我還會選擇海康威視,兩家公司成長時,大華股份似乎一直扮演追隨者,目前仍然沒有看到有超越的跡象。
估值
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很多公司的數據會很難看,在這種情況下,我首先考慮,疫情有沒有對該公司造成本質影響,如公司無法生存、競爭優勢改變,如果沒有本質影響,我基本忽略2020年的表現,而是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家公司。
實際海康威視2020年一季度的表現還有一點驚喜,二季度全球疫情蔓延,公司數據將受到影響,但我認為不會影響海康的根基。
我對海康威視3年後的估值是3600億到4500億,合理買入區間在2000億左右,目前海康市值2693億。
海康威視,2020年6月12日,市值2693億,股價28.82元,2019年PE21.55倍。
風險提示:本文僅是作者學習之用,文中可能存在很多錯誤,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文中數據來自相關公司公開資料及作者推算。封面來自:海康威視官網。
相關文章:
海康威視②:從安防公司向大數據公司跨越︱三省研究第二十六集
⑶ 海康威視股價歷史最低多少
海康威視,向前復權來看,前日收盤價是23.26元。歷史最低價是2010年7月產生的,最低4.14元。如果除權來看,歷史最低價是14年7月產生的,最低15.36元。
⑷ 2天跌18%,3000億海康威視沒了700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5月6日,海康威視低開低走,再次觸及跌停,隨後股價有所回升,截至發稿,報34.91元/股,跌幅8.71%,總市值3280.9億元。5月5日,海康威視股價幾乎全天處於跌停價位,最後以跌停價38.24元/股收盤。
消息面上,據媒體報道,美政府正計劃對海康威視實施新的制裁。針對傳聞,海康威視回應媒體稱,已關注到相關報道,報道提到美國政府可能實施的制裁還有待核實。同時,海康威視強調,制裁應當建立在可靠證據和正當程序基礎上,我們希望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
海康威視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業總收入814.2億元,同比增長28.2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25.51%。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海康威視境外收入佔比27%。年報顯示,海康威視專注於物聯感知、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領域的技術創新,提供軟硬融合、雲邊融合、物信融合、數智融合的智能物聯系列化軟硬體產品。
雖然,海康威視進行了回應,但是還是沒有抵消市場利空情緒,5月6日,海康威視股價又再次大跌了。數據顯示,2個交易日,海康威視股價纍計跌幅達18.8%,總市值蒸發約700億元。
劉彥春管理的4隻基金合計持有海康威視6989.99萬股,合計持有市值達28.66億元。如果劉彥春的4隻基金近期來沒有賣出海康威視,那麼其持有的海康威視市值近2日或縮水4.8億元。基金持倉個股大跌,不僅會使基金持有市值大幅縮水,還會導致基金的凈值下跌。
⑸ 安防行業板塊龍頭股票有哪些
安防行業板塊龍頭股票有:
海康威視(002415):龍頭股,2020年報顯示,海康威視實現凈利潤133.9億,同比增長7.82%,近四年復合增長為12.47%;每股收益1.4450元。
國內領先的安防產品及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擁有安防行業海量的非結構化視頻數據,以及飛速增長的特徵數據(卡口過車數據、人像抓拍數據、異常行為數據等),應用於公司視頻監控識別領域。
回顧近7個交易日,海康威視有6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4.83%,最高價為49.43元,最低價為50.48元,總成交量1.54億手。
安防行業股票名單還有:
大華股份(002236):大華股份近3日股價有2天下跌,下跌3.72%,2022年股價下跌-23.48%,市值為571.36億元。
英飛拓(002528):在近3個交易日中,英飛拓有2天下跌,期間整體下跌23.53%,最高價為4.62元,最低價為4.35元。和3個交易日前相比,英飛拓的市值下跌了10.55億元。
歐比特(300053):近3日股價下跌0.23%,2022年股價下跌-18.82%。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概念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是股份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購買股票也是購買企業生意的一部分,即可和企業共同成長發展。
這種所有權為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差價等,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獲取經常性收入是投資者購買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紅派息是股票投資者經常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市場簡介
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Primary Market)也稱為發行市場(Issuance Market),它是指公司直接或通過中介機構向投資者出售新發行的股票的市場。所謂新發行的股票包括初次發行和再發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出售的原始股,後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礎上增加新的份額。
⑹ 被低估的國產科技巨頭:市值突破3000億,連續7年拿下全球第一
總長約55公里、設計時速高達100公里/小時、6.7公裏海底隧道、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等等,在國內高新 科技 的助力下,港珠澳大橋創下了以上種種行業記錄。如今,這條橫跨在海洋上的「巨龍」早已實現通車。珠海公路口岸的「一站式」車輛通關監管核放系統,作為港珠澳大橋系統工程中的關鍵性配套設施之一,在通車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這一通關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新 科技 創新的成果:車牌圖像識別系統、智能信息採集系統和車底反藏匿系統等等。而這些創新性成果實現的背後,離不開國內一家被低估的 科技 巨頭,它就是海康威視。
與華為、阿里巴巴等高 科技 巨頭不同,海康威視很少出現在媒體的聚光燈下,然而,它早已在視頻監控設備行業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以IHS Markit發布的《2018全球視頻監控信息服務報告》為例,海康威視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第一位。其實,這已經是海康威視連續7年拿下全球第一。在全球市場連續多年拿下行業第一,卻很少出現在聚光燈下,將海康威視稱為「被低估的國產 科技 巨頭」,並不為過。
2001年,28位工程師脫離52所的事業編制,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海康威視由此誕生。然而,海康威視在成立之初的處境並不樂觀。在當時的監控市場,索尼、松下、三洋等外資品牌憑借著模擬技術產品主導著整個市場的發展。
但是,監控行業逐漸釋放出音視頻技術逐漸從模擬範式向數字範式轉變的信號,並且成功被52所敏銳地捕捉到。從1999年開始研發數字視頻壓縮板卡,到兩年後新技術體系的形成,海康威視在新技術體系的助力下,逐漸在被外資品牌壟斷的監控市場生存下來。
與一些企業不同,海康威視是由一些具備專業知識的工程師們「搭夥兒」創建的,在其成立初期,便具備了重視 科技 創新的基因,而這正為其以後的騰飛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據悉,近幾年來,海康威視研發人員佔比始終維持在50%左右。大量的研發人員的存在與對 科技 創新投入的不斷加大,讓海康威視掌握了大量的核心專利技術,也讓其穩坐全球視頻監控一哥的位置。
以2019年上半年財報為例,雖然以視頻監控產品為主的安防業務貢獻了海康威視上半年收入的92.78%,但是其它創新業務也為海康威視貢獻了17.28億元的營收。換言之,創新業務正在逐漸成為海康威視業務體系中的重要部分。
作為被低估的國產 科技 巨頭,海康威視市值突破3000億,連續7年拿下全球第一。在不久的將來,這家國產 科技 巨頭能否創造出更為亮眼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
這么多年,輔導眾多企業股權設計融資轉型的客戶!很多企業家沒能抽出時間外出學習,對此整理了對當下企業有很好的幫助的方案和協議以及案例!
1.《1200套股權實操方案》 已更新
2.《500套商業計劃書模版及案例》
3.《4219套企業運營管理手冊》
4.《各行業眾籌案例及實操方案大全》
5.《49套全新商業模式,免費模式》
6.《550企業銷售培訓寶典》
7《50本CEO必看經典書籍https》
8.《36套企業薪酬報告》
9.《29套企業會銷實戰寶典》
10.《290套互聯網行業報告》
11.《1200套合同協議範本》
12.《450套企業營銷策劃案例》
13.《400套企業活動執行方案》
14.《7000套行業研究報告》
15.《合夥人協議範本全套》
16.《最新版公司章程》
17.《400套企業財務管理制度》
18.《企業微信運營管理方案大全》
19.《企業人事行政管理180套》
20.《200套企業地推方案》
21.《企業績效考核794套》
22.《新品上市文案70套》
23《並購,IPO,新三板資料》
24.《商學院總裁班系統課程教學視屏》
25.《新零售市場研究報告》
26.最新更新《300套創業手冊》
27.最新更新《300套區塊鏈行業研究報告及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