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主義如何解釋失業與通貨膨脹
1.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就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就高。
論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失業率與貨幣工資增長率之間呈此消彼長的關系,即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是負數。進一步用通貨膨脹率來表示貨幣工資增長率,曲線就反映了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就低,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就高。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是一種理論框架,現實中兩者常常並不能達到均衡。如果總需求小於總供給,則生產會萎縮,而且會有一部分勞動力資源閑置,即表現為失業。失業者是指年齡在規定范圍段,有工作能力並且正在尋找工作卻沒有工作的人。失業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失業程度的嚴重與否。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失業率過高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奧肯定律」論證了經濟增長與失業率的負相關關系,指出,當實際GNP低於潛在GNP3%時,失業率要上升1%。即當一個國家或地區失業率較高時,往往是實際GNP低於潛在水平的時期。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失業率的減少、就業率的增加同樣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不僅存在著「經濟增長的就業彈性」,而且存在著「就業的經濟增長彈性」。
2.失業率過高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收入和消費,不利於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質量。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主要來自工資,人們一旦失業將失去基本的生活來源,造成失業者甚至整個家庭逐步與貧困相伴。
3.失業率過高會引起諸多社會矛盾,不利於社會。
拓展資料: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