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神經酸概念股市值多少
『壹』 美股鋰電池行情
1、格隆匯7月22日丨Livent(LTHM.US)漲近7%,Lithium Americas(LAC.US)漲超6%,美國雅寶公司(ALB.US)、智利礦業化工(SQM.US)均漲超2%。美銀稱全球電動汽車電池最早可能在2025年斷供。
2、在鋰電池板塊走強的背景下,美國雅寶公司(ALB.US)收漲6.83%創新高,同時領漲標准普爾500指數。此外,繼上周五鋰電池ETF(LIT.US)上漲後,該ETF周一收漲4.3%創新高,其他鋰電池板塊表現也良好:Lithium Americas Corp.(LAC.US)收漲10.8%,Livent Corp.(LTHM.US)上漲收漲6.05%,智利礦工化工(SQM.US)收漲5.5%。
3、美國雅寶公司的長期前景非常好,但目前的估值表明,鋰產業的繁榮已經反映在其股價中。Macquarie分析師最近將他們對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長期預測上調了13%,對鋰輝石的預測上調了30%,稱由於供應無法滿足強勁的需求,鋰市場正走向「永久短缺」。
拓展資料:
美股股票概念
1、美股,即美國股市。開盤時間是每周一至周五,美國東部時間 9:30-16:00,國內時間是,美國夏令時是中國21:30-4:00,非夏令時是22:30-5:00 。目前國內存在著不少參與美股交易的投資者。
2、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3、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4、S&P500股價指數乃是由美國McGraw Hill公司,自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上櫃等股票中選出500支,其中包含400家工業類股、40家公用事業、40家金融類股及20家運輸類股,經由股本加權後所得到之指數,以1941至1943這段期間的股價平均為基數10,並在1957年由S&P公司加以推廣提倡。因為S&P指數幾乎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80%以上,且在選股上考量了市值、流動性及產業代表性等因素,所以此指數貨一推出,就極受機構法人與基金經理人的青睞,成為評量操作績效的重要參考指標。
『貳』 市值登頂之後 | 特斯拉股價還能漲10倍
一時間,國內外媒體都在討論特斯拉如何走到了今天,以及它還有多大的上漲空間。汽車銷量的表現和預期表現當然是一個方面,但不得不提的是,特斯拉在汽車製造領域之外的一些布局也逐漸清晰。
一位長期關注特斯拉的人士表示,特斯拉的股價為何能漲到現在的高點,人們沒有完全達成一致的結論,但他個人認為,特斯拉的「百萬英里」電池以及它與中國電池廠商寧德時代的合作值得關注。
其一,特斯拉已經通過大規模生產和與電池廠商的合作大幅降低了電池成本,近期搭載寧德時代磷酸鐵鋰的中國產Model3即將上市,而磷酸鐵鋰電池不含鈷,是大幅降低電池成本的有效路徑,而電池成本的降低將有利於特斯拉進一步提升銷量。
其二,特斯拉近期公布的一些專利顯示,「百萬英里」電池存在可能性。「百萬英里」電池是特斯拉被曝會在今年推出的產品,據稱可以「充放電6000次以上,壽命超過100萬英里」。這款電池的突破性不僅在於使用壽命(目前特斯拉電池的使用壽命在20萬英里左右),更在於其產品用途:在一定情況下,特斯拉車輛將能成為一個儲能設備,不僅可以從電網充電,而且可以反向供電。
「自成立以來,特斯拉一直在挑戰電池使用的極限。」這讓特斯拉具備了那些傳統車企無法擁有的科技魅力。而僅僅是降低電池成本一項,特斯拉的擁簇們就能看到廣闊的可能性,更何況還有諸多新業務的加成。
上述人士表示,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特斯拉將在挑戰了豪華汽車市場之後,繼續進攻主流汽車市場,因此特斯拉作為市值最高的車企,不太可能只是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一段「小插曲」,而有可能很快再度發生。
另一位長期看多特斯拉的人士——獨立投資人王川則基於汽車銷量給出了具體的估值。他預計到2015-2016年,如果四處工廠每處的年產能為100萬輛,每輛車毛利率1萬美元,毛利潤達到400億美元,乘20倍就是8000億美元的估值。更長久一些,到2030年產能超過1000萬輛,對應估值可以達到2萬億美元——這一估值與特斯拉的大股東巴倫接近,按照巴倫的說法,未來十年特斯拉股價再漲10倍,特斯拉市值約為1.99萬億美元。
在堅定看多特斯拉的投資者看來,特斯拉並不是汽車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除了電池技術,特斯拉還掌握著汽車操作系統、自動駕駛軟體、虛擬電能廠、先進製造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汽車操作系統和自動駕駛軟體是顯然反映在特斯拉產品上的優勢,虛擬電能廠即此前提到的電池儲能,而製造工藝則體現在特斯拉逐次迭代的工廠建造……
特斯拉是一家科技公司正在成為更廣范圍內的共識。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此輪上漲,背景是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延續預期下,美股整體走高,而科技股尤為突出,普遍開花,谷歌、微軟、蘋果等科技公司的股價及市值紛紛創新高。
王川在一次分享中指出,觀察特斯拉的發展,主要是三個角度,一是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二是電池成本和產能的進步,三是看它整車產能性的進步。「只要這幾個指標保持良好的增長,季度的財務報告基本上都不重要。」
那麼風險是什麼呢?王川認為,是特斯拉對馬斯克個人的依賴度。「這個公司帶有馬斯克個人深深的烙印,沒有馬斯克就沒有這么瘋狂的創新能力。」
不過,賣方分析師的估值則相對謹慎(盡管部分分析師此前被稱過於激進),近期,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投行的分析師將特斯拉股票下調至「減持」評級,其中前者將目標價從680美元下調至650美元,後者雖維持950美元的目標價不變,但顯然特斯拉現在的股價已經超過了這個水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葉飛概念股6股跌停市值蒸發172億,股市漲跌風險有多大
個人認為股市漲跌的風險非常大。因為任何時候在股市的風險都很大,關鍵是你持有的是什麼樣的股票,和自己的炒股能力,就算是在牛市中,早樣有風險!
這就是說為什麼有人在牛市中不賺錢,反而在熊市中賺錢了呢?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的操作風格,用持有的股票種類。也有人喜歡震盪行情市,在震盪中能賺錢,炒股中需要經驗、技巧、耐心、和逆向思維。
轉變牛市觀念,大盤已經進入全面熊市,熊市裡玩,保住本金最重要。
『肆』 上海微電子市值有多少億
市值為1700億美元。
近期,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微電子裝備」)披露,將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藝的國產沉浸式光刻機。國產光刻機從此前的90nm一舉突破到28nm,不僅打開了上海微電子裝備的市場空間,也打開了資本市場對於這家公司上市的想像力。
拓展資料
一. 2009年,公司推出首款光刻機產品
1.SSB500/10A,解析度為2微米。2018年3月,公司的SSA600/20型光刻機驗收通過,公司光刻機的解析度推進到90nm。 官網顯示,公司目前的產品線可分為光刻機、激光與檢測和特殊應用三種。 要測算上海微電子裝備的估值,先要估算其收入規模。 根據Chip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面板、LED用光刻機出貨約550台,較2018年減少50台。其中半導體前道製造用光刻機出貨約360台;半導體封裝、面板、LED用光刻機出貨約190台。
2.從總營收來看,2019年ASML、Nikon、Canon三巨頭光刻機總營收954億元人民幣,由於這三家幾乎占據了光刻機的絕大多數市場,因此估計目前全球光刻機市場規模在千億元水平。 按光刻機的應用場景分,IC前道製造用光刻機佔九成以上市場,基本由三巨頭壟斷。按照曝光光源分為i-line、KrF、ArF、ArFi,EUV,技術難度逐步上升,壟斷性也逐步加強。
3.上海微電子裝備盡管已經具備其中ArF、KrF、i-line光源光刻機,但產品出貨量還微乎其微。在若干年後,IC前道光刻機有望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雪球 · 聰明的投資者都在這里
道瓊斯指數35727(0.14%)_
上證指數3609.86(0.76%)_
創業板指3338.62(1.64%)_
恆生指數26132.03(0.02%)_
道瓊斯指數35727(0.14%)_
上證指數3609.86(0.76%)_
創業板指3338.62(1.64%)_
恆生指數26132.03(0.02%)_
道瓊斯指數35727(0.14%)_ 打開 國產光刻機迎來突破,兩連板的張江高科究竟受益多少? 關注 據測算,如上海微電子裝備成功上市,A輪進入的張江高科可能將獲50億元的收益。
二.近期,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微電子裝備」)披露,將在2021-2022年交付第一台28nm工藝的國產沉浸式光刻機。國產光刻機從此前的90nm一舉突破到28nm,不僅打開了上海微電子裝備的市場空間,也打開了資本市場對於這家公司上市的想像力。
1.一石激起千層浪。受此消息影響,6月5日相關概念股張江高科(600895.SH)、上海電氣(601727.SH)在此消息刺激下雙雙漲停。張江高科在6月8日再次漲停。 上海電氣和張江高科漲停是有什麼依據?國產光刻機浪潮會有多大? 要理解這兩個問題,就先要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上海微電子裝備的規模及其上市後的市值多少,以及上海微電子裝備能為相關概念股貢獻多少利潤。 上海微電子裝備上市後估值幾何? 此次光刻機國產化的主角上海微電子裝備成立於2002年,相比尼康、ASML等前輩,屬於光刻機里的「後浪」。 2009年,公司推出首款光刻機產品SSB500/10A,解析度為2微米。2018年3月,公司的SSA600/20型光刻機驗收通過,公司光刻機的解析度推進到90nm。
官網顯示,公司目前的產品線可分為光刻機、激光與檢測和特殊應用三種。 要測算上海微電子裝備的估值,先要估算其收入規模。 根據Chip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半導體、面板、LED用光刻機出貨約550台,較2018年減少50台。其中半導體前道製造用光刻機出貨約360台;半導體封裝、面板、LED用光刻機出貨約190台。
2.從總營收來看,2019年ASML、Nikon、Canon三巨頭光刻機總營收954億元人民幣,由於這三家幾乎占據了光刻機的絕大多數市場,因此估計目前全球光刻機市場規模在千億元水平。 按光刻機的應用場景分,IC前道製造用光刻機佔九成以上市場,基本由三巨頭壟斷。按照曝光光源分為i-line、KrF、ArF、ArFi,EUV,技術難度逐步上升,壟斷性也逐步加強。
3.上海微電子裝備盡管已經具備其中ArF、KrF、i-line光源光刻機,但產品出貨量還微乎其微。在若干年後,IC前道光刻機有望成為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先進封裝、LED和面板這類低端光刻機市場,上海微電子裝備已經具備一定優勢。根據ChipInsights統計,公司2019年出貨預估在50台以上,包括較多用於先進封裝和LED光刻機和少量用於面板的光刻機,按出貨量計算,公司在IC前道以外的光刻機的市佔率接近30%。
上海微電子裝備目前並未披露其營收情況,但我們可以根據其出貨情況和其他公司類比推測。 Veeco公司的光刻機產品結構和上海微電子裝備比較類似,都以先進封裝和LED光刻機為主。2019年Veeco公司光刻機的營收約為3億元人民幣,預估銷售台數在20台以內,據此推算該公司光刻機單價在1500萬元~2000萬元。
4.假設上海微電子裝備產品單價和Veeco接近,結合上海微電子裝備50+台的出貨量推算,其2019年光刻機營收大概率在7.5億元到11億元,加上激光檢測和特殊應用兩個產品線的營收,公司整體營收規模可能在10到15億元。 參考A股半導體設備公司的估值水平,靜態市銷率在8.9倍到66倍,其中科創板公司的市銷率顯著高於其他主板上市的公司。
『伍』 億緯鋰能否認「供貨特斯拉」,市值逼近2000億
5月16日晚間,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億緯鋰能」)公告稱,公司未與特斯拉就磷酸鐵鋰電池做商務溝通,相關報道並無根據。
上周五(5月14日),路透社表示,特斯拉公司正在與電池製造商億緯鋰能就將其納入其上海工廠供應鏈一事進行談判,計劃采購後者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預計協議將於第三季度達成。
當日,億緯鋰能股價上漲9.75%。隨後,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表示,網上熱傳關於EVE可能向特定公司提供LFP(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聞,沒有根據。
對此,部分投資者認為,寧德時代2019年公告也稱未和特斯拉接觸,但現在寧德時代就是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
也有投資者擔心,澄清公告是否會影響股價下跌。但5月17日,億緯鋰能股價開盤跌2.53%後逐步走高,截至發稿上漲5.51%,收於101.90元/股,最新市值1925億元。
汽車 分析師鍾師對時間 財經 表示,當年寧德時代的情況並不一定適用億緯鋰能,此一時,彼一時。億緯鋰能也許是因為火候沒到,如果公司下一步的產品更有競爭力,也許能進入特斯拉供應商名錄。
億緯鋰能成立於2001年,董事長劉金成是電池專家。公司於2009年在深圳創業板首批上市,是鋰電池行業內少數同時擁有方形磷酸鐵鋰電池、軟包三元電池、方形三元電池、BMS及電池系統開發等全面解決方案的平台。
2020年11月,劉金成家族以373億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第89名。
磷酸鐵鋰佔比提升
據中國 汽車 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1年4月裝車量前10位電池廠商,動力電池裝車量共為7.8GWh,占總裝車量比為92.6%。其中,億緯鋰能排名第6位,裝車量0.22GWh,占總裝車量2.6%。
關於此次傳聞的供應特斯拉磷酸鐵鋰,億緯鋰能布局較早,目前步入收獲期。
早在2014年,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預判確定性高增的新能源商用車(主要是客車)電池需求,率先布局商用車鐵鋰電池領域。
純電客車需求於2017、2018年爆發,億緯鋰能的磷酸鐵鋰電池出貨量排名也隨之由第八躍升至第四,市佔率8.8%。同時,公司在下游深度綁定主流商用車企金龍和開沃,公司在金龍的供貨比例達到30%,儲能則與中國鐵塔、中國移動以及沃太能源達成合作。
財報顯示,2020年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出貨量4.7GWh,同比增長71%,其中鐵鋰2.3GWh,三元軟包2.4GWh。公司磷酸鐵鋰電池目前產能為6GWh,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擴到20GWh,隨著惠州工廠產能全部釋放,2022年底產能將達到40GWh。
4月新能源 汽車 完成銷量20.6萬輛,已經連續10個月刷新當月 歷史 新高。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 汽車 完成銷量73.2萬輛,滲透率超過8.3%,相較2020年數據提升了2.9個百分點。
從動力電池裝車量來看,4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受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季末沖量正常回落後環比略降,產量環比持續增長,維持行業高景氣度。
1-4月,全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31.6GWh,同比上升241.1%,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為12.6GWh,同比上升455.9%,占總裝車量的39.8%,磷酸鐵鋰電池佔比接近四成。
實際上,此前磷酸鐵鋰的電池裝機量一直下降,直到2020年出現拐點。從2016年至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數據來看,三元電池的份額越來越高,由2016年的23%增長至2019年的62%,而磷酸鐵鋰電池的裝機量佔比由72%降至23%。但在2020年,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佔比出現拐點上升,從2019年的32%上升至35%。
在《新能源 汽車 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1年第4批)中,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佔新能源乘用車的比例達到了45%,在A00車型中,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比例為78%。
川財證券一份研報稱,預計未來在中低端乘用車領域,將會有更多的車型搭載磷酸鐵鋰電池。
甚至有觀點認為,磷酸鐵鋰電池將沖擊三元鋰主導地位。不同電池技術路線下,車企電池形態需求也不盡相同,目前歐洲車企多使用LGC的三元軟包,國內車企以寧德時代的方形三元/鐵鋰為主。
特斯拉主要使用松下的三元圓柱,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僅在中國銷售,特斯拉加拿大官網上的Model 3規格頁進行了一些更改,也許意味著磷酸鐵鋰電池車型將在不久後出海至加拿大。
早在二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就表示將逐漸把所有續航版車型動力更換成磷酸鐵鋰電池。還有消息稱,蔚來 汽車 將對現有70kWh三元電池包進行升級,新電池包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或超75kWh,計劃今年四季度發布。
國內鋰電池是兩條技術路線並舉。在磷酸鐵鋰之後,億緯鋰能緊隨著布局了三元軟包電池。2019年億緯鋰能與韓國動力電池三巨頭之一SKI合資建廠,進一步拓展三元軟包業務。目前,億緯鋰能三元電池業務發展勢頭良好,在2020年已進入產能釋放期,軟包三元電池產能已提升至9GWh。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自研三元軟包已批量供貨小鵬,且送樣戴姆勒新項目。公司還藉助三元軟包的經驗,獨立研發出三元方形,並於去年7月21日獲得華晨寶馬定點,標志著公司技術上正式脫離SKI。
股價重回百元
除了動力電池,億緯鋰能是鋰原電池龍頭,產品應用於ETC、智能電表、胎壓監測等領域,公司2018年全球銷量市場份額僅10%,全球第三;消費電池抓住了TWS、電子煙、電動工具及兩輪車等風口,受益多賽道布局與前瞻投資。
因為在多元化布局的過程中多次踩中風口,億緯鋰能也被稱為「風口之王」。2018年電子煙公司麥克維爾業績爆發,使得億緯鋰能2018年第三季度實現扣非凈利1.6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麥克維爾為億緯鋰能貢獻0.9億投資收益。市場預見電子煙巨大的成長空間,股價較長時間內維持向上趨勢。
2019年下半年,政策驅動下ETC需求猛增,鋰原電池貢獻純增量,助力億緯鋰能2019年三季度歸母凈利潤6.6億元,同比高增199%,股價隨之抬升。
2020年上半年,TWS耳機需求爆發:億緯鋰能切入三星供應鏈,開始批量出貨,激發股價上升。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下游需求旺盛,產銷預期上升;思摩爾大客戶悅刻美股上市,帶動股價上行,總市值一路高升,躋身千億公司行列。
1月25日,億緯鋰股價達到峰值,每股120元,隨後逐步下跌。2021年3月,工信部與煙草專賣局宣布研究起草煙草專賣法的徵求意見稿。政策發布次日,億緯鋰能盤中一度跌19%。
但隨著業績發布,億緯鋰能動力電池業務逐步兌現,2020年營收大幅增長93.08%,從絕對數值上幾乎追平了消費電池,同時兩個板塊的產能利用率均超過96%。
業績方面,公司自2009年以來連續11年凈利潤為正,CAGR高達40%。2020年,億緯鋰能實現營收81.62億元,同比增長27.3%,歸母凈利潤16.52億元,同比增長8.54%,如不考慮司思摩爾國際非經常性和非現金項目計提的影響,公司歸母凈利潤為21.91億元,同比增加43.93%。
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9.58億元,同比增加126.0%,環比增加4.8%,營收再創 歷史 季度新高;歸母凈利潤6.47億元,同比增加156.2%。
此外,公司2018-2020年賬面貨幣資金高達11.2億元、21.0億元、38.0億元,且公司2020年產業鏈資金佔用能力達25%,相較2017-2018年水平大幅提升,居同業高位,說明公司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具備一定話語權。
2021年,億緯鋰能定下「2025年實現3個200」戰略:動力電池產能達200GWh;消費電池營收達200億;電源系統營收達200億。因看好億緯鋰能動力電池在二線中突圍,公司股價隨之震動上升,重回百元,基本已彌補電子煙政策影響。(北京時間 財經 陳世愛)
『陸』 寧德時代:支撐3700億市值不能靠特斯拉
[億歐導讀]?寧德時代市值翻倍,但它不會是特斯拉的「唯一」。
製表人/億歐汽車分析員丁唯一
當年1月,一汽與寧德時代成立了「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其中,寧德時代出資10.2億元,持股比例為51%;一汽集團出資9.8億元,持股比例為49%。至此,寧德時代的「朋友圈」,已經集齊六大國有車企。
同年2月,寧德時代攜手本田打造下一代電動車產品;5月,寧德時代和沃爾沃簽訂億元訂單,成為沃爾沃電動汽車電池全球合作夥伴之一,為其下一代電動車型及北極星車型提供可靠動力;7月,豐田達成深度合作,共同研發電池新技術;9月,寧德時代表示將從2021年開始向德國戴姆勒的卡車供應電池。
除了朋友圈新面孔之外,2019年11月,寧德時代的「伯樂」寶馬集團表示將增加寧德時代的訂單,從最初的40億歐元增加到7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68億元),供貨時間為2020年到2031年。
靠著大量預定訂單,寧德時代得以繼續穩坐全球動力電池冠軍寶座。但對於寧德時代而言,它還需要不斷創造想像空間。
編輯:張宇喆、張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美股元宇宙股票漲了多少
美股元宇宙概念股羅布樂思公司(RBLX)上市以來市值漲到509億美元,合折人民幣3300億。
【拓展資料】
一、巨頭早已湧入,元宇宙剛剛拉起序幕。
其實早在Roblox上市前,在Roblox的投資人列表中就可以看到騰訊的影子。Roblox的官方新聞稿中寫有「Roblox將與騰訊攜手,助力下一代中國創作者釋放創意和想像潛能」。
在元宇宙的布局上,騰訊算是國內的領頭羊。
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騰訊已持續投資Roblox、WaveVR、Avakin Life元宇宙概念相關的公司和產品。
2020年年底,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曾在年度特刊《三觀》中寫道:「現在,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正在到來,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
二、游戲板塊受益最直觀。
尊嘉金融港美股分析師稱,元宇宙概念的出現,也帶動了一些股票的快速拉漲。
比如VR、AR相關。但是受益最明顯的就要數游戲板塊了。
湯姆貓(300459.SZ)因公司改名疊加元宇宙概念股價大幅上漲。
2021年上半年,湯姆貓的主要收入是依靠《會說話的湯姆貓》這一IP獲得流量,以取得廣告收入。在回復交易所的關注函中,湯姆貓方也表示,元宇宙是一個非常宏大而遙遠的願景,公司當前的游戲產品與理論上的元宇宙存在很大差距。」但這依然難擋其股價上漲,9月13日依舊上漲17.45%。
業內人士表示,游戲板塊此前受政策影響大幅下跌,現在防沉迷新規落地,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消除,這或許是網路游戲板塊再加上虛擬現實、雲計算、區塊鏈等組成的元宇宙概念被市場追捧的原因所在。
尊嘉金融港美股分析師也表示,通過對用戶港股美股交易數據的分析,發現近半個月AR、VR、以及相關游戲股票的交易量有大幅度提高。
三、元宇宙的未來。
9月13日,某機構在媒體上表示,終極的元宇宙聯通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將成為20年之後人類的生活方式,重塑數字經濟體系。
未來3-5年,元宇宙將進入雛形探索期,VR/AR、NFT、AI、雲、PUGC游戲平台、數字人、數字孿生城市等領域漸進式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將層出不窮。
目前「元宇宙」已有211個相關商標,其中單2021年申請注冊的就有193個商標,國際分類涵蓋辦公用品、醫葯、傢具、金融物管、材料加工和廣告銷售等,其中大部分處於「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雖然元宇宙還只是一個概念,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它更是一個趨勢,一個必然事件。
『捌』 燃料電池風起2021:一個超越鋰電的新能源「高維戰場」
電影《伊莎拉貝》中,有一句經典的粵語台詞:「無只「勞」,D人唔喺睇唔起你,喺睇你唔到。」 (出來不戴勞力士,別人不是看不起你,是根本看不見你)
圖1:電影《伊莎拉貝》劇照,來源網路
新能源車圈子裡的鄙視鏈也是同樣道理:
作為一般車企,根本就談不上是不是被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看不起,大多時候是完全看不到而已。
圖2:大眾和特斯拉高管會面,來源網路
相反,凡是被馬斯克開了群嘲,被馬斯克瞧不起的公司,都至少從某個層面證明了自己有獨特價值:
比如,被馬斯克嘲笑產品「不行」的比亞迪( SZ:002594 ),市值已經站上5000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搞得如火如荼。甚至被鋼鐵俠暗諷抄襲的小鵬 汽車 ( NYSE:XPEV) ,市值一度也超過了4000億人民幣。
圖3:馬斯克推上懟小鵬,來源網路
對投資者來說必須要意識到一個問題: 能夠進入馬斯克的敘事話語體系,預示著未來可能的更大價值,你需要先從被馬斯克「看不見」,到被馬斯克「看不起」,接下來才有機會被馬斯克「看不懂」和被馬斯克「追不上」。
在所有被馬斯克開了群嘲名單的新能源對手中,豐田Mirai及其代表的燃料電池路線,是被鋼鐵俠噴的最狠的:
圖4:漂亮的Mirai,來源網路
豐田已經推出了首款氫燃料電池Mirai,該車續航里程達到650公里,遠遠超過當前純電動車市場續航里程最長的ModelS,在美國售價也僅為40萬人民幣,與ModelS入門版價格幾乎平起平坐,這讓馬斯克坐不住了。
在2015年的一次訪談中,馬斯克對氫燃料電池提出2點挑戰:馬斯克擔憂氫氣缺乏基礎設施,以及氫產生於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製造。
在2019年特斯拉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為了噴燃料電池,更是玩起了諧音梗:
Fuel Cell (燃料電池) 實際指的是Fool Cell ( 蠢 貨 電池) ,是「一大堆垃圾」;然後馬斯克說說,燃料電池 汽車 的想法是「令人震驚的愚蠢」,「根本不可能成功」。
在馬斯克的敘事體系裡,中國造車新勢力大多屬於 抄貨 ;而豐田燃料電池則是完全另一個星球的怪物,要徹底打爆批臭。
01
超越鋰電池的新能源「高維戰場」
鋼鐵俠對中日新能源路線的嘲諷等級高下立判,反映了對中日對手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馬斯克來說,那些依託中國市場,像素級模仿特斯拉的對手,雖然來勢洶洶,但短期內還不會構成威脅。
圖5:小鵬 汽車 ,來源網路
而且,馬斯克有理由認為,如果中國車企只是復刻EV路線,那你最多做個老二,還不一定能坐穩,而且也從另一個角度成功地幫助特斯拉把市場不斷做大,未來只等特斯來前來收割。
而獨辟蹊徑的豐田開辟燃料電池高維戰場,卻從另一個層面形成了令馬斯克坐立不安的威脅。
從創立開始,特斯拉( NASDAQ:TSLA )一路橫掃全無敵,除了馬斯克是個天才這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電動車這個賽道,符合時代對於低碳環保低排放的要求。
盡管時至今日,從總的經濟賬來看,電動車還很難說的上比汽油車好多少:電動車市場仍然需要大量資本開支來建設充電站和電池工廠,同時也花費了難以想像的天量補貼來培育消費者市場;
但是從各國政府和 社會 態度看,投資低碳環保電動車企業,已成天然的正確,凡是投身新能源車的企業,自帶了融資優勢,規模可以迅速擴大。
特斯拉就是憑借政府環保補貼,美國資本市場低成本融資優勢,以及無窮無盡的看好特斯拉的環保資本來幫助打造基礎設施,加上馬斯克的天賦和運氣,才成功打造了史上市值最大的新能源車巨頭。
在這場成功中,馬斯克的天賦和運氣佔了三分,電動車賽道自帶的環保IP光環佔了七分,兩者缺一不可。
而Mirai所在的燃料電池賽道恰恰擁有這一切:
燃料電池加氫站,可以憑借東亞基因的超強基建效率,無限復制;而燃料電池車製造端則可以依賴豐田低成本大規模製造能力。而從 社會 影響看,燃料電池排放效率和環保程度甚至要比電動車還高,更容易受到 社會 追捧。
也就是說,如果同樣拿到驚人的補貼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燃料電池很有可能會復刻特斯拉的成功道路。
不難想像,如果一旦憑借環保IP起勢,豐田Mirai所在的賽道所很有可能會是特斯拉最大的對手。
這里容筆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馬斯克瘋狂群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帶輿論,不讓資本方輕易聚焦燃料電池這個領域。
02
優勢:簡單而優美的工作原理
與馬斯克鐵嘴獨斷,把燃料電池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看法不同,在2017年全球1000名 汽車 行業的高管問卷調查中,眾多見過大場面的高管們的結論是:
盡管目前氫燃料電池成本還很高,但氫燃料電池技術將從經濟上最終超越電池驅動技術。
燃料電池之所以會獲得眾多 汽車 高管的贊同,主要是因為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簡單優美到難以想像。
氫分子進入燃料電池的陽極,與覆蓋在陽極上的催化劑反應,釋放電子形成帶正電荷的H+,穿過電解液達到陰極,電子流入電路,形成電流,產生電能;陰極催化劑使H+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成水。全程只有電和水作為排放。
圖6:來源網路
這種簡單而優美的工作原理,導致燃料電池從環境影響結果看一枝獨秀:
1、 排放清潔:
液態氫和氧氣通過燃料電池產生能量,驅動 汽車 前進,只生成水,既不會有汽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廢氣,也沒有氣候變暖元兇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不像鋰電池那樣從生產到回收都有污染。
2、車體更輕:
比起汽油,氫消耗的燃料總重量要小很多,因此氫燃料電池車只需要裝備很小重量的燃料電池就已經足夠了,而電動車的重量問題一直都在困擾 汽車 工程界。
3、補能耗時更短:
比起電動車充電時間動輒9小時,氫燃料充電時間堪比汽油車型,只需要3分鍾就可獲得500公里以上的綜合里程。
4、能耗更低:
在美國環保局循環之下,2016款豐田Mirai在滿箱情況下,巡航里程為502公里,等效能耗為3.6L每百公里,是目前的汽油動力 汽車 效率三倍以上,對比純電動車,這樣的消耗水平也毫不遜色。
擁有以上諸多優勢,燃料電池 汽車 顯然會被諸多造車巨頭高管寄予厚望:說白了,只要錢到位,燃料電池車與汽油車、電動車三分天下亦可徐徐圖之。
03
槽點:高成本和看不見的污染
當然,一切看上去非常美好,但是沒有實現量產的技術路徑,從底層邏輯看都有跳不開的大坑,燃料電池也不例外。
歷史 上看,氫氣作為 汽車 燃料已經有了200多年的 歷史 ,但由於氫氣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較低,氫氣作為內燃機燃料並沒有表現出太強優越性。
而燃料電池本身也並不是一個新產物,1839年威爾士科學家威廉格羅夫發明出了燃料電池的原型,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推動了氫燃料電池在 汽車 上的應用。多年研發之後,豐田2014年推出了全球第一輛燃料電池車,但到2019年全球燃料電池車也只賣了10490輛。
可以想像,盡管燃料電池技術路徑早已成熟,樣板車也出現多年,但始終沒有推廣成功,主要是經濟挑戰。
首先,燃料電池車需要像汽油車一樣加氫。這里就面臨前文中馬斯克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缺乏足夠基礎設施。
圖7:來源網路
第一,比電動車現在充電排隊情況更誇張的是,燃料電池的加氫站基礎設施更不完善。
根據 H2stations.org 發布的全球加氫站年度評估報告,截至2019年底,全球加氫站保有量接近450座。其中,日本加氫站116座,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德國緊隨其後,擁有加氫站81座;美國目前運行的加氫站為63座;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加氫站數量迅速增加, 截至2020年1月已建成61座;此外,韓國加氫站保有量30座。
這個數量級與充電樁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據統計,截至2020年6月底,僅中國全國各類充電樁保有量達132.2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55.8萬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
因此,有限數量的加氫站限制了燃料電池的適用范圍:雖然理論上講,燃料電池可以廣泛應用於各種交通工具,但火車,無人機,電動自行車等工具,目前仍然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只有不太依賴加氫站密度的商用車就成了氫動力應用主戰場。
其次,基礎設施的缺乏恰恰是由於氫氣制備成本居高不下。加氫的成本還遠遠高於加油,目前還離不開政府補貼。
圖8:加氫站建設成本組成
如上圖,一個加氫站成本接近1200萬人民幣,而一個加油站成本只有200萬人民幣左右。依據補貼政策,在每個加氫站上的補貼成本就要高達400萬人民幣。想要降低加氫成本,必須要有巨大體量攤低成本。
而且除此之外,每台燃料電池貨車補貼金額也居高不下,一輛輕型貨車在2019補貼金額上限30萬每車。這個政策引導同樣是要前期補貼,後期隨著規模擴大逐漸把成本降下來。
圖9:補貼金額
現階段氫能源車產量大約為每年1000輛,這一產量之下,電池成本大約為每千瓦180美元,製造一個100千瓦電堆成本12.6萬元,再加上儲氫罐,動力電池等成本,一套氫能源車動力總成價格接近20萬。
而燃料電池系統成本占燃料電池車總成本接近64%,很簡單,如果產量進一步擴大,電堆成本可以下降到39美元每千瓦,僅為目前的21%,隨著行業進入規模化生產,電堆成本將進入快速下降軌道。
當然,目前看燃料電池補貼只要不退坡,購置燃料電池車的成本還是很有競爭力:
如果到 2020 年補貼不退坡,燃料電池動力總成成本下降 50%,氫氣 30 元/kg,燃料電池物流車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對燃油物流車低 67%;
到 2025 年地補完全退坡,燃料電池動力總成成本下降 90%,氫氣 28 元/kg,燃料電池物流車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對燃油物流車低 61%。
在國家政策堅持不懈的補貼之下,長期看,加氫站的成本隨著規模擴大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強決心,是在這個問題上持續燒錢的必要保證。
在這個問題上最好的 歷史 案例,恰恰是吃盡紅利的特斯拉:
圖10: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來源網路
在中國基礎設施高效率的保證下,上海超級工廠在最短時間內竣工,而中國市場大門敞開已經成了特斯拉市值的堅強保證,政府部門在新能源上的長期扶持,都從 歷史 上證明了,基礎設施缺口從來都不是問題——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以,馬斯克指責燃料電池沒有基礎設施,完全沒有道理:電動車的基礎設施本身也是在政府補貼之下從無到有,加氫站同樣可以復制這條路徑。
其次,制氫工藝並不環保。這就涉及到馬斯克說的第二個問題,認為氫產生於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製造。
獲取氫氣的方法,主要有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石油制氫、工業副產氣制氫和電解水制氫等五種技術路線。其中,煤制氫、天然氣制氫、石油制氫統稱「化石能源制氫」或者「化石燃料制氫」。
以下是幾種獲氫的方案簡單分析:
目前佔主導地位的兩種制氫工藝分別為天然氣重整制氫和煤炭氣化制氫,這兩者也是制氫成本最低、最成熟的技術,但會帶來大量碳排放,其排放量約佔全球總碳排放量的2.2%。
其中水煤氣法制氫成本最低,適用規模大,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且所產生氫氣含硫量高。
石油和天然氣蒸汽重整制氫的成本次之,約為0.7~1.6元/Nm3,能量轉化率高達72%以上,但同樣會產生大量碳排放,未來可以考慮通過碳捕捉技術減少碳排放;
雖然這兩種方案制氫成本很低,但這個問題滑稽之處在於:如果用高碳排放的化石燃料制氫燃料,然後再加氫站加氫,宣稱自己是低碳出行,看上去總有那麼一點點違和。
從這個角度說,馬斯克所言不無道理,不過,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方案。
如果用水電解法制氫,雖然當下成本最高,在2.5~3.5元/Nm3之間,但成本在不斷降低,碳排放量低,且在應用水力、潮汐、風能的情況下能量轉化率高達70%以上。可以想像,如果未來與太陽能或風能結合,水電解法制氫將成為主流路線。
圖11:來源網路
在美國加州,將加油站做可再生能源延展,搭建風機和太陽能光板,在加油站直接電解水制氫,無需大幅擴建,這個線路已經大行其道,隨著規模擴大,可以不斷降低電解氫成本,這已經是當下主要的解決方案。
還是那句話,鋼鐵俠並不是不明白這件事有技術解決的方案——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路線上各為其主,鋼鐵俠瞧不起燃料電池同樣是個理性的選擇。
04
風起2021
很明顯,燃料電池車比電動車產業鏈還處在更早期的商業化階段,參照業績還不能夠判斷任何一家燃料電池公司的價值。
不過,我們可以參照上一次被馬斯克看不起的資產組合的表現:
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和比亞迪,市值表現無需多言;
美股燃料電池的巴拉德動力(NASDAQ:BLDP)和尼古拉卡車,也都在一年內漲了10倍;
A股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資產億華通(SH:688339)在過去幾個月中市值翻倍。
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前後被鋼鐵俠diss過的資產組合,都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多多少少都做對了一些事情:
如果中國未來是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那麼造車新勢力和比亞迪都已經占據了很好的位置;
而如果燃料電池未來是區別於電動車和燃油車的第三條道路,那麼巴拉德和尼古拉卡車都有潛力變成未來的小特斯拉。而一旦中國在產業政策上加大葯量,億華通的規模效應到來之後,直接可以降低成本,走上量產之路。
很簡單,億華通等本土企業自帶的核心的硬邏輯是幫助這些公司實現市值高速增長的底層代碼,而鋼鐵俠的瞧不起並不能改變它們的基本面。
當然,目前看,對多數A股燃料電池企業來說,對他們的投資多多少少還帶有風險投資的性質:一旦燃料電池的美好未來實現,目前的估值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這些公司最終能不能構成經濟性良好的生意模式也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不過,回溯馬斯克看不起組合,給我們A股投資者的啟示是:對投資者來說,對行業前沿的變動保持敏感,才是最重要的。下一次,當鋼鐵俠開始diss某些公司的時候,投資者應當豎起耳朵,也許,那就是下一輪最大的風口。
作者:牧之
『玖』 美國波動大的股票
現在波動大的金融股最大。。。。。。。而且MS,JPM都屬於上下頻率快~幅度大的,你自己有這樣的股票拉。
如果還要有銀行股BK~~~~很變態的哦
最近CVS很好做,還有CNX。。。。還有我非常喜歡的POT。。。不過已經超過你的30美圓了,500,800股那個進去high啊。
股票每個階段的特性都不一樣的,所以你要是想要長久的這樣股票~我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