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市值為什麼不高
A. 明星雲集的暴風集團跌宕起伏,市值從400多億到26億巨變中,有哪些明星會受到影響
就是明星雲集的暴風集團,他的股份跌了這么多但凡只要是在這個明星雲集的暴風集團裡面投資的明星他們都是肯定會受到這個影響的。
B. 淘寶第一家三金冠店主年入7億,做微商竟然上市了,還是馬雲徒弟,你咋看
說起電商平台的「黑馬」,那肯定有拼多多的一席之地,雖然說拼多多一直被詬病貨品質量不行,甚至還出現假貨的情況,但是絲毫擋不住成為我國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電商平台。就在五一勞動節,當大家都在享受假期時,有一家企業在5月3號正式上市,它就是雲集。和拼多多一樣,雲集也是誕生於2015年的社交電商平台,當時,大家對於社交電商這個名詞基本上很陌生,就像現在的「新零售」一樣,但是雲集和拼多多一樣,突破重圍,在淘寶,天貓,京東等大佬的夾擊下存活下來,而雲集的老闆,任何人都想不到,還是馬雲的「徒弟」,曾經是個開淘寶店的。
為什麼說肖尚略是馬雲的徒弟?因為肖尚略在2018年的時候正式成為了湖畔大學的學員,而這所湖畔大學是由馬雲,柳傳志,史玉柱等9名企業家一起創辦的,而且馬雲是校長,如果放在古代,馬雲就是師傅,入學的肖尚略可不就是徒弟了?在每一個學生入學之後,馬雲會親自給他戴上校徽,和肖尚略同期的學員都是頂尖的企業家,例如說有滴滴出行總裁柳青,每日優鮮CEO徐正等。
肖尚略目前是雲集的最大股東,個人持股46.4%,並且在准備上市之前的融資中,雲集也引進了以鼎暉投資為首的多家投資機構,這幾家股東也是目前雲集最大的幾個非自然人股東。
很多人到現在還在疑惑,雲集到底是怎麼突出重圍最後上市的呢?其實小編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和它的模式有關,目前雲集已經有了900多萬的付費會員,正是這些會員成了雲集的核心力量,並且客戶粘性非常強,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雲集的「鐵粉」了,所以這也是目前雲集的核心競爭力,是其他的競爭對手所不能比較的。
C. 為什麼有些公司營業收入很高,但是市值很低
公司的市值是與行業和主營業務有關的,比如高科技公司,他的市場估值機會比他的營收高很多,就是因為人家的技術值錢。而有的就相反了。
D. 市值低股價高為什麼
如果一個股票流通盤很少就會出現市值低,但是股價很高的情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小盤股。
E. 雲集:會員制電商還能走多久
當「會員電商第一股」雲集失去了真正有壁壘的核心競爭力,那雲集還並亮基有救嗎?
出品 | 探客 財經
如今,傳統電商的紅利正在消失,優質流量開始向社交電商平台集中。
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的崛起,也逼迫著阿里、京東等傳統電商,開始布局社交電商板塊。其中,在社交電商賽道上,雲集一直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01
社交裂變,成也蕭何敗蕭何
相比其他移動電商,會員制一直都是雲集的特色。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有著微商創業背景的肖尚略創辦雲集,早期主要為微絕謹商賣家提供美妝、母嬰、 健康 食品等貨源,用性價比+精選SKU來吸引用戶,並以招募微商店主和社交裂變的方式來完成獲客和交易。
當時,雲集微店運作模式為:每人繳納一年365元的平台服務年費,可成為店主(實際上並不開店)。一名店主直接和間接發展160新店主加入,方可成為導師。導師團隊招募店主人數達1000名,可向公司申請成為合夥人或者育成合夥人。
利潤分成上,每加入一名新店主,對應合夥人、導師就以培訓費名義,分別可獲得70元、170元。
社交裂變讓雲集一度人氣爆滿,也一度讓雲集和傳銷模式掛上了鉤。
雲集早期的「店主-導師-合夥人」多級分銷模式,曾被監管部門列入2017浙江「紅盾網劍」專項執法行動十大典型案例。雲集微店也因「交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等網路傳銷行為,被罰沒958.41萬元。
隨後雲集微店原有微信公眾號、服務號被微信官方封停。後雲集微店進行整改,更名為雲集。
如今雲集也在積極轉型,例如在直播方面,雲集就基於私域流量的優勢,加大對直播帶貨的投入,打造了一批以會員為主體的素人直播,形成了雲集直播「私域+公域」雙輪驅動的格局。
02
連年虧損,股價一跌再跌
盡管在國內被處罰,但雲集依舊於201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估值一度達到了30億美元,甚至成為了「中國會員電商第一股」。
此時,雲集的宣傳語也從「手機開店上雲集」變為「購物享受批發價」。從「開店賺錢」到「購物省錢」,雲集開始逐步弱化分銷模式。
升級後的雲集,採用了會員電商模式,切斷了此前三級分銷模式,將店主稱呼改為會員,變為以會員和外包服務經理的兩級模式。服務經理通過培訓和促進會員產品銷售獲得收入。
普通用戶通過繳納會員費成為雲集會員後,即可開店,也可擁有拉新會員的提成及購物返利,即會員兼具買家和賣家身份。雲集則通過賺取會員商品銷售傭金和會員費等獲利。
升級後的雲集,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直播、社交電商上市公司年報顯示,雲集2020年營收55.303億元,同比下降-52.62%。2020年雲集凈虧損為1.517億元,而2019年凈虧損1.238億元。
在股價方面,雲集上市至今,其股票價格從開盤的14.15美元一路下滑,跌落到了現在的1美元以下,市值僅剩1億多美金。相比拼多多,截止最新的股價超過80美元,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雲集的市值,相比拼多多相差太多。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會員制分銷類社交電商玩法五花八門,新玩法有創新,但也容易出問題。加之平台型電商的崛起,雲集要面對更多強大的對手。
在與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的爭奪戰中,雲集優勢並不明顯。
03
會員制模式,還能走多久?
會員制電商,主要是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實現公司與顧客供應的顧客資源和關系管理模式。
比如,京東鍵凱PLUS會員、唯品會超級VIP會員、阿里88VIP會員等、用戶可選擇連續包年並繳納每年的會員費,成為平台會員,以優惠價格享受平台在全球范圍內精選的商品。
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會員電商」不論在傳統的京東、阿里還是新興的雲集,都沒有一個可完全參考的範本。
以雲集會員為例,為了提升會員交易率,雲集不斷降低會員門檻。2019年,雲集為每位非會員用戶提供為期三個月免費體驗期,在此期間非會員也可享受到全方位的會員權益。
2020年1月開始,任何用戶只需在雲集APP上注冊一個賬號,即可成為會員並免費享受一年會員權益。如果用戶在最初的一年內達到一定的累積消費門檻或某些其他要求,用戶可將其會員資格再延長一年。今年4月,雲集停止免費會員服務。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雲集交易會員數量分別為60萬、230萬、610萬、960萬、1330萬,同比增長283.3%、165%、57%和38.5%。
顯然,雲集會員增長速度已經大大放緩,即便頻頻降低會員門檻,其會員數量可能也已經接近天花板。
其實在如今的市場競爭下,會員制下電商的出路並不清晰。
如今電商市場儼然演變為存量市場的競爭,各大平台都在深挖存量用戶價值點,即便不購買會員資格,也同樣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服務。這讓會員制的電商平台,越走越艱難。
04
雲集,轉型之路在何方?
對於會員制模式的優劣,雲集也在積極轉型。
以直播帶貨為例,雲集目前就聚集了一批人氣值超百萬的會員KOL每天參與雲集APP的帶貨直播。
去年雲集就與羅永浩聯合,為粉絲精選好貨。尤其在去年雲集11.11超級精選狂歡節,雲集APP內直播銷售額同比增長11倍。
雲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肖尚略也表示,雲集APP聚焦於打造差異化供應鏈的同時,在建立創新營銷渠道方面取得了有效進展,通過使用更多的信息分發渠道如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方式,更好地展示了來自雲集精選供應鏈的商品。
但是對於直播帶貨這種熱點,雲集又能持續多久呢?
作為一個電商平台,為用戶提供提供更高品質、更好服務,才是一個電商平台的立足之基。但是在用戶口碑方面,雲集電商依舊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如今,雲集的股價越走越低,有人甚至建議:雲集退市,以私有化的方式重新出發。
畢竟在背負資本和市值的巨大壓力情況下,企業不得不考慮業績增長,但這顯然會制約雲集轉型之路。
會員電商這條路,顯然正在越走越窄。
對於雲集而言,即便私有化之後,路又在何方呢?
F. 雲集與拼多多、京東,淘寶的交易規則區別
雲集主要採用的是分銷模式,使用S2B2C的架構。淘寶是C2C,京東是B2C,拼多多是C2B。
雲集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平台。不同的商業模式,電商涉及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三個哪個都少不了。雲集在美國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YJ,市值達30.87億美元,股價盤中最高曾升至18.20美元。說起社交電商,首屈一指的絕對是拼多多,2018年7月,成立僅三年的拼多多赴美上市,以逾30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國內繼阿里巴巴、京東之後的第三大電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