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貨幣供應量是什麼意思
1. 何謂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是單位和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存款和手持現金之和,其變化反映著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1)流通中現金(用符合M0表示),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用符號M1表示),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用符號M2表示),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其中,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為准貨幣。
2. 什麼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也稱貨幣存量)是指一個經濟體中,在某一個時點流通中的貨幣總量。它主要包括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所擁有的現金和金融機構的存款等各種金融資產。由於許多金融工具具有貨幣的職能,因此,對於貨幣存量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如果貨幣僅指流通中的現金,則稱之為M0;狹義的貨幣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定義較寬些的貨幣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一國貨幣供應總量。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它的變化也反映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當貨幣供應不足時,市場商品價格下跌,生產減少,投資乏力,經濟緊縮;當貨幣供應過量時,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擴大,投資強勁,經濟繁榮。當然,上述所言不足或過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麼貨幣供應量極易成為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源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的宏觀調控作用日益明顯。作為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中國人民銀行,其貨幣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要從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並重轉向以總量控制為主,所謂控制總量,就是要控制整個銀行系統的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必須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分析某一階段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是否合理,必須與當時的經濟增長幅度相聯系,與貨幣流通速度相聯系。通常來講,衡量貨幣供應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是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物價總指數變動較大,則說明貨幣供求不均衡,反之則說明供求正常。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供應量是一個與普通百姓有密切關聯的經濟指數,它的多與少、量與度,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運行速度,決定百姓手中貨幣的幣值。
3. 貨幣供給量是什麼概念
什麼是貨幣供給量?
貨幣供給量——是指一國各經濟主體(包括個人、企事業單位和 *** 部門等)持有的、由銀行系統供應的貨幣總量。它包括兩個主要部分:現金和存款貨幣。其中現金是由中央銀行供給的,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貨幣是金融機構供給的,體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性負債。
償貨幣供給量是貨幣供給過程的結果,其源頭是中央銀行初始供給的基礎貨幣,經過存款貨幣銀行的業務活動可以出現數倍的貨幣擴張.
貨幣供應量1是什麼意思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M1貨幣供應量1貨幣供應的一種,包括所有實質金錢,例如紙幣與硬型清宏幣,也包括活期存款,即支票戶口及即期戶口。
期貨從業報考條件: 1 、年滿 18 周歲; 2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3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 、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考生一定要注意一下看自己是否能報考。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貨幣供給是什麼意思?
是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程。貨幣供給指一個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家庭和廠商持有的 *** 和銀行系統以外的貨幣總和。
請教大家「貨幣供給量」的含義。
貨幣供給量其實就是貨幣供應量(也稱貨幣存量),指的是一個經濟體中,在某一個時點流通中的貨幣總量。它主要包括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所擁有的現金和金融機構的存款等各種金融資產。由於許多金融工具具有貨幣的職能,因此,對於貨幣存量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而且各個國家定義的層次多寡也不一樣。按照定義所包含的范圍由小到大一般可以分為:
M0:指流通中的現金;
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卜冊;
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
M3:是M2加上其他金融資產。
另外還有的國家分到M4的。
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它的變化也反映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當貨幣供應不足時,市場商品價格下跌,生產減少,投資乏力,經濟緊縮;當貨幣供應過量時,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擴大,投資強勁,經濟繁榮。當然,上述所言不足或過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麼貨幣供應量極易成為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源泉。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的宏觀調控作用日益明顯。作為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中國人民銀行,其貨幣政策的最終目的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要從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並重轉向以總量控制為主,所謂控制總量,就是要控制整個銀行系統的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必須與經濟增長相適應,以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分析某一階段各個層次的貨幣供應量是否合理,必須與當時的經濟增長幅度相聯系,與貨幣流通速度相聯系。通常來講,衡量貨幣供應是否均衡的主要標志是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物價總指數變動較大,則說明貨幣供求不均衡,反之則說明供求正常。從這個意義上講,貨幣供應量是一個與普通百姓有密切關聯的經濟指數,它的多與少、量與度,影響著國民經濟的運行速度,決定百姓手中貨幣的幣值。
貨幣發行量和貨幣供應量的區別是什麼?
你的政治老師說的不是完全正確,在正常的時候,貨幣的發行量是固定的,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貨幣的發行量是要進行調整的,當然這個工作是交給中國人民銀行和我國有關的部門去做的。
減少由兩個途徑,第一是減少貨幣的印刷數量,同時對市場的貨幣進行回收,當然,回收這個工作,不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在進行的,只是加大的回收的分量。
第二是想辦正轎法減少貨幣的流通次數,比如提高銀行的利息等等,人們把錢存到銀行了,市場的貨幣數量就自然減少了。
不要完全相信你們老師講的東西,畢竟你們對很多的事情不是很清楚,老師也不能都給你們講清楚。想知道的更多,就多讀一些有關貨幣和經濟有關的書籍,那裡面講的更清楚。思考是很重要的,但學會如何思考就更重要了。
當周貨幣供給m2是什麼意思
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廣義貨幣(M2)=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有些影響 但不是很
貨幣乘數是什麼意思
貨幣乘數也稱之為貨幣擴張系數或貨幣擴張乘數,是指在基礎貨幣(高能貨幣)基礎上貨幣供給量通過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產生派生存款的作用產生的信用擴張倍數,是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
4. 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機制
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機制,也稱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機制,它是指中央銀行為控制貨幣供應量和其他宏觀金融變數而掌握的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並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於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然後再通過貨幣政策中介指標的達到其政策目標和各種重任的完整體系。
無論哪一個國家採取何種社會制度和何種經濟管理體制,盡管各國中央銀行調控力度和廣度有異,但就其調控體系的一般模式而言,有其明顯的共性,可用圖示。
但必須指出,就這個一般模式而言,還不能區分不同類型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模式的具體內容和不同特點,甚至同一個國家在不同時期也不一定採用相同模式。從大類上劃分,可分為直接型、間接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 當一個國家對宏觀經濟採取直接管理體制時,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只能是運用指標管理和行政命令的調控形式,通過強制性的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來直接控制現金流通量和銀行系統的貸款總量,以此來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前蘇聯、東歐一些國家以及我國在1979 年以前均採用過計劃指標控制這種模式。
所有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以前都採取過這種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與高度集中型經濟模式下以實物管理為主的直接控制的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在這種體制下,中央銀行在全國金融體系中處於主導地位,由此各家專業銀行和其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有根強的依附性。在此情況下運用指令性計劃和行政手段來控制貨幣供給量,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可以收到預期效果的。因為指令性計劃一旦制定,中央銀行就運用行政手段來強制地貫徹執行。所以,只要中央銀行不突破計劃,不增撥信貸資金,不迫加貨幣發行,那麼,全國的貨幣供應量就不會突破預定的指標。但是,隨著經濟體制由計劃型向市場型轉軌的當今世界,這種直接型調控模式暴露的缺點越來越明顯,它不利於充分維護廣大基層銀行的自主權和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不利於充分發揮信貸、利率杠桿有效調節經濟的作用;因為管理辦法僵死,時而會造成經濟的波動和決策的失誤,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容易出現「一刀切」、「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等弊病。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大多採用這種模式。依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客觀要求,經濟運行主要由直接控制向間接控制過渡已是歷史的必然。
間接型調控的特點是:它所依存的經濟體制是一種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有一個相當規模和發育健全的金融市場;中央銀行在運用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同時,並不排除在特殊情況下利用行政手段進行直接控制的可能性;比較好地尊重微觀金融主體的自主權;較好地起到抑制經濟波動的緩沖作用。 過渡型調控模式一般指由直接型向間接型過渡的模式。發展中國家一般採用這種模式。有些雖採用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但因其商品經濟發展水平低,金融市場不發達,加上財政、外匯赤字和嚴重的通貨膨脹等,還有必要對經濟採取一些直接控制手段。
我國經濟管理體制已從傳統的直接管理體制過渡到直接管理與間接管理相結合的雙重管理體制。對於國民經濟的運行,國家既運用經濟手段,也運用計劃行政手段。特別在宏觀失控的情況下,採用一些直接控制手段會收到較快的成效。但從長遠觀點看,依據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要求,中央銀行採用間接型金融宏觀調控模式已是必然趨勢。由此,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調控在宏觀經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也將愈來愈明顯。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是一個由內在諸因素有機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復雜綜合體。為說明問題,它的組成可用以下三個層次剖析:
1.調控主體。
整個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主體有三個:一是中央銀行,二是商業銀行,三是非銀行經濟部門。
依據各主體的不同功能,我們不妨把中央銀行稱之為發動主體,因為由中央銀行供應給商業銀行基礎貨幣(也稱始初貨幣)的多少,決定整個調控機制運轉的規模。這里,它是以最後貸款者的身份出現的。把商業銀行稱之為放大主體,因為中央銀行將基礎貨幣貸入商業銀行後,通過商業銀行系統內的倍數放大效應,會創造出多倍於始初貨幣的存款貨幣,以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這里,它是以直接貸款者的身份出現的。把非銀行經濟部門稱之為目標主體,因為由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始初貨幣隨即在商業銀行系統內產生倍數放大效應的整個過程,最終目的是為了向非銀行經濟部門供應適量的貨幣,當然不能否認非銀行經濟部門的行為對整個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運轉的影響作用。
2.基本因素。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3.若干金融變數。
具體指:法定存款准備比率、超額准備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現金比率等,這些因素共作用於倍數放大效應。如圖1-7 所示。
這里:(1)法定存款准備比率是指商業銀行按規定繳存中央銀行的那部分存款同所吸收存款之比;(2)超額准備比率是指商業銀行保有的不運用於其資產業務的准備金與活期存款之比;(3)定期存款比率是指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之比;(4)現金比率是指非銀行經濟部門所持有的現金與活期存款之比。以上諸金融變數中,受制於中央銀行行為鈉是(1);受制於商業銀行行為的是(2);受制於非銀行經濟部門行為的是(3)和(4)。
綜合上述三個層次的剖析,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各組成部分合一,圖示如下:
必須說明,以上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組成,只是從靜態角度加以考慮,如果將時間變數和利潤因素引入,其實際運轉過程就更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