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收入越多貨幣需求量越少
㈠ 為什麼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與收入水平成正相關的關系
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與收入水平成正相關的關系,是因為收入水平增加,會刺激消費,從而提升貨幣需求。
具體解釋如下:
1.從表面上看,無論個人還是國民收入增加,個人擁有的貨幣變多,對貨幣需求變少。這是傳統的貨幣理論,適用於小規模的商品經濟,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2.從深層次來講,從國家層面,國民收入增加,代表經濟活力增強。企業層面,企業投資意願增加,貨幣需求加大,貨幣由銀行等金融機構大量流入企業。個人層面,個人收入增加,會提升消費需求,根據邊際消費遞減理論,只有更貴的東西才能達到自己的消費效用。舉個例子,有車人想換寶馬,有寶馬的人要換7系,一旦收入增加,肯定會借錢來買豪車、奢侈品等等,有的在美容健康上花費的就更不計其數了,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所以對貨幣需求增加。所以,有錢了,反而需要更多的錢才能維持以前的消費效用。
拓展資料:
貨幣市場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內的金融資產交易的市場。該市場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以便隨時轉換成可以流通的貨幣。它的存在,一方面滿足了借款者的短期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為暫時閑置的資金找到了出路。貨幣市場一般指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定期存單、回購協議等短期信用工具買賣的市場。
具有期限短、流動性強和風險小的特點,在貨幣供應量層次劃分上被置於現金貨幣和存款貨幣之後,稱之為"准貨幣",所以將該市場稱為"貨幣市場"。
市場構成:
一個有效率的貨幣市場應該是一個具有廣度、深度和彈性的市場,其市場容量大,信息流動迅速,交易成本低,交易活躍且持續,能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和投機者參與。貨幣市場由同行業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CD市場)、國庫券市場、消費信貸市場和回購協議市場六個子市場構成。
㈡ 凱恩斯認為利率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
凱恩斯認為人們有寧願犧牲利息收入,儲存不生息的貨幣來保持財富的心理意願。
這種意願被稱為流動性偏好。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又被稱為流動性偏好理論,該理論重視對貨幣需求的各種動機分析。
凱恩斯認為人們持有貨幣分為三類動機,即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1.交易動機
交易動機是個人或企事業單位為了應付日常交易所需,而產生持有貨幣的需要。
凱恩斯認為交易動機的貨幣需要,與收入成正比:即收入越多,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量越大;收入越少,交易動機的貨幣需求量就越少。
2.預防動機
由於人們對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為了應付緊急情況(醫療、意外事故等)而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叫作預防動機。
凱恩斯同樣認為預防貨幣需求由收入水平的多少決定:即收入越多,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量越多;收入越少,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量就越少。
基於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都主要取決於收入水平,對利率變化不敏感,因此,凱恩斯把這兩種動機產生的貨幣需求統一用如下公式表示:M1=L1(Y)(7.1.6)式中:M1為滿足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產生的貨幣需求量,Y為收入水平,L1表示M1和Y之間的函數關系。
3.投機動機
人們為了未來在恰當時機進行投資而產生的貨幣需求,稱為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
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對利率非常敏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當前利率水平;利率對貨幣需求影響的規律是,盡管投機者心中的正常利率水平因人而異,但是會表現為:如果當前利率高於正常利率,投機者就會認為預期利率下降;同理,如果當前利率低於正常利率,投機者會認為預期利率會上升。
對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的關系,一般認為是相反變化。
具體表現是:如果當前利率較低時,投機者認為預期利率會上升,預期債券的價格就會下降,於是拋出債券,持有貨幣;如果當前利率較高時,投機者認為預期利率會下降,於是拋出貨幣,持有債券。
因此,當前利率水平對投機動機貨幣需求有負的影響,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M2=L2(i)(7.1.7)式中:M2為投機動貨幣需求量,i為市場利率,L2為M2與i之間的函數關系。
綜合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Md=M1+M2=L1(Y)+L2(i)(7.1.8)從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貨幣的總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共同決定的。
盡管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詳細考慮了人們持有貨幣的各種動機,分析了利率是影響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但是沒有概括影響貨幣需求的各種因素,更草率斷定名義國民收入是影響國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㈢ 貨幣需求減少為什麼
因為當利率上升時,債券、股票類資產價格將下降,這時人們的投機需求專會減少,進而對貨幣屬的總需求減少。反之亦是,當收入增加時,人們會增加對交易性及預防性的貨幣需求,對貨幣的總需求就會增加。貨幣需求的變動由收入和利率共同決定。
(3)為什麼收入越多貨幣需求量越少擴展閱讀:
利息率的高低,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系。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國內通貨膨脹水平。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息仍作為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即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改革實踐,這種制約作用可以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
㈣ 貨幣需求的變化與什麼因素有關
收入增加,導致貨幣需求曲線右移,貨幣需求增加。同時,因為貨幣供給量和價格水平不變,貨幣供給曲線不動,因為貨幣需求曲線右移,利率也會上升。由於在給定的貨幣供給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貨幣需求量,因此必須通過利率的上升,造成貨幣的投機性需求的下降,才會恢復貨幣市場上的均衡,所以貨幣需求曲線是正斜率的。貨幣實際需求量L由ky-hr決定,收入y增加,貨幣實際需求量L當然也就增加了。貨幣實際供給量M是貨幣供給量與價格水平的比值,兩者都不變也就是貨幣實際供給量不變。當收入y增加,貨幣需求增加時,只有利率上升,才能降低貨幣需求,使其等於不變的貨幣實際供給量。
拓展資料:
1.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影響人們以貨幣形式持有自己的資產的因素最為重要的有三個,即收入、價格和利率。對於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而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收入。收入與貨幣需求之間呈同方向變動關系,即收入水平越高,貨幣需求水平越高。假如人們持有的貨幣量是收入的k份額,那麼這部分貨幣需求就可以表示為L T=LT(Y)=kY,k>0,參數k表達了貨幣需求對收入變化的敏感程度,當k越大時,收入變化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就越大
2.市場利率是指由資金市場上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資金緊張,供給小於需求,利率上升;資金寬松,供給大幹需求,利率下降,。反過來,利率又能影響資金的供給與需求,促進資金供求趨向平衡當資金供大於求,市場資金多餘,利率下降時,資金供給者的利息減少,能促使一部分原打算投向資金市場的貨幣轉用於其他方面。同時,由於利率降低,從市場上籌集資金,用於新建企業或擴大原有企業的生產或經營規模,利息負擔減輕,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籌資者增多,對資金的需求增加。這就可能使市場上的資金供求狀況逐漸趨於平衡。反過來,如果市場上的資金求大於供,比較緊張,利率上漲時,則會引起一系列相反的經濟活動。即人們從各方面擠出來一些資金投向市場,以獲取較多的利息收入;同時因籌集資金成本提高,運用這種資金,可能獲得的利潤減少,而盡可能少從市場籌資,使資金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況緩和下來。
㈤ 貨幣需求有哪些,各受什麼因素影響
1、貨幣需求是一個商業經濟的范疇,發端於商品交換,隨商品經濟及信用化的發展而發展。在產品經濟以及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貨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持有貨幣的要求程度)較低;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較高。
2、現代經濟理論認為,居民、企業等持有貨幣是出於不同的動機,它包括交易性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性動機等。與此相對應,貨幣需求也可以分為交易性貨幣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投機性貨幣需求和安全需求等。
①交易性貨幣:
交易性貨幣需求是居民和企業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對貨幣的需求,居民和企業為了順利進行交易活動就必須持一定的貨幣量,交易性貨幣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
②預防性貨幣:
預防性貨幣需求是指人們為了應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對貨幣的需求。預防性貨幣需求與利息率有密切的關系,當利率低,人們持有的成本低,人們就會持有較多的貨幣以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當市場利率足夠高,人們可能試圖承擔預防性貨幣減少的風險,將這種貨幣的一部分變為生息資本,以期獲得較高的利息。
③投機性貨幣:
投機性貨幣需求是由於未來利息率的不確定,人們為了避免資本損失或增加資本利息,及時調整資產結構而形成的貨幣需求。貨幣需求分為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的名義貨幣需求和剔除價格影響下的實際貨幣需求等兩種形式。凱恩斯在凱恩斯總模型中指貨幣是為了交易目的(lt)和保值目的(ls)。貨幣的「投機需求」(ls)並非是為了投機的資產,而是為了降低損失風險而以貨幣形式保值的資產。貨幣的「投機需求」有機會成本。
④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指非銀行金融機構為了進行不可預知的交易而需要的流動性。這是必須的,因為經濟主體對未來的狀況是不確定,不能准確預知。收入越高,安全需求的實際范圍就越大,即可預見的交易數額越大。另一方面,必須的更新購買和維修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的「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在模型中一般不是獨立的,一般被簡化歸入了「交易需求」。
應答時間:2021-03-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貨幣需求什麼時候增加什麼時候減少啊 為什麼說收入多了,利率高了拿去投資,都是貨幣需求增加,為什麼
人們持幣的需求包括:貨幣的交易需求、謹慎需求和投機需求。而人們的貨幣需求行為由三種動機決定:分別為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所謂流動偏好,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偏好流動性,願意持有貨幣而不願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動性資產的慾望。這種慾望構成了對貨幣的需求。
舉個例子吧,由於一定時期的GDP總量所需的貨幣量再除以時期內貨幣的流通速度就是該時期應有的貨幣量。
假如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人們對經濟前景不看好,於是人們的預防動機就會增加,更願意儲蓄。貨幣的流通量就會減少,貨幣需求減少。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消費傾向與貨幣需求變動的方向一致,儲蓄傾向大即消費傾向小,貨幣需求量也小;反之亦然。(其實具體你可以參考宏觀經濟學凱恩斯那部分)
收入多了,利率高了拿去投資,都是貨幣需求增加。跟上面相似,經濟景氣時候,GDP上升、貨幣流通的速度增加,因此貨幣需求也會增加。
希望這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吧(*^__^*)
建議你如果不懂的話可以參考一下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
㈦ 影響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有哪些這些因素如何影響貨幣乘數的
貨幣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社會各個階層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
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
(1)實際收入水平。一般而言人們的實際收入越高,需要用於日常交易的貨幣也就越多,因此實際收入水平會影響貨幣需求,與貨幣需求成正比。
(2)物價水平的變動。人們持有貨幣一個重要目的是滿足日常交易,物價水平越高,日常交易需要的貨幣就越多,人們需要的貨幣量也就越多。
(3)利率。一般而言,利率越高,人們願意以貨幣形式持有財產的需要就越低,人們總是希望獲取更多的收益,當市場利率高時,證券價格低,人們會願意把手中的貨幣換成證券,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市場利率與貨幣需求成反比。
(4)金融資產收益率。金融資產收益率越高,人們更願意持有金融資產,對貨幣的需求減少。因此金融資產收益率與貨幣需成反比。
(5)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需求成反向變動關系。
(6)政府財政收支狀況。財政盈餘,對貨幣需求少;反之,則大。
(7)其他因素:信用發展狀況、國家政治形勢等。
㈧ 貨幣需求與收入的關系
貨幣需求量與收入水平成正比,當居民、企業等經濟主體的收入增加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增加;當期收入減少時,他們對貨幣的需求也會減少。如果人們取得收入的時間間隔延長,則整個社會的貨幣需求量就會增大;相反,如果人們取得收入的時間間隔縮短,則整個社會的貨幣需求量就會減少。
拓展資料:
什麼是貨幣需求?
貨幣需求是一個商業經濟的范疇,發端於商品交換,隨商品經濟及信用化的發展而發展。在產品經濟以及半貨幣化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貨幣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的程度,貨幣與經濟的聯系即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持有貨幣的要求程度)較低;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需求強度較高。
所謂貨幣需求,在凱恩斯看來,是指人們放棄流動性很差的金融資產而持有不生息貨幣的需要。
貨幣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派生於人們對商品的需求。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定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貯藏手段等職能,能夠滿足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需求,以及以貨幣形式持有財富的需求等。
居民、企業和單位持有的貨幣是執行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的。如居民用貨幣來購買商品或者支付服務費用,購買股票和債券,償還債務,以及以貨幣形式保存財富等;企業以貨幣支付生產費用,支付股票、債券的息金,以貨幣形式持有資本等。
貨幣需求計算公式
交易方_式(Equation Of Exchange)
即MV=PT,它認為,流通中的貨幣數量對物價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全社會一定時期一定物價水平下的總交易量與所需要的名義貨幣量之間也存在著一個比例關系1/V。
劍橋方程式(Equation Of Cambridge)
即M=KPY,這一理論認為貨幣需求是一種資產選擇行為,它與人們的財富或名義收入之間保持一定的比率,並假設整個經濟中的貨幣供求會自動趨於均衡。
流動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它是凱恩斯提出的一種假說,指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人們就會產生利率上升而債券價格下降的預期,貨幣需求彈性就會變得無限大,即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