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京東市值為什麼漲

京東市值為什麼漲

發布時間: 2023-07-30 15:31:18

Ⅰ 京東市值有多少

8月26日,港股京東集團股價刷新高,市值一度突破1萬億港元。截止收盤,漲幅收窄,市值9982億港元。

2020年8月17日發布半年報,第二季度凈收入為2,011億元人民幣(約285億美元),同比增長33.8%。8月17日收盤以來,盤中7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32%。截止8月26日收盤,京東集團港股漲勢如虹,股價屢創新高,今日開盤310.8元最高321.6元,盤中市值一度超1萬億港元,上市兩個半月市值激增3000億港元,股價不斷創出歷史新高。

(1)京東市值為什麼漲擴展閱讀

京東市值上漲的原因—多家機構上調目標價

1、 巴克萊分析師Gregory Zhao將京東的目標價從79美元上調至83美元,維持『增持』評級

Gregory Zhao表示,在今年6月份,中國的用戶參與度、商家的營銷需求以及供應鏈和物流能力都達到了歷史新高,這從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上周提交的財報中得到證明。該分析師認為,這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樹立了一個『新起點』。

2、 高盛將京東集團的目標價由283港元升至329港元,將其列入「確信買入」名單

高盛指出,公司零售規模將不斷擴張,由非必需品擴展至日常用品,預計公司2020-22年收入分別增長26%、21%、20%。高盛認為,預期京東領先同業的采購規模、廣告優勢、成本控制等利好因素,將推動公司2020-22年非通用會計准則下凈利潤率達到2.25%、2.5%、2.8%。

京東旗下的京東健康、京東物流、京東數字科技等業務板塊貢獻估值將不斷提高。將京東目標價提價至329港元,以反映業務前景更加明朗的預期利好。

3、野村將京東集團目標價由287港元上調至320港元,維持『增持』評級

野村表示,京東今年第二季收入及盈利超過預期,其中總收入同比上升34%,超過市場及野村預期5%,主要是受到零售及物流業務增長穩健所提振。另外,因收入及非經營收益提升,公司非通用會計准則下每股盈利同比增長52%,高於市場預測的29%。

4、大和將京東集團的目標價由290港元上調至308港元,評級維持「買入」

大和發表研究報告表示,京東第二季度收入增長強勁,遠超市場預期,預期公司下半年仍可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由於公共衛生事件被壓抑需求的原因,公司第二季度電子及家用電器類別的收入同比增長28%,預計這種增長勢頭將在第三季度恢復正常化。

5、 國信證券上調京東集團目標價至318-329 港幣,繼續維持「買入」評級

得益於京喜下沉策略有效,單季用戶增速創11 個季度用戶增長新高。未來依託於京東強大的供應鏈與微信社交優勢,京喜將不斷釋放動能,持續貢獻增量用戶。此外,未來隨著物流、數科、健康等業務上市,將為公司貢獻可觀的市值空間。同時創新業務擁有先進的技術優勢,通過管理輸出、協同賦能不斷夯實公司的護城河,並為公司打造第二價值曲線,引領公司未來快速發展。

Ⅱ 京東市值曾經是拼多多的N倍,為何現在被反超了

因為拼多多本身的基數小,增長的非常的快,所以才看起來比京東的發展好。當然現在看起來是反超的,但是未來來說拼多多要走的路還是非常的長的。

京東的收入都比拼多多強,這主要是因為增長率變小了。但是他的總收入非常的高,所以說他也不可能增長得很快。不然未來幾年他的收入可能要超過全世界的購物平台市場了。拼多多本身基數少,所以說按照市場數據來看,它的增長率達到了697%。


雖然拼多多發展的非常的快,也非常的厲害,在今年的財務數據中也顯得很突出,但是客觀來講拼多多未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整體實力來看肯定是弱於京東的。

Ⅲ 京東市值被高估,中國式「亞馬遜」成雞肋

日前,據畢盛資管近期的一份針對京東的調查報告,質疑了京東近600億美金市值,認為其盈利水平、運營情況,以及業務並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高市值。在與亞馬遜4520億美元的市值對比中,京東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並不能以亞馬遜為標桿來評估京東的發展潛力和未來價值。

那麼,京東真的就雞肋了嗎?2017年初的第一季度京東開始實現盈利,盈利額達到3500萬美元,十幾年的京東終於開始轉虧為盈,即便是後續幾個季度內的盈利能力會有所下滑,全年預估計也會保持在1.4億左右的盈利規模。這樣的盈利規模真的是只是單純的,不可持續嗎?

京東是否被高估?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畢盛的數據來看,並不能認定京東的市值就高估了,同時也不能說他就值這么多,沒有確實的數據,所以並不能下定論,這更多的是畢盛的一個臆測。京東在過去的一年裡市值能迅速由原先的每股19.51美元漲到了每股43.80美元,攀升超過124.5%,雖然增值額很多,但屬於行業現象,對於互聯網科技公司來說,也並不是沒有可比性。

1、高估的數據是否帶有偏向性?

在報告中,主要針對的是京東幾個相對弱勢的業務組合,一個是對主營數碼3c業務盈利能力的質疑,一個是對沃爾瑪入股後關於在快消品領域的倉配成本與利潤分配問題,一個是京東自建的物流系統是否存在優勢的問題。從這幾個角度來分析京東的盈虧狀況,看起來似乎是很合理的。

然而,我們很容易忽視一個問題,京東的盈利能力主要來自於直營業務產品,但實現盈利是在進入快消品領域之後,融入了沃爾瑪、一號店,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算在直營業務中的。

京東的金融保險、京東雲、京東智能等業務也處在快速發展之中,而報告並沒有將這些潛力股進行渲染和分析。市值反映的是一個公司的價值,包括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分析時當然要有可依據的點,而不能單從盈利能力來片面化教授。

2、具有中國特色,又不同於國外市場

國內市場是歐美之外的又一個大市場,京東的業務以數碼3c品類起家,後來延伸到全品類,雖然並沒有大規模擴展到海外市場,但是就目前來說,足夠京東消化一段時間,時下銷量最好的還是數碼3C類,只不過是平台得到的利潤水平並不高。

在與阿里系的天貓、淘寶相比較,京東則更傾向於是自營模式。這樣一個是增加了運營的成本,一個是利益分配中平台雖然獲得部分利潤,而阿里系則傾向於平台的運營,商戶要自己運營店鋪,那麼,購買流量和曝光,研究平台的規則都是商業化的進程,在體繫上要相對完備,利潤也就很可觀了。

3、相比8年前互聯網環境大不相同

在2009年的時候京東還沒有實現盈利,雖然在很多業務上還在模仿亞馬遜,而相比之下生存環境的不同,業務水平上也存在著差距,就不能單單的以企業對比來評價其市值。

中國電商市場的發展人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尤其是對於數碼類產品來說,人們對於高質量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京東就會越來越受追捧。與其競爭的蘇寧、國美因為線上業務的缺乏,難以與京東競爭,所以蘇寧選擇抱團阿里,而國美選擇轉型做零售,自營線上電商平台。在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時間差,追趕京東還需要一個時間段的運作。

此外,中外互聯網市場在發展水平、用戶認可度、模式創新能力上都存在差異性,比較而言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的電商浸潤,從消費模式到生活方式均發生了變化,消費者願意參與到互聯網消費中來,特別是o2o模式也得到了認可,而這在國外市場是被看衰的。

相比亞馬遜有差距,但仍是合理的范圍空間?

亞馬遜在2009年的時候市值500億,就已經實現了9億美元的利潤,而如今京東才開始盈利,而且運營范圍和行業地位都無法和亞馬遜相比,在國內還有阿里壓著,加上高瓴資本拋售京東的股票,才使得畢盛對於京東的市值持懷疑的態度。

亞馬遜能夠快速實現盈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擴大至了市場范圍,降低了倉儲運營成本。而京東目前已經實現利盈利,其下一步計劃則是繼續增強盈利能力,擴大業務進展,縮減運營成本。

亞馬遜在2009年到2017年的8年時間里實現了市值900%的增長,倉儲運營成本控制在8%~10%左右,京東目前在15%左右,還有不少的改善空間。那也就意味著,京東的未來還是有好的預期在裡面的。

京東能否趕超亞馬遜,在於其能否快速降低成本

媒體把京東比作是中國的亞馬遜,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如果不能投入更多到技術研發中去並盡可能的降低運營成本,那麼其盈利能努力自然會受到質疑。

京東比亞馬遜晚五到六年的時間成立,但是亞馬遜在成立七年到八年的時間已經開始盈利了,後來的亞馬遜在雲業務、硬體產品研發上有很大的優勢,其業務涉及到近119個國家和地區,所以4500億的市值是有業務支撐的。京東則常年處於虧損之中,投資人看好的是京東的未來預期,盈利是一個好的苗頭。

那麼,京東為何不擴大海外業務?

一個是來自阿里系的競爭,一個是自身盈利能力的局限,京東要擴展業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而這就需要有足夠盈利的業務。在過去的幾年裡,京東憑借其當時平台加上自營物流,提升了品牌價值,不過,成本上的不斷激增,就使得京東在業務擴展上遇到了問題。

在與沃爾瑪的合作中,雙方是用互換股份的模式開展的,並沒有大量的貨幣交易,這也許只是京東在業務上的一小步,不過對於京東來說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未來的盈利之路能否幫助京東正真成為中國的「亞馬遜」呢?(作者:耿彪,首發IDonews專欄)

Ⅳ 百度京東市值差從6億美元到200億 這倆月發生了啥

資本市場風向說變就變。
美東時間6月23日收盤,京東與網路市值差距僅剩6億美元,換算成漲幅也只剩1%。當時,業界都忙著掰手指頭算京東再過幾個交易日就能在市值上超過網路,將網路擠出BAT。
然而,兩個月後,不僅沒等到京東市值超越網路的榮光時刻,兩家的市值差異還從之前的6億美元擴大到202億美元。
截至美東時間8月25日收盤,京東的股價定格在40.87美元,總市值為580.12億美元。相比之下,網路當日收盤時的股價為225.55美元,總市值達到782.12億美元。
以此對比6月23日收盤的市值,這兩個月來,京東的市值縮水了近30億美元,而網路的市值飆漲了166億美元。
從相差6億美元到相差200億美元,2個月里京東和網路發生了什麼?

從6億美元到200億美元
從6億美元到200億美元
京東與網路市值最接近的距離發生在美東時間6月23日收盤,當天京東股價上漲3.92%,報42.95美元,相比一年前大漲了100%,市值達到609億美元;相比京東的高歌猛進,正處於業績觸底,經歷重整和轉型的網路市值約為615億美元。兩者的市值差距僅剩6億美元,換算成漲幅也只剩1%。
下一個交易日,眾多媒體熬夜看盤等著京東市值超過網路的歷史性時刻,但京東卻隨後交出了六連跌的成績單,整體跌幅超過了10%,一下子在市值上與網路拉開了差距。
如果以股價計算,京東在近兩個月的波動並不算大,8月25日收盤價40.87美元也只比6月23日收盤價42.95美元跌了4.84%。在美東時間8月8日的交易日,京東股價在盤中一度還創下了48.99美元的新高。
為什麼京東、網路市值在短短兩個月差距拉大?短期來看,其中一個直接原因是第二季度的業績。
這兩個月來,京東兩次股價大幅下調:一次是6月23日之後的六連跌,另外一次是京東財報發布後的五連跌。
資本市場對盈虧表現得格外敏感。
在香港盛德證券全球市場分析師李智剛看來,之前網路戰略不清晰、業務分散,導致很多機構都沒有看明白。而京東的優勢在於聚焦核心業務電商,在美國市場看好電商股的大背景下得以市值快追上網路。
5月8日,京東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久虧之後終於盈利的故事利好京東股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上升了近8%,市值逼近540億美元,與當時網路600多億美元的市值差距不到100億。
8月14日,京東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事實上,第二季度京東通用會計准則(GAAP)下的虧損主要原因是高達7.47億元的股權激勵以及資產和業務收購所帶來的4.43億元的無形資產攤銷,如果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Non-GAAP),第二季度京東持續經營業務凈利潤為9.765億元人民幣,已是連續第五個季度盈利。
此外,同為電商企業,緊隨京東之後發布財報的阿里給京東的股價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京東財報發布後的第三天,阿里交出一個數據亮麗的成績單。受此影響,京東的股價繼續下挫,市值跌破600億美元。
受阿里財報影響的不僅僅是京東,同為中概股電商企業的唯品會在阿里財報發布後股價也出現了五連跌。
相比之下,網路則交出了一份強於預期的二季度業績,同時還在財報中證明了其信息流廣告業務所呈現的增長前景。
網路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在與今日頭條等展開競爭的網路資訊流產品,日活用戶超過1億,資訊流廣告收入從一季度底的每日1000萬上漲到了每日3000萬。
在人工智慧大規模商業落地之前,網路信息流成為網路業績增長的強勁動力,不少業內分析師因此調高網路評級。
有研究報告指出:雖然仍對網路的搜索業務前景持謹慎立場,但在2017和2018財年中,網路信息流廣告業務的強大動能將可為其帶來該公司急需的喘息空間,預計這項業務收入在2018財年將達到130億元人民幣。
而網路金融業務在今年7月宣布分拆獨立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路的風險。李智剛表示,拆分獨立可以使風險隔離,同時也能增強金融業務開展的自由度;其次,由於金融板塊的高負債特性,網路將金融業務分拆出去,能使集團的業務輕裝上陣,獲得更好的估值。
從中長期來看,網路市值的上漲也和出售外賣業務、聚焦人工智慧及此帶來的想像空間和貨幣化前景有關。

BAT要變天了?
BAT要變天了?
過去,BAT各自收獲了搜索、電商、社交領域的最大紅利,成為了中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符號。但短短幾年時間,BAT三巨頭的市值早已悄然變化。
特別在進入2017年,騰訊和阿里的市值先後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你追我趕。盡管網路在兩個月內市值上漲近200億美元,但其資本市場的表現不及騰訊和阿里巴巴集團等巨頭。
從2017年4月1日~6月30日的業績來看,阿里巴巴、騰訊在收入和盈利上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尤其在單季度收入上,雙雙突破500億元人民幣,而網路總營收剛剛超過200億,達到208.74億元,同比增長14.3%,凈利潤同比增長82.9%。而京東二季度財報交易總額、營收都達新高,但費用和成本也大幅上漲,大促銷也給盈利帶來壓力,帶來4.03億元的運營虧損。
All in人工智慧可以說是網路最大的強項和亮點,但人工智慧顯然是一個高投入、慢產出的領域。財報顯示,過去一年,網路研發投入約在100億元,到了今年第一財季,研發支出達到人民幣28.35億元,同比增長34.9%。
現在來看,網路人工智慧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如何把技術和業務有效整合,實現場景的落地,這對網路來說才剛剛開始;而雲計算業務,無論阿里雲還是騰訊雲,都是它有力的挑戰者。
對京東而言,上市以來的首次盈利讓京東沖上市值高峰,但它還未在某個領域建立起自己絕對性的主導地位。而且,與騰訊、阿里300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京東距離不少的身位。

Ⅳ 京東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了

是的,8月26日下午,京東集團股價漲超7%,接近8%,總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

8月26日,京東盤中最高漲至321.6港元,3個交易日猛增千億市值,上市兩個半月市值激增3000億港元,總市值破1萬億港元,超越招商銀行和農業銀行,成為港股第8大市值公司。

此前,巴克萊分析師Gregory Zhao將京東的目標價從79美元上調至83美元,並維持「增持」評級。野村目前將京東集團-SW(09618)目標價由287港元上調至320港元,評級維持「買入」。

(5)京東市值為什麼漲擴展閱讀

今年二季度主要電商公司利潤端改善超預期:

有機構指出,今年二季度主要電商公司收入端增速均超公司指引,且利潤端改善超預期。月度數據反映7月電商行業景氣度延續,預計第三季度行業季節性增速回落較為有限。低預期下,主要公司業績再次超預期可能性大。

巴克萊分析師Gregory Zhao表示,在今年6月份,中國的用戶參與度、商家的營銷需求以及供應鏈和物流能力都達到了歷史新高,這從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上周提交的財報中得到證明。該分析師認為,這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樹立了一個「新起點」。

Ⅵ 劉強東,清白無罪!華爾街,狂賺百億

劉強東,無罪!千億級科技巨頭,京東,股價大漲10%!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亨內平縣檢察官辦公室宣布,劉強東無罪!

一、京東上市,風光無限!

事情看似告一段落,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背後的金融市場,早已經掀起一場驚濤巨浪,金融大鱷早已吃得心滿意足,為什麼有人可以通過此事賺得天文數字呢?

眾所周知,京東集團,2014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京東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京東在上市之後,積極展開戰略布局,不僅穩固電子商務、物流基本盤,也積極布局新零售、雲計算、金融科技、人工只能,布局只有騰訊、阿里巴巴能夠的著京東了。

2018年年初,京東市值巔峰高達719億美元,堪稱中國互聯網界的第四大巨頭,一時風光無倆。

二、市值巔峰,危險潛伏!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劉強東,因為一次聚會,被捲入桃色新聞,然後以光速席捲全球互聯網,隨後股價大跌。

事實上,從「劉強東事件」後,京東的股價持續跳水,截至事實澄清之前,京東市值暴跌150多億美元,按照匯率計算,居然蒸發超過千億。

美國的股市,有做空機制,利用做空機制,可以事先搜集想要做空公司的負面消息,再大量從股市借入被做空公司的股票,然後拋售。

接著,拋出被做空公司的負面消息,等其股價大跌之後,再以低價回購股票,這時候的低價股票何之前高價股票,就形成的價格差,將低價股票歸還平倉。

這樣,就能賺取這些價格差,通過做空賺錢了。

京東處於這樣的處境,可謂是危機四伏!

三、金融大鱷,氣吞山河!

如果,華爾街預測到「劉強東事件」的發生,提前布局做空,高價套現,等股價低潮時回購平倉,其中利潤額高達數百億美元!

如果,華爾街預測到「劉強東事件」的結束,提前布局做多,低價重倉,等股價大漲後拋售平倉,其中利潤可想而知!

華爾街,可謂是金融大鱷雲集,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則驚天動地,氣吞山河!

希望中國在美股的上市公司,能夠挺過寒冬,逃過美國做空機構的魔爪!

大家對京東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號IT知多少: 劉強東,清白無罪!華爾街,狂賺百億?

Ⅶ 京東市值突破1萬億港元,京東現在的股價如何

大家都在漲,都在刷新股價,所以在這種集體上漲的行情里,京東不是個例。京東的另一個競爭者,拼多多忙著沖擊五環外,百億補貼換來的用戶增長再次跑贏阿里、京東,但營收階梯式下滑反映出用戶仍更傾向於購買單價較低的補貼商品,大部分高端消費用戶在薅完羊毛後就走了,暴露出主打低價、折扣商品的拼多多用戶購買力嚴重不足,僅僅依靠補貼、促銷的策略或很難持續下去的軟肋。

今後京東、拼多多、阿里三家比拼還將如火如荼,市場盤子這么大,拼多多是否能守住三四五線城市的護城河,京東的物流、數科、健康等業務板塊如何形成系統,阿里巨無霸如何保持快速增長還將是市場關注重點。

Ⅷ 京東股價午後大漲超7%,股價大漲的原因是什麼

京東集團發布其第三季度業績報告,一時之間引發媒體熱議。一方面,第三季度雖然虧損達到5億多,但其美股收盤漲幅超7%。而前段時間,唯品會公布財報之後,股票大跌30%。

那麼,京東財報都講了啥?一個虧,一個漲?裡面透露了京東的什麼狀況?反映了中國電商的什麼狀況?我們能透析哪些內幕?

這些數據是否漂亮?

需要注意的是,大促期間移動端的訂單佔比並不具備代表意義,因為很多都是提前選好,到了大促時候,手機下單。

但平時的移動端佔比更有意義,這代表了你的老用戶活躍度。

3、物流倉儲核心競爭力持續加強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京東完成訂單量為3.297億,與第三季度1.782億相比,同比增長85%。訂單量的巨大增長一方面證明了京東強大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京東物流倉儲能力的提升。

物流方面,超過85%的自營訂單都是當日送達或者次日送達,這一點是任何一家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劉強東在分析師會議上表示,經過京東過去八年打造的物流體系,比目前市場上任何一家競爭對手都至少要領先五年。

倉儲方面,第三季度京東在廣州和武漢正式啟用了兩座新的“亞洲一號”倉庫。此外,京東計劃將在未來一兩年在一些大中城市添加更多的亞洲一號倉庫。

4、用戶男女比例,更均衡

在品類分布上,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核心交易總額為542億元人民幣,交易佔比達到48.9%,同比增長98%。這說明京東用戶在男女性別比例上逐漸平衡,也說明京東正在逐漸改變其3C網購商城的印象,走向一個真正的綜合商城。

5、京東服務項目未來增長有保證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來自於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為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相比於京東自營凈收入52%的增長,服務項目與其他項目的凈收入增勢可謂強勁。

服務項目的數據增長也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是一致的。商品網上零售額5030億元,增長43.1%(大於實物零售33%的增長值)。

6、關閉拍拍網利好京東未來業績

在雙十一前夕,京東正式宣布關閉拍拍網的C2C業務。在三個月過渡期後,將完全關閉拍拍網。

出於對假貨控制的目的,關閉拍拍網,對於京東下一步的輿論氛圍將會更有優勢,同時,也會讓京東的增速至少提升五個百分點。

整體增長放緩是怎麼回事?

總的來看,京東保持了強勁的連續增長姿態,但是,相比較去年,京東的增長速度是放緩的,441億的凈收入甚至不比第二季度(452億)。

盤子達到一定規模,自然增長放緩,京東去年保持的100%增長是不可能長期保持的,另一方面,國內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增速放緩,也是主要原因,從第三季度開始,經濟寒冬論開始流行,居民消費指數連續走低。

不過,自從上市之後,京東每個季度業績均實現環比增長,沒有呈現出618、雙十一猛增,後續季度增長乏力的狀況。

京東沒有刻意追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穩扎穩打、內外兼修,本著長遠經營的理念,表現出了一個穩健的耐力型長跑選手的素質,而這種素質所體現出來的穩定性和高成長性,正是華爾街和投資人所不斷追尋和看好的,估計,這就是股票上漲的原因。

Ⅸ 市值超過了百度,京東就能成為互聯網第三極

京東當前的市值與網路相差為8億美元左右,僅為其市值的百分之一,於是就有人認為京東會取代網路在BAT的位置,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新的第三極,然而從現在BAT的業務劃分來看,阿里做主營的是電商,為中小企業服務,而騰訊在社交、通訊和游戲上做的比較好,網路則是基於搜索引擎的營銷,現在逐漸將精力傾向於智能化的AI領域。

作為備選的有網易、小米、華為、京東等科技公司,市值或者估值都很高,他們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作為互聯網新的巨頭企業,一點也不差。但是與阿里、騰訊近三千多億的市值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所以,即便將來BAT中的網路沒落了,京東也難以成為第三極。後繼者相互之間的競爭激烈異常,此外還有未上市的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是前有狼後有虎,京東突圍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大。

京東的市值還會繼續快速上漲,超過網路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一個月之前京東的市值才500億美元左右,現在已經直逼網路,相差僅僅不到10億美元,按照這樣的增長速速,在短時間內京東超過網路是必然的。只是,這並不代表京東就能取代網路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

眾所周知網路搜索引擎是國內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特別是在谷歌頹敗之後,網路基本上已經處於沒有了對手的狀態,搜狗、360搜索、中搜等即便是多家聯合也無法與網路相抗衡。此外,網路還在貼吧、廣告、內容建設上有一整套體系、團隊在運作,業務相當成熟,盈利能力穩定。在2016年末,網路花費上億拿下李叫獸,其在新的營銷方法論和產品論上的研究也會一並帶入網路,這就使得網路在營銷廣告領域注入新的血液,基於網路巨大的流量,實現價值變現是遲早的事情。

而京東直到今年才開始盈利,但業務增長特別快,在業務中商城項目是最耗錢的,也是最難運作的,也逐步實現了盈利。這一項盈利之後將會快速帶動其他的諸如金融、智能、物流等項目快速走向盈利,即便與亞馬遜差距大,千億的市值還是有可能的。而網路市值增長緩慢,智能AI項目的效應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盈利的水平,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此消彼長,京東的優勢則會相對明顯。

BAT不僅是巨頭,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標識

從BAT崛起到如今也不過二十年的時間,無論是市值還是行業影響力都是舉足輕重的。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對於互聯網的認識程度越來越高,後來的o2o模式將互聯網服務拉到線下,與實體緊密結合,以移動端應用為主的消費娛樂模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即便是到如今人們的關注度被極度分散,BAT的運作方向都是行業的風向標。阿里大數據成效已經初顯,騰訊社交背後游戲產業成為其主要的營收支柱,網路則把持人們互聯網的入口流量,價值只會越來越大,更何況其智能AI項目已經走在了國內外行業前列,有機會掌握下一個時代的風口。

而像網易、京東、小米等,如今也算是行業巨頭級別的企業,雖然有的還沒有上市但估值一點都不低。但是,即便是在互聯網下半場,再高的市值也無法相比BAT那般在互聯網上半場初期就形成的的影響力。所以,互聯網巨頭上升到BAT級別不僅要有高市值,還要有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的高佔有率、巨大的發展潛力,缺一不可。

京東要的是什麼?

其實無論是BAT還是互聯網第四極、第三極等等,都不過是人為將這個帽子給企業扣上去的,對於企業巨頭來講它需要的是更多的利益,是發展空間,對於京東來說,保持盈利能力水平,帶動其他業務模塊快速發展才是當下最重要的。目前的京東依然處於高速發展之中,還沒有到養尊處優的時候。

移動互聯網化的趨勢已經向人們證明,購物的需求入口在逐漸被弱化,用戶更多關心的是商品而並非平台。「即當他們在閱讀那些經過系統精心挑選的信息和內容並產生購物沖動時,他們可能並不會去天貓或京東這樣的電商網站,而是希望直接下單,他們享受的是這種立即實現的快感,這時,那些經過長期積累起來的購物入口價值將面臨被侵蝕的風險。」尹生在文章中這樣說道。

也就是說,京東依賴的商城項目雖然當下還有與天貓扳手腕的實力,但未來孰勝孰敗依然是未知的,潛在的風險很大。相較而言,阿里除了電商平台外還在大數據雲計算、健康、金融、文娛等領域布局,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而京東現在撇開商城,除了還未盈利的物流模塊似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這就是差距。

就近而言,京東要的是快速發展,提升優勢項目的盈利水平和市場佔有率,至於取代網路成為JAT根本不是京東的訴求,也就沒有所謂的JAT了。

國產互聯網企業格局如何演變?

目前來看,很有可能形成以阿里、騰訊為首的兩個超級巨頭、多個巨頭並存的局面。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將觸手延伸到了眾多行業里,新興產業背後都有他們的資本入局,餓了么與美團、網路外賣,蘇寧與京東,身後都能看到阿里和騰訊的身影,兩強相爭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競爭格局。

有人說,還會有新的模式迅速發展起來,與AT相抗衡。說實話,這樣的事情可能會有,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很可能被一方拿下成為其子生態,或者被行業競爭打趴下,別無他路,AT是不允許行業外的不安因素長期存在的。

另外,網路除了穩定的業務之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上,並獲得了不小的進展。騰訊、阿里也不甘落後,在智能AI項目上有所探索。能否延續BAT的地位,誰也不敢託大。「互聯網企業每天都如履薄冰」,毫無意外的是,誰都不會坐以待斃。

筆者認為BAT之爭是促進行業進步的好事,京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薄弱之處,加以改善才是重點,沒有必要去爭BAT的位子,其實就算是有了BAT的帽子又如何?

Ⅹ 京東股票不跌反漲是怎麼回事

6月14日,新加坡畢盛資產管理公司發布了一份針對京東的做空報告。

其實他們並不了解,京東的模式是建立在一個高效的運營效率基礎上的,比如在京東進入家電領域之前,幾乎所有家電企業都僅有1-2%的微薄利潤,而京東通過大家電的網路零售,大幅降低了渠道成本,不僅京東家電實現了盈利,也帶動了整個家電行業都實現了4-5%的凈利率。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