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都有什麼貨幣
㈠ 日本使用什麼貨幣
日元。我們在日本買東西需要把人民幣換成日元來用,1984年11月1日日本銀行發行了10000、5000、1000日元三種新鈔票。過去使用的10000 日元(聖德太子像)、5000日元(聖德太子像)、1000日元(伊藤博文像)三種鈔票以及500日元(岩倉具視像)硬幣仍繼續流通使用。日本流通日元的紙幣面值包括:1000、5000、10000三種。
拓展資料
1,日本貨幣的源流
日本的貨幣的源流是來自中國古代的圓形方孔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北部。開始使用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公元前221年青銅制)。
這也形成了中國貨幣的形狀。到漢朝統一中國時也繼續使用這種形狀的貨幣。
漢武帝鑄造的「五銖錢」(公元前2世紀)青銅製成為中國以後鑄錢的標准。「五銖錢」這種貨幣的形態在以後在東亞各地域廣泛的傳播開了。
2,日本貨幣的發展
在日本開始發行的貨幣
在中國唐代日本的律令政府(朝廷)積極的採用唐朝的文化制度。貨幣也是使用的唐朝的「開元通寶」(621年)銅制同時開始發行「和同開_」(日本奈良於708年銀鑄)。
當時的日本人對貨幣還不是很熟識。朝廷開始強制使用貨幣,而把貨幣儲蓄與官位聯系起來的這種方法,也起到了促進貨幣在日本流通的作用。
3,皇朝錢
皇朝錢是最初由朝廷開始發行的貨幣。
元明天皇於和銅元年(708)鑄造了銀和銅兩種「和同開_」,接著製造了皇朝十二錢,但是在京畿外流通不廣泛。由於銅供給不足,貨幣製造在10世紀中期就廢止了。
這樣的皇朝錢上的字體不工整且粗糙。通貨的價值和信用也開始急速下降。百姓都不在繼續使用。
4,輸入錢幣的流通
政府發行的貨幣主要是從中國輸入的,也是在日本流通的主要外國貨幣。
皇朝錢停止發行以後,到平安時代以後(12世紀左右),日本因為國內經濟的活躍貨幣的需求也開始提高。和中國,朝鮮等國的貿易流入了很多種類的貨幣(主要是宋錢),稱之為「渡來錢」,從那以後一直使用,這種狀態到江戶時代初期才結束。
其中,明朝廷於永樂年間發行的「永樂通寶」則更是極受歡迎。
㈡ 日本古代錢幣和單位是什麼
日本古代沒有自己的貨幣,收入的稅米來履行貨幣職能(實際上明代早期米也履行過相當長時間的貨幣職能).單位是"石".
日本早期也通過和中國的貿易獲取大量銅錢,之後由於中國的銅錢大量流入日本使得中國被迫限制對日貿易額或以實物賞賜.銅錢的單位是文和貫.1000文=1貫.貨幣和米的關系糾纏不清,在江戶時期繳納的稅收里扔是貨幣與米混合的.
白銀計數單位我不是很清楚,因為我所閱讀的書籍里即有兩也有貫..總之白銀作為貨幣大約是室町幕府時代開始.
㈢ 古代外國都使用哪些東西作為貨幣
古代不同國家毀賣和地區使用的貨幣形式有所不同。以下並余磨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外國貨幣:
古希臘:古希臘時期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鑄有城市或國家標志的銀幣,如雅典銀幣和斯巴達銀幣等。此外,還使用過銅幣和金幣。
古羅馬:絕斗古羅馬時期使用的貨幣主要是鑄有皇帝頭像的銀幣,如古羅馬銀幣,還有少量銅幣和金幣。在羅馬帝國末期,鑄幣工藝逐漸衰落,出現了大量偽造銀幣等行為,貨幣貶值嚴重。
日本: 在日本歷史上,使用過多種貨幣,如銅錢、鍍金銅錢、銀錢和金錢等,其中銅錢最為常見,也是最被廣泛使用的貨幣。
朝鮮半島: 韓國古代時期曾使用過銅、鐵、金、銀和銅器貨幣等。而朝鮮民族史上使用最多的是銅錢。朝鮮王朝時期,也曾鑄造過銀錢和數目不多的金錢。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貨幣主要分為幾類:銀幣、銅幣、金幣及交換媒介。其中銀幣比較常見,尤其是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期間。而且歐洲中世紀時期,銀幣的形制和圖案具有非常豐富的變化,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銀幣面貌也各有特色。
綜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古代的貨幣形式是多樣的,而且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發展也發生了多次變化。片中出現的金幣和銀幣形象是真實的,但銀幣面貌會因地域和歷史不同而有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