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如何選擇合同貨幣
① 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什麼貨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
在進出口貿易中,為防範外匯風險,正確選擇計價結算貨幣的方法是:在出口貿易中,應當選擇「硬幣」或具有上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軟幣」或具有下浮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
計價貨幣
1.計價貨幣是指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規定用來計算和清償彼此債權債務的貨幣,一般與結算貨幣相同,如果雙方在合同中只規定了計價貨幣,沒有規定結算貨幣,則計價貨幣就是結算貨幣。
2.交易雙方也可以規定計價貨幣是一種貨幣,結算貨幣為另一種貨幣,甚至另幾種貨幣,此時,交易雙方要在合同中定明不同貨幣的幣值。
3.買賣雙方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時,既要考慮貨幣匯率的風險,又要結合自己的經營意圖、市場供需和價格水平等情況作出綜合性分析。
4.目前,我國常用的國際結算貨幣有:美元、英鎊、馬克、法國法郎、日元和港元。理論上人民幣也可以作為計價或結算的貨幣,但我國金融管理規定對外使用人民幣僅限於賬面的首付,不能自由兌換和流動。
5.在一般多根據國際金融市場上貨幣匯率變動的情況和進口國家(地區)的習慣等,選用對方國(地區)貨幣或第三國貨幣。
拓展資料:計價貨幣的選擇
1、選擇可自由兌換的貨幣:
可自由兌換貨幣是指對國際經常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不施加限制、不實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種貨幣匯率,在另一國要求下隨時有義務換回對方在經常往來中所結存的本國貨幣。使用可自由兌換貨幣,有利於調撥和運用,有助於轉移貨幣匯價風險。
2、在出口業務中盡量爭取採用硬通貨:
硬通貨,是指從成交至收匯這段時期內匯價比較穩定且趨勢呈上浮的貨幣。
3、在進口業務中,爭取採用軟通貨:
軟通貨,是指從成交至付匯這段時期內匯價不穩定、疲軟且趨勢呈下浮的貨幣。
② 靈活選擇和使用結算貨幣的原則有哪些
靈活選擇和使用結算貨幣的原則:
(1)選擇自由兌換的貨幣;
(2)出口收匯,選「硬幣」計價;
(3)進口付匯,選"軟幣"計價;
(4)盡量採取本國貨幣計價結算;
(5)「軟」、「硬」貨幣搭配使用。
結算貨幣介紹:
結算貨幣亦稱「合同貨幣」或「契約貨幣」。國際貿易和信貸合同中規定用作計價單位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在國際貿易合同中,結算貨幣分為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 在國際信貸合同中,分為借款貨幣與還款貨幣。通常二者為同一種貨幣。
當二者為不同的貨幣,即用一種貨幣表示商品的價格而用另一種貨幣支付貨款,或用一種貨幣借款而用另一種貨幣歸還貸款時,則應在合同中規定兩種貨幣的匯率,以便到期結算時換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結算貨幣
③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什麼貨幣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的是雙方約定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如黃金、白銀、美元、英鎊、人民幣等,具體是由雙方貿易合同上約定的交易貨幣為准。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本質上是本幣用於國際結算。
本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即本幣在國際貿易中執行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在居民與非居民進行國際貿易時,進出口合同以本國貨幣計價;居民向非居民可以用本幣支付,並且允許非居民持有本國貨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結算。
(3)國際貿易中如何選擇合同貨幣擴展閱讀:
在19世紀之前全球的經濟貿易主要使用白銀進行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那時候,中國雄霸天下,是全球的經濟霸主,大量白銀流入了中國。從19世紀中後期,全球經濟間的貿易開始採用黃金進行結算,黃金成為了結算的主流貨幣。
二戰版以後,美國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的經濟霸主,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攫取了貨幣的霸主地位,美元成為全球唯一和黃金掛鉤的貨幣,國際結算的主流貨幣。近年來,雖然美元仍然是全球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但地位已經開始動搖。
④ 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有哪些
1.首先說下結算貨幣,由各國政府普遍承認的,可用於國際結算的貨幣,就成為結算貨幣。
2.國際貿易結算中常用到貨幣主要有美元(老大地位),日元,歐元等等
3.在國際貿易中,如果是雙方願意,理論上來說可以用任何政府發行的貨幣進行交易,但是能否把收到的貨幣兌換成本幣就另當別論了。
4.國際貿易中你收到美金後當然可以自己留著,可以說這種情況還很普遍,很多貿易公司在收到貨幣後不會立即兌換成本幣,原因是收到的貨幣可能正在升值期,而在升值後再去銀行兌換成本幣。這樣無形的增加利潤。當然積存某種貨幣也存在貶值風險。
不知道我說的這些你清楚嗎?感覺很詳細了。
⑤ 國際之間交易用什麼貨幣
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所用貨幣,要看各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與英國交易可以用英鎊,與日本交易可以用日元,與歐洲各國交易可以用歐元,美元是最通用的國際貨幣.買飛機這個問題比較復雜,一般結算主要用美元和歐元(因為大型客機就只有美國和歐洲的2家國際製造商),但一般買飛機不會付現金的,一般才用金融租賃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