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海底撈憑什麼市值千億

海底撈憑什麼市值千億

發布時間: 2023-07-29 12:55:33

A. 海底撈市值

截止2021年10月29日開盤:海底撈開盤價22.55港元/股,市值1200.98億,市盈率69.94。

海底撈市值蒸發300億
疫情期間海底撈股價從2020年3月19日的27.45港元/股連翻幾番,待到2021年的2月16日,其股價達到了85.80港元/股的歷史最高點,市值超過4500億港元。

但在這之後海底撈股價「跌跌不休」,最低觸及26.10港元/股;而截至2021年10月4月,海底撈收盤價為28.35港元/股,市值蒸發已近3000億港元,目前總市值為1547.63億港元。那麼海底撈的股價怎麼就受到如此重創?

(一)判斷失誤,疫情期間「抄底」。
回顧2016~2019年海底撈的財務數據,海底撈營業收入從78.25億元增長至266.1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0.4%;業績呈現高速增長狀態,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門店的持續擴張和同店數據的持續提升(包括翻台率水平、客單價等)驅動。

2020年海底撈新增門店數達544家。截至2020年底,海底撈全球門店總數達到1298家。

然而海底撈的逆勢擴張,卻讓其門店翻台率變得沒那麼好看了。

一直以來,海底撈都保持著行業內較高翻台率,高翻台率不僅能給海底撈帶來更多收入,也意味著海底撈受市場歡迎的程度。2019年,海底撈的翻台率為4.8,屬於行業內較高水平。然而在盲目擴店後,2021上半年持續下跌至3,其中2021年新開餐廳翻台率僅為2.3。

(二)變貴了
翻台率上不去,還有一種辦法同樣可以提高海底撈的餐廳收入,那就是漲價。

據公司財報,海底撈2020年的人均消費金額提高到了110元,同比增長幅度4.8%,相比之下,2019年增長幅度為4%,2018年3.1%。也就是說,海底撈的確存在逐年漲價,而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其漲價幅度較高。

海底撈「提價」,一方面會降低部分消費者的復購率,另一方面海底撈處於不斷拓店狀態,下沉市場用戶對高價位的接受度也可能不及預期。

同時,對於海底撈來說,優質的服務體系也一度成為其核心競爭力。但隨著國內餐飲全行業服務水平普遍提升,海底撈的優勢會弱化。

(三)副業實際營收有限
海底撈近年來也開始不斷嘗試做副業,通過多品牌、多業態策略以尋找第二增長曲線。但嘗試做新品牌,同樣是一個費時費力,不確定性高的選擇。

目前海底撈的餐廳副業已經涉及到麵食、蓋飯、米線、土豆粉、水餃等諸多快餐品類。但這些副業帶來的實際營收卻相當有限,根據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21H1季度,海底撈其他餐廳營收僅占總營收的0.5%。

海底撈做副業,可以依託自身較為完善的供應鏈,但同時又導致海底撈副業食材普通、工藝簡單、新品研發緩慢等弊病。因此,面對行業內一大波有備而來的競爭對手,海底撈副業很難擁有能打的核心競爭力。

B. 作為疫情「最慘」餐飲行業龍頭,海底撈靠什麼撐住1700億市值

萬事皆有因。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線下餐飲,但海底撈卻沒怎麼跌,或許是由於「聰明錢」理解線下餐飲的出清潮下,具備現金流能力和品牌議價力的海底撈未來的擴張預期。然而這一判斷也有風險,假如疫情常態化甚至導致長期需求遭到遏制,即便海底撈擴張成本再低,亦會在萎縮需求端備受打擊,無法撐住1700億市值。

2020年初,新冠狀病毒爆發,餐飲業受到重挫。海底撈明明也關了店,也將要面臨2020年業績的大幅下調,股價卻十分堅挺。

如果從武漢封城日,即1月23日起算,海底撈前一天的收盤價為32.5,之後最低只到過27.45,最大跌幅為15.5%。同期,呷哺呷哺最大跌幅達到46.4%,麥當勞最大跌幅近50%。相比其他餐飲企業的走勢,海底撈強勢不少。

海底撈到底是憑什麼支撐住1700億的市值的?

別人打折,海底撈漲價

疫情爆發後,許多餐飲店如麥當勞、薩莉亞等都推出了打折套餐,以薄利多銷的方式,來恢復自己慘淡的生意。

而海底撈卻悄悄漲價。

血旺半份從16元漲到23元,半份土豆漲到13元,一片1.5元,米飯7塊一碗。。。在一位消費者曬出了海底撈的賬單後,網路上形成了一股批評海底撈「趁火打劫」的輿論。海底撈隨即發布致歉信,並決定將恢復菜品價格。

實際上,海底撈幾乎年年漲價,只是這次不巧遇上疫情,被輿論給逮住了。

2015年至2019年,海底撈的人均消費額分別為91.8元、94.5元、97.7元、101.1元、105.2元。這不是因為人們吃得越來越多了,而是海底撈的菜價每年都在小幅上漲。

海底撈漲價的底氣,來自其優於行業的翻座率。

翻座率指一張桌子每天被使用的次數,火鍋店一般達到3次/天就有不錯的盈利。 2019年海底撈的翻座率達到了4.8次/天,也就是說,一張桌子平均一天招待約5批客人。按一頓火鍋2小時計算,海底撈店內的每張桌子每天有10個小時是有人在吃的。

居高不下的翻座率使得海底撈的門口總排著長隊,高峰期需要等候2-3小時。而呷哺呷哺2019年的翻座率只有2.6次/天。倘若跑到線下去觀察,呷哺呷哺的生意比海底撈清淡許多也是肉眼可見的。

神奇的是,消費者對海底撈還相當忠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查,海底撈的就餐體驗在中國中餐品牌中排名第一,同時,曾在海底撈就餐過的顧客中的68.3%至少每月光顧一次海底撈,而98.2%表示願意再次光臨。

餐飲市場出清,海底撈出現黃金擴展期?

而以強大議價力為基礎所帶來的市場擴張預期,是海底撈擴張的核心邏輯。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連鎖餐飲行業的影響調研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日算起,5%的樣本企業賬上沒有現金支撐運營。79%的樣本企業表示,依靠自有現金無法支撐過3個月。

疫情的爆發給中小餐飲業帶來了災難。一些餐廳在年前為春節儲備了許多食材,現在要麼低價甩賣,要麼爛在了倉庫里。更有一些餐廳因為付不起租金,而永遠地關上了門。

實力不強的餐飲店紛紛倒下,卻成了高現金留存的企業低成本擴張的契機。

固有的外出餐飲需求在長期來看大概率是穩定的,中國防疫成效卓越則提高了這種預期。不僅如此,從微觀的商業環境下看,小企業倒閉引發商鋪租賃,商鋪建設市場向買方市場傾斜,租賃價格成本和擴張成本會被暫時被壓制, 加上政府支持下的費用減免,這給「現金為王」的企業出現了一個低價擴張的黃金窗口期。

2017年之後,海底撈門店擴張明顯提速。2019年,海底撈新開業308家,全球門店從2018年末的466家增至2019年末的768家,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及52家位於香港、澳門、台灣及海外。

在高速擴張的同時,海底撈的舊店維持著原有的經營效率。根據財報,2019年同店銷售增長為1.6%,同店翻台率維持5.2次/天,與2018年持平。

2020年,海底撈計劃再開300家。開店不僅能增加營收,還能進一步降低成本。一方面,采購量大的話,對上游供應商更有議價權,食材成本更容易控制。另一方面,門店密度變大後,倉儲和配送的邊際成本會降低,整體上門店的平均成本會減少。

成本優勢加大擴張預期

打算在2020年繼續擴張的海底撈,除了資金經營現金流充沛,在融資上也跟有優勢,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融資成本也較低。

據新華網報道,在疫情期間,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合計已為海底撈提供21億元授信額度,並承諾將加大對其供應鏈企業的支持力度,2月19日首批8.1億元放款資金已到達海底撈賬戶。

此外,由於強大的品牌力,海底撈比其他餐飲店在租金上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根據海底撈的招股書,2017年,海底撈的租金成本只佔總體費用的4.3%。而同期呷哺呷哺、必勝客、肯德基和必勝客的租金成本分別占總體費用的12%,16%,31%和34%。

根據財報,2019年海底撈的營收為265.6億,租金成本為11億,占總營收的4%。同期,呷哺呷哺的總營收為60.3億,租金成本為8.5億,占總營收的14%。同樣做火鍋生意,海底撈的營收規模是呷哺呷哺的4.4倍,但租金成本只是其1.29倍。

海底撈的租金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背後的原因是海底撈擁有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口碑,使其在商圈招商時用較大的議價能力,無需依賴商圈引流,反而為商圈帶來人氣。

海底撈也承認自己在租金上有優勢表示:「我們的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占收益的百分比較行業平均水平為低,主要由於我們餐廳有較高的翻台率及較佳表現。我們的租賃通常包括至少三個月的免租期,以方便裝修及翻新場所。我們絕大部分租約的租金為固定金額,並按租賃協議規定的每兩至三年逐步增加。」

或萎縮的需求能撐住1700億嗎?

不過,也有券商指出,目前市場對海底撈的「強者恆強」的預期太強,「疫情影響」的預期太弱,且並未充分計入疫情短期影響。

如東吳證券就直接給出《股價或未真實反映疫情影響,大幅下調2020年盈利預期》的研報,並在研報中指出,考慮到核心一線城市(北京/上海)的疫情情況,謹慎假設 4-7 月門店效益(客流/翻台率)分別經歷 20%、40%、60%、80%的爬坡期,該情況將致使全年利潤預期收窄。

東吳證券還指出關鍵點,即海底撈過去幾年試圖進行海外擴張突破開店節奏瓶頸。但目前而言外海疫情影響和全球化趨勢放緩等因素,都沒有完全被計入海底撈的股價預期。

此外,疫情防控常態化對消費行為構成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查體溫,戴口罩等防控行為大概率在未來一年甚至數年中長期推廣,而消費沖動與消費熱情也將因此受抑制,其也並未體現在海底撈高達1700億的市值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概率事件存在的大損失風險。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號稱躺賺,但最後輸在股債同跌上就已經給我們上了一課。輸入型病例擴散和冬季病毒回歸的可能性,疫苗研發進度過於緩慢導致海外經濟崩潰等均未納入對海底撈預期的考量。

需要指出的是,海底撈即便在大多數預期之中仍然擁有光明的未來,但海底撈的市值最令人擔心的地方在於其「絲毫未體現對疫情的敬畏」。

C. 海底撈憑什麼靠賣火鍋市值過1500億

8月29日,《福布斯亞洲》雜志公布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顯示,火鍋連鎖店海底撈集團創始人張勇是新加坡首富,凈資產為138億美元。就在張勇成為新加坡首富的第二天,海底撈的股價繼續上漲,達到每股37.95港元的歷史新高。截至9月19日市場收盤時,海地勞的總市值已達1844億港元,超過了太古地產、龍湖集團、恆基地產等房地產巨頭。




官方說法是,因為他是一名會計,知道財務的重要性,所以他在海底撈做會計的工作就是鍛煉他閱讀財務報表的能力。甚至連財務報表也不僅僅由領導閱讀,還由會計閱讀。相反,商店經理會將所有的管理人員和商店中處於特殊位置的人員一起進行分析,包括倉庫管理員和電工。海底撈的財務報表主要由四個模塊組成:銷售情況、成本情況、銷售毛利和費用。在觀察銷售情況時,通常採用比較法。與上月相比,與去年同期相比,許多商店的比較是橫向和縱向的,與城市餐飲業的平均水平相比。

D. 海底撈2020年少賺21億,市值卻暴漲1600億!這是為何

海底撈又上熱搜了。

昨日(3月1日)晚間,海底撈在港交所公告稱,預期2020年度凈利潤相較2019年的下降約90%。財報顯示,海底撈2019年的凈利潤為23.47億元,這意味著2020年其凈利潤僅有2.35億元,一年少賺了21億。



此前,海底撈還因為“花錢免排隊”遭到了廣泛的批評;這兩天,它又因為“包間安裝攝像頭”的事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作為“火鍋一哥”和中國餐飲的龍頭企業,海底撈很早就被放在了聚光燈下。如果把它所處的環境比作一個包間,那麼這個包間里的攝像頭之多,就遠遠不是海底撈自家包間所能比的。

與聚光燈下的萬眾矚目相伴而生的,是不知道有多少人等著看你的笑話。對於海底撈,它的一舉一動隨時都可能成為槽點,說不定哪天就又上熱搜了。



△圖自餐寶典

今年春晚喜提多個熱搜的岳雲鵬,曾經因為演戲被罵,向師父郭德綱求安慰,郭德綱卻說:你掙的錢有一半是挨罵的錢。同樣的道理放在海底撈身上,似乎也能成立。

當然,對於海底撈來說,有些時候可能根本就不用理會這些,所謂“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倒是一些圍觀的同學,可千萬別有錯覺,以為這次連學霸都沒考好,那麼自己成績差也是理所當然的,從而忽視了努力和奮斗。

E. 海底撈市值56天跌2000億,為何它當初能突破餐飲圈成為大頭

疫情下,餐飲業已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在麥當勞、必勝客、吉野家等餐飲巨頭紛紛關閉門店、裁員的同時,火鍋龍頭海底撈也將經營業績由盈利轉為虧損。作為火鍋行業,海底撈上市後創造了餐飲業的神話。股價卻一次次下跌。該指數暴跌近10%。海底撈股價在56個交易日內已累計下跌近一半,跌幅達47.47%。

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飆升,一些被高估的餐飲業龍頭企業相繼被市場拋售。雖然疫情對餐飲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但新開的門店進一步鞏固了龍頭地位。隨著中國低水平城市的滲透之後的市場整合。集團實施深化經銷商渠道、推出新產品等戰略,在疫情的影響下,促進了家庭經濟的發展。公司繼續拓展便民快餐經銷商渠道,注重便利店、火車站、旅遊景點等特色渠道的開發。自熱火鍋等方便快捷食品保持較快增長。

F. 海底撈一年少賺21億,市值卻暴漲1600億,發生了什麼

海底撈正在佔領著我國火鍋市場,海底撈憑借著十分可口的味道和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取得了戰略性成功。本來人們認為海底撈每一年的營業額會出現巨大的增長,然而,人們卻發現海底撈一少賺21億人民幣,可是海底撈的股票總價值缺上漲了1600億。由於2020年新冠肺炎導致各個行業的線下門店的營業額持續下降,這也使得海底撈在2020年凈利潤下降高達90%,這些信息都可以顯示出新冠肺炎對線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雖然海底撈在2020年的凈收入下降90%,但這並不會影響海底撈正常運行和和企業形象。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之後,大量股民也會購買海底撈的股票。

總的來說,海底撈一年的凈利潤下降了90%,並且海底撈在2021年營業額出現縮水,這也可以說明新冠肺炎正在影響著線下經濟。公司營業額可以影響公司股票價格,但是大部分線下門店都會在2020年出現營業額下降現象。這已經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便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和公司市值。未來海底撈還將繼續佔領相關市場,營業額也會出現明顯漲幅。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