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貨幣有什麼結論
Ⅰ 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什麼統一後立刻統一貨幣
秦始皇之所以在統一之後立即統一貨幣,就是因為他通過統一貨幣加強了全國各個地區的經濟聯系,克服了了貨幣換算上的困難,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還維護了國家統一,鞏固了中央集權的統治。史書上記載的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但是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他統一了,全國結束了近百年來的戰爭,讓人民能夠發展經濟、恢復農業,讓人們過上一段安居樂業的生活,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也許師叔的記載會出現一絲偏差,無論怎麼樣秦始皇還是一位偉大的君主。
秦始皇並非完全是一個暴君每一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到了晚年都會有一些糊塗。例如漢武帝,到了晚年的時候,他也沉迷於享樂中,他剛開始登上皇位的時候勵精圖治,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還有毛主席,他到了晚年時期,做出了錯誤的政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但是人們依舊記著他們的好處,秦始皇比漢武帝的功勞更加大,但是史書上卻將秦始皇寫成暴君,如果不是他修築長城,那麼我們的邊界每年都會有匈奴來冒犯。秦始皇的功勞是大於他的過失的。
Ⅱ 秦始皇統一的「幣」是不是「貨幣」,有何依據
九年義務制教育告訴我們,秦朝統一後施行了「統一貨幣」的制度,六國各式各樣的青銅鑄幣被替換成了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這也是秦始皇的一大功績。
反觀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錢律》中明確寫道:
金不青赤者,為行金。
也就是說,到西漢呂後二年時,「行金」和「行錢」的「雙幣制」是確定的,並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如果對應秦律,就會發現,無論是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的《金布律》還是嶽麓書院藏秦簡中的《金布律》,都沒有提及「行金」,當然,也沒有專門的《錢律》篇目。
秦簡是不是因為罪行太小,所以寫漏了?
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益陽市文物處撰寫的《湖南益陽兔子山九號井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16年第5期),其中所發表的秦簡三二顯示:
十月已酉,劾曰女子尊擇不取行錢,問辭如劾,鞫審。已未,益陽守起、丞章、史完論刑(字為:左食,右外乃內又)尊市,即棄死市盈十日,令徒徙棄冢間。
十月已酉,查秦代朔閏表,應為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歲首,起訴一位名為「尊」的女子「擇不取行錢」,也就是拒收「行錢」,問審及復審均事實無誤,當月,由益陽守,按益陽為縣,應為名為「起」的縣令,縣丞「章」,令史「完」定罪為「棄市」,將人殺死後,死屍在「市」暴屍十天,然後讓徒隸移「尊」的屍體到亂葬崗丟棄。
也就是說,「擇不取行錢」的刑罰是「棄市」死刑,遠比《二年律令》中的「罰金四兩」為重,當然不能算是「小罪」,而「金」又是和「布」並列的「財物」,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秦制之下,確實沒有「行金」,但「黃金」仍舊是「上幣」。
通俗地解釋一下,「黃金」是「上幣」,卻不是市場中流通的「貨幣」。
Ⅲ 秦國統一貨幣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什麼深遠的影響
統一貨幣為後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貨幣的統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它開創了錢幣史上圓形方孔之先河,在中國貨幣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Ⅳ 秦朝是怎麼統一的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統一成什麼樣
一、統一貨幣
秦統一後,由政府統一鑄造通行全國的圓形方孔錢,叫「半兩錢」。其重量也正好是半兩。秦以前齊國和燕國使用的刀幣、趙國和魏國使用的布幣(也叫「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也叫「鬼臉錢」)均被廢除。如圖:
三、統一度量衡
第一,皇帝親自頒發統一度量衡的命令。
這個命令被刻在或鑄在量器、衡器上,或是刻在銅版上,再嵌在量器、衡器上,作為使用憑證。
第二,中央製造頒發度量衡的標准器,作為各地製作和檢定的標准。
第三,制定了對度量衡器具定期鑒定的制度。
(4)秦朝統一貨幣有什麼結論擴展閱讀:
秦朝統一貨幣,文字,和度量衡的意義:
1、統一貨幣,可以使中央直接掌控各地的經濟活動,讓整個國家的物資可以流動,不會出現各地各自有貨幣而無法展開貿易的情況.也避免了地方上出現貨幣鑄造進而掌握憑借貨幣發行掌握地區勢力的情況。
2、度量衡的統一可以讓全國處在統一的標准下,對促進生產有很大的好處。
3、文字的統一意義最為深遠,將之前處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百姓放在統一的文化背景里,加強了秦文化的影響與滲透,延伸了秦始皇的統治。
Ⅳ 秦始皇統一貨幣有什麼作用
貨幣的不統一說明了文化的多樣性,而多樣文化形成的基礎是各諸侯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相對獨立.這一現象說明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況 因此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為了鞏固統治 頒布了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的政令
秦始皇統一並簡化幣制,不僅有利於統一國家、人民的經濟生活,而且半兩錢的圓形方孔的形式也成了此後歷代封建王朝錢幣的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