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加市值多少億
Ⅰ 2022市值最高的公司排行榜(世界公司市值排名前十最新)
截至2021年12月,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同比增長 48%,達到創紀錄的31.7 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中美兩國GDP總和(35.7 萬億美元)。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前十名:
蘋果 排名1 市值21000億美元
除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還在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占據第一,2021年蘋果品牌價值2633.75 億美元。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16.5活躍的蘋果設備(如果一台設備在過去 90 天內使用過 Apple 服務,則該設備將被視為活躍設備),其中包括10億部活躍的iPhone。
沙特阿美 排名2 市值19000億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前身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現有員工7.9萬人。
盡管市值排名第二,但是在2021年以前,沙特阿美一直是最能賺錢的公司,凈利潤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但從2020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能源需求降低,凈利潤持續下滑, 2021 年 3 月,沙特阿美宣布 2020 年的收益與 2019 年相比下降了近 45%。
微軟 排名3 市值18000億美元
2019年4月,微軟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第三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微軟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品牌估值,1629億美元。
微軟佔有全球操作系統73%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名macOS的五倍,全球有超過13億台設備在運行Windows10, 6月24日微軟將發布其下一代 Windows。
亞馬遜 排名4 市值16000億美元
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行業的五巨頭之一,亞馬遜以其技術創新和打破成熟行業規則而聞名。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市場、人工智慧助手提供商、直播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私營僱主。
Alphabet 排名5 市值14000億美元
Alphabet是谷歌重組後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名字,Alphabet採取控股公司結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路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Alphabet將取代GOOGLE INC成為上市實體公司,所有谷歌的股票都會自動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lphabet股票,並享有同等權利。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在雲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lphabet 涉足技術、生命科學、投資資本和研究領域。
臉書 排名6 市值8390億美元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網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約有 28.5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造成的結果就是2020年Facebook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收入的四分之一。
騰訊 排名7 市值7530億美元
騰訊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特斯拉 排名8 市值6410億美元
特斯拉於2003年7月創立,公司的名字是對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伊隆·馬斯克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特斯拉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99,550輛,比上年增長35.8%。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
阿里巴巴 排名9 市值615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 排名10 市值588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多元控股公司,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並擁有上市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的重要少數股權。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台積電 排名11 市值 5340億美元
貴州茅台排名16 市值3850億美元
美團排名39 市值2260億美元
五糧液排名73 市值1590億美元
在名單中,公司之間的價值差異也在不斷加大,排名首位的蘋果市值2萬億美元,是第100名百威英博 (AB InBev) 的16倍多。
百強中有59家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佔百強總市值的65%。中國有 14 家公司上榜。
漲幅最大的公司?
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了565%,一時讓埃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外賣平台美團和PayPal受益於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其市值分別增長了 221% 和 151%。
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和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和阿斯麥控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也躋身漲幅前十。
Ⅱ 國內六大電影公司洗牌:光線市值破500億居第一,是華誼三倍
搜狐 娛樂 訊 (哈麥/文)2017年之前,要論國內六大電影公司的排位,從總市值和年度盈利綜合來看,萬達電影高居第一,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基本相當,處在第二梯隊,博納影業和北京文化次之。
但經歷了2018年-2020上半年兩年半的「洗牌」後,行業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光線傳媒勢頭大好變成了遙遙領先的「新一哥」,博納影業業績連年逆勢增長再次申請A股上市,萬達電影從高位滑落輝煌不再,以穩為特色的中國電影受疫情沖擊開始虧損,曾經的領頭羊華誼已經跌到了谷底還在爬坑階段,北京文化頻出爆款背後沒有亮眼的業績支撐已被打回原形。
光線傳媒:片單豐富,預期好,已成遙遙領先的新一哥
在影視公司里,光線傳媒是這幾年少有的沒有「爆雷」的公司。在其它同行公司業績都大幅下滑或巨虧的時候,它保持了連年的高增長。
2016年-2019年,光線傳媒凈利潤分別為7.41億元、8.15億元、13.73億元(包括了出售所持新麗傳媒股份的投資收益)、9.48億元。2020上半年,在新冠疫情沖擊下,光線凈利約2100萬元,同比下跌80.46%。不過,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因為別的公司基本都是巨虧。
2019年,光線獨家主控的《哪吒》爆賺,打開了資本市場對光線所布局的「中國神話宇宙」的想像。光線傳媒的股價由此脫離疲弱的行業大勢,開始震盪上揚,走獨立行情,一路從7元多漲到了現在的17元,翻了兩倍多。總市值已經突破了500億元,創下新高,成了影視公司里遙遙領先的「新一哥」,比原來的行業「老大」萬達電影總市值高出100多億元。
目前,光線傳媒的股價還在上升通道中,階段性預期可能在十一國慶檔《姜子牙》上映前後兌現。
這之後,光線傳媒還有很強的片單支撐,曝光的總片量在電影公司里是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有IP基礎。
根據2020半年報披露,影院復工後光線預計年內上映的電影有12部。其中主投的《妙先生》,參投的《八佰》《蕎麥瘋長》已經上映,參投的《我的女友是機器人》,主投的《姜子牙》已定檔。剩下的檔期待定,包括張藝謀執導的《堅如磐石》、《無名之輩》導演饒曉志執導劉德華主演的《人潮洶涌》等。
在製作中,或在前期策劃中,或待引進的新片有39部,包括《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西遊記之大聖鬧天宮》和《深海》、《哪吒2》、《大魚海棠2》、《魁拔》、《三體(新)》、《火神山》等。
同時,光線這幾年也在加大力度投資電視劇/網劇,曝光的預計製作、播出片單里有21部。
除了電影、動漫、電視劇、藝人經紀(包括編劇、導演),光線還開始在實景 娛樂 方面布局。半年報披露,光線中國電影世界項目已進入啟動階段,分地塊全面進行規劃設計工作,各項報批報建工作陸續推進中,同時項目現場已啟動基礎工程施工,部分道路、橋梁、 水系、影棚及附屬配套商業進入施工狀態。
萬達電影:影院巨虧,電影項目少,股價在坑底徘徊
2018年之前,萬達電影很風光,受益於中國電影票房的高速增長,以院線、影院業務為主的萬達電影業績自然亮眼,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13.66億元、15.16億元、21.03億元,連年高增長。那時候,還沒有被購入上市公司的萬達影視表現也很好,出品的電影總票房在所有電影公司里曾經排到過第一。
2019年,萬達電影完成了對萬達影視的並購,當年因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損失,萬達電影凈利巨虧47.29億元。
實際上,因為行業趨冷,總票房增速放緩,影院增多導致競爭加劇,全國第一大影投及院線萬達院線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主營業務已經受到了沖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又遇上了新冠疫情,影院停業半年,萬達電影2020上半年虧損15.6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4億元。
萬達這些年通過並購新媒誠品、互愛互動、萬達影視,擁有了電視劇、 游戲 、電影業務,但它的主業還是影院及院線。萬達旗下擁有651家影院(包括境外影院53家),其中國內影院年票房佔到了全國總票房的約13%份額。
2019年,萬達電影影院相關業務(包括觀影收入、廣告收入、商品及餐飲消費收入)營收佔比84.22%,電影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5.79%,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3.23%, 游戲 發行及相關業務佔比2.55%。
今年,影院要想實現盈利很難,電影相關業務表現又不突出。2020年下半年,萬達影視主投計劃上映的影片只有《海底小縱隊》《天星術》,《我和我的家鄉》是參投。最重要的《唐人街探案3》不在年內計劃中,可能在等2021年春節檔。
這樣的業績和前景資本市場當然不買賬,在大盤指數都快要創新高的情況下,萬達電影的股價至今還在坑底徘徊,總市值約392億元,昔日的輝煌完全不再了。
華誼兄弟:谷底反彈,開始爬坑,依然資金荒
其實要比慘,華誼兄弟比萬達電影更慘。華誼是電影公司里業績最早爆雷的,2016年、2017年凈利潤還都在8億多,2018年突然變成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巨虧39.6億元,2020上半年繼續虧損2.31億元。
華誼兄弟是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的,創業板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就要直接退市。華誼已經連虧了兩年半,如果今年不能扭虧為盈,損失就大了。這可能也是影院剛復工不久《八佰》就急於上映的原因,因為盡快回收票房分賬款(以及上映後可以盡快賣網路版權拿一筆凈收益)對於華誼來說很重要。
《八佰》之後,根據現象級手游《陰陽師》改編的《侍神令》(陳坤、周迅主演),和常遠執導的喜劇《溫暖的抱抱》(常遠、李沁、沈騰主演)也會在年內上映,已經放出了影院貼片廣告,這都是華誼的片單里比較有吸引力的項目。
除了以上三部,華誼還有一些備貨,不過都是之前已定的項目,最細曝光的新項目很少。這其中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包括:陸川的《749 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 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原名《一個村莊的文學》)、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籌備中的包括:潘安子的《日光危城》、羅蘭·艾默里奇的科幻災難片《月球隕落》(片名暫譯)、田羽生的《一條龍》、陳正道的《未來的未來》。
開發新項目需要錢,而華誼這幾年最大的難處就是缺錢。好在,華誼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沒有出現債務違約等情況。
華誼在今年發布2019年年報時同時公布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包括大股東阿里、騰訊在內的九家公司參與認購,後因陽光人壽退出,預案修訂,定增至今還沒有落實。
但是在七月底,華誼宣布和招商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招商銀行擬向華誼的影視片單計劃提供不超過1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此次的合作片單中共有30餘部影視作品,時間規劃覆蓋到2023年。
這一消息大大提振了資本市場對華誼兄弟的信心,加上《八佰》上映的消息以及票房的超預期表現,華誼的股價實現了一波震盪上漲,總市值從最低時的約90億元漲到了現在的約170億元,接近翻番,走出了觸底反彈的走勢。
但華誼的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
截止2019年底,華誼有息債務(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總額34.4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總額27.54億元。
王忠軍、王中磊合計持有華誼兄弟28.60%股份,其中93.42%還在質押中。
北京文化:年年有爆款,業績不亮眼
北京文化是一個靠收購轉型而來的新秀影視公司,這幾年因押中了《戰狼2》《我不是葯神》《流浪地球》等爆款而備受關注。
但是盈利方面北京文化在經歷了2016年的高光時刻後,就連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5.22億元、3.10億元、1.25億元,2019年巨虧23.06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6400多萬元。
股價也是從2016年後一直下跌,大致跟業績表現相對應。目前總市值67億元,較最低點已經算是有所反彈,但是放在 歷史 上看,還是處在坑底低位。總體體量跟其他幾家公司比差距也很大。
電影方面,北京文化有一些有市場潛力的儲備項目。已定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是復制《我和我的祖國》成功模式的一部電影,由北京文化主控。由烏爾善導演的巨制《封神三部曲》外景拍攝已全部殺青,在後期製作中,可能逐年上映。另外,計劃2020年上映的還有賈玲導演的《你好,李煥英》和「叫獸」易小星執導的《沐浴之王》。
2020年之後已曝光的項目有十多部,包括由管虎擔任總導演獻禮建黨100周年的《東極島》、陸川的《749局》、烏爾善的新項目《封神演義:龍之戰》等。
博納影業:逆勢發力,已成民營主旋律大本營
博納早在2010年就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在2016年私有化退市,2017年首次在國內A股申請上市,但結果是被中止。今年在注冊制落地的背景下再次申請IPO。上市前的融資階段,博納影業集團的估值是150億元。如果成功上市,總市值可能會被推到更高。
在盈利方面,博納像光線一樣,每年逆勢增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99億元、2.64億元、3.15億元。今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盈利近2700萬元,是幾大電影公司里最高的。
在投資和發行端,博納的特色一直是高度合作香港導演,很多高票房電影如《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無雙》《追龍》《湄公河行動》《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十月圍城》都是出自香港導演之手。
除了相互信賴外,博納也和這些電影人簽訂了合作協議以圖較長期地「綁定」。
比如,博納和林超賢簽了五部電影的協議,林超賢拍過《激戰》《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和徐克簽了五部電影,徐克拍了《智取威虎山》,他手上還有《智取威虎山前傳》《神鵰俠侶》《收網行動》《法門寺密碼》《星寵》等未官宣及未確定投資方的項目。和爾冬升簽了四部電影的導演工作和十二部電影的監制工作,爾冬升拍了《竊聽風雲3》《我是路人甲》,監制了《武林怪獸》。和陳凱歌簽了五部電影的導演約,陳凱歌拍了新片《少年時代》,正在後期製作中。和劉偉強簽了五部監制約,劉偉強拍了《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監制了《烈火英雄》。和庄文強簽了一部電影,庄文強拍了《竊聽風雲3》《無雙》。和陳國輝簽了五部電影約,陳國輝拍了《烈火英雄》。
和演員也有合約。其中,張涵予簽了五部電影的影視服務約,其中一部是張涵予導演的電影。張涵予過去主演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和劉德華簽了兩部片約,劉德華過去主演了《澳門風雲3》《追龍》。和章子怡簽了一部片約,章子怡過去主演過博納參與出品的《一代宗師》。和陳寶國約定合約期內承擔電影電視劇的演員工作,陳寶國曾出演過《湄公河行動》。
博納的另一大特色是主旋律,這幾年它主要的成績就是來自商業主旋律電影。
而且,未來的規劃也是如此。已知博納已經有三部主旋律電影在做,將於2021年獻禮建黨百年。一部是展現抗擊新冠疫情的《中國醫生》(劉偉強率領的《中國機長》原班人馬打造),一部是抗美援朝題材電影《冰雪長津湖》,還有一部是聚焦地下黨的諜戰片《無名》。
中國電影:資源好,發行強,業績穩
中國電影是國企(還有上海電影等)的代表,它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其他公司都沒有的進口片發行資質,所有進口片都要經過中影、華夏(中影是大股東,持股14.00%)兩家公司,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利潤源。
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影發行進口影片133部,票房122.27億元,占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57.51%。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564部,累計票房130.34億元,占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34.15%。
2019年中影發行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近53%,電影放映佔比21%,影視服務佔比16.5%,影視製片製作佔比9.4%。
能看出,中影最大的優勢是發行,其次是放映端。影院及院線方面,中影控股4條院線參股3 條院線,旗下控參股院線和控股影院合計覆蓋全國18353塊銀幕,銀幕市場佔有率為26.30%。
排第三的影視服務板塊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影視器材、數字放映設備、中影基地、銀幕廣告、票務平台、融資租賃等等,也是中影全產業鏈布局的體現。除了沒有像華誼那樣的電影主題小鎮,可以說電影產業鏈上該有的中影都有了,比任何一家電影公司都要全面。
另外,中影還有資源優勢。去年春節檔最熱門的幾部電影中中影參與了《急先鋒》《唐人街探案3》《奪冠》《囧媽》四部,未來的一些重點影片如《我和我的家鄉》《封神三部曲》《美人魚2》《懸崖之上》(張藝謀執導),中影也都有參投。
過去幾年,中影現金流充足,業績穩定、抗風險能力強。2016年-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9.17億元、9.65億元、14.95億元、10.61億元。
但穩中缺少高增長和想像力,所以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突出,目前總市值288億元,處在上市以來的低位。
今年由於疫情沖擊,上半年中影虧損超過5億元,這種長期的穩定被暫時地打破了。但長期來看,中影的獨特優勢還會一直在。
接下來的國慶檔,中影有《急先鋒》《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四部電影上映,票房好壞將直接影響今年的業績。
未來項目中,以主旋律為主。為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創作的《金剛川》《英雄連》《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紀實》(紀實)《誰是最可愛的人》(動畫)擬於2020年10月上映,張藝謀執導的反映抗日戰爭時期地下工作者不忘初心無畏犧牲精神的《懸崖之上》正在後期製作中,抗擊新冠疫情題材影片《江城子·在武漢》(暫定名)正在籌備中,展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攻堅克難、英勇開拓精神的《無限深度》(暫定名)正在籌備開發中。另外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電影還包括《紅色的起點》《英雄虎膽》《誤殺 2》《暗戀·橘生淮南》,以及與開心麻花影業合作的喜劇《進擊的鄭前》《獨行月球》。
Ⅲ 2019年亞洲市值最高的11家企業是哪些
目前亞洲市值最高的十餘家企業中,大體分成了三個級別。
第一級別的為沙特阿美,阿里巴巴,騰訊,這三家市值遙遙領先其他企業,分別為:
沙特阿美:約2萬億美元市值
阿里巴巴: 約7400億美元
騰訊公司:約6300億美元
這三家市值在5000億美元以上,其中沙特阿美是石油公司,為啥市值會那麼高呢?因為整個沙烏地阿拉伯絕大部分的石油資源都在他的壟斷之下,且開采成本低,是以市值逆天。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互聯網公司,依託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目前營業額和利潤還在以極高速度增長,如果今後徹底打開國際市場,發展更加可期,是以市值也極高。
第二級別是:
華為公司:2萬億人民幣
螞蟻金服:2萬億人民幣
三星電子:3200億美元
國家電網:2萬億人民幣
這四家,他們的市值都2萬億人民幣以上,約為3000億美元左右,其中除三星電子,其他三家都為未上市公司,為何這一級別會是這三家呢?
國家電網,不用說,絕對的高 科技 企業,壟斷了全球高壓輸電的電力標准,且年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申請量長年位居中國前三強,世界前十強行列,無論是營業額還是利潤以及未來的發展,都十分樂觀。如果上市,市值3000億級別完全不算高估。
華為公司,2019年營業額1243億美元,與三星電子1977億有點差距,但是華為是全球5G行業老大,研發投入每年在1400億人民幣以上,超過了三星,手機銷量目前已經超過三星手機位居世界第一,還有麒麟晶元,無論是性能還是銷量都超過三星的晶元,還有自己的鴻蒙操作系統,個人電腦等,所以從未來發展來看,比三星顯然更加樂觀,如果上市,市值鐵定比三星高。
螞蟻金服是國內交易所待上市公司,根據資料披露,其市值目前暫定為2萬億人民幣,也就是3000億美元左右,至於會不會更高,我覺得有可能,畢竟他是個異類的存在,全球客戶總量高達近10億,在中國市場是絕對的壟斷者,發展被各方所看好,全國社保基金都是他的股東,可想他的發展潛力。
第三級別為2000億美元左右的公司,分別為:
豐田 汽車 :2300億美元
中國平安:2200億美元
貴州茅台:2100億美元
工商銀行:2100億美元
這四家市值差距不大,基本都是一個級別,豐田 汽車 全球銷量巨大,2019年銷量960萬輛,占據全球9000萬輛車的約10.5%,銷量上妥妥的一哥,但是創新不足,而且 汽車 行業競爭激烈,豐田高端車拼不過寶馬,賓士,奧迪,新能源車拼不過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等企業,因此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即便銷量高,市值也是2000億,對全球頂級大企業來說,也就是普通級別的存在。
中國平安是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茅台集團是全球最大白酒公司,工商銀行不用說,全球最大最賺錢的銀行,被網友戲稱宇宙行,這三家企業市值2000億美元,除工商銀行外還算合理,唯一不服的是工商銀行,營業額1770億美元,利潤約440億美元,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巨無霸級別存在,對比全球市值比較高的企業蘋果,沙特阿美,微軟,谷歌,臉書等,無論營業額,利潤都是不落下風,想不懂其他企業都是萬億美元級別以上,工商銀行才他們零頭。
Ⅳ 全球汽車公司市值榜:蔚來第8、理想18、小鵬19
從這個榜單看,在汽車公司市值前25名中,中國品牌已經占據7席,他們分別是:
第4名比亞迪,市值645.4億美元
第8名蔚來汽車,市值483.6億美元
第10名上汽集團,市值439.2億美元
第16名吉利汽車,市值201.1億美元
第18名理想汽車,市值645.4億美元
第19名小鵬汽車,市值168.3億美元
第23名長安汽車,市值123.5億美元
第25名一汽集團,市值87億美元
造車新勢力真是牛!三個代表全部進了Top25。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全球十大傳媒公司迪士尼僅第3,第1市值超2000億美元
媒體公司涵蓋廣播、互聯網、新聞、印刷出版、電影製作等。幾乎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基礎設施。
1,ATT(ATT)
於2018年6月收購了時代華納公司,並於2015年收購了定向電視。它已經在美國和拉丁美洲建立了業務,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媒體公司之一。截至2018年12月,公司市值為2176.8億美元,2017年收入為417億美元。
2,康卡斯特
成立於1963年。康卡斯特總部位於費城,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全球最大的媒體、娛樂和通信公司之一。其業務主要包括有線通信、有線網路、廣播電視、電影娛樂和主題公園。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722.4億美元,2017年的收入為845.3億美元。
3,迪士尼
成立於1923年。它是一家大型全球性媒體和娛樂集團,擁有國際業務和許多子公司。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680億美元,2017年的收入為551.4億美元。
4,21世紀福克斯
專注於電視廣播和電影製作。其業務運營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電影、電視節目、衛星電視和有線電視。2018年12月,其市值為914.9億美元。2017年的年收入為285億美元。
5,Chatter Communications
該公司在2016年以550億美元收購了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公司。此外,它還提供互聯網、廣告和運輸服務。截至2018年10月,公司市值為733.4億美元,2017年年收入為416億美元。
6,湯姆森路透
這兩家公司於2008年合並(湯姆森加拿大公司和路透社英國公司),成為一家全球性的跨國媒體公司。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253.9億美元,2017年的收入為113.3億美元。
7,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該公司主要從事電視、廣播、印刷和廣告,包括廣告牌和交通空間(管理和擁有火車、汽車和公共汽車站等。)。該公司成立於2005年,總部設在紐約。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86.2億美元,2017年年收入為136.9億美元。
8,WPP集團
成立於1985年,總部位於倫敦,是一家母公司。其受歡迎的品牌包括JWT、奧美、YR和格雷。其服務包括營銷傳播、聲譽管理、品牌管理和游說服務。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28.5億美元,2017年的收入為198.7億美元。
9,Dish
成立於1980年。其主要業務包括衛星廣播、寬頻、電影和游戲。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49.6億美元,2017年的收入為143.9億美元。
10,維亞康姆
成立於2005年,是美國一家大型媒體公司。它主要通過數字、電影和電視向世界各地的用戶提供娛樂內容。其品牌包括尼克、少年尼克、喜劇中心、斯派克電視、中央電視台等。它的娛樂業務包括派拉蒙電影公司、音樂電視電影公司、尼克公司等。截至2018年12月,其市值為118.4億美元,截至2017年的收入為132億美元。
Ⅵ 有哪些公司的市值突破過5000億美元
突破50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有一下幾家:
1:蘋果,2012年3月份,並且現在仍然高於5000億美元,6月8日的最新市值是5332億美元,市盈率13.6倍,相當合理的市值;
2:埃克森美孚石油:2007年,當時正處在金融危機前夕,股價高漲,國際油價更是高得離譜,美孚石油公司藉此獲得5000億美元的市值;
3:中石油:最不靠譜的5000億俱樂部成員,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市值超過10000億美元的公司,時間是2007年,當時中國股市泡沫嚴重,巴菲特直接拋售了所有的中石油股票,現在的情況你應該明白的;
4:微軟,英特爾,思科:時間為1999-2000年,了解金融歷史的話你應該知道那個時候正直互聯網泡沫發生,所有資金對高科技公司都給與了很高的估值,當時三家公司的市盈率基本都達到了100倍以上,不過之後幾家公司股價就迅速下降,再也沒回去過;
5:包括中石化,工商銀行,諾基亞等公司市值都曾接近4000甚至超過4000億美元。
Ⅶ 歷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個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較一些大企業的市值:
1、蘋果6200億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億美元。
3、微軟2600億美元。
4、沃爾瑪2400億美元。
5、Google 2200億美元。
6、制葯商輝瑞1800億美元。
7、英特爾1300億美元。
8、高通1060億美元。
9、卡夫食品720億美元。
10、美國運通640億美元。
11、高盛520億美元。
12、Facebook 420億美元。
13、惠普400億美元。
14、博通200億美元。
15、達樂公司170億美元。
16、Sandisk 100億美元。
17、Netflix 40億美元。
企業價值與市值並不同,因為市值只關注企業的股票價值。看看蘋果,要考慮它有1000億美元現金,換句話說,它的市值中20%來自現金,如果要衡量企業的價值,包括債務,最好要將這些現金剔除。
另外,隨著股票的變化市值變化極大。2005年時,蘋果的市值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微軟則與今天的蘋果相當。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英特爾的一半,現在卻是它的五倍。
Ⅷ 瑞幸美股一年游!市值蒸發800億,有投資者損失2000萬
作者 | 市界 可楊
編輯 | 朗明
一年前,喊著中美咖啡「差在自信」的瑞幸在成立18個月後閃電登陸納斯達克,創下了最快IPO的記錄;一年後,瑞幸渡首穗劫,走在被摘牌的生死邊緣。
閃電IPO的瑞幸在2019年動作頻頻,繼續燒錢擴張,今年剛剛開年就宣布門店數量以及超過星巴克,並發出三季度「亮眼」財報,順勢助推股價迎來50美元/股的巔峰,市值也突破853億。
不過不到三個月,瑞幸就自曝財務造假,為自己的激進發展按下暫停鍵,在停牌的42天里,瑞幸經歷了辭退高管、關店等一系列風波,5月20日復牌,再次扔出一記「暴擊」: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而這距離瑞幸上市,正好過去一年。
如今的瑞幸,股價大跌,市值已經蒸發94%,迎來了生死時刻,同時還面臨著投資者的約700億巨額索賠,在一眾相信瑞幸的投資者中,有人損失了逾2000萬。
截至5月20日美股收盤,瑞幸報收2.82美元/股,大跌35.76%,較一年前的發行價,已跌去83%;最新市值6.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24億元,較一月份的853億市值巔峰已蒸發94%。
邊融資邊擴張,邊融資邊燒錢,瑞幸把自己閃電推上納斯達克。
2019年5月17日,瑞幸在美敲鍾,敏芹豎融資6.95億美元,成為世界范圍內從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盡管瑞幸「流血狂奔」的商業模式一直飽受質疑,但那個時候的瑞幸,仍然是受到資本青睞的。從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不到一年的時間中,瑞幸完成了4輪,共計12.45億美元的融資。
2019年5月,剛剛成立18個月的瑞幸閃電敲鍾上市,並在上市一個月前完成B+輪融資,拉來星巴克最大的投資人貝萊德領投。上市當日,瑞幸將股價定為17美元,首日開盤即高開25元。
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國貿中心開出第一家零售店,入華二十年,星巴克在華門店已經超過4000家。而一直將自己「強行」對標星巴克的瑞幸,則靠著燒錢狂奔的姿態,在成立兩年後的2020年1月就宣布門店數量已經反超星巴克。
而後,瑞幸咖啡的股價順勢迎來的最高點50.02美元/股,相較於發行價已經翻了近三倍,市值也達到120億美元,約合853.77億人民幣。
不過與星巴克門店相比,瑞幸的門店多以面積狹小的快取店為主,相較於星巴克的門店成本要低得多。據其此前公布的三季報顯示,截至三季度末,瑞幸3680家門店中,3433家都是快取店。可見數量上的勝利,也並非瑞幸真正的勝利。
上市後的瑞幸擴張的更加激進,先後在2019年以來推出獨立品牌小鹿茶,採取加盟制試圖通過合夥人打入下沉市場;從供應鏈端入手,開發自有品牌瑞幸堅果。又與路易達孚簽署協議,開發NFC果汁品牌業務,與哈爾斯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開發瑞幸周邊產品。
在2019年的三季報中,瑞幸宣布,自己實現了門店層面的盈利,但從公司資金流來看,2019年前三季度瑞幸已虧損了約30億。此前的2017年虧損5637萬,2018年虧損為16.19億,截至目前累計凈虧損金額高達近47億元。
營收方面,根據瑞幸自己公布的財報,在2018年報中,營收金額為8.84億,同比增長高達336300%。但進入2019年之後,第一季度,營收為4.78億,同比增長628%。第二季度為9.09億,同比增長648.2%。在第三季度中,公司營收為15.416億,同比增長540.2%,相比於第一季度,營收增長明顯放緩。
如果沒有自爆財務造假,瑞幸在上市後的第一年交出的這份成績單,確實非常好看。
4月2日晚間,瑞幸自爆財務造假,當日股價大跌近80%、數次熔斷,市值一夜蒸發378億。
根據4月2日瑞幸方面公布的調查報告,瑞幸承認公司過去的確存在造假行為,在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虛假交易22億元。目前瑞幸尚未披露四季度的數據,不過在第二季度至三季度,瑞幸的營收總計約為24.5億,也就是說,瑞幸自己承認的虛假交易額幾乎已經達到了該公司二三季度的總和。
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以激進風格示人的瑞幸在這之後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先是陷入造假丑聞且CEO和CFO雙雙離職,隨後又被爆出在橋大該品牌今年僅北京就有80家門店被撤店,這個數字佔到了瑞幸北京門店數的近20%。
5月20日晚間,停牌了42天的瑞幸終於復牌,同時再次拋下一枚重磅炸彈:接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而納斯達克方面則列出兩點退市理由:一是瑞幸4月2日披露虛假交易的信息引起公眾利益擔憂,二是瑞幸此前未能公開披露重大信息,未披露用於執行此前披露虛假交易的商業模式。
截至5月20日美股收盤,瑞幸報收2.82美元/股,大跌35.76%,較一年前的發行價,已跌去83%;最新市值6.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24億元,較一月份的853億市值巔峰已蒸發94%。
陸正耀還強調,瑞幸的商業模式與商業邏輯是成立的,否認自己「概念做局」欺騙投資者,也沒有將所掙得錢用於個人揮霍和轉移資產。
目前納斯達克的退市採用的是聆訊制,上市公司在接到退市通知後45天內如有異議,有權逐級提出上訴:首先是納斯達克市場上市資格審查部門,隨後是聆訊小組,下一步是上市與聽證審查委員會,繼而是納斯達克董事會,最後SEC將進行最終裁決。
面對納斯達克的摘牌通知,瑞幸方面也表示已經計劃與納斯達克進行聽證會,在聽證會結果出爐前,瑞幸還將繼續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而聽證會通常會被安排在交易所收到請求日期後的30—45天舉行。
美股律師、國際訴訟索賠專家郝俊波律師告訴市界, 瑞幸爭取舉行聽證會其實就是給自己又爭取到了一次辯解的機會,如果在聽證會中,瑞幸能成功地說服聽證委員會,讓他們認為瑞幸咖啡可以保留上市資格,那就不用摘牌。但他認為,「這個機會是有的,但很小「。
爆雷後,瑞幸受到了來自多方的集體訟訴,郝俊波律師同樣代理了國內投資者對於瑞幸的集體訴訟,他告訴市界,據他了解,中國國內的投資者中, 損失較大的有300多萬美元,逾2000萬人民幣的大額損失 ,這是他所代理的包括中概股在內的證券案件中,損失金額最大的一個案子,案件中投資者的整體和平均損失都比其他證券案件要大得多。
目前,關於該訴訟,法院還在進行選擇首席原告以及首席律師階段,因為首席原告和首席律師的競爭比較激烈,所以不會很快就會選出來,而這個選擇首席原告以及首席律師是一個必要的前提程序,完成後才可進行下一步的訴訟程序。
而瑞幸的摘牌與否並不會影響到投資者對其進行索賠,郝俊波律師舉例稱,易居中國這個公司四年多以前已經從美國退市,但是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徵集投資者起訴它。
關於投資者的索賠金額,郝俊波律師介紹,從法理上來講,應該是投資者因為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欺詐行為而產生的投資損失,股價下跌的這部分差額。不過他也表示,等到賠償階段,在雙方調解的過程中,可能會相互做出讓步。具體的賠償金額目前也無法准確預測。
而據上海律師宋一欣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則分析,若以2020年初至今作為時間段計算,粗略估算, 面臨集體訴訟的瑞幸將遭遇總計約112億美元賠償,摺合人民幣754億元。
盡管在瑞幸自爆造假的第二天,中國證監會亦在官網迅速發布證明,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不過郝俊波律師認為,雖然現在證券法認為可以管轄處罰,但瑞幸的上市主體是在開曼群島注冊,又是在美國上市,我們的證券監管部門如果對其做出處罰,其實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他認為比較現實的方式是和美國的監管機構進行合作,因為美國證監會有對美股上市公司的直接管轄權。
同時,瑞幸咖啡在中國運營的主體,雖然不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但是在中國注冊的公司,如果它有存在違法經營的情況,那麼我們的工商管理等主管部門就有權利來做出處罰。
一年時間里,瑞幸已經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與生死危機,盡管陸正耀再次為瑞幸的商業模式背書,但如何破局還是未知,從目前傳出的關店、裁員消息看,瑞幸似乎已經在削減成本為自己求活路。
Ⅸ 蔚來與比亞迪中國車企最高市值\"二人轉\"背後意味著什麼
最近,蔚來很火,火到什麼程度呢?這么說吧,同學在美國的奶奶現在都知道中國有個做汽車的叫蔚來。
美國東部時間11月27日,蔚來汽車以728.41億美元的總市值超越比亞迪,登頂中國最大市值車企寶座。這下可不得了了,這個一年前多次瀕臨窘境的蔚來,感覺最近半年坐上的火箭,股價直沖雲霄。
緊接著的11月30日,蔚來汽車美股收盤價下跌至50.53美元,總市值688.31億,約合人民幣4515.31億元。而比亞迪在北京時間12月1日的收盤價為176.31元/股,總市值為4659.38億元,又重新奪回國內車企市值位置。
寫在最後:
坦率地說,蔚來顛覆了我對國產車的很多認知,首先是售價,再就是服務、最後就是顏值和科技感,這一次又改寫了我對車企發展路徑的思考,新勢力造車在股票市場的泡沫先放在一邊,肯定存在,這幾乎是毫無爭議的,但是有國內這么強大的市場和政策支撐,蔚來、小鵬、理想還是有巨大的機會的,認真造好每一款車才是正道。
還是那句話,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
二級市場的不穩定一定還是需要一個穩定的造車態度來制衡,否則一有風吹草動,你現在的高度就成了永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