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除了銀子還有什麼貨幣
發布時間: 2023-07-22 22:50:51
⑴ 明朝時期的貨幣體系及購買力
明朝從洪武到崇禎,購買力不同。明天啟六年,1兩白銀可以購買1石糧食。
貨幣體系:主要用銀。中國古代的銅、銀資源都比較缺乏,開采難度大,屬於貴重金屬。用價值高的缺乏金屬(銅錢)來代替價值單價比較低的物品,這樣一來,貨幣用銅錢就比較虧了,千枚萬枚虧的不多,我們人多,地方也大,於是就沿襲宋朝的交子元朝的鈔,明朝當時叫寶鈔,錢幣叫XX(年號)通寶。老朱想:在宋元紙是錢,在我大明也是,還用銅幹啥,節約一點也好。可是,老朱沒學過金融,也窮怕了,拿著紙開心不得了。當時就規定民間繳納賦稅時使用寶鈔不得超過30%,另外70%用實物或者金銀。這樣,後發行的寶鈔就比以前發行的寶鈔要更不值錢,隨著時間的推移,紙越來越多,只管發行,總有大頭不回收,還禁止金銀在民間私自流通,只能交稅,結果,寶鈔變為廢紙,再加上銅幣也不發行,民間就自發的用碎銀來作為流通貨幣,銀更缺,海貿輸出瓷器茶葉絲綢後換回來了大量的銀,然後大家就基本都用銀了。
⑵ 求明朝時期的貨幣換算單位
紙票不穩定,不掘余算。以金屬貨幣為主。一兩金=10兩銀=10000文銅。除銅質量不確定以外。其他是1斤16兩,比現在要輕些。但是輕多少不確定。因為那時候連稱都是不穩定的。有大小。當時官制是按照1兩金=10兩判咐滾銀=10000文的。在成祖時期變動過,但是那時候是因為諸侯不穩定造成,時簡帆間很短。不計算在內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