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衣軍團市值多少億
① 猜謎語我生日的前一天和別人說明天是我生日
夏天來了!太陽把樹上的葉子都烤得枯黃了。我懷戀著我們那些清涼的高山和山裡新鮮的泉水,我的母親也懷戀著它們;因此一天晚上,我們就回到故鄉去。多麼和平,多麼安靜啊!我們在高高的麝香草上走過。雖然太陽把它的葉子曬焦了,它仍然發出芬芳的香氣。我們沒有遇到一個牧人,也沒有見到一間茅屋。處處是一片荒涼和靜寂。只有一顆流星說明天上還有生命在活動。我不知道,那清明蔚藍的天空自己在發著光呢,還是星星在發著光,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群山的輪廓。我的母親燒起火,烤了幾個她隨身帶著的洋蔥。我和我的小妹妹睡在麝香草里,一點也不害怕那喉嚨里噴火的、丑惡的斯米特拉基⑧狼或山狗。我的母親坐在我們的旁邊——我想這已經夠了。
我們回到了老家;不過我們的茅屋已經成了一堆廢墟,現在我們得把它重建起來。有好幾個女人來幫助我的母親。不到幾天工夫,新的牆又砌起來了,還有夾竹桃枝子編的新屋頂。我的母親用樹皮和獸皮做了許多瓶套子。我看守牧師的一小群羊;安娜達西亞和小烏龜成了我的玩伴。
有一天我們親愛的亞夫旦尼得斯來拜訪我們。他說他非常想看我們,所以他跟我們在一起愉快地住了兩個整天。
一個月以後,他又來了。他說他要乘船到巴特拉和科孚去⑨,所以要先來和我們告別。他帶來一條大魚送給我的母親。他會講許多故事——不僅關於在勒龐多灣的漁夫的故事,而且關於那些像現在的土耳其人一樣統治過希臘的君主和英雄的故事。
② 市值855億!洗衣液一哥藍月亮上市背後,卻暴露兩大隱憂
作者|Leo
12月16日,國內清潔用品品牌藍月亮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開盤大漲逾16%,盤中一度逼近900億港元。收盤報14.880港元,收漲13.07%,總市值855.1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20億元)。
一家公司的成功IPO,就是一次造富的機會。藍月亮成功上市,其創始人羅秋平、潘東夫婦身家將暴增數百億元,有望躋身福布斯400中國富豪榜前70位。另一邊,投資藍月亮長達10年的高瓴資本將獲得超20倍的收益。
同是從傳統市場時期走過來的品牌,近年來可以看到,市場上有很多傳統時期的大品牌一落千丈,快速沒落,或者轉型失敗,且這些品牌中很多都是十幾、二十幾年的、有市場基礎的。
藍月亮說起來也有近30年的 歷史 了,從時間線上來看,藍月亮能夠以單一品牌在國際巨頭環伺、競爭激烈的日化用品領域成長至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上市的高光背後,又將面對什麼?
1992年,「藍月亮」品牌誕生,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家庭清潔劑生產的專業品牌之一。當時,清潔產品在工商注冊中還沒有一個明確分類。
藍月亮的第一款產品,是一款主打去除廚房污漬的強力型油污的產品,後又相繼推出了包括絲毛凈、柔順劑、潔廁劑等在內的一系列洗滌產品,廣受市場歡迎。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藍月亮現在的產品涵蓋衣物清潔護理、個人清潔護理、家居清潔護理三大品類,最常見的洗衣液、洗手液產品,藍月亮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選擇。
從2008年首次推出洗衣液產品,短短兩年銷售額就達到20億元,拿下中國洗衣液市場44%的市場份額,一舉成為 中國洗衣液市場的「一哥」 。至今,藍月亮在中國洗衣液市場的份額已經連續11年(2009年至2019年)位居第一,在洗手液市場的份額也已經連續8年(2012年至2019年)位居第一。
同時,藍月亮也打破了中國清潔市場被寶潔、聯合利華等外資企業壟斷的局面。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藍月亮總收入為70.49億元,在中國洗衣液整體市場的份額為24.4%,在洗手液市場的份額為17.4%。其毛利潤了在過去幾年年更是連續上升,2017年53.2%,2018年57.4%,2019年達到64.15%,比農夫山泉的毛利潤還高,其增速令很多互聯網、 科技 企業望塵莫及。
同期,凈利潤率也在持續上升。 數據顯示,2017、2018、2019年,藍月亮的凈利潤分別為8616萬港元、5.54億港元和10.80億港元,凈利潤年化復合增長率達到254%;報告期內,凈利潤率分別為1.5%、8.2%、15.3%。
雖然在一個很傳統的行業做著很傳統的產品,但確實像有人評論的那樣,傳統產品做到極致,也是妥妥的印鈔機。
如果仔細回顧一下藍月亮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實不難看出,藍月亮之所以能夠在洗衣液品類和洗手液品類成為品類第一,並且擊敗了外資品牌,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剖析背後的原因。
首先從市場層面來看,藍月亮踩中了市場風口。
先說洗手液,早在2000年藍月亮就已經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了抑菌洗手液,當時在市場上很暢銷。
但藍月亮洗手液真正實現爆發是從2003年開始,非典疫情是關鍵轉折點。因為疫情防護需要,人們對於個人清潔的重視度極大提升,洗手方式發生改變,人們所選擇的清潔用品也隨之變化,壓泵式瓶裝洗手液成為了首選,需求激增。
當時洗手液是藍月亮的主打產品,同時通過公益捐贈和線下推廣,藍月亮在這股洗手液風潮中成為了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家用清潔品牌。
洗衣液,藍月亮是2008年在高瓴資本張磊的建議之下開始做的,因為他認為洗手液市場畢竟體量較小,衣物洗護才是大市場。彼時,中國洗滌市場仍然主要以洗衣粉和肥皂為主,洗衣液的市場佔有率不到4%,而在西方國家,洗衣液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洗衣粉,佔比達到80%以上。
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藍月亮推出洗衣液產品,請奧運冠軍郭晶晶做代言,並且針對肥皂、洗衣粉洗滌產品會給令使用者手部皮膚不適、衣物板結等痛點,打出「深層潔凈,更全面呵護您的手部、衣物和肌膚」的廣告語。其後,楊瀾也成為藍月亮的代言人。
藍月亮打開了洗衣液市場,產品一經上市就迅速占據了市場,品牌影響力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也日益放大。
一邊是明顯的市場風口,一邊是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從洗手液到洗衣液,藍月亮是適時進行了品類的橫向外延,順勢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但隨著市場的打開,同行對手也在快速加碼,外資品牌憑借資源、渠道、品牌等優勢,一度打起價格戰。
從用戶需求層面來看,是基於用戶需求洞察的產品創新。
在被對手環伺的市場環境下,藍月亮的選擇在已有品類上縱向做深,進行產品創新。
比如洗手液,最初藍月亮做的是蘆薈抑菌洗手液,主打天然蘆薈提取成分庫拉索蘆薈精華和有效抑菌成分,其性能點是能夠殺死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常見細菌。之後又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點,相繼推出廚房洗手用野菊花清爽洗手液、兒童洗手液等洗手產品。2019年,還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出了強調護膚功能的氨基酸洗手露。
洗衣液方面,率先推出針對用戶不同洗滌方式和習慣以及不同使用場景的洗衣液產品,如機洗專用洗衣液、手洗專用洗衣液,旅行專用洗衣液等。2015年,還推出了國內首款採用泵頭計量式包裝的機洗「濃縮」洗衣液。
作為一個在傳統行業里深耕近30年的企業,藍月亮的成長路徑,從風口品類的選擇,到針對用戶需求的洞察進行產品創新,都非常符合爆品模式中關於賽道選擇和產品定義的邏輯,針對不同使用場景推出的產品也進一步教育了市場「專品專用」的消費理念。
不過,作為中國清潔洗滌類品牌的「一哥」,上市其實是讓藍月亮從資本市場的維度坐穩了「一哥」這個寶座,更應該看到的是, 在中國千億級液體洗滌劑市場中,藍月亮的地位其實隨時都有可能被取代 。
投資藍月亮長達10年的高瓴資本確實賺到了,但是資本市場對於藍月亮並不是那麼的看好。
此時IPO,藍月亮只是佔了國內同行尚未上市的先發優勢,立白、納愛斯都還未上市,而聯合利華和寶潔這些國外品牌則是已經在資本市場盤踞多年。
同時,藍月亮的市場佔有率雖然常年領先,但優勢已不明顯。比如在洗衣液市場,藍月亮的市場份額為24.4%,第二名的市場份額也已經達到23.5%,差距很小。
在濃縮洗衣液市場,藍月亮佔27.9%,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市場份額也已經達到26.8%和23.3%。
盡管在線上渠道方面,藍月亮洗衣液的份額達到33.6%,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但從整體上看,只要對手抓住機會,藍月亮就會被迅速超越。
藍月亮面臨著兩大隱憂:
首先,無論是產品還是品類,這是一個缺少護城河的行業。藍月亮固然是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打下的江山,但目前不得不面對幾乎所有傳統行業都在苦苦尋求破解之法的問題,即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可替代性太低。而好巧不巧,藍月亮的主打產品就深陷其中。
第二,相比聯合利華、寶潔這樣的企業,藍月亮存在品牌單一的限制,致使其無法覆蓋更多細分市場,進而無法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抗風險能力較差。對手中,無論是外資的聯合利華、寶潔,還是中國品牌立白、納愛斯,都針對不同的細分領域用品牌進行產品劃分,比如聯合利華旗下有奧妙、金紡,立白除了有立白品牌,還有好爸爸,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佔有率下滑風險。
雖然互聯網企業的打法中,與傳統企業最明顯的區別之一就是,不會大面積進行品類覆蓋,但基本路徑是先從一個品類入局站穩市場,逐漸擴充關聯品類,並且在每一個品類上都做到足夠深,形成一定的競爭壁壘。
藍月亮作為一家幾十年的企業,主打產品結構過於單一且已無絕對優勢,就會變成市場競爭中的短板。
近年來藍月亮也曾做過各種基於互聯網的嘗試,如當年從商超渠道大舉轉向線上渠道,以及自建集集銷售、配送、服務於一體的「O2O+直銷」的渠道嘗試「月亮小屋」,但都沒有從根本上為藍月亮打開新局面,且兩次踩坑讓藍月亮失去了不少東西,比如當初放棄商超渠道轉戰線上,不但沒有有效地打開線上市場,反倒把最好的商超渠道資源拱手讓給了對手,只能重建商超渠道,「月亮小屋」也無疾而終。
所幸的是,兩次失敗的嘗試之後,藍月亮確實做到了及時止損,也收回了部分失地。
但上市之後,藍月亮將要面臨雙重壓力,一邊是給藍月亮帶來資金來源的資本市場,另一邊則是同行對手。
千億級體量的市場,隨時有可能被對手趕超的風險,同質化嚴重的產品,接下來藍月亮的市場地位還能維持多久?產品該怎麼做?渠道怎樣搭建?用戶如何維護?這些,都將是最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的戰略級問題,也值得所有傳統企業思考。
參考資料:
《「中國版寶潔」藍月亮來了,高瓴資本10年押注或暴賺20倍》新浪 財經
《「洗衣液之王」藍月亮擬赴港上市,高瓴資本10年守得雲開見月明》紅星新聞
《提防價值陷阱,藍月亮頹勢初露》搜狐專欄:港股解碼
《一「液」成名後,藍月亮如何圓好IPO新故事?》港股研究社
《最前線 開盤市值超870億港元,「中國版寶潔」藍月亮港交所上市》36氪
《血戰30年,藍月亮終於上市!一瓶洗衣液締造市值600億快消帝國》O2O商學院
③ 足球(看)造詣比較深的朋友請進!
曼聯概況
俱樂部英文名: Manchester United
中文名稱:曼徹斯特聯隊
呢稱: 紅魔
俱樂部所在國家:英格蘭
俱樂部所在城市:曼徹斯特
俱樂部所在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
俱樂部現任主教練:弗格森爵士�(SIR Alex Ferguson)
俱樂部成立時間:1878年(名為牛頓希思,1902年4月28日改名為曼徹斯特聯隊)
正式成為職業俱樂部時間:1892年 �
俱樂部官方網站:www.manutd.com
球場:老特拉福德球場
�
球場容量:76000人
地址:Sir Matt Busby Way, Old Trafford, GB- MANCHESTER Sir Matt Busby Way, Old Trafford, GB- MANCHESTER M16 0RA
官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電話: +44 161 868 8000
傳真: +44 161 868 8804
門票銷售及比賽信息咨詢(24小時服務):0161- 872- 0199
會員管理部:0161- 872- 5208
商業部:0161- 872- 3488
郵購業務部:0161-877-9777
執行部:0161-872-3331
紅咖啡餐廳:0161-930-2930
博物館及旅遊中心:0161-877-4002
官方雜志訂購業務:0990-442-442
官方雜志咨詢業務:0161-877-8026
官方雜志電子郵購:[email protected]
榮譽榜
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16次]:
1907-08 1910-11 1951-52 1955-56 1956-57
1964-65 1966-67 1992-93 1993-94 1995-96
1996-97 1998-99 1999-00 2000-01 2002-03
2006-07
英格蘭足總杯冠軍[11次]:
1909 1948 1963 1977 1983
1985 1990 1994 1996 1999
2004
英格蘭聯賽杯冠軍[2次]:
1992 2006
英格蘭社區盾冠軍[15次]:
1908 1911 1952 1956 1957
1965 1967 1977 1983 1990
1993 1994 1996 1997 2003
英格蘭乙級聯賽冠軍[2次]:
1935-36,1974-75
歐洲冠軍杯冠軍[2次]:
1967-68,1998-1999
歐洲優勝者杯冠軍[1次]:
1990-91
歐洲超級杯冠軍[1次]:
1991
豐田杯冠軍[1次]:
2000
球隊紀錄榜
歐洲最高勝利記錄: 曼聯10:0 RSC安德萊赫, 1956/9/26 �
聯賽最高勝利記錄: 曼聯9:0 伊普斯維奇, 1995/3/4
足總杯最高勝利記錄: 曼聯. 7:2 紐卡斯爾聯隊, 1976/10/27
歷史上最大的失利:0:7 布萊克本流浪者隊(1926年4月10日英甲聯賽)
0:7 阿斯頓維拉隊(1930年12月27日英甲聯賽)
0:7 沃爾夫漢普頓隊(1931年12月26日英乙聯賽)
主場最高觀眾人數: 76,089 曼聯 vs 布萊克本(英超第31輪, 2007/03/31)
客場最高觀眾人數: 81,565 曼聯vs 耶奧維爾城(足總杯第五輪,1949/2/12)
主場最低觀眾人數: 75,115
主場平均觀眾人數: 75,842
單季聯賽最高積分(2分制):64分(1956-57賽季英甲聯賽)
單季聯賽最高積分(3分制):92分(1993-94賽季英超聯賽)
單季聯賽最多進球:103球(1956-57英甲聯賽、1958-59英甲聯賽)
單季聯賽進球最多球員:32球,丹尼斯·維奧雷特(1959-60賽季)
歷史上進球最多的球員:199球,鮑比·查爾頓(1956-73年)
�
歷史上出場最多的球員:606場,鮑比·查爾頓(1956-73年)
紀錄點滴
在地理上,英格蘭被分為8個大區。首都倫敦領銜的正是東南區(South East);倫敦以北是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劍橋、諾里奇和伊普斯維奇都在這個范圍內;倫敦以西,則是西南地區(South West),包括南安普頓、朴茨矛斯等西南沿海城市;倫敦的西北方向,是英格蘭的傳統工業區之一的西米德蘭地區(West Midlands),核心城市當然是伯明翰;從中部將英格蘭分成東西兩個部分的奔寧山,正是西米德蘭和東米德蘭(East Midlands)的分界線,東米德蘭包括謝菲爾德、諾丁漢和萊斯特等城市。東米德蘭正北方向,是約克郡地區(Yorkshire and Humberside),重要城市為利茲;約克郡的西部,便是聞名遐爾的英格蘭西北地區(Northwest),從約克郡再往北,就是北部地區(North),包括英格蘭北方最後一個重鎮紐卡斯爾,以及桑德蘭、米德爾斯堡等中小城市。
粗粗掃一遍英格蘭地圖,要用足球俱樂部來標量這個地區,會顯得非常便利。其實一個了解英超的球迷,會對這8大地區的重點城市都比較熟悉,因為每個英格蘭大城市或者中型城市,都至少會有一支不錯的優秀球隊。現代足球在這片土壤上誕生,卻在全球開出了各種不同的花朵,可是只有在英格蘭,只有在英格蘭的西北,你才能找到足球那種最原汁原味的樂趣。同時也只有在西北,你才能找到那個最繁榮璀璨的足球帝國。
英格蘭西北,這是一塊神奇的足球土地。一片依山傍海的狹窄土地上,居然活躍著20多個職業足球俱樂部,在2003-2004賽季,這里就有著6家英超俱樂部、5家英甲俱樂部和5家英乙俱樂部。以曼徹斯特、利物浦為軸心的西北足球地帶,百年來一直是英格蘭乃至英國足球的中心地帶。足球文化傳統的累積和豐富,與英格蘭西北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同步,每一部關於現代足球的歷史都無法輕視這片土壤對現代足球的影響。
任何一個喜愛足球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曼聯;任何一個研究足球的人,不可能不研究曼聯。曼聯就是曼聯,你可以痛恨它,鄙視它,唾棄它,譏嘲它高度商業化的「曼聯公共有限公司」——在倫敦股市上,曼聯就是這個公司名稱:Manchester United Limited Company,其中已經找不到「足球」和「俱樂部」的字眼,可是沒有人能夠忽視曼聯。
我從來就不是一個曼聯球迷,永遠也不會是,但是從我產生記載自己在英國的足球朝聖行跡的念頭時,我就知道,不研究這個巨大的聯合帝國,對英國足球的了解便永遠都只會是一知半解。曼聯已經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對它的態度,球迷可能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未必會認同曼聯的存在和繁榮模式,可它就是那樣存在著並繁榮著,這個事實誰又能忽略?
在現代足球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俱樂部能像曼聯這樣充滿傳奇色彩,至今也沒有第二個俱樂部能像曼聯這樣,建立起一個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更沒有哪個俱樂部能像曼聯這樣,在不同球迷心目中,激起如此多不同的反響。
幾乎每場英格蘭國家隊的比賽里,曼聯球員登場時,不論是英格蘭國家隊隊長貝克漢姆,還是內維爾兄弟,或者斯科爾斯、巴特和費迪南德,現場肯定會有噓聲和叫罵聲。這在其他國家的國家隊比賽時是很難想像的,即便是英格蘭其他俱樂部的球員,也不可能享受到曼聯球員的這份特殊待遇——他們在代表國家隊出戰時,仍然擺脫不了國內敵對球迷的憎惡,只要是曼聯隊隊員,他們永遠會被人另眼相看。
2003年春天,在桑德蘭主場光明球場,英格蘭迎戰土耳其的歐洲杯預選賽,賽前20分鍾,北看台的球迷不少人開始合唱:「如果痛恨曼聯你就站起來。」(Stand up if you hate Man Utd.),3分鍾內,全場觀眾都嘩啦啦站了起來。如果是以前在倫敦溫布利大球場進行的英格蘭國家隊比賽,這種情況就發生得更多了,差不多每場英格蘭國家隊比賽之前,都會有觀眾狂呼「恨曼聯你就站起來」來發泄。倫敦球隊大多和曼聯有歷史過節,例如阿森納、熱刺和西漢姆聯。即便曼聯是在溫布利第一次登上了歐洲之巔,可曼聯球員們對這個古老莊重的球場都沒有任何好感。從弗格森入主曼聯以來,差不多每個曼聯球員在自傳里,都無法忘卻溫布利給他們帶來的迷惑和羞辱。貝克漢姆、基恩、內維爾兄弟和布萊恩·羅布森都這么記述過。
仇恨的原因很難說得清楚。曼城球迷痛恨曼聯,從德比情結可以解釋,因為曼城本是曼徹斯特的惟一主人,而曼聯這個在牛頓西斯舉步維艱,最後通過收購曼城球星,然後到曼徹斯特來跟曼城搶地盤的球隊,怎麼能讓同城對手所接受?正如熱刺無法接受從泰晤士南岸移居來到北倫敦和他們爭奪地盤與球迷的阿森納一樣。但是其他球隊也如此痛恨曼聯,其他球隊的球迷談起曼聯都是咬牙切齒,則包含了許多復雜的因素。
2002年初秋的一個周六傍晚,我從利茲看完一場英超比賽後,趕往利物浦,在火車上消遣的最好方式便是讀書,當時我手捧著一本《紅魔》(Red Devils)。這是一本關於曼聯百年歷史上的幾位「紅魔」的書,作者是格拉漢姆·麥考爾——著名的曼聯球迷,《United We Stand》的作者。火車需經過曼徹斯特再西行折向利物浦。在曼徹斯特暫停時,上來了一大群球迷,一個利茲聯球迷和兩個曼城球迷坐在我身邊,由於孫繼海參加了利茲聯和曼城的比賽,他們極有興趣地和我聊起了那場比賽,氣氛十分友好,可是當他們發現我手中的這本《紅魔》時,利茲聯球迷馬上要求我把書扔出窗外,曼城球迷則做出連碰都不屑一碰的表情。此後我當然不好繼續讀書,而這幾個球迷也懶得再搭理我。
利茲聯對曼聯的仇恨,和曼徹斯特周邊其他幾個大俱樂部對曼聯的仇恨類似:長期競爭中處於下風的積怨。布萊克本和埃弗頓都是如此。他們嫉恨曼聯的過於強大和成功,同時曼聯球員在長期榮耀籠罩下,有著一種舍我其誰的霸氣,這種氣質從每場曼聯比賽開始時都能感覺出,任何一場英格蘭國內比賽,曼聯隊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氣質尤其令對手生厭。而曼聯在過去40年愛德華茲父子經營下,極力通過現代商業化方式開拓俱樂部市場品牌效應,這種新時代的俱樂部公司化經營手法,也令許多敵對球迷無法接受,他們認為曼聯已經失去了足球的一些傳統美德,而變成了一個以賺錢為最高利益、疏遠球迷的商業機器。
周邊敵人當中,博爾頓跟曼聯的仇恨又和他人不同。這是曼聯最痛恨的一個周邊敵人,同時博爾頓在整個英格蘭足球圈裡的名聲也不太好。始因發生於1958年,慕尼黑空難之後,死裡逃生的巴斯比爵士重整球隊,曼聯的不幸和災難之後艱苦卓絕的奮斗,激起了整個足球世界的同情和欣賞。然而空難後3個月,曼聯和博爾頓進入足總杯決賽,這場比賽,損兵折將的曼聯不僅輸給了博爾頓,而且還遭到了博爾頓球迷極其出格的羞辱。
博爾頓球迷在現場做出了一種匪夷所思的動作:近千名博爾頓球迷雙手舞動,做出飛機墜毀的動作來羞辱曼聯。這種缺乏基本同情心的舉動,令博爾頓從此被孤立,而人們對曼聯的同情則更多了。同一年,倫敦的西漢姆聯球迷也對曼聯做出過類似的羞辱手勢,可是由於倫敦畢竟距離較遠,所以西漢姆聯球迷沒有像博爾頓球迷那樣激起公憤。此後博爾頓和曼聯便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博爾頓近十年一直在英超和英甲之間浮沉,據說一個原因就是西北地區的球隊打博爾頓時從來都是拚盡全力,而且博爾頓在英格蘭國內很難購買優秀球員,這才形成了如今博爾頓年年依靠德約卡夫、奧科查這些過氣球星保級的局面。
利物浦和曼聯的西北德比關系中,除卻城市之間的對立、球隊之間百年競爭的敵對,還有一層利物浦球迷的嫉妒之心。在七十年代,利物浦已經是歐洲之王,成績明顯壓倒了一度降入乙級聯賽的曼聯,可是利物浦球隊和球迷都認為,在公眾和媒體面前,他們始終無法取代曼聯的傳奇地位,曼聯仍然是「最大的俱樂部」,這就讓每場利物浦和曼聯的德比充滿了戲劇性。2004年4月底的聯賽德比前,甚至有恐怖分子將襲擊這次西北德比的傳聞,可見仇恨之深刻復雜。
必須承認,曼聯的確有一股「魔性」。這個俱樂部從來沒有在壓力下低頭,從來不因為過多樹敵而動搖軍心。百年來,他們都像曼聯第一位球星梅勒迪斯那樣高傲強悍,永遠是高昂著頭來面對敵手。這種「紅魔」氣質,已經深滲到每個「紅魔」的骨髓之中,也更加令對手嫉恨。
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紅魔」(Red Devils)這個綽號最先是對曼聯球迷的統稱,後來才演變成曼聯的綽號。和步調一致、始終強調整體的利物浦「紅軍」(Red Army)稱號不同的是,每個時代的曼聯隊都有一些離經叛道、自行其是的個性球星,他們為曼聯這個集體而生存,在球場上,他們的個人創造力總能得到盡情的發揮;百年來,梅勒迪斯、貝斯特、坎通納都是這種類型,「紅魔」之稱實至名歸。
如果沒有慕尼黑空難,曼聯還會像今天這樣受歡迎嗎?
這恐怕是一個「紅魔」們不願意也不能回答的問題。必須指出的是,1958年2月6日這個悲慘的日子,不僅改變了曼聯的歷史,也改變了整個英國足球乃至歐洲足球的歷史。
這一天,蘇格蘭人馬特·巴斯比率領他的「巴斯比男孩們」從歐洲冠軍杯征戰回國。這支充滿希望的年輕球隊完全由巴斯比一手培養而成,在1951-1952賽季、1955-1956賽季和1956-1957賽季3次奪取聯賽冠軍。當時他們剛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淘汰了歐洲勁旅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志得意滿地踏上返鄉之路。誰也沒想到,這是一條通向死亡的道路,而這一天也是改變足球世界的一天。
飛機中途停靠慕尼黑進行加油,正好趕上了狂風暴雪,兩次起飛都沒有成功,最後不幸墜毀。在那個時代,曼聯還不可能像今天這樣乘坐專機征戰客場,他們也無法自主安排旅行時間。空難之中,23名乘客喪生,其中包括8名極受球迷寵愛的曼聯新星以及曼聯俱樂部秘書克里克莫、助理教練惠特尼和庫里。
這是對「紅魔」一次無情的打擊,卻又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曼聯這個名字。身亡球員當中,最令人扼腕的當屬21歲的鄧肯·愛德華茲,一個前途無量的天才射手。愛德華茲並沒有在空難中當場死亡,可是在醫院里掙扎了15天後,他仍然無法生還。當時曼聯隊隊長羅傑·拜恩喪命,當時英國身價最高的球員托米·泰勒同樣身亡。18名出征將士里,還有兩人因傷勢沉重而被迫退役。
偉大的博比·查爾頓從這次空難中勉強生還,他回憶當時他蘇醒過來之後,發現旁邊病床上躺著的正是主教練巴斯比。巴斯比清醒過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詢問球員情況,而他念出的每一個名字,哭泣中的妻子只能用搖頭或點頭來告訴他此人是否倖存。
一個偉大的俱樂部之所為偉大,不光需要驕人戰績,更需要一種獨特的風骨,慕尼黑空難之後的曼聯,正體現出了這種堅韌不拔的毅力。空難後曼聯的首場比賽便是在足總杯對壘勁旅謝菲爾德星期三隊,這時倉促組建的曼聯只有兩名老隊員,但他們仍然3比0力克對手,一路殺入決賽。盡管在決賽中不敵博爾頓,可曼聯這股百折不回的血性,使他們贏得了整個世界的尊敬。
慕尼黑空難是現代足球歷史上的一次大慘案,而且和海塞爾、希爾斯堡、尚比亞、南非等不同,這是一個知名俱樂部在巔峰時期突然遭遇的飛來橫禍,受害者都是風華正茂的足球天才,這種打擊本身就值得無比同情。而曼聯在慘劇之後重整河山的堅強性格,包括他們在隨後歐洲冠軍杯半決賽首回合2比1戰勝AC米蘭的表現,都證明了這個俱樂部的不同尋常之處。慕尼黑空難,讓曼聯從一個傳統俱樂部,變成了一個傳奇俱樂部。此後他們刻苦砥礪,巴斯比又磨練出新的一批「巴斯比男孩」,終於讓曼聯變成了一個王朝俱樂部。
巴斯比的卧薪嘗膽,以及曼聯在空難之後的巨大感召力,讓這個俱樂部能在很短時間內便走上了中興之路。六十年代初,蘇格蘭前鋒丹尼斯·勞和北愛爾蘭邊鋒喬治·貝斯特加盟老特拉福德,1963年,巴斯比捧起了足總杯,5年時間內,曼聯又一次向歐洲發起挑戰,而且這次的步伐更加堅定。1964-1965賽季,曼聯在聯賽稱王,1966年,已經謝頂的博比·查爾頓和曼聯隊友約翰·康納利、斯泰爾斯一道,幫助英格蘭國家隊奪取了世界盃。
1968年,慕尼黑空難10年之後,曼聯在溫布利球場加時4比1大勝里斯本競技隊,終於成為歐洲之王。慕尼黑的3位倖存者博比·查爾頓、比爾·福克斯和格雷格參加了這場比賽。勝利之後,巴斯比老淚縱橫,他8次舉起歐洲冠軍杯,每次都呼喚著一個在慕尼黑空難中喪生的隊員。隊長博比·查爾頓帶領隊友們割破手指,將鮮血滴進冠軍杯中,然後傾灑在溫布利大球場上。這成為了世界足球歷史上最感人的畫面之一。
查爾頓、貝斯特和勞被並稱為「曼聯三傑」。3位曼聯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來自英國3個不同地區,這也顯露著曼聯選才的不拘一格。
貝斯特以其極其華麗的個人技術和飛人速度,贏得了球迷極大的寵愛。同時他在場外的生活也相當花哨,17歲成名之後,便長年沉迷於醇酒和美女,有過許多荒誕不經的花邊新聞,例如他在自傳中描述一天和7個女人發生性關系的經歷。貝斯特還是第一個給時尚服裝做廣告的球星,他英俊瀟灑的外形也為他增加了更多傳奇色彩,所以貝斯特有「第五披頭士」的綽號,他被認為是現代足球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巨星(Super Star),因為他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足球范圍,成為了一個有時尚意義的流行巨星。
查爾頓老成持重,勞敏行訥言,兩人對曼聯貢獻要比貝斯特更大。貝斯特因為生活太過浮華,24歲以後就基本退出了曼聯主力陣容,後來混跡於富勒姆和切爾西。許多人認為貝斯特的天賦只得到「不足20%的利用」,是因為巴斯比管束過松,巴斯比後來也承認自己有責任,可是在慕尼黑空難之後,這個嚴峻的蘇格蘭人變得相當的心慈手軟,他實在無法用鐵腕去對付自己的愛徒。1968年,貝斯特這個天資過人的「巴斯比男孩」成為了曼聯的第二位歐洲足球先生,有趣的是,他的隊長博比·查爾頓在這一年歐洲足球先生評選中列第二位。
「三傑」中查爾頓最為順利,現在不僅是曼聯董事之一,也是曼聯的形象大使。丹尼斯·勞有「曼聯之王」的美譽,他在1964-1965賽季共打進46球,至今仍是曼聯歷史紀錄,1965年他也成為了曼聯歷史上第一個歐洲足球先生得主。不過在巴斯比爵士1969年退休後,曼聯和勞都走上了一段不平常的道路。
巴斯比在1968年被女王授予爵士勛位,成為了英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個「Sir」,這在英國社會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在空難中周身多處骨折的老帥無意戀戰,他退休的那一天,老特拉福德共有十多萬人為他送行,場景感人至深。這位二戰之前成名於曼城隊的一流球星,執教生涯卻締造了一個曼聯王朝,他的傳奇色彩,在曼聯這個傳奇帝國的歷史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巴斯比爵士退休後成為了曼聯董事,後來擔任過曼聯主席和名譽主席。他在曼徹斯特有一位名叫路易斯·愛德華茲的朋友,此人是個富足的肉販子,巴斯比在五十年代就找過愛德華茲,希望他能投資當時經濟困難的曼聯。愛德華茲極有遠見,他認定曼聯將是一顆搖錢樹,於是有了控股曼聯的念頭,但他無法通過正規途徑得到曼聯大部分股份,於是愛德華茲採取了最簡單的方法:他逐家逐戶去找那些曼聯股東們,一家一家收購曼聯股份,這種操作方法當時屬於違法行為,可愛德華茲因為和巴斯比的友情,終於成為了曼聯頭號股東。此後他將股份遺留給兒子馬丁·愛德華茲,馬丁擔任曼聯主席近20年,曾多次嘗試轉賣曼聯,為人又風流成性,並不討曼聯球迷喜歡,不過他為曼聯的商業化經營做出了不少貢獻。
爵士退休後,俱樂部先任命爵士的助手麥金尼斯為接班人,但麥金尼斯和隨後的奧法雷爾帶給曼聯的都是災難性的結果,1970年年底,巴斯比不得不臨時復出救駕。1972年,性格乖張的托米·多切蒂入主老特拉福德,他大刀闊斧地改造曼聯,而垂垂老矣的博比·查爾頓1973年夏天退役,多切蒂為了構築自己的曼聯,將沉迷於酒色的貝斯特開除出隊,並且任由丹尼斯·勞在1973年7月自由轉會。他沒有想到,冷酷地趕走勞,成了他職業生涯最嚴重的錯誤。勞加盟了曼城。1974年4月,離開老特拉福德不到一年,勞在老特拉福德的聯賽德比中,用腳後跟為曼城打進一球,曼城1比0獲勝,而曼聯在勞這次打擊之後降入乙級聯賽。
多切蒂雖然很快就帶領曼聯升級,並且在1977年奪取足總杯,可奪冠之後44天,他就因為一樁緋聞名譽掃地而被迫辭職——多切蒂和隊醫勞里·布朗的妻子瑪麗私通,此事被倫敦小報捅了出來。
1993年,得到坎通納的曼聯,在時隔26年之後,重新奪取了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此時巴斯比爵士年已84歲。1994年1月20日,老爵士辭世。他的一生和曼聯結合得如此緊密,以致於傳奇色彩甚至延續到了1999年曼聯的三冠王時期:當年5月26日,曼聯在巴塞羅那諾坎普球場上演了最為神奇的歐洲冠軍杯決賽,第二次奪取歐洲冠軍杯,而這一天正好是巴斯比爵士的生日。因此曼聯球迷們都堅定地認為,巴斯比爵士永遠都會在天堂,和在慕尼黑英年早逝的英雄們一道祝福著這支神奇的球隊。
2003年秋天,一個曼聯主題餐廳在成都開張,博比·查爾頓爵士到場祝賀。雖然此事在中國和英國影響都不大,但這肯定是曼聯商業帝國對中國市場邁出的試探性一步。曼聯商業網路差不多覆蓋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2003年9月底,曼聯首席執行官大衛·吉爾曾經對我笑言:「我們已經在美國打下了良好基礎,中國將是我們未來最大的一塊市場。」
曼聯的輝煌不僅是戰績。今天曼聯已經站在了世界足壇頂峰,成為一個巨大的體育娛樂企業。2002-2003賽季,曼聯整體營業收入達到1.75億英鎊,而同期切爾西營業收入只有8900萬英鎊,只有曼聯的一半。在整個歐洲,曼聯2002-2003賽季營業收入較第二名的尤文圖斯多出2200萬英鎊,較皇馬多出3915萬英鎊。同時曼聯已經超過了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體育俱樂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紐約揚基隊,正式登上了世界職業體育之巔。
在2004年4月,曼聯在倫敦股市的市值已經達到7.04億英鎊(12億美元),遠遠超出了當年傳媒大亨默多克想收購曼聯的10億美元價格。在2002-2003賽季,曼聯單單通過球衣銷售一項,就有2600萬英鎊的收入,較人氣極高的皇馬高出近10倍!老特拉福德球場68000個座位,每場比賽都能全部售光,在切爾西被阿布拉莫維奇收購後,曼聯經營世界第一的地位受到俄羅斯石油盧布的威脅,於是在2004年年初,董事局決定繼續擴建老特拉福德球場,將座位增加到75000個,這必然又會給曼聯帶來滾滾財源。
曼聯得到全球關注,也讓這個俱樂部成了一個極好的平台,因此各種贊助合同是曼聯的一大項收入:他們和耐克有10年3.03億英鎊的贊助合同,每年從這一項就能得到3000萬英鎊的收入,球衣胸前廣告的主贊助商沃達豐和曼聯有4年3600萬英鎊的合同。這一系列經營上的奇跡,既得益於前主席馬丁·愛德華茲的政策,也和前首席執行官彼得·凱尼恩的長袖善舞直接相關,因此阿布拉莫維奇一收購完切爾西,馬上就重金挖來了凱尼恩。切爾西的商業經營也很出色,2002-2003賽季他們的商業收入達到了3120萬英鎊,可曼聯在這一項上的收入有4420萬英鎊。阿布拉莫維奇知道,盡管他的石油盧布根基深厚,可是再像2003年夏天那樣瘋狂撒錢,仍然只是向無底洞里投資,所以他需要凱尼恩這樣一個營銷干將來為他擴大切爾西收入,這才能治標治本。
作為一個超級優良企業,曼聯能走到今天,道路卻是坎坷的。如果沒有經營者准確的經營方針,把握住何為職業體育,足球魅力何在,什麼可以吸引人們邁進球場,什麼可以把人吸引在電視機前等,是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果的。
馬丁·愛德華茲是曼聯俱樂部健全的經營體制締造者。1980年其父路易斯去世後,這個前統計師出任曼聯俱樂部主席。
愛德華茲沒有過人的才智,甚至連人品也不為人稱道,喜歡四處拈花惹草,是倫敦小報喜愛跟蹤的一個花邊人物,但他無比熱愛這個俱樂部。為了讓曼聯恢復黃金時期的輝煌,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策略,幫助曼聯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要讓俱樂部在經營上取得成功,前提是讓球隊贏球,盡可能多地奪取冠軍,尤其是對球迷來說吸引力最強的聯賽冠軍。如此一來,球場必然就會爆滿,俱樂部至少可以確保門票收入。於是,愛德華在1986年聘請時任蘇格蘭國家隊代理主教練的阿歷克斯·弗格森出任教頭,弗格森卧薪嘗膽7年,不斷強化球隊實力,從而最終帶領球隊走向勝利。
曼聯第一個黃金時期是由巴斯比主教練開創的,從1945年到1969年,時間長達24年。其間曼聯奪得1次歐洲冠軍杯和5次聯賽冠軍。聘請弗格森也是對當年做法進行的仿效。弗格森1986年開始執教曼聯,4年後在1990年足總杯上奪得了第一個冠軍,可是聯賽冠軍遲遲不見蹤影,始終無法超越當時橫霸歐洲的西北敵人利物浦。其他球隊一旦成績不佳就會炒掉主教練,但愛德華茲對這位肩負著曼聯未來的主教練沒有意氣用事。為建設一個與巴斯比同樣的長期政權,他一再忍耐,等待弗格森的成功。看看曼聯1993年奪得弗格森時代第一個冠軍後的戰績,就可以看出愛德華茲的過人見識。
在弗格森的功績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將建隊重點放在青年隊上,致力於培養本地球員。弗格森時代曼聯隊的很多主力,都是弗格森親手把教的1992年青年隊足總杯冠軍成員。他們是貝克漢姆、吉格斯、斯科爾斯、內維爾兄弟及巴特。最近幾年,從青年隊晉級而來的第二代球員,如韋斯·布朗、奧謝、弗萊切等也開始崛起。任用自己培養的球員,不僅在其職業生涯早年不用支付高昂的轉會費,連工資也可以控製得很低,像貝克漢姆和斯科爾斯,在21歲22歲入選英格蘭國家隊時,周薪也不過4000英鎊,即便後來得到高薪,但曼聯將貝克漢姆2500萬英鎊轉走時,這筆轉會費完全可以用純利潤來計算。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己培養的年輕球員,不僅對俱樂部無比忠誠,而且也更能贏得本土球迷的認同,對推進俱樂部經營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