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中國外企市值多少

中國外企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7-20 03:45:19

① 中日美三國 從2000年到09年GDP與他們股票市值之比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資料:

年份 匯率(官方) GDP (億人民幣) GDP(億美元)
2000 8.28 99215 11982
2001 8.28 109655 13243
2002 8.28 120333 14533
2003 8.28 135823 16404
2004 8.28 159878 19309
2005 8.07 183217 22703
2006 7.81 211923 27135
2007 7.30 257306 35247
2008 6.83 300670 44022

美國歷年GDP

2000 9,817.0
2001 10,128.0
2002 10,469.6
2003 10,960.8
2004 11,685.9
2005 12,421.9
2006 13,178.4
2007 13,807.5
2008 14,264.6
二戰後日本歷年GDP絕對數
1956 9,422.2
1957 10,858.3
1958 11,538.3
1959 13,190.3
1960 16,009.7
1961 19,336.5
1962 21,942.7
1963 25,113.2
1964 29,541.3
1965 32,866.0
1966 38,170.0
1967 44,730.5
1968 52,974.9
1969 62,228.9
1970 73,344.9
1971 80,701.3
1972 92,394.4
1973 112,498.1
1974 134,243.8
1975 148,327.1
1976 166,573.3
1977 185,622.0
1978 204,404.1
1979 221,546.6
1980 240,175.9
1981 257,962.9
1982 270,600.7
1983 281,767.1
1984 300,543.0
1985 320,418.7
1986 335,457.2
1987 349,759.6
1988 373,973.2
1989 399,998.3
1990 430,039.8
1991 458,299.1
1992 471,020.7
1993 475,381.1
1994 479,260.1
1995 483,220.2
1996 500,309.7
1997 509,645.3
1998 498,499.3

關於股票市值你要下一個各個市場的交易軟體自己算了,我沒有,不好意思

一般而言,股價與GDP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GDP增長較快,股市會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會回落。但股市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在時間區間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為考察期)的情況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內是不成立的。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好像狗如主人的關系,主人帶著狗走路時,主人從A地走到B地,假設走了1公里。狗跟隨主人也從A地走到B地,但期間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為它總是不停地前後走動。

如果機械地理解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荒謬的結果。比如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樣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但股市卻漲了5倍。

可見我國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動其實都不能用經濟基本面來解釋的,

② 葯明康德李革的野心:手握萬億上市公司,想做制葯界「阿里巴巴」

葯明康德,被譽為「制葯界富士康」,不過,作為創始人的李革,並不喜歡這個稱號。

李革對葯明康德的使命和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葯,沒有難治的病。或許成為「醫葯界的阿里巴巴」更契合李革的想法。

作為經歷過紐交所上市、海外並購、退市、子公司分拆上市的CRO(醫葯合同外包)龍頭,葯明康德市值已遠超「醫葯一哥」恆瑞醫葯3934億市值。截至7月23日收盤,葯明康德每股報收於154元,總市值為4547億。

不僅如此,除了葯明康德,李革還擁有兩家分拆在港股上市的葯企葯明生物與葯明巨諾。截至2021年7月23日,葯明生物市值為5497億港元,葯明巨諾市值為90.98億港元。

至此,李革的「葯明系」醫葯資本版圖初具雛形,接連推動公司上市背後,李革的身家也隨之暴漲。不久前,李革家族以710億元的財富列入2021年胡潤全球富豪榜。

一手CRO,一手資本,溫州人李革還有更大的野心。

都說成功男人的背後,會有一個成功的女人。在醫葯界,此言非虛。

不論是智飛生物的蔣仁生、廖曉明夫婦,還是恆瑞醫葯以及翰森制葯的掌門人孫飄揚、鍾慧娟夫婦,再到葯明康德的李革、趙寧夫婦,他們個個身家百億,不是葯神,卻勝似葯神。

尤其是葯明康德的李革、趙寧夫婦,被譽為葯界「黃金夫妻檔」,二人從大學時期就是學霸情侶。

1967年,李革出生在北京,現為美國國籍,父母祖籍溫州平陽,他比妻子趙寧小一歲。從小,李革就是個學霸,高中就讀於北大附中,本來他一心想學物理毀信,最後卻陰差陽錯地被北大化學系錄取。不過,李革在化學中的天賦也異於常人,「反正有機化學我是把著門了」。

1989年,李革和趙寧從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後,一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臨行前,李革在一張照片背後,寫下「我相信我一定能亂滑征服美國」的豪言壯語。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高考到留學再到科研,李革都走得順風順水。在美深造的第三年,李革就與導師共同發明了「標記的組合化學技術」。

除了科研方面的天賦,商業運作上李革也毫不遜色。28歲,他在美國參與創辦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

「想要征服美國」的李革,並不滿足於此。1999年,李革應北大邀請回國訪問,他發現中國的原研葯大多掌握在外企手中,「為什麼不自己做」的想法促使李革回到國內。

2000年,李革與妻子趙寧以及另外兩個小夥伴在上海創立了葯明康德。一開始,葯明康德走得是制葯這條路,不過從籌建化學實驗室開始,李革他們碰了壁:實驗室里的專用通風櫥根本買不到,也找不到生產廠家,只能自己按照圖紙動手做。

在一次機緣下,李革發現自己手中可以作為新葯研發基礎的模板分子技術,居然能幫助葯企大幅提高研發速度並降低研發成本。

捕捉到商機的李革,開啟了本土CRO之路。作為李革背後的女人,趙寧曾在美國百時美施貴寶等跨國葯企工作。葯明康德成立後,趙寧才回國,助力丈夫創業,主要負責公司的全球人力資源工作。

李革最初的初心不僅僅是做一家簡單的醫葯外包企業。

在葯明康德成立之初,國內新葯研發並不積極,大多葯企更多專注於仿製葯,相反,大型跨國葯企研發投入增長與研發回報率的降低,催生了更多外包需求。

彼時,國內廉價的人力成本,讓李革嗅到商機,在國內聘用廉價又高學歷的「勞動力」,然後為大型葯企提供外包服務,這種模式與富士康並無二致。

葯明康德成立早期,以早期葯物發現和臨床前CRO為主要業務。在獲得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後,葯明康德2007年在紐交所上市。

上市不是終點,李革並沒有就此停步。此後,葯明康德開展了一系列投資和業務拓展,一邊向葯物分子設計、生物分析服務、處方研究和制劑服務等上下游業務拓展;一邊大手筆布局生物葯及醫療器械領域。

不僅如此,在李革的推動下,2015年,葯明康德從納斯達克退市,分拆成3個上市公司,葯明生物到港股上市,葯明康德在A股上市,而主做小分子CDMO合全葯業則到新三板上市(現已退市),後又送葯明巨諾到港股上市。

葯明康德想要做什麼?李革相信,「嘩余臘一體化平台正是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他想要建成一家平台型公司,成為「制葯界阿里巴巴」。

北京鼎臣醫葯管理咨詢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市界:「中國的創新葯才剛開始,企業的研發需求非常大,醫葯行業的錢太多了,但是國內明確有研發需求的葯企並不多,對於CRO企業來說就容易造成惡性競爭。」

雖然,葯明康德目前不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市值體量,可謂醫葯外包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但當前行業格局未定,葯明康德卻在不斷上演「減持套現」大戲。

2019年5月,葯明康德部分股東禁售期滿後,便選擇了紛紛減持。截至2020年7月15日,葯明康德8名原始股股東已累計套現203.7億元。對於這部分股東的套現,葯明康德曾表示上述減持方都是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有明確退出的時間。

不僅是股東,就連創始人李革也揮起了「鐮刀」。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作為葯明康德的股東WuXi AppTec (BVI) Inc.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套現金額累計達48.5億元。

葯明康德招股書顯示,WuXi AppTec (BVI) Inc為公司實控人共同控制的企業。而葯明康德的實控人為李革趙寧夫婦、劉曉鍾、張朝暉。

除了葯明康德,2021年7月21日,葯明生物公布,大股東Biologics Holdings Limited以每股129港元(較昨日收市價138港元折讓6.5%),配售8000萬股,套現103.20億港元。

完成後,Biologics Holdings持股量由17.22%降至15.34%。這是大股東Biologics Holdings今年第三度減持套現,前兩次通過配售累計套現213億港元。

港股市場上的配售,分為配舊和配新兩種,配舊其實就是大股東定向減持,把原本持有的股份賣給特定的投資人。配舊並不增加公司股份數目。通過今年三次配股,Biologics Holdings共套現317.19億港元。

同樣,Biologics Holdings 背後也是由李革控股。誠然,減持只要合規,體量頻次是個人自由,無可厚非。

根據2021年的業績,葯明康德預計2021年1月-6月的凈利潤為26.2億元至26.6億元,同比上年增長53%至55%。

雖然半年報業績不錯,但實際上,葯明康德的營收同比增速也在降低,從2019年的33.89%下滑至2020年的28.46%,至165.4億元,凈利潤為29.6億元。

想要做制葯界的「阿里巴巴」,葯明康德要走的路還很長,已經54歲的李革並不輕松。

( 作者 | 市界 曾嘉藝 編輯丨方璐 )

③ 蘇泊爾:被40億賤賣外資,如今市值翻十倍不止,創始人卻說不後悔

蘇泊爾在2006年被40億賤賣,被一家法國公司收購,從國產品牌變成了外資控股。國企一夜之間變成外企,現今市值高達689億元!

被扣上「出賣民族資產」的蘇泊爾創始人以及實際控股人蘇增福卻表示並不後悔。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那麼當初蘇增福為何要將蘇泊爾賤賣?

蘇增福和他的蘇泊爾又經歷過哪些波折呢?本期子牙童趣商將錦囊就來帶大家了解蘇增福與蘇泊爾的一路風雨歷程。

蘇增福出生於1941年的浙江省玉環縣,少年時期的蘇增福家境貧寒,他也因此格外吃苦努力,不負家人厚望得以在海軍服役。

艱苦的少年生活和軍旅生涯讓蘇增福學會了在困境中打磨心志,但命運對他來說似乎總是不公。

退役之後的蘇增福在轉業上並不順利,他因此也只能回家務農,直到年近三十,才進入了玉環縣的一個壓力鍋配件廠當了一名小員工。

進廠工作後,蘇增福依然保持著軍旅生活的吃苦耐勞的作風,工作時兢兢業業。出身農家,沒有任何背景的蘇增福在十年後就憑借個人努力當上了配件廠的廠長。

這本來應該是個令人高興的事情,但蘇增福接手的配件廠在當時卻面臨著經營不善的問題。

原來在當時高壓鍋的市場環境並不好,他們做壓力鍋配件的工廠業績自然也不好看。向來習慣自己解決問題的蘇增福,決心帶領工廠走出困境。

所謂不破不立,蘇增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然高壓鍋產品在市場上表現不行,那不如自己來做能讓市場滿意的高壓鍋產品。

面對這個驚人的決定,一些管理和員工都認為這個決定太過冒險,但蘇增福還是力排眾議,湊出了300萬元來打造了屬於自己的高壓鍋生產線,為曾經的老東家雙喜高壓鍋貼牌代工。

蘇增福憑借著自己扎實肯乾的精神帶領工廠員工辛勤生產著,他們生產的高壓鍋質量可靠,生產效率還很高。

此時還適逢國家宣布取消價格雙軌制,這使得工廠的生產成本再次降低,並且銷售的收入得到提高,這使得蘇增福的高壓鍋廠利潤大幅增加。

在努力和機遇下,蘇增福的高壓鍋廠很快有了8000萬元的年凈利潤,甚至比他的東家雙喜還要高出好幾倍,這天下哪有貼牌代工比正品工廠賺的還多的道理。

雙喜很快就因為商標問題和蘇增福鬧起了分家。蘇增福和他的工廠就這樣被雙喜趕了出去,不再允許代工他們的產品,但恰恰是這次分家,讓蘇增福下定了創立自己品牌的決心。

蘇增福想,既然給人代工高壓鍋能在市場上賣出好成績,那自己生產高壓鍋,用自己的品牌去賣,也沒有賣不出去的道理。

蘇增福說干就干,創立了蘇泊爾。就這樣,中國的第一個民營高壓鍋品牌誕生了。

分家單干以後,蘇增福就需要考慮更多的事情,曾經他只需要生產高壓鍋並賣出去,但現在他需要對蘇泊爾這個品牌負責。

一個品牌需要競爭力就需要有比別人優秀的地方,蘇增福選擇了在安全性上面下功夫。

我們在小時候肯定被家長告誡過不要亂動高壓鍋,裡面的高溫高壓氣體一旦泄露或者爆炸,都有可能讓人嚴重受傷。

當年的中國高壓鍋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蘇泊爾就希望打造出一款安全的高壓鍋產品,來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蘇泊爾在高壓鍋的防堵罩和泄壓窗上格外下了功夫,讓高壓鍋的氣體得以在泄壓時及時排出,蘇泊爾對此推出了「安全到家」的品牌訴求,很快就在市場上引起強烈反響。

顧客們對蘇泊爾高壓鍋的安全性非常滿意,並且在其他方面也認可了蘇泊爾的產品,就這樣,蘇泊爾在中國的高壓鍋市場打出了名堂,打響了名氣。

進入21世紀後,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也與日俱增,蘇泊爾也不再局限於生產高壓鍋產品,各種廚具和廚房用品也從蘇泊爾的生產線出來,不斷填補著市場。

蘇泊爾的電磁爐、洗碗機等炊具和廚房用品開始銷往全國各地,蘇泊爾的廚房用品,開始深入中國消費者的心中。

2004年,蘇泊爾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廚房用品生產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蘇增福打拚十年終於將蘇泊爾做大做強,成為了中國的名企。

在接受采訪時,他說蘇泊爾這個品牌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他為此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誰又能想到,僅僅兩年之後,蘇增福就賣掉了蘇泊爾的幾乎全部股份。

究竟是發生了什麼,能讓蘇增福將自己視為孩子的品牌一下子轉手賣掉呢?

2006年,蘇增福向法國seb增發4000萬股,一年間套現40億人民幣,到了2007年初,蘇增福手中僅有了0.01%的蘇泊爾股份。

蘇泊爾至此徹底變成外企。說起其中的原因,蘇增福也只能表示,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蘇泊爾在上市之後不僅利潤沒有明顯增長,反而有所下滑,股價也在降低,蘇泊爾的發展暫時停滯了。

蘇增福也察覺到了,受限於資金和市場等條件,蘇泊爾未來的發展可能十分艱難。此時法國seb集團向蘇泊爾拋出了橄欖枝。

為蘇泊爾提供了部分技術支持,並且接收了很多訂單。面對發展的困境,與40億元的資金,蘇增福選擇了將蘇泊爾這個品牌徹底出售。

蘇泊爾就這樣成為了外資品牌,蘇增福也被扣上了「出賣民族資產」的帽子。蘇泊爾當年也並沒有被逼到絕境,現在的市值更是蒸蒸日上,達到了689億人民幣。

但當時那個市場還在摸索發展的時代,面對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的民企,地方銀行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去全部支持。

蘇泊爾的困境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這也是為何蘇增福表示出售蘇泊爾,他並不後悔。

蘇增福其實也沒有徹底賣掉蘇泊爾這個品牌,將廚具領域出售給法國seb集團後,又創立了蘇泊爾衛浴。

當今的蘇泊爾在衛浴產品、個人護理用品和家用電器的領域也發展的有聲有色,雖說未能達到當年登頂中國廚具市場的傲人成績,但也為蘇泊爾這個品牌繼續延續著活力。

李嘉誠曾經說過:「企業要像兒子一樣養,要像豬一樣賣掉。」我們不能說這句話肯定是正確或者錯誤的。

但面臨關鍵的決策時,大膽奮進是勇敢的做法,急流勇退也不失為一種智慧。蘇增福曾經帶領配件廠的工人們拉起旗幟單干,創立了蘇泊爾。

在上市後面臨經營危機時又將其出售,如今的蘇泊爾也沒有像部分人所說是出賣民族資產,蘇泊爾的衛浴和家用電器等產業今天依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

蘇增福說的並不後悔,我們可以理解為並不是如果時光倒流,他依然會賣掉蘇泊爾,而是面對決策,前進和後退都不失為一種策略。

④ 化工類外企有哪些

世界化工巨頭16強企業名單及簡介

1 巴斯夫 Basf

巴斯夫與大中華市場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85年,從那時起巴斯夫就是中國的忠實合作夥伴。它是中國化工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商之一,到2005年,巴斯夫在亞洲的投資總額將達到56億歐元。其大中華員工人數已超過2,600人,並且有望在今後的幾年內增加一倍。目前巴斯夫擁有10個全資子公司和7個合資公司,分別位於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吉林、沈陽和新竹。為了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青島和台北均設有辦事處。2002年,巴斯夫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達14億歐元。

巴斯夫是世界領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產品,包括化學品、塑料品、特性產品、農用產品、精細化學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氣。其別具特色的聯合體戰略(即德語中的「Verbund」)是公司的優勢所在。它使巴斯夫實現了低成本優勢,從而保證了極大競爭優勢。巴斯夫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開展業務。2002年,巴斯夫的銷售額達320億歐元(約34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超過89,000名員工。巴斯夫公司的股票在法蘭克福(BAS)、倫敦(BFA)、紐約(BF)、巴黎(BA)和蘇黎士(BAS)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 http://www.basf.com.cn
上海西藏中路18號港陸廣場20層
電話:(021)6385 1630
傳真:(021)6384 8477

2 拜爾 bayer

拜耳集團是化學及制葯工業領域中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企業。拜耳公司生產經營的產品種類有一萬多種,范圍涉及葯品、診斷技術設備、作物保護產品、塑料、合成橡膠、橡膠化學製品、纖維、染料、顏料以及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中間產品。

1863年8月1日,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和顏料大師約翰富黎德里希威斯考特在今天德國烏珀塔爾市的巴門(Barmen)創建了一家染料企業「富黎德里希拜耳公司」(Friedr Bayer et Comp)。1912 年公司遷往德國勒沃庫森(Leverkusen)。現在,萊茵河畔的勒沃庫森城依然是拜耳集團的總部所在地。拜耳的業務活動伸展至全球各地:在六大洲的200個地點建有750家生產廠;擁有120,000名員工及350家分支機構,幾乎遍布世界各國。 拜耳早在 1882 年就開始了與中國的貿易往來。1958 年,拜耳在香港成立了其獨立的貿易實體,即拜耳中國有限公司,從而正式開始了在中國的業務。1994 年拜耳在北京成立了控股公司-拜耳(中國)有限公司, 從而完善了拜耳集團在中國的組織結構。

如今,拜耳在中國大陸擁有12家企業,其中5家為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2800餘名。大中華區成了拜耳在亞洲的第二大單一市場,2004年,拜耳在該區域的銷售額在14.5億歐元左右。中國業已成為拜耳全球性投資的主要重心之一。
3 陶氏化學 Dow

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傢具領導地位的全球企業,以科學和技術見稱,為各個主要消費市場提供創新的化學品、塑料、農用化工產品及服務,年總銷售額達490億美元。陶氏的客戶遍布全球逾175個國家,所服務的多個市場、包括食品、運輸、保健和醫葯、個人及家居護理、建造與工程等,均是對人類生活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陶氏於在2004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104位,財富全美500強中排名第34位。

早在30年代,陶氏已通過代理商開展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往來。陶氏香港及台灣辦事處分別在1957年和1968年成立。1979年,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陶氏在廣州正式設立在華的第一個業務辦事處。時至今日,陶氏在大中華地區在北京、上海、廣州、台灣和香港設有5個辦事處。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1998年成立,負責管理陶氏在華所有投資項目。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為陶氏大中華區的總部。

陶氏並積極在大中華地區拓展製造基地。陶氏現時在張家港、寧波、中山、南崗和青衣等地設有10家生產工廠和合資企業。

通過多年的經貿合作,陶氏與區內客戶、分銷商以及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陶氏的目標是掌握客戶業務需求、緊貼市場變化及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陶氏及全球4萬3千名員工深信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並致力保護環境及為社會作出貢獻。陶氏公開承諾,全力支持由化工業界自發倡導的「責任關懷」(Responsible Care?),致力實現化學品的安全處理。自2000年開始,陶氏均被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評為全球化工業界中的「可持續發展領導者」。
4 杜邦 Dupont

杜邦公司是一家基於科學創新的企業,在美國設有40個實驗室,在其它11個國家和地區有35個研究發展機構。其中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杜邦中央實驗室是全球工業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研發基地之一。

杜邦每年研發投入約13億美元,擁有5100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氯丁橡膠、Nomex?、Kevlar?高性能纖維、特衛強?無紡布、可麗耐?實體面材等都出於杜邦公司的實驗室。杜邦公司擁有17000項有效專利,在2004年申請了近1700項專利。

邁入公司的第三個百年,杜邦公司的使命是通過整合科技,知識密集型解決方案和進一步提高生產率,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杜邦公司將和中國人民一起,與時俱進,運用科學,共同開創更美好、健康和安全的未來。
5 阿托菲納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納公司,道達爾集團的化學分部,隨著道達爾.菲納及埃爾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業務的合並正式成立。阿托菲納於2001年全球擁有員工71,500人,營業額1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公司的三個核心業務包括基礎化工及聚合物(烯烴、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間體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強鹼、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種化工(橡膠加工技術、油漆、膠粘劑、樹脂及電鍍產品)。

現在,阿托菲納的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歐洲、北美及亞洲為主,並在汽車工業與運輸、包裝、建築及土木工程、體育休閑、保健美容、水處理、紙張、電子以至農業等眾多行業領域中都居於領先地位。

阿托菲納公司在大中國已經有30年的發展歷史。公司早於1970年就在台灣市場開始化學品銷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開設辦事處,向當地客戶銷售基礎化工,並專注於特種化工的營銷。香港辦事處則於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與中國的商務貿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納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進口化學產品,以及基礎化工、化肥、石化等相關產品的許可證轉讓。

從1990年到1994年,這項在中國的技術性方案逐漸被另一較為商業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納先後在北京、上海及廣州開設代表辦事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並為進行下一階段的工業發展計劃作充分准備。

1995年,阿托菲納公司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市場更加積極、更加全面地參與本地的工業發展。現在阿托菲納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14個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廣州、昆明、上海、三水、蘇州、十堰及武漢等地,總投資額已達3億美元,為本地提供了近2,000個就業機會。

阿托菲納公司在中國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並得到了中國客戶的熟知和認可。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納化學有限公司(簡稱阿托菲納北京化學)的前身為中法合資的北京埃爾夫阿托化學綜合穩定劑有限公司,企業已於2001年8月31日獲得新的營業執照,變更為阿托菲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
5 阿托菲納 ATOFINA

2000年4月,阿托菲納公司,道達爾集團的化學分部,隨著道達爾.菲納及埃爾夫阿奎坦公司的石油化工以及化工業務的合並正式成立。阿托菲納於2001年全球擁有員工71,500人,營業額1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

公司的三個核心業務包括基礎化工及聚合物(烯烴、芳香、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PVC、肥料),中間體及特殊聚合物(氯化物及強鹼、氟化及氧化物、硫化物、丙烯酸、工程聚合物及功能聚合物),以及特種化工(橡膠加工技術、油漆、膠粘劑、樹脂及電鍍產品)。

現在,阿托菲納的業務遍布全球五大洲,其中以歐洲、北美及亞洲為主,並在汽車工業與運輸、包裝、建築及土木工程、體育休閑、保健美容、水處理、紙張、電子以至農業等眾多行業領域中都居於領先地位。
阿托菲納公司在大中國已經有30年的發展歷史。公司早於1970年就在台灣市場開始化學品銷售的工作。1990年正式在台北開設辦事處,向當地客戶銷售基礎化工,並專注於特種化工的營銷。香港辦事處則於1984年建立以集中拓展與中國的商務貿易。直至90年代初,阿托菲納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進口化學產品,以及基礎化工、化肥、石化等相關產品的許可證轉讓。

從1990年到1994年,這項在中國的技術性方案逐漸被另一較為商業化的方案所取代。阿托菲納先後在北京、上海及廣州開設代表辦事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市場,並為進行下一階段的工業發展計劃作充分准備。

1995年,阿托菲納公司通過建立一系列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市場更加積極、更加全面地參與本地的工業發展。現在阿托菲納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14個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分布於北京、常熟、廣州、昆明、上海、三水、蘇州、十堰及武漢等地,總投資額已達3億美元,為本地提供了近2,000個就業機會。

阿托菲納公司在中國成功地建立了知名的品牌,並得到了中國客戶的熟知和認可。這些品牌包括:哈金森、FORANE? 、快力、 RILSAN? 和 HEEF等。

北京阿托菲納化學有限公司(簡稱阿托菲納北京化學)的前身為中法合資的北京埃爾夫阿托化學綜合穩定劑有限公司,企業已於2001年8月31日獲得新的營業執照,變更為阿托菲納(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完全控股的外商獨資企業。
7 阿克蘇·諾貝爾 Akzo Nobel

阿克蘇· 諾貝爾公司(Akzo Nobel N.V)是一家跨國化工和醫葯集團,1994年由荷蘭阿克蘇公司和瑞典諾貝爾公司合並而成。公司主要有葯品、塗料和化學3個部門,共有員工8.6萬人,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

主要經營鹽、鹼、塑料、添加劑、工業及紡織用纖維、各種薄膜、醫療設備、葯品及葯品生產用原料等。總裁范雷德(Cees J.A. van Lede)。

8 三菱化學 Mitsubishi Chemical (MGC)

日本三菱化學ホ?`ムペ?`ジ http://www.m-kagaku.co.jp/

9 英國石油 BP

BP由前英國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實多等公司整合重組形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銷售和發電;油品零售和運輸;以及石油化工產品生產和銷售。此外,公司在太陽能發電方面的業務也在不斷壯大。

BP總部設在英國倫敦。公司目前的資產市值約為2000億美元,擁有愈百萬股東。BP近十一萬員工遍布全世界,在百餘個國家擁有生產和經營活動。2003年,BP在《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排前五名,名列歐洲500強之首。

BP自1973年開始在華拓展業務,目前在一系列商業項目中累計投資超過40億美元,積極參與了中國的經濟建設,是在華投資額領先的外國企業之一。BP的四大核心業務從上游的石油及天然氣生產、天然氣及發電到下游的石油化工、油品營銷等都在中國有廣泛的開展。迄今,BP是中國最大的海上天然氣生產企業,中國第一家液化天然氣項目(LNG)中唯一外方合作夥伴,中國最大的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和營銷企業,唯一參與航空燃油服務的外方合作夥伴。

10 德固賽 Degussa

德固賽在全球特種化工領域位居世界之首,其創新的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為客戶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這充分體現在企業的口號 —— 「創新原動力」中。2005財年,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約44,000名員工,銷售額達118億歐元,息稅前盈利(EBIT)達9.40億歐元。

德固賽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開始在中國生產特種化工產品,並於更早就與這個國家建立起了千絲萬縷的貿易關系。今天,德固賽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多達19家公司,生產基地遍及安丘、長春、大連、濟寧、遼陽、南寧、南平、青島、日照、上海、營口等地。

德固賽產品品質卓越,種類繁多,包括碳黑、橡膠硅烷偶聯劑、氨基酸、聚氨酯泡沫添加劑、塗料聚酯樹脂、色漿、著色系統、高性能塑料以及塑料生產所需的引發劑等,客戶遍及中國及整個亞洲。

目前, 德固賽在中國已有18個公司,生產基地分別設在安丘、北京、長春、廣州、湖州、濟寧、遼陽、南寧、南平、青島、日照、上海、台灣、香港、營口等地;目前德固賽在中國已有4000多名員工,2005財年,集團在中國的銷售額約3.2億歐元;在2005年,德固賽在中國興建了7個公司; 在今後幾年裡, 我們將保持每年在中國投資1億歐元。

德固賽視中國為全球經濟的推動力。對於中國這個極具吸引力且快速增長市場,德固賽的目標是在2008實現銷售額增長到8.2億歐元(與2004財年相比)。

11 殼牌 Shell

殼牌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企業之一,成立於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佔60%股份。目前, 殼牌集團的業務已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雇員總數近10萬人。殼牌在中國的目標是成為中國的國際合作夥伴,為中國提供清潔和可持續發展的能源解決方案。至今大陸的投資已逾15億美元, 擁有20多家獨資/合資企業,雇員人數近千人。

殼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提供清潔能源。目前,集團有五大核心業務,分別是勘探和生產、油品、天然氣和電力、化工、可再生能源。集團下屬各公司都是獨立運作,但是遵循相同的經營宗旨,這保證了它們在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的表現都達到同樣的高水準。

12 帝國化工 ICI (已被阿克蘇收購)

ICI(Imperial Chemical Instries)是英國帝國化學工業集團的簡稱,其前身是英國卜內門公司(Brunner Mond&Co)是聞名的純鹼與肥料的製造廠商,是一個全球性的化工集團,是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之一、全球最大的建築裝飾漆供應商之一,在全球化工行業名列前十。ICI成立於1926年,由當時英國4間最大的化工公司合並而成,總部設在英國。

作為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化學工業公司及製造商之一,ICI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油漆業務;粘膠劑,食品及工業澱粉,合成樹脂業務;食品香料及調味品業務;個人衛生護理,樹脂添加劑及催化劑業務;區域性業務等。

ICI目前在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超過200間生產廠和辦事處,雇員超過45,000人,經營50.000多個產品,產品行銷120個國家,2000年的銷售總額達64億英鎊。

ICI所生產的產品已經深入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領域,為食品和個人護理品、電子產品、特製樹脂、香料及調味料提供原料;同時,ICI還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油漆產品品牌多樂士。ICI一向致力於改革創新,在全球各地聘用了1500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以適應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ICI這一國際品牌就是產品革新、龐大市場、高素質人才、商業科技和優質動作的同義詞。

ICI油漆集團是ICI世界集團屬下的ICI油漆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油漆生產商之一,每年全球有5,000萬戶家庭使用ICI油漆,如果把ICI油漆的罐子疊加起來將是珠穆朗瑪峰的1300倍。ICI油漆在全球25個國家開設了49間油漆生產廠,產品行銷全球120個國家,並且在多個國家雄踞市場領導地位。ICI油漆集團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建築裝飾漆及包裝塗料,旗下擁有多個世界馳名的建築裝飾漆品牌,包括有「Dulux(多樂士)」、「Glidden(利登)」、「Devoe(迪威耳)」、「Cuprinol(卡普林諾)」、「Maxilite Plus(幻色家)」、「Maxilite(美時麗)」等國際著名品牌。
13 沙特基礎工業 Sabic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成立於1976年,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沙烏地阿拉伯的自然碳氫化合物資源的價值。今天,無論在銷售量還是產品多樣性方面,我們都位於世界領先的石化公司之列。公司總部位於利雅得。我們還是中東最大的非石油工業公司之一。
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分為六個戰略業務部,公司各部門和共享服務部均為戰略業務部提供支持。戰略業務部包括基礎化學品戰略業務部、中間體戰略業務部、聚烯烴戰略業務部、聚氯乙烯和聚酯戰略業務部、化肥戰略業務部和金屬戰略業務部。SABIC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生產網路擁有17個子公司。它們大部分位於坐落在波斯灣沿岸阿拉伯灣的阿爾-朱拜爾工業城,有兩家位於紅海海岸的延布工業城,一家位於東部省城達曼。SABIC還是巴林三家地區性公司的合作夥伴。

2002年7月,公司收購了荷蘭DSM集團的石化業務,從而成立了SABIC歐洲公司(SEP)。SABIC歐洲公司擁有2300名員工,荷蘭格林和德國蓋爾森基興的兩處主要石化生產基地。

14 旭化成 Asahi http://www.zhongguohg.cn

擁有員工24000多名以及100多家子公司。業務范圍涉及醫葯醫療,纖維,化學品,消費產品,住宅,建築和電子。集團的運營主體由7個核心公司組成,每個公司都是一個獨立的商業單元,他們專攻不同的商業領域。

15 住友化學 Sumitomo Chemical http://www.zhongguohg.cn

1915年從煉銅中發生的亞硫酸氣生產化學肥料,這樣,即防止了公害又可以資源再利用。住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就是這樣在為人類造福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
現在,它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化學企業之一,又是住友集團的主要公司之一。現在,它擁有基礎化學、石油化學、精密化學、農業化學4個部門和10家研究所,在5個工廠中生產和提供工業葯品、合成纖維材料、鋁、合成橡膠、合成樹脂、染料、化成品、農葯、飼料添加劑、化學肥料等約3000多種產品。

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需要充足和穩定的糧食供應,農業化學部門通過供應農葯、肥料、飼養添加物、灌溉器材、種子等農用資材,綜合性的支援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以完整的產品構成為目標,即有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也有新型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新產品不斷開發,向世界100多個國家提供農葯,為世界農葯生產的發展做出貢獻。

住友化學一直致力於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農葯產品。為加強與中國的友好合作,於1995年7月在北京設立了住友化學北京代表處,並於1997年12月在上海成立了住友化學(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設有農葯、衛生殺蟲劑、飼料添加劑和化學品4個銷售和技術部門。今後住友化學還將不斷地把高質量的農葯產品介紹給中國的廣大農民,同時提供更好的售後服務。

16 液化空氣 AIR LIQUIDE

液化空氣公司,世界工業氣體的領導者,以其在工業領域的豐富應用經驗及先進的技術,服務於前進中的中國工業。在中國。液化空氣公司是最大的工業氣體公司之一,她通過生產,銷售,輸送工業氣體,高純氣體,醫用氣體,相關設備及服務,致力於電子,化工,冶金,玻璃,汽車工業及醫療保健。液化空氣在杭州的子公司還能為中國和亞洲市場提供氣體工廠的工程及安裝服務。 20多家子公司分布於北京,上海,蘇州,無錫,杭州,天津,青島,沈陽,廣州,深圳和茂名。當地的技術和銷售隊伍正努力提供客戶化的服務。
位於漕河涇開發區的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建立於1991年,是法國液化空氣集團的獨資子公 司。專業從事工業用氮氣、氧氣、氫氣、氦氣及氬氣等的生產與銷售,其氣體純度范圍可從95% 至 99.9999%,甚至於ppb 級。周邊的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及貝嶺微電子有限公司等都是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管道高純氧氣,氮氣及氫氣的用戶。今天,液化空氣上海有限公司的客戶已超過300家,遍及整個江浙滬大上海區域。

液化空氣(天津)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底,是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與日本住友集團共同投資3610萬美元,設立在天津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的全進口空分裝置日產液氧、液氮、液氬200噸,儲備能力近2000噸,此外還能提供高純度的氫氣、焊接/切割氣、電子特氣以及相關工程服務。我們的業務地域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山東等大部份華北地區。
液化空氣(杭州)有限公司是由法國液化空氣集團(AIR LIQUIDE)和杭州制氧機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出資 62% 和 38% 建立的一家專業從事空分設備和其他工業氣體設備製造和銷售的中法合資企業。

自 1995 年 1 月成立以來,液空杭州已為中國客戶提供了10套大型空分裝置,如淮南化工總廠、鞍山鋼鐵公司、首都鋼鐵公司、兗礦集團、金陵石化、上海金山石化和本溪鋼鐵公司等,並且產品已經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印尼以及日本等國。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