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政策穩健意味著什麼

貨幣政策穩健意味著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17 01:49:40

⑴ 2019年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具體含義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指根據經濟變化的徵兆來調整政策取向,當經濟出現衰退跡象時,貨幣政策偏向擴張;當經濟出現過熱時,貨幣政策偏向緊縮。最終反映到物價上,就是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穩健的貨幣政策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每年3月召開的「兩會」是觀察貨幣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描述由的「松緊適度」變為了的「靈活適度」,提出「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M2預期增長目標較上調一個百分點,同時增設「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的新目標。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時表示,目前貨幣政策處於穩健略偏寬松的狀態,同時還要不斷觀察、適時動態調整。

從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的實際情況看,確實是「穩健略偏寬松」的。信貸投放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大幅放量在推動經濟回暖的同時,也造成物價回升、房地產泡沫進一步膨脹、企業更快「加杠桿」等問題。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根據「靈活適度」的要求,根據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適時預調微調,貨幣政策「穩健」的內涵將更為凸顯。

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

「穩健略偏寬松」

一是貨幣政策數量型工具運用略偏寬松。初以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及創新型流動性調節工具的運用,加強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預調微調。自2月18日起,央行將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由每周二、周四兩次提高到每個工作日均開展操作,實現了公開市場每日操作常態化。操作中,持續進行逆回購來投放流動性,一季度累計開展逆回購操作47950億元,扣除前期逆回購到期形成的流動性回籠,一季度累計凈投放流動性2750億元。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補充,央行於1月18日和20日兩次相機運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交易量共2050億元。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創新型流動性調節工具的運用更為頻繁,交易規模明顯放大。一季度,期限為隔夜、7天和1個月的SLF交易規模累計5417.6億元,3月末余額為166億元;限為3個月、6個月和1年的MLF交易規模達10255億元,3月末余額為13313億元。扣除前期MLF到期形成的流動性回籠,一季度央行共通過MLF凈投放流動性6655億元。3月1日起,央行還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二是貨幣政策價格型工具積極引導貨幣市場利率穩定、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央行利率間接調控已基本建立起「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的模式。超額准備金存款利率為下限,SLF利率為上限,構成短期利率走廊,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引導短期拆借和回購利率穩定在利率走廊內。一季度央行逆回購操作利率和SLF操作利率均未作調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穩定在2.25%的水平。受央行調控影響,年初以來,隔夜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一直穩定在2%左右,銀行間7天回購加權利率波動性也明顯減弱,多數時間穩定在2.3%~2.5%的區間。作為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對銀行貸款利率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2、3月央行連續下調MLF操作利率,其中,3個月、6個月和1年期利率分別由2.75%下調至2.5%、由3%下調至2.6%、由3.25%下調至2.75%。

三是信貸政策加大對「穩增長」的支持力度。年初以來,管理層積極發揮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2月2日,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下調不實施「限購」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2月16日,人民銀行等八部委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要求銀行落實差別化工業信貸政策,對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業中產品有競爭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優質企業繼續給予信貸支持。3月底,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印發《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加大對新消費領域的金融支持。央行還通過向政策性銀行提供抵押補充貸款(PSL)以及再貸款等方式來引導信貸投放。一季度央行向三家銀行提供PSL共3136億元,並以信貸資產質押方式發放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

四是社會流動性略偏寬松。在金融調控的積極引導下,一季度社會流動性增長較多,社會資金成本有所下行。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3.4%,增速比上年末高0.1個百分點,比同期高1.8個百分點,略高於13%的增長目標;狹義貨幣供應量M1餘額同比增速高達22.1%,比上年末高6.9個百分點,比同期高19.2個百分點。企業債券融資與銀行信貸大幅放量推動社會融資規模創出歷史同期最高水平。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4%,比同期和13%的增長目標均高出0.4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67萬億元,同比多增1.06萬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24萬億元,同比多8427億元。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降,截至3月,企業融資成本為4.55%,比末下降76個基點,比一季度下降228個基點。

「穩健」是政府宏觀調控對貨幣政策的常態要求

在經濟學教科書中對貨幣政策操作的描述是「寬松」「中性」和「緊縮」,並沒有「穩健」的提法。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的一種提法,是1998年以後逐漸形成的。1998年央行提出穩健貨幣政策主要有以下背景:一是受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經濟同時面臨經濟下行風險和通貨緊縮風險。二是經濟運行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失衡,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三是經過20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化解金融風險和防範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成為緊要任務。四是我國貨幣供應存量偏多,在多年積累的貨幣存量過多的情況下,如果再過分擴張貨幣供給,就會進一步擴大潛在的金融風險和通貨膨脹壓力。在當時的情況下,穩健貨幣政策的含義是:以幣值穩定為目標,正確處理防範金融風險與支持經濟增長的關系,在提高貸款質量的前提下,保持貨幣供應量適度增長,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從1999年以來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看,1999年到2007年的9年間,政府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提法一直都是「穩健」。在國際金融危機前後,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表述一度改至「從緊」,2009年—2010年兩年間又改至「適度寬松」。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提出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退出之時,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貨幣政策的表述又重新改至「穩健」,且隨後幾年一直都堅持這一要求。由此可見,「穩健」是政府宏觀調控對貨幣政策的常態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具體執行中,可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例如,為「防通縮」,1998—2002年穩健貨幣政策曾連續五次「降息」;為「防通脹」2004—2007年穩健貨幣政策又連續八次加息。

貨幣政策如何回歸真正「穩健」

經濟金融新形勢

與相比,一季度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是經濟出現回暖,但勢頭並不穩固。3月以來,宏觀經濟數據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自8月以來首次回到榮枯線以上,工業生產、三大需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等月度指標全面好轉。經濟轉暖主要得益於政策因素:一是受政府政策刺激,商品房銷售持續回暖並帶動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另一是前期「促投資」政策疊加「十三五」規劃開局,大量投資項目落地且得到同期信貸放量的資金支持。但4月PMI指數微降,說明製造業景氣度回升勢頭不穩固,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高爐開工率、鋼鐵水泥產量和價格等高頻數據4月表現也有所弱化,表明經濟回暖勢頭可能存在反復。

二是物價漲幅上升,通縮形勢有所變化。2、3、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均為2.3%,3、4月PPI環比漲幅持續轉「正」。雖然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產能過剩依然嚴重的背景下,通貨緊縮是更為現實的風險。但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升、貨幣與信貸快速增長、房價上漲顯示居民通脹預期上升,加之「豬周期」導致豬肉價格走高,對物價回升勢頭也不可完全掉以輕心。

三是企業部門債務杠桿加快上升與「去杠桿」要求背道而馳。我國企業部門杠桿率(債務余額/國內生產總值早已超過90%的警戒線。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占同期GDP比重為10.9%,比上年僅提高0.7個百分點,說明企業杠桿率總體保持穩定。但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門新增人民幣貸款佔GDP比重大幅上升到21.6%,比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企業發行債券的情況,則企業部門「加杠桿」行為更為顯著。一季度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2.36萬億元,比同期增加1倍,佔GDP比重為14.9%,比同期提高7.1個百分點。我國企業部門杠桿率已經過高,企業部門再次提速「加杠桿」不僅使相關債務風險過度膨脹,還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項主要任務中的「去杠桿」要求相違背。

四是匯市、股市、債市和影子銀行等領域金融風險點在增多。1月第一周,我國匯市與股市同時出現暴跌行情。年初以來,債市信用債違約事件也頻頻出現,截至目前,以來出現違約或公告存在兌付風險的債券超過15隻,數量超過全年。受信用債違約事件沖擊,債券市場出現全面調整,4月一級市場超過千億元企業債取消或者推遲發行,二級市場債券收益率也逐步走高,國內延續兩年之久的債券牛市出現拐點。近期國有大行爆發巨額票據風險案件,e租寶、「中晉系」等個體網路借貸(P2P)平台倒台、跑路事件也頻發,影子銀行風險也在暴露。總體來看,金融風險點在增多,跨市場、跨行業的交叉性金融風險在上升。

「穩增長」和「防風險」間尋找平衡

2011年以來,由於中長期潛在供給條件趨弱,製造業產能過剩、房地產高庫存、企業與地方政府高負債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嚴重製約經濟平穩增長,經濟增速換擋和動力切換過程中內生性增長動力不足,經濟運行持續面臨下行壓力。與此同時,銀行不良率與不良資產余額「雙升」狀態已持續4年,以來匯市、股市也出現劇烈震盪,票據市場、P2P網貸等影子銀行風險暴露,防範金融風險的任務非常迫切。當前宏觀經濟金融運行狀況與1998年有諸多相似之處,貨幣政策需要協調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回歸真正「穩健」。

鑒於目前國內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變化,未來貨幣政策與前期相比,可更加凸顯「穩健」的內涵,由「略偏寬松」轉向「中性適度」。央行可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SLO、SLF和MLF等數量手段對短期流動性進行預調微調,對進一步寬松將保持謹慎和剋制。

;

⑵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什麼意思

【題要】中央定調明年貨幣政策為穩健,並非適度從緊,更不是緊縮

"'穩健'的內涵,是指貨幣政策介於寬松和從緊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它意味著貨幣政策既要改變寬松的基調,又不能急剎車"

2011年我國"松財政、穩貨幣"的宏觀經濟調控基調正式確定,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向外界釋放出重要信息:明年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

轉向條件成熟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自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至今已有兩年半的時間。2011年,貨幣政策調整為"穩健",是根據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需要,對貨幣政策基調的又一次重大調整。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基調的轉變,將有利於中國經濟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

當前貨幣政策回歸穩健的條件已經成熟。一方面,國民經濟復甦的態勢在不斷鞏固;另一方面,通脹壓力不容樂觀。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撰文指出,物價上漲已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須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阻斷通脹預期向現實通脹的傳導渠道。

穩健意味中性

回顧近年來央行的貨幣政策可以發現,1999年至2007年上半年,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由於流動性過剩以及通脹壓力上升,央行及時調整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

有觀點認為,無論是從流動性的狀況還是通脹壓力的情況看,當前與2007年均頗為相似,為此,有觀點稱,當前的貨幣政策轉向實際上體現出了"從緊"的傾向。

一方面目前國內的增長率比較低,通脹壓力也沒有當時那麼大,而且國際形勢與2007年完全不一樣,所以明年實施的穩健貨幣政策是一個中性的政策,是真正的穩健。

微調大幕開啟

貨幣政策是短期的政策工具,經常會因使命的不同,側重目標的不同有所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時候是擴張的,有時候是緊縮的,有時候是真正穩健的。要對應不同時期的經濟背景,有不同的做法。而這正是對貨幣政策針對性、靈活性的解讀。

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是指貨幣政策介於寬松和從緊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它意味著貨幣政策既要改變寬松的基調,又不能急剎車。

考慮到政策的連續性,以及經濟發展的需要,明年在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下,新增信貸的規模或確定為6.5-7萬億元,M2增速設定在 15%-16%。這既符合經濟增長的需要,也有利於防止銀行信貸出現新的風險。多家券商的研究報告認為,明年年內將有2-3次的加息過程,同時,存款准備金率也有可能上調至2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在抑制通脹的同時,中國還面臨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因此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後,財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適度的擴張,與貨幣政策"一松一穩"搭配發力,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⑶ 保持貨幣幣值穩定有什麼意義

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也有利於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

幣值穩定包括貨幣對內幣值穩定和對外幣值穩定兩個方面。貨幣對內幣值穩定是指國內物價的穩定,對外幣值的穩定是指匯率的穩定。

對於央行的職責來說,有一個就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幣值穩定主要是通過貨幣政策來實現,比如具體到這次金融危機,保持幣值穩定,首先要堅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觀察經濟金融形勢發展和政策效應,適度把握調控力度,靈活運用政策工具,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但是,貨幣政策松緊程度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所以要不斷地調節貨幣政策松緊的程度,既適應於經濟發展的需要、解決就業的需要,同時考慮幣值要穩定。人民幣幣值穩定也不光是國內的事了,它跟國際也有很大聯系,有國際收支平衡的問題。

所以,我們是把四個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這四個目標就是:低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就業的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

(3)貨幣政策穩健意味著什麼擴展閱讀

新時代我國貨幣政策的使命與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切實維護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就金融工作而言,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回歸本源,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並把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為此,貨幣政策要找准時代使命、履行時代擔當。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評判和衡量貨幣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於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守護好老百姓手裡的錢,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貨幣政策的使命。不能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適當的貨幣條件可以促進財富增長,不適當的貨幣條件可能加劇財富分化和金融風險,甚至引發社會性問題。應當看到,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總體上有利於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符合中國人儲蓄有息的傳統文化,有利於適度儲蓄,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世界經濟可能處在長期下行調整期的環境下,要做好「中長跑」的准備,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以維護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是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相互疊加,但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和發展方式上的問題。為此,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是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結構調整優化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尊重經濟規律,不能簡單以GDP增長論英雄。

就貨幣政策而言,要適應經濟發展階段和結構調整過程中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把握好總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政策過緊,會加劇總需求收縮和經濟下行;政策過松,又可能固化結構扭曲,推高債務並積累風險。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傳統上作為總量政策的貨幣政策,也可以在引導結構調整優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過多使用結構性政策也可能會導致總量出問題。這就要求,貨幣政策始終保持松緊適度,加強預調微調,為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三是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當前,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是要著力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激勵相容機制,抑制金融脫實向虛,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尤其是薄弱環節。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前期積累的風險難免會水落石出。

在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的關鍵點上,中央銀行要精準發力,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責,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同時,要強化宏觀審慎政策,壓實各方面責任,共同發揮好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中的支柱性作用。

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杠桿、防風險過程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的階段性影響較大,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支持,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⑷ 如何理解「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一是實現了貨幣政策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非常態向常態的及時回歸,降低了貨幣信貸條件過度寬松引起的經濟金融風險的過度積累;二是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增強,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增長運行在合理區間;三是積極探索貨幣政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推動「三去一降一補」取得積極進展,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結構等繼續優化,經濟新的動能正在積聚,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也在加快。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再次強調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不是簡單地適應宏觀經濟周期變化,而是著眼於國際國內大局特別是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這一更為深刻持久的變化,著眼於配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政策主線,為其創造適宜的環境。

⑸ 什麼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穩定的貨幣政策是使本國幣值平穩的國家經濟政策與宏觀調節的方式。使本國幣值平穩的根本是貨幣發行量與國家合理經濟總產量等比提高,利率平穩、費率平穩、進出口持平、以直接投資融資為核心的金融體系,也是使本國幣值平穩的十分有必要的方式。以上就是什麼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相關內容。

穩建的貨幣政策介紹

穩建的貨幣政策在中國貨幣政策管理中,中央銀行是以比較穩定的貨幣供給量提高來保持穩定的貨幣政策操作的。從一般貨幣基礎理論看,對貨幣供給量的提高有兩類不一樣的操縱方式,恆定與權變。前面一種,只需貨幣供給量維持固定年增長率,群眾就會做出有效預估,進而使消費水平收斂於平穩。後者,貨幣供給量要隨經濟的變化,由央行隨時調整。本文主要寫的是什麼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熱點內容
股票創歷史新高後回落 發布:2025-02-04 01:01:17 瀏覽:870
深發展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2-04 00:43:40 瀏覽:22
股權激勵是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2-04 00:42:52 瀏覽:138
半導體基金和軍工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2-04 00:34:01 瀏覽:872
物業扣款維修基金怎麼查詢 發布:2025-02-04 00:32:34 瀏覽:104
國內期貨市場什麼時候開始交易 發布:2025-02-04 00:32:32 瀏覽:626
期貨老闆是什麼人 發布:2025-02-04 00:20:49 瀏覽:133
股票發行管理制度主板的影響 發布:2025-02-04 00:18:48 瀏覽:492
股票軟體止損和止盈 發布:2025-02-04 00:06:05 瀏覽:846
股市股票代碼是多少 發布:2025-02-04 00:01:44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