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松如何催生資產泡沫
A.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哪些以及近期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舉措有哪些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1、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央行通過降息,降存准率等貨幣工具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大量的貨幣湧入股票債券市場,導致對投資需求的擴大,使股票債券價格上漲,如果貨幣量太大,甚至可以催生出一個資金推動型的牛市。
2、如果是美國的量化寬松,如QE3,大量的閑置美元將會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很多會進入中國,推動我國資產價格的上漲,當然股市肯定是要漲的。
3、還將會使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人們將傾向持有人民幣資產,大批的美元流入,央行必須要通過降息,發行央票、逆回購等手段,對沖這些流入的美元,將造成國內流動性的更加寬松,當然通脹率怕是要不斷高企了
最近央行不斷的在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釋放了幾千億的流動性。
為保增長,發改委不斷審批通過一批基建項目,近萬億元。
B. 美國實行三次量化政策為什麼對中國貨幣政策制定有影響
為應對金融危機,改善美國國內信貸市場環境,振興國內市場和復甦經濟,美國已先後兩次推出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該政策不僅對美國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也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文簡要論述了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討論了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關鍵詞: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 資產泡沫
一、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措施
為應對金融危機,從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美聯儲連續宣布收購美國國債,並先後兩次宣布美國進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時代(簡稱QE1、QE2)。採取的措施見下表:
據統計,美聯儲通過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為金融市場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還通過購買短期債券的方式直接介入實體經濟的債務關系,使利率保持在低位,降低其融資貸款成本,促使放貸意願提高,從而促進市場復甦。然而,美國實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給世界經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自2010年我國的宏觀經濟面臨著較重的通貨膨脹。美國實施的激進持續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無疑從外部加大中國通貨膨脹的風險,以下為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1.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受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在短期紛紛採取這一政策,以便應對美元貶值,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就可能引發全球范圍內的貨幣貶值。由於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造成全球性通貨膨脹,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了新的沖擊。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消弱了美元資產對短期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推動下,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湧入中國,加重了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而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中國採取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的廣義貨幣(M2)供給量緩慢增加。廣義貨幣增加無疑造成貨幣供應量大於需求量,引起通貨膨脹。
2.中國外匯儲備損失風險加大。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10年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居全球首位,而70%的外匯儲備配置為美元資產。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中約有1.7萬億美元,美元每貶值1%,中國外匯損失將達到170億美元。美國實施第二次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來,相對於美元人民幣逐漸升值,外匯儲備的購買力下降而且不斷縮水。如果在將來美國貨幣政策退出,美聯儲將大規模拋售國債,美國國債持續走弱,作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的中國外匯儲備將遭受無法估計的損失。
3.中國資產泡沫的形成。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推出,將迫使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不跟進美元,人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全球資金大規模的流入中國,流動性過剩加大,進而推高國內物價水平。如果中國跟進,由於家庭和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去杠桿化」的能力,中國貨幣供應量將過多,出現流動性過剩。無論中國跟進還是不跟進美國的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流動性過剩的情形。若美元成為投機者套利的對象,熱錢就會大量流入中國,但是如果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復甦狀態,美元升值,美聯儲將可能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大規模套利活動勢必引起美元迴流,美元逐漸升值而人民幣卻面臨貶值,中國可能面臨資產泡沫隨之破裂的危機。
三、小結
本文認為第二次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即QE2帶來兩種可能的後果:一種是,QE2引起的貨幣增加主要在美國國內被消化吸收。目前美國銀行體系已經堆積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流動性,一旦QE2通過壓低長期利率催生出資產泡沫,那麼銀行的流動性也將迅速流出,去追逐各種投機,從而將加劇泡沫和通貨膨脹。另一種是,QE2引起的貨幣增加部分基本沒有在美國國內被消化吸收,而是流向了其他國家。由於長期國債收益率下降,美國的投資者大量增加對海外投資,尤其是向新興市場經濟體投資,引發這些地區的通脹和資產泡沫。
從目前情況看無論哪種發生,美元的未來都不樂觀,貶值態勢無法避免。為了擴大就業和促進經濟增長,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可能隱藏著一場新的美元危機,新興國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也須謹慎看待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根據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及時做出判斷,制定有效的經濟金融政策。
C. 【原創▪貨幣】說說M2廣義貨幣總量背後的秘密
接著上一篇,這次我們來聊聊M2背後的秘密。
上次我們說到,M2是廣義上的貨幣總量,它包括三個部分:1)流通中的貨幣現金;2)活期銀行存款;3)定期銀行存款。
第一部分是流通中的貨幣現金---M0,它是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數量,也就是平時我們拿在手裡的現金。
第二部分是活期銀行存款,這部分錢雖然存在銀行里,流動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它和貨幣現金合並起來叫做M1。也就是「流通現金 + 銀行活期存款 = M1」。
最後一部分是廣義貨幣M2,就是將流通中的現金、銀行活期存款和銀行定期存款或者准貨幣,把他們全部加總得到M2,M2代表著當下社會財富的總量,「流通現金 + 銀行活期存款 + 銀行定期存款或准貨幣 = M2」。
這個准貨幣是怎麼回事呢?我來告訴你,放在銀行里的錢有兩種:一種是借貸的錢,另一種是信貸的錢。這兩者有很大區別。
先說借貸貨幣,比如你今年辛苦幹了一整年,掙了10萬塊,年底的時候存在銀行5萬塊,這5萬塊就是你勞動創造的價值所得,是真實的價值承載,你把錢存入銀行,銀行給你存款利息。轉過頭銀行把這5萬塊錢又借給別人,貸款人給銀行借款利息,這一借一貸產生的利差就是銀行掙的錢。在這個過程中,借貸的錢是真金白銀,是真實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對應的存量貨幣,幾乎沒有水分。要說有點水分的話,就是利息。
注意,利息實際上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是錢生出來的,與勞動的價值創造無關。因為有了利息,你需要多付出一部分勞動,去創造價值來額外填補這部分利息,換句話說,在你的勞動所得中,有一部分是白乾的,就是為了填補利息這個窟窿。好了,這是放在銀行里的第一種錢——借貸貨幣。
另一種是信貸貨幣,信貸貨幣是不需要真金白銀的,它不是價值創造所對應的存量貨幣,而是「一個需要用錢,一個需要放貸,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雙方一拍即合,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貨幣,這些是純增量貨幣,只需一紙信貸契約,連印鈔票都省了。
比如,我想買一棟當下市面總價130萬的房子,資金不夠需要向銀行辦理住房貸。這首付款的30萬是真金白銀,剩下的按揭款100萬就是我和銀行達成的一筆信用貸款。銀行考察了我的信用等級和這套房子的抵押估值,然後同意給我放貸100萬,那麼這100萬就是我和銀行共同創造出來的准貨幣——信貸貨幣。
信貸貨幣實際上是銀行在利用消費或者投資放杠桿,本質上是一種跨期的價值交換,就是「把一部分未來掙的錢提前拿來消費或投資」,以後掙了錢再連本帶利的還給銀行。這種跨期交換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一方面未來的價值創造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就是通脹或通縮帶來的貨幣升值與貶值,導致債務成本的變化。
如果大量的信貸放出去,能夠真正創造價值,帶來收益,那麼信貸就是一種很好的刺激經濟的手段。但如果信貸投放質量很差,大量的錢投出去,變成了沒有車輛跑路的高速公路,產生不了起碼的經濟效益,連本金都收不回的話,那就會帶來償債風險。更有甚者,如果信貸資金投放到一些被炒作的商品上,對勞動的價值創造沒有任何拉動,僅僅是想通過「空手套白狼」的方式錢生錢,那這樣做就會催生巨額的資產泡沫,等到催生泡沫的擊鼓傳花游戲玩不下去的時候,泡沫就會瞬間破裂,資產大幅貶值,虛擬財富蒸發,就可能引發經濟危機。
還以房貸為例,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用來做抵押的資產,那棟房子本身就是個大泡沫的話,假如有一天泡沫破了,房價大跌,總價從130萬跌到70萬,那麼對我來說,我寧可選擇違約,因為即使違約,最多就是房子收歸銀行拍賣,我的首付款30萬虧空止損,如果我不違約,繼續還貸,就意味著未來十幾年的勞動所得要按照買房時130萬的價格(而不是70萬),來償還銀行貸款,這顯然不劃算。而銀行發現我違約,沒收了房屋,在市場上低價售賣,假如最終賣掉了70萬,銀行的賬面上也同樣虧損了30萬。如果銀行把這70萬收回,不繼續放貸出去,貨幣總量就會因此而減少70萬,相當於擠掉了70萬的水分。
如果大量的信貸貨幣因為償債困難、資不抵債而發生違約的話,那麼流通的信貸貨幣就會大幅消滅,因為信貸貨幣的原理是有借才有貸,如果沒有了借,自然貸就沒有了,這筆錢本來就是一紙空文,當那紙空文沒人信了,那筆信貸貨幣也就自然消滅了。銀行把資不抵債的那部分貨幣進行回收,不讓他們繼續在市場上流通,就會減少信貸貨幣的總量,M2的水分也會隨之擠掉一部分。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M2多點少點關系不大吧,如果多了,把信貸貨幣的量降下來就好了,如果少了,就多印一點鈔票,保持貨幣供需的基本平衡就可以了嘛。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然並卵。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必須搞清楚幾件事:1)央行是依據什麼發行貨幣的?2)這些年究竟發行了多少貨幣,是多了還是少了,現在是發的快還是發的慢?3)M2與GDP增長、債務利息究竟是啥關系?
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提醒你不要忘了貨幣這個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本身承載著三個根本的功能:交易媒介、價值度量、儲值工具。這三個功能是貨幣存在的基礎,俗話說的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吧,具體問題的回答我們下次接著聊。
D. 深入分析美國實施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
1.要分析這個問題,我先幫你搭建一個框架。
首先寬松貨幣導致什麼---美元貶值---人民幣因此升值---人民幣匯率因此上升。
2.把握住這幾個關鍵因素,我們再來具體分析。
(1)美元貶值----導致中國大量美元外匯儲備貶值,中國人白給外國人幹了那多活,拿到的欠條在縮水。
(2)人民幣升值--進出口影響--失業率增加。外國人得用更多的美元來買中國的東西,中國的東西不再便宜,於是乎可憐的出口加工業不得不紛紛倒閉了,對中國經濟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可憐的失業率要增加哦了,增了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3)美元貶值--熱錢湧入--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增加。美元不值錢了怎麼辦?於是乎國外資本要紛紛湧入中國了,於是乎中國資產價格又要漲起來了。這叫做輸入型通貨膨脹。中國人民要忍受通貨膨脹之苦了。
(4)人民幣升值---為了不升值,不影響進出口業,必須調整貨幣政策---於是要多發貨幣自動貶值,與美元一起貶值,於是乎通貨膨脹。。。
3.看懂了上邊,再來看下邊,具體的分析~~~~~~
一、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它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而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美國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是主動性貶值,促進國內流動性充裕,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走軟,對其他國家貨幣造成升值壓力。很顯然的,對人民幣匯率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人民幣繼續走升,人民幣匯率下降。11月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就在一次媒體吹風會上對美聯儲的行為表示「擔憂」,他說:「一個國家的財長說過,濫發鈔票就等於變相操縱匯率。」只有保持人民幣穩定,才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更有益於全球經濟的復甦。
二、對外匯儲備的影響
中國是美國國債的重要購買國。而且,我國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只要美元依然占據最主要國際貨幣的霸主地位,這種情況在今後一、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內會繼續保持下去,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的歷史看,美國憑借「美元霸權」的特殊地位,經常不管他國利益,總是交替的採取美元升值、貶值的政策,以解決或緩和美國國內經濟的問題與矛盾。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質上就是美國繼續實行美元泛濫的舉措,使美元貶值,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稀釋各國對美債權。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美元貶值預期將繼續持續或者加速。從這點看,它是根據中國、印度等國近期加息的舉動而做出的連鎖反應,目的很明顯:「人民幣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還很大」。說到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稀釋中國等國所持有的龐大美元債權,以便在匯率反差上變相減少中國等國所擁有的美國債權。截至2009年6月末,我國持有美國國債7764億美元,這在我國兩萬多億的外匯儲備中占據1/3的份額,一旦美元下跌,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受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美元呈貶值態勢,相應的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資產價格出現大幅縮水。另一方面,長期收益率下降,也將導致利息的巨大損失。
三、對進出口的影響
匯率是當今開放經濟中最重要且最具有影響力的經濟變數之一,其變動會直接改變國內外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比,直接對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出口商利潤等產生重要影響。有關匯率波動對出口的影響,國外的主流觀點是,匯率波動幅度的增大會提高出口廠商風險,從而抑制廠商的出口沖動。所以人民幣升值會抑制我國出口,而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是美國。而近幾年美國屬於貿易逆差,升值會減緩這種情況。進口產品的數量、價格和價值取決於國內需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進口關稅稅率、國際市場價格以及國外需求等多種因素。相對而言,我國貨幣價值上升會刺激國外對我國的進口其中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進口價值的影響是雙重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會直接降低進口產品價格、擴大進口數量,但進口數量的增加又會刺激進口價格的提高,又間接抑制進口數量的增加。
四、增加中國通貨膨脹的壓力
美聯儲宣布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肯定會對新興市場造成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會引發資本流向新興市場國家,而中國就是這新興國家之一,將引發進口商品漲價進而造成通脹,這就是輸入型通貨膨脹,這種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加加明顯。中國面臨的資產價格壓力很大。當前物價水平上漲的壓力不容忽視,年底物價可能超出年初預期,實際通脹也可能有所上升,明年通脹形勢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五、對失業率的影響
中國商品歷來以「價廉物美」打入世界市場,此次的量化寬松政策必然會影響中國產品的出口,對出口型企業將帶來較大沖擊,提高出口廠商的風險,從而抑制廠商的出口沖動力,促進企業成本上升,降低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企業出現倒閉,進而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經濟可能出現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然後就直接減少了就業機會;隨著熱錢的流入,引發中國政府的加息政策,這樣企業的貸款成本上升,抑制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企業貸款額會降低,企業不會擴大規模,甚至會縮小規模,給社會的就業率帶來很大壓力,由此引起失業率的進一步增長。
六、資產泡沫增加
由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而引起的人民幣升值,會造成資金大進大出,產生宏觀金融風險。其次,從過去人民幣升值的實際情況來看,升值方式下所累積的熱錢(熱錢: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流入是令人擔憂的,一定要警惕。升值越快,導致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會變得越高,熱錢流入的規模則越大,產生螺旋式影響。熱錢流入中國,會產生局部過熱與局部過冷現象。熱錢主要在作用於房地產和股票,它將導致中國房地產價格的進一步提升,並且股票的價格也上升,資產泡沫增加,股市催生新一輪泡沫,製造了虛假的經濟「暖流」,對一些市民和投資者造成誤導,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投機之風。
七、被動調整貨幣政策
美國實施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貨幣政策有著很直接的影響,它將使中國跟著被動的調整貨幣政策。如果中國不跟隨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人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造成更大的影響。9月份以來外匯占款和外匯儲備的明顯增長,表明外匯正在加速流入中國。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再次提速,無疑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升值壓力。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將被迫加大基礎貨幣的投放,從而促使流動性過剩的加劇。為了有效控制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中央銀行只能採取被動緊縮措施。而一旦中央銀行開始加息,將會進一步拉大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利差,同時促使人民幣升值,這兩個因素反過來又進一步吸引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入,使得人民銀行被動增加貨幣發行。
E. 資產價格影響因素
影響資產價格的因素有很多。預期的利潤情況、貿易順差的變化、制度環境的演進、實體經濟部門風險偏好的變化等因素都在作用於資產市場和股票價格。不過,在其它因素都不變的條件下,銀行部門主動信貸創造的擴大和收縮在短期內對資產價格也會形成明顯影響,在某些條件下甚至形成強烈和主導性的影響。
基本上可分為以下三類:市場內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F. 金融泡沫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泡沫是指一種或一系列的金融資產在經歷了一個連續的漲價之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整個過程形象地說就像銀行家在魚塘里養魚,當銀行家打開閥門向魚塘里放水時,就是在放鬆銀根,向經濟體大量注入貨幣,在得到大量金錢之後,各行各業的人就開始在金錢的誘惑之下日夜苦幹,努力創造財富,這個過程就像水塘里的魚兒使勁吸收各種養分,越長越肥。而當銀行家們看到收獲的時機成熟時,就會關上閥門,突然收緊銀根,從魚塘中開始抽水,這時魚塘里的多數魚兒,就只有絕望地等著被捕獲的命運。也就是說政府為了刺激和發展經濟,會製造一定的通貨膨脹,增大貨幣供給量導致人們手中的貨幣資產變多了,從而會感覺自己變得「更富有了」,因此會減少儲蓄,增大投資和消費。在純粹自由市場經濟體下,通貨膨脹和貨幣資產泡沫,應該通過周期性的經濟衰退加以消除,從而使嚴重偏離價值的價格得以回歸。但是在出現經濟衰退的徵兆時,政府往往考慮民眾情緒和政局穩定,就會採取措施救市,即進一步擴大財政和貨幣投放,結果使已經產生的泡沫無法完全消除,最終當政府無法控制時,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