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ppi指的是什麼
⑴ CPI和PPI是什麼意思,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CPI消費物價指數,這兩個指數一個反映生產者的物價情況,一個反映消費者的物價情況。資本市場之所以關注CPI和PPI,主要是因為這兩組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宏觀指標,與GDP增長率或者工業增加值、用電量增速等等相配合,可以判斷經濟周期,在不同的周期對股票的行業配置是不一樣的。具體的方法可以參看美林時鍾。另外,股市短期的波動受制於流動性。PPI和CPI反映通脹情況,央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要依據這兩個指標。如果通脹嚴重,CPI和PPI過高,央行可能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正如我們2011年經歷的那樣,貨幣投放減少,流動性匱乏,對股市的打擊是很直接的,沒有那麼多資金投入股市,股市下滑很正常。
⑵ 學理財(2):PPI和CPI是什麼,與股市有什麼關系
一、什麼是PPI和CPI
PPI是生產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的英文縮寫,意思是生產價格指數,是用來衡量工業企業產品的出廠價格變動趨勢、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
CPI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縮寫,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城鄉居民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通過該指數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城鄉居民實際生活費支出的影響程度。
二、PPI與CPI有什麼關系?
CPI與我們日常生活關系非常緊密,CPI的漲跌關繫到我們口袋裡的人民幣是否貶值,而PPI由於統計的是工業生產的價格,PPI是CPI的上游,PPI最終會通過CPI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具體來說,PPI反映的是上游生產環節的價格水平,CPI反映的下游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PPI上漲是CPI上漲的先行指標。通俗易懂的說,如果哪一天木材價格大漲,最終導致A4紙價格上漲;棉花價格上漲,最終會導致紡織品價格上漲。
三、PPI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相較於CPI而言,PPI對股市的影響更為直接,因為它直接關繫到上市公司的成本和利潤水平。PPI指數代表了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平均成本,揭示了大多數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影響了投資者對上市企業的利潤預期,從而影響到了股市的漲跌。
PPI的大幅上漲,將加大企業采購成本,在原材料價格上漲不能有效轉嫁給消費者的前提下,企業利潤減少甚至虧損都將是很常見的。對上市公司而言,利潤減少,業績明顯下降,對股東回報也減少。一方面,上市公司投資價值下降,股價重心自然會下移;另一方面,投資回報預期降低,就會弱化投資者信心,股市人氣就會渙散,從而壓制大盤和股價表現。
PPI是判斷經濟強周期的標志,PPI大幅上升,就證明未來強周期可能會出現,比PPI更快速的工具是銅價銅價上升,PPI上升,兩個指標同時出現,強周期在未來上升的概率就會非常大,超過80%,所以一旦看到這兩個指標,就應該布局強周期板塊,比如有色,鋼鐵,煤炭,化工。或者寬基中的中證紅利指數。強周期行情,往往短而急促,往往短時間內會賺到很高的收益,但是當銅價和PPI其中任何一個向下,強周期就結束了,此時就不要留戀於中,要跑出來了。
⑶ ppi與股市的關系
PPI反映的是上游生產環節的價格水平,CPI反映的下游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PPI上漲是CPI上漲的先行指標,或者說,PPI上漲最終會傳導並加速CPI的上漲。根據價格傳導規律,價格水平的波動,首先出現在上游生產環節,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擴散,最終波及到消費品。
⑷ PPI是什麼意思PPI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亦稱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製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它是統計部門收集和整理的若干個物價指數中的一個,市場敏感度非常高。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PPI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產業鏈可以分為兩條:一是以工業品為原材料的生產,存在原材料→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傳導。另一條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存在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食品的傳導。在中國,就以上兩個傳導路徑來看,目前第二條,即農產品向食品的傳導較為充分,,2006年以來糧價上漲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條,即工業品向CPI的傳導基本是失效的。 由於CPI不僅包括消費品價格,還包括服務價格,CPI與PPI在統計口徑上並非嚴格的對應關系,因此CPI與PPI的變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是可能的。CPI與PPI持續處於背離狀態,這不符合價格傳導規律。價格傳導出現斷裂的主要原因在於工業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以及政府對公共產品價格的人為控制。 在不同市場條件下,工業品價格向最終消費價格傳導有兩種可能情形:一是在賣方市場條件下,成本上漲引起的工業品價格(如電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會順利傳導到消費品價格上;二是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由於供大於求,工業品價格很難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企業需要通過壓縮利潤對上漲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結果表現為中下游產品價格穩定,甚至可能繼續走低,企業盈利減少。對於部分難以消化成本上漲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可以順利完成傳導的工業品價格(主要是電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價格)目前主要屬於政府調價范圍。